聽了別人說了那麼久理財,你為什麼依舊是個小白?

黑熊/文

近些年,關於「理財」的話題,走進了許多人視野。

理財達人們都爭相談論理財的話題,現身說法、開壇講法的比比皆是(當然,我也摻和在其中)。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人分享是一種利大於弊的事。必然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的時代,何況在我大天朝。

不過,就我觀察在這之中,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知道大夥有沒有意識到?到底是什麼現象,我後面說。先列舉一些經常討論是理財話題:

「理財,最需要知道的XX件事」

「XX歲的年紀,到底應該如何理財」

「通貨膨脹下,該如何XXX」

「美國大選在即,你應該知道的XX件事」

「資產荒的時代,我們該XXX」

「201X年,進入資產配置元年」

.........

這一類理財話題,大夥應該不陌生吧?許多類似的文章,充滿了網路。只要,稍微關心一下理財的朋友,也許都或多或少有讀過類似的文章吧。我自己也讀過不少。每每讀到此類文章,都感覺酣暢淋漓,大快人心。

似乎,有一種「俯瞰芸芸眾生」的感覺,非常詭異。真的。

不過,當這種感覺褪去之後,就沒有然後了。在理財方面的認知依舊原地踏步。所以,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有趣的現象是「為什麼聽了那麼就別人說理財,還依舊是一個小白呢?」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自己困惑了很久。暫時找到一個應該可能或許是個答案的答案。那就是「不少理財達人熱衷於宏觀話題的探討,對微觀話題鮮少關注」

例如一些宏觀話題「通貨膨脹下,我們該XXXX」以及「大資產時代,我們應該XXXX」

然後,作者們,會列舉大量的圖表,分析國內外的局勢。循循善誘的告訴你「你不應該把錢放銀行。利息低,會貶值。你應該買一些黃金,買一些股票,配置一些債券,基金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可以的話,買點固定資產,有需要的也可以海外配置一些資產」

「哇,果然是專家,大視野,大格局」(心裡一萬個膜拜)。

恩,差不多就是這樣。基本上,喜歡宏觀性話題的文章都熱衷於上面這些小套路。

至於,黃金,應該怎麼買紙黃金還是實物黃金;股票,應該在大盤股還是中小創,該買藍籌股還是題材概念股;債券,應該買國債還是企業債還是公司債;基金,是買偏股型基金還是債券型基金亦或是平衡型基金,等等。

這些實實在在具體到個人投資者選擇具體投資理財產品上的微觀文章,卻鮮少有人去寫。更加準確的說是,相比較那些宏觀性的話題。這些落到實處的微觀性話題實在是少的嚇人。

從寫作者的角度,我猜想,導致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寫作者屬於非常牛的大師級選手,眼界開闊,格局宏大,洞察力驚為天人。這類人,實在是太牛了。以至於不屑於或者沒時間去細談一些「小事情」。畢竟,人家是大師,時間有限,不能苛求別人手把手帶你上路吧,不現實。

第二種,屬於水平湊活的「小師」選手,這類選手,說一些類似於國家GDP會怎麼走,利率變化之影響事項,大國博弈啊,他們可以信手拈來說得頭頭是道,可以不帶喝水的給你說上幾十分鐘,或者碼個幾千字。但是,倘若是你斗膽問他「既然是這種大環境,買這類(例如黃金),我該怎麼買?買多少?」頃刻間,這類選手就會被石化掉。

不過,不管怎樣,這不影響應該他們繼續談論「宏觀大事」。畢竟,這比較符合大眾喜歡刺激,愛好是非的群眾心裡。

但是,對於那些想要在理財認知上,多少有些長進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為此,我才在前幾天的文章里告誡自己,試圖避開宏觀性話題,從微觀的角度,嘗試著分享一些具體的理財工具和方法。不求,遠見超群,但求腳踏實地。今後的方向基本確定了。

恩,今天先說到這吧。謝謝讀完的你~


推薦閱讀:

接招!美聯儲向你扔出了核武器!
半佛仙人 的 Live --想去銀行工作,你應提早知道的事
智能金融的發展路徑
社群營銷案例系列之二:金融行業
房價一直瘋漲的秘密在這裡

TAG:理财 | 投资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