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方向與全面屏方向哪個代表手機的未來?

9/10月份華為、小米將分別發布Mate10與Mix2,分別主打帶有人工智慧功能的麒麟970與全面屏。(華為雖然也宣稱全面屏但顯然達不到mix2的屏佔比,而且也不是主打)

去年小米華為先後推出mix與magic有人認為magic是華為的應激反應,但如今看來兩家廠商是在昭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兩種方向哪種代表手機的未來?全面屏已經幾乎實現,是否會有進一步功能上的擴展?華為的人工智慧又意味著什麼?


一個是功能,一個是ID,是非此即彼的競爭關係嗎?華為搞人工智慧同時也能上全面屏;小米搞全面屏同時也能加入人工智慧功能。非要讓兩方粉絲撕起來才好看????


iphone X的發布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這兩個方向都可能是未來。

全面屏沒有完全實現,無論是小米mix還是三星S8和iphoneX或者LG G6都只是階段性的解決方案,甚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全面屏。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應該是在保證美觀可用的前提下把屏佔比做到無限接近99.9%甚至100%(可能不會達到),也就是只有一塊屏。想追求更大屏幕、更好的手感,極簡的設計,必然要一步步去除手機多餘的元素,全面屏是大勢所趨。即便沒有小米mix或者夏普305SH,手機廠商也應該是一直在向著更高屏佔比的方向探索。全面屏的未來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向,而是未來手機進化的必然結果。

如果是指現階段廣義上的全面屏,類似小米mix的設計,能不能代表未來方向這個是不確定的。前置指紋、虹膜識別、面部識別以及高像素美顏自拍攝像頭這種市場需求很大程度給全面屏的設計趨向增加了一定難度。當初很多廠商為了能做進去前置指紋識別,把手機屏幕變得更大,增加了下巴和額頭的寬度。這次流行全面屏,在屏幕指紋不成熟的情況下,在不能完全去掉指紋的前提下,廠商又不得已選擇做後置指紋。技術進步是曲折的,能做成什麼樣最終要看手機廠商的設計以及供應鏈各類技術進展和市場反饋。目前來看三星和LG的方案更主流一些,尤其18:9的屏幕被產業鏈所接受。小米mix能不能引領設計,同樣也要看市場反饋和認可程度,mix2是量產機型,如果成功了,相信會有友商跟進。

至於人工智慧,這個概念非常的寬泛,像最近很多廠商主打的語音識別,安卓上的智能助手、相冊分類,這是僅僅是人工智慧的冰山一角。

麒麟970對cpu性能提升不多,只是功耗有所降低。加入NPU成了最大的亮點。華為官方對970的介紹是藉助NPU(神經網路處理器)可以比cpu更快的處理一些特定的AI任務。NPU最擅長的是處理圖像和視頻等海量多媒體任務。現在手機照片和錄製視頻以及各類app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手機存儲空間也一升再升。有了NPU可以在硬體上提高對這些數據的管理效率。同時也為支持類似face id功能提供了硬體基礎。對改善手機用戶體驗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智能晶元也很難像全面屏那樣被用戶直觀的感知到,最重要的是僅僅有硬體是不夠的,人工智慧最核心的東西是演算法。要知道人工智慧不是誕生在高通和intel這類硬體公司里,而是首先誕生在谷歌、亞馬遜這樣擁有頂級的深度學習演算法+雲計算+海量用戶數據互聯網公司里。要進一步發揮作用,更需要演算法和軟體優化。npu最終如何,要看mate10的表現,也需要emui和各類app廠商的支持,這才是真的需要靠實力優化的,更多的功能和用途還有待開發中。

另外發展人工智慧並不一定都要在用戶端,手機上只是這些人工智慧技術的一種體現,其實有更多的任務是在雲端完成的,雲端有更強的運算能力和海量的數據支撐,可以更精準的預測用戶需求。用戶需要的各種服務也是在雲端。而雲計算和大數據恰恰是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的強項。現在人工智慧這個詞都快被很多廠商玩壞了。真正的人工智慧技術是潛移默化的,甚至用戶可能感知不到它的存在。跟全面屏相似,這也是一個不可選擇的結果,而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必然體現。

綜上,無論是全面屏還是手機人工智慧,都是未來科技的一種形態,也都是未來。但是其方向並不會只被華為或者小米一家廠商的一種方案所代表。這需要靠整個產業鏈來共同推動。況且二者也不衝突,蘋果取消了touch id加入了face id, 全面屏變得更容易實現了。更智能的晶元和系統加上更驚艷的外觀又有何不可呢?


人工智慧當然是未來的方向,但是我們離這個未來是十年距離還是二十年距離還是五十年,誰都說不好。(反正我覺得一兩內年並不會有什麼突變,還是大量數據訓練訓練模型)。

人工智慧突破不突破關鍵還是在演算法創新層面,壓根不在手機計算能力不足這裡。單獨搞個神經網路晶元,並不能吸引做演算法的人都來為華為單獨開發演算法。沒有相應的演算法,就華為自己一個人玩這個AI晶元,那跟微軟諾基亞一樣自己玩一個生態,妥妥玩不下去的。

再者,說到AI演算法也只看到騰訊,小米,商湯,face++等公司在一些國際演算法大賽上拿過冠軍,沒聽說華為有多厲害。那為啥我要相信華為的AI晶元代表未來呢。


人工智慧和全面屏,兩者根本是不搭界的東西,也不矛盾。

現在的人工智慧如同當年的VR被炒得火熱(這個羅老師是風向標,只要看鎚子科技準備顛覆哪個,哪個就肯定是當下最火),但是真正有哪些可以利用手機上的人工智慧去做的?基本沒有。

即使去寒武紀的網站,都找不到這款晶元的消費者具體使用場景,有的只是一些玄而又玄的概念,什麼「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智能大腦」之類的——alpha go目前大家知道它能下圍棋,還知道它有什麼其它的智能?沒有聽說了。

如果非要說SIRI和「智能小音箱」之流就是人工智慧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些東西遠遠不是普羅大眾所需要的智能。我們需要自動幫我們定機票,定餐館甚至寫情書的應用,但是目前看來遙遙無期。

VR在形成產品之後體驗並不是很好,個人認為打磨最少還需要5年或者更長,或者根本就被淘汰。目前的人工智慧甚至連VR現在的段位都沒有達到。別說5年,10年能有點普通人能用的上的簡單「智能」就不錯了。現在推出所謂的智能晶元,更多是一種態度和噱頭。

而全面屏是已經成型並且經過了市場檢驗的技術。蘋果採用全面屏標誌著全面屏就是手機這5年內的改進目標。


整理兩張圖,我覺得手機市場就很像地球的物競天擇後的結果。

第1張圖是過往多年我印象深刻的手機,各有各的花樣。可以拉出全鍵盤的諾基亞E7,下巴微微翹起的HTC G2,能旋轉的Moto等等。 第2張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可能自己也買了,都是2017年出的新機、旗艦機。

從兩張圖中的產品可見手機過去百花齊放各顯神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今在市場和互聯網的雙重壓力下,現在的手機在向著統一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整齊劃一之下,手機的趨勢其實很明顯了。今年的手機無論是旗艦還是中高端產品無一例外的都用上了全面屏的設計,所以大家都說「全面屏」是手機的發展一個方向。

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非常留意新機的話,普通的消費者很難區分出2017年的幾款手機哪個是哪個,拿在大家手裡,戴上手機殼,就更分不出來了。

差不多的晶元,差不多的內存,差不多的存儲,差不多的界面,差不多的標誌,差不多的快充,差不多的指紋識別,差不多的攝像頭,差不多的閃光燈。一攝二攝三攝四攝,拍人更美逆光也美暗夜也美堪比單反。

差不多的推廣,差不多的發布會,差不多的微博抽獎,差不多的評價視頻,差不多的體驗開箱等等等等等都在說明在全面屏也不能給手機行業帶來差異化。

任何充分競爭的市場,都會有一個差異化-趨同-再差異化的趨勢。因為商品就和自然進化不同,商品市場的技術變革是有人為推動的,當世界的狗都長得差不多的時候,看家護院的功能也差不多了,人類會人為的去培育新品種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大概就是這樣:差異化-趨同-技術到達一定瓶頸-差異化分化-出現新技術-再趨同,周而復始。

現在來看手機市場的趨同程度,已經到了快要再分化的時候了,而人工智慧就是突破口之一。其實全面屏更多的是在改變手機的外觀,而人工智慧則能實實在在改變手機與用戶的關係

也就是說全面屏是從視覺上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視野,在屏幕尺寸相當的情況下全面屏手機更加的小巧,更便於操作。但是除了屏佔比高外全面屏手機在本質上和那些非全面屏手機並沒有太大區別,全面屏手機並沒有在功能和體驗上給用戶帶來本質上的變化。由此可見,全面只是一個在設計上的趨勢,也許未來還會被新的設計所取代,而手機行業未來的真正方嚮應該是人工智慧。

其實從那些國際大廠的產品或動態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趨勢。而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下,Google

Pixel2大大縮短了手機與專業相機拍攝之間的距離,單攝像頭的Pixel通過圖像識別的軟體演算法就能拍出非常好的人像照片,而且在低光環境下成功能夠感光並且抑制噪點,在強光環境中,也可以針對過曝部分調整曝光補償。

蘋果也在人工智慧方面發力,iPhone X是蘋果今年的旗艦非常火爆,全面屏和人工智慧就是該機最大的賣點。iPhone X的全面屏就不多贅述了,人工智慧方面的體現則是Face ID,大家都知道人的容貌是不斷變化的,如果iPhone X不能學習適應這種變化的話,那麼Face ID會變得越來越不好用,因此蘋果才給iPhone X用上了能學習的A11仿生晶元,這種學習能力就是人工智慧的一種體現。

國產廠商方面,華為是最早開始布局人工智慧手機的,而且也早於蘋果、谷歌,領先於行業。在去年年底華為旗下的互聯網品牌榮耀,就推出了號稱首款人工智慧手機——榮耀Magic。榮耀Magic的賣點是一部非常聰明的手機。

華為理解的AI在手機上的應用主要是服務類型。為的是知道你想幹什麼、要幹什麼然後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主動的去為你服務幫助你解決那些事情。而且,榮耀一代的人工智慧手機V10也將即將(28號)發布,據信息披露,榮耀V10會集成新一代的智慧系統和麒麟970 AI晶元於一身,是華為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手機。因此,從產品上來看華為榮耀在在人工智慧手機領域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就知道全屏是手機設計外觀上的趨勢,而人工智慧則在體驗上的提升。它們二者並不衝突,但是要是說真正能給手機帶來實質性變化的還應該是人工智慧。因為一部手機是不是全面屏並不會對體驗有多大的影響,而且全面屏未來還可能會被柔性屏、摺疊屏對取代,所說它智能是現階段手機的一個設計趨勢。

不過人工只能不會,有人工智慧的手機將會能主動學習,主動服務用戶,而且不會被取代,即使是在未來手機已經別其它設備取代了,人工智慧是不會變的,因為能夠取代手機的這個其他設備也會是一個人工智慧產品。比如鋼鐵俠的語音管家Jarvis


本來是個評論,但想想還是當個回答吧。

人工智慧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全面屏不一定是,因為全面屏已經來了,它不是未來式,是進行式。

先說全面屏,現有的情況是手機屏幕受制於手機的大小,正面可視面積達到100%,最終也就那麼大,而且這個的極限也在各大廠家的努力下快做到了。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因為廠家為了銷售就會引入新的顯示技術進入。會是全息投影,還是類似於微軟的AR,還是更進一步的攻殼機動隊里的腦內通訊(這個就是我瞎想的。。)?

人工智慧就不好說了,別說強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弄。所以在各個廠家的產品出來前大家也都別急著噴,等出來之後看具體實現的如何。現在看看當時搞永動機的人們,是不是覺得很可笑,但是當時的人不知道能量守恆,不知道該怎麼走向未來,只有一步一步試錯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證明了強人工智慧不可為之後,未來的人們會怎麼看待現在大家對人工智慧的探索呢,會不會是也和現在的人看待發明永動機的人們一樣呢?

歡迎大家一塊討論。


小米的全面屏方向還算說得過去,畢竟是小米先做的。

華為的人工智慧既不是先做的也不是最好的,這個方向就別說是他家的了。

如果你說的是npu,這個是華為先塞進晶元的,寒武紀做的,但有啥用還不知道,沒法評價。

智能推薦廣告還有鼻祖谷歌站著,magic就別跳著說自己是方向了。

嗯,至於全面屏呢,我覺得不是方向,已經是熱點了,今年誰家不炒這個概念?這已經是個現實了,沒啥好說的。

強人工智慧現在還只停留在恐嚇中,弱人工智慧還沒影子,現在最常見的智能還是在你隱私裡面抓關鍵詞給你看廣告,滿世界都是這樣。

誰都知道人工智慧牛逼,但天網離我們太遠了。

現在連個真正好使的廣告推送方案都沒有,這才有張大媽的存在。

vr之前吹得飛起,到現在都不好用,冷下去了。人工智慧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期待實用點吧。


應該這麼說,具有人工智慧能力的大屏手機會成為手機的下一步……


短線的未來是全面屏,因為這是可感知的體驗提升;長線的未來應該是,能落地可感知的人工智慧方向。

……

對,我說的就是智能家居


為什麼不能是帶著人工智慧的全面屏。。。全面屏是趨勢。然而手機進一步或者說所有的電子產品進一步發展都是向著人工智慧的方向發展。總不能單純的cpu加速。現在的晶元已經足以應付我們大部分的生活了。不斷的更新換代,對我們本身來說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了。不像以前基本是成倍的流暢度的提升


這題應該包括至少三個問題:1、全面屏是不是手機的未來;2、人工智慧是不是未來;3、手機結合的人工智慧是不是手機的未來;

首先,解答第一個問題,全面屏是手機的設計未來,從手機多年的演進,屏幕佔比越來越大是必然的趨勢,幾乎是不可能逆向的潮流。如果我們看不到未來是怎樣,至少從當下所有的廠商跟進,包括蘋果,就可以說明全面屏是手機下一步的趨勢。

其次,解答第二個問題,人工智慧是鐵定的未來。從人類誕生以來,生產力的發展,是效率提升的推動力,這是永恆的定律。人工智慧釋放更多人類勞動,提高社會效率,所以它必將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一樣,成為未來一個不可阻礙的趨勢。而且人工智慧目前在物流、生產領域已經被嘗試推廣,確實帶來效率的提升。

最後就是手機結合的人工智慧是不是手機的未來?這個問題的重點是手機是否是推動未來人工智慧核心載體?這讓我們分析一下互聯網時代三個階段和它們的載體:

第一個階段是傳統互聯網時代,它的載體是PC,即電腦時代,電腦的出現才可能推動了傳統互聯網的普及,和帶來效率提升的結果。

第二個階段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它的載體還是PC嗎?已經轉變成手機,智能手機的普及,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爆發。

第三個階段就是馬上要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其實這個階段需要兩個過程,一個是萬物互聯互通,再有真正意義的人工智慧,沒有萬物互聯互通得到的龐大數據,是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這個階段的初期應該是通過手機實現萬物互聯互通的過程,但最終是否還是手機去實現人工智慧,這應該未必。它也有可能是其它設備來代替手機,例如中控音箱,等等。這都將是通過人類的智慧去實現。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手機在這個階段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小。

所以華為的手機人工智慧方向,個人覺得更多可能是實現萬物互聯,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人工智慧,因為不可能繞開一個階段直接跳到下一個階段。

總結還是之前內容里說個的一句話:

正確的趨勢,是抓住趨勢的下一步,而不是繞開一步,走下下步。

全面屏是智能手機的下一步。


哪個都不代表。。未來根本不用手機。。


哪個是未來?其實老實說,現在大家都說全面屏已經實現了,人工智慧是未來。嗯,這個說法是沒錯的,夏普小米三星蘋果VIVO都做出全面屏來了,未來已來。全面屏無需質疑。

為什麼會有全面屏,因為長得好看啊!為什麼我們要長得好看的手機?這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吧……

所以全面屏的出現,除了在工藝製造上實現了突破之外,主要也是大家的審美提升,設計師也才能帶來更漂亮的產品。記得十年前摩托羅拉V8出來的時候,當時的廣告詞就是「兩個大彩屏」,而在早些V70出現的時候,驚艷的造型也是讓這款產品大賣。

嗯你可以說諾基亞不好看啊,但其實諾基亞在當時也出了很多漂亮的手機,不要總是拿那些入門的功能機說事兒。蘋果也一樣,當時第一代iPhone出來的時候,給用慣了功能機的大家巨大的震撼,我從未見過做的如此漂亮的手機。

所以全面屏的出現也是必然的,這個是隨著製造工藝的提升而成為必然。

那麼人工智慧是不是未來,在這裡我持保留意見。我並不是說人工智慧不好,只是人工智慧被投資界盯上以後,感覺味道就有點變了。

去年Mate9發布前我去見一個投資人,當時大哥跟我說兄弟你現在做點什麼跟AI沾邊的,一定能火。當時人工智慧還不像現在這樣被人天天點名,我就問為什麼啊老鐵?大哥說其實年年科技行業都有新概念,3D列印可穿戴VR什麼的都是過去的事兒了,現在大家都轉人工智慧了。

嗯,回答了等於沒回答。但這並不重要,可以說從去年開始投資界就已經盯上人工智慧了,年年都有新熱點,7月下旬國家也發布了對於人工智慧行業的政策扶持,可以說人工智慧現在真的是上了一條快車道。

但人工智慧現在能做什麼?結合HPC等高性能計算設備,利用先進的演算法我想是可以解決不少科研上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應用在C短,尤其是在手機端,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真正的幫助么?

不好說,榮耀的Magic系統、華為的情景智能、三星的S助手、摩托羅拉內測的CAVA我都體驗了一下,我沒覺得搭載了這些助手的手機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我該用哪個APP還是用哪個APP,我並不想用系統內置的入口把流量攔截在他想要倒流的APP上去。

其實從這點來看,所謂的人工智慧,其實是一門生意。各大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在內部都是強勢部門,為什麼?因為賺錢啊。

真正代表手機未來的,從外在上來看,全面屏是發展的必然,但不是未來,代表手機未來的一定是更好看的造型。至於人工智慧,從現在的語音助手,能進化到什麼地步,這個不知道,也不好說,所以我不覺得這是未來。


這二者矛盾嗎?

矛盾嗎?

矛盾嗎?

就像我可以長得帥,也可以有才華,也可以既長的帥又很有才華。

對不起我在做夢:-D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工智慧和全面屏兩個概念是完全不衝突的………………為啥要人工智慧代表方向還是全面屏代表方向?現在方向就是兩個一起並排著走而全面屏可以在可預見的數年內獲得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的方向其實是更好地讓機器服務人類,讓機器知道人類想做什麼而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簡單來說,人工智慧當前的目標就是更好、更快、更合理地解決人類的問題。而目前華為的這個方案,對實際應用並沒有任何的提升是完全的事實,並沒有給人類帶來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體驗。華為目前是完全不夠資格代表人工智慧這個方向。

基於以上觀點,這個問題問得毫無意義,除了懷疑題主挑起對罵之外。


唱個反調,我認為都不是

人工智慧是大方向這一點沒什麼錯誤,但我個人認為未來的解決方案一定不是在移動端進行計算,而是雲計算後直接發送回手機,手機端npu目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實用價值,並且我個人並不看好其前景。

至於全面屏,雖然目前是熱點,但我認為全面屏只是一種審美需求而非功能上的需求,並且為了審美需求反而犧牲了部分實用性(圓角顯示收到限制、全面屏誤觸等),而最重要的一點,大眾審美是會改變的,全面屏不可能一直流行下去,也許到最後,大家又都用回了額頭+下巴的ID無邊框呢(只是我本人目前最喜歡的樣子,代表作是索尼xa ultra)。


憑什麼認為全面屏(外觀、屏幕的變化)和人工智慧(軟體與Soc的發展)是兩個方向?這個問題提出來就是不符合邏輯的,人工智慧和屏幕當然是一起發展。

人工智慧不是都在做了么,不要給我說Apple的core ml和高通的zeroth不算人工智慧。在Soc裡面集成npu是否是未來方向取決於本地機器學習計算是否需要很多。(而實際上用GPU也不會有多低能耗比,少個npu卻可以省很多面積。)

還有,現在都在炒作全面屏概念,自認為做的最好的只有小米一家。(看了vivo x20廣告後突然發現我用了一年的米5也是全面屏,vivo真是重新定義了全面屏呢。)


AI是個很寬的概念,如果沾點邊就算的話,那麼就不能說榮耀magic不具備AI屬性。

本質上所謂榮耀magic的AI就是個智能推送系統,包括自動識別聊天關鍵詞後推送信息。換句話說就是這種靠條件判斷實現的AI門檻極低。事實上榮耀magic之前各友商都已經實現並內置了類似的智能推送系統。自動識別聊天關鍵詞後推送信息同樣很早就有實現,就是流氓輸入法啊 哈哈哈……

其實要說中國AI界的泰斗那非360這些殺毒軟體、安全助手和瀏覽器莫屬。他們早已吃透用戶的每一個使用場景,「適時」彈窗威逼利誘你用他的服務安裝他的全家桶。想想這和榮耀magic的AI有什麼區別?

你們說AI是智能手機的未來必經之路我很認同,但是我愚鈍想不太明白這個AI究竟要怎麼落地。華為在SoC內置獨立神經網路晶元我就不太看好。知乎里很多對此推崇的人只是夸夸其談,始終對它有什麼用,能帶來什麼提高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有人說用在實時美顏上Algo:如何評價海思麒麟 970所搭載的寒武紀-1A NPU? 然後他就被掛起來辱罵嘲笑

看得我瑟瑟發抖,因為我想的最實際的應用其實也就是濾鏡美顏之類的應用。

有人說神經網路晶元能讓手機更智能,這顯然是異想天開了。拿語言助手來說,助手的背後是龐大的伺服器集群和海量的知識庫。即使這樣也只是讓你助手的智能屬性達到你所體驗到的高度。加一個晶元能提高助手的水平?恕我愚鈍看不懂其中的邏輯。實際上蘋果和高通早就在自己平台上上線了機器學習加速引擎,作用神經網路晶元是一樣的。不多說了,看這裡孫方超:如何評價海思麒麟 970所搭載的寒武紀-1A NPU?

關於全面屏就沒什麼可說的了,智能手機發展歷程本來就是一段越變越美,屏佔比越來越高的歷史。

結論:

人工智慧和全面屏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榮耀magic不是


說實在話,我不覺得這兩者有很強的可對比之處,人工智慧和全面屏在現在市場上看著確實都是風頭火勢,大有一爭高下的苗頭,但是只要沉下心好好想想就能明白,全面屏是手機的一種外觀形態迭代,人工智慧則是手機技術核心的新科技,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東西,何必去探討哪一種能代表手機的未來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像一座城市,無論是擁滿騎樓還是林立摩天大廈,只要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還是那些人,那座城市就沒有改變。

可能說得還是有些抽象,下面還是具體分別說一下人工智慧和全面屏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吧。

全面屏現在在市場上很熱,所謂的全面屏字面定義應該是在手機正面全覆蓋屏幕,而實際操作上因為聽筒、前置攝像頭和解鎖鍵的設計問題一直難以做到全覆蓋,一般市面上售賣的全面屏手機如果屏佔比能夠達到85%已經算是相當優秀了。

但是說到底,這只是手機外形的變化。最開始大哥大誕生的時候,手機完全沒有屏幕,當時手機的功能僅限於通話;之後發展出了諾基亞的黑白屏手機,引入了屏幕概念,能滿足簡訊和儲存通訊錄的功能;在此之後再進一步的就是彩色屏幕按鍵機,包括翻蓋,滑蓋,旋轉屏,可以拍照、玩遊戲,再到後來的觸屏手機。

而智能手機的屏幕大戰從尺寸開始,三星的手機尺寸越做越大,有人調侃NOTE18能當盾牌玩,接下來就有了今年的全面屏方向 。當然,手機屏佔比越大就越能滿足人的視覺需求,但是全面屏是作為手機外形變化的一種趨勢,這只是一種外觀上的變化,並非改變手機內核的質變。

而說到人工智慧,就是截然不同的變化方向了,它的迭代是一種內核的革新和進步,能夠重新定義和改變手機這種產品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

而人工智慧的發展之所以被界定在內核的範疇里不是沒有道理的,簡單說來,手機的內核迭代變革是很明顯的:最開始時候的手機都是非智能手機,如上文提到的大哥大、諾基亞黑白屏到彩色屏幕按鍵機都屬於非智能手機時代,這個階段手機作用更多是在普及「手機」這種概念。

以蘋果4s的誕生划出了一個新的時代——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出現迅速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硬體基礎,就著智能手機的推廣,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不過幾年間就真實搭建出了移動互聯網路,人們帶著手機就能夠連接進入網路,於是移動端的通訊軟體、視頻軟體、外賣軟體等等又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移動互聯網後的下一波浪潮是人工智慧。早就已經有先行者駐足其中,比如蘋果的Siri,就是一種人工智慧的體現,語音助手也在短短几年裡從蘋果一家變成了標配。微軟小娜人,和三星的Bixby,這些都是更多科技巨頭對人工智慧的探索,也反應了在全球範圍內各個與人工智慧相關行業的戰略思路——他們早就認識到人工智慧是未來的主流,並早就開始規劃布局了。

再比如說國內的華為,之前華為的互聯網品牌榮耀就推出了人工智慧的探索產品Magic,該機可以實現智能人臉識別、深度學習推薦等功能。硬體上的更新總是會在人工智慧方面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當人工智慧從識別內容完成簡單指令迭代得更加智能,甚至可以學習之後,不久之前推出的搭載了麒麟970 AI晶元的Mate 10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了人工智慧的價值,即將發布的V10也給了人們不小的期待。據爆料,榮耀V10將會集Magic的人工智慧體驗與麒麟970 AI晶元於一身,該機的人工智慧體驗必定還會再上一個台階。

人工智慧毋庸置疑就是下一個新時代的內核。所謂人工智慧代表著的就是以計算機編程或者神經元模仿等形式在硬體中通過計算生成類似人類的輸出,當人工智慧普及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會產生翻天覆地的一輪新變化。

比如說,當你對手機提問如何向喜歡的女孩子表白的時候,它能根據你的行為模式和近期經常和你聊天的那個女孩子的性格給出你真實可以操作的表白方案,像一個很貼心並且懂你的朋友。

這種科幻電影的幻想橋段其實已經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近,科技的每一個發展就是為了解放人類。然而,人工智慧手機行業到底應該發展到哪一個地步,它更應該發展成為獨立的思維存在還是作為輔助型軟體,它在手機里的許可權應當被限定在何處,關於人工智慧下信息安全問題尚需更多思考。

總之,全面屏方向和人工智慧方向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兩種不同的方向,並不存在競爭和非一則二的關係。從長遠看來,全面屏是一種外觀設計的趨勢,而人工智慧則代表著智能手機的未來。

雖然現在的我們難以確定關於人工智慧的未來到底會怎麼樣,這會不會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這是關於人工智慧在未來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止步不前,就永遠到達不了未來。


都是,謝謝

澄清一下,貌似有人懷疑我自問自答呢?題主問完就跑了,我第一個提交回答而已。


都可以是啊,全面屏+AI豈不是美滋滋。終究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改變才是方向


神他媽華為的人工智慧方向。。。小愛同學讓你吃了嗎?


在經過最早幾年手機行業的快速發展之後,這幾年手機的發展似乎進入了停滯狀態,除了硬體方面的堆砌,每次引起人們狂歡的,基本都只是停留在了指紋識別,雙攝像頭,無邊框等一些基礎功能性和外觀性的改進方面,直到今天這些功能在一些手機上的應用也還差強人意,更遑論顛覆式的更新,苗頭幾乎都看不出來。

人工智慧方面,自從iPhone 4S上集成了Siri之後,便進入了普通消費者的眼中,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尚不能被稱之為完全意義上的人工智慧(AI),可是也為日後人工智慧在大眾間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一兩年,隨著圍棋界的AlphaGo進入大眾視野並通過與各路棋手交戰獲勝不斷刷新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雖然在某些層面上加深了人們對於AI的恐懼,但卻讓更多的公司看到AI在實用領域的前景,進而加大了在AI上的投入,使AI的普及速度更進一步,在可見的汽車,機器人等領域已經能夠見到一些成果,隨著演算法,架構的不斷升級,以後能見到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多。

在手機端,就如之前所說的,顛覆式更新未見,雖然蘋果在iPhone上嵌入Siri之後已經過了這麼久,可直到現在人們自己動手設置手機的現象依舊普遍,那這樣就表示AI在手機端運用沒出路了么?不盡然,現在AI在手機端的應用不出色,不光是其應用尚未切中用戶痛點的問題,還有底層配置(CPU,GPU等)沒有及時與之匹配甚至超前開發的問題,能夠越快解決了這些問題,手機AI的應用就能普及得越快,顛覆式更新也能越早出現。

所以我們看到在Siri之後,Google和微軟都分別在自家的系統內加入了Google Now和Cortana並以此掀起了各個廠商在自家手機中增加人工智慧助手的風潮,也是為了抓住手機的下一個風口。

可在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只能見到廠商們在APP領域加入一些不痛不癢的功能更新,直到去年底榮耀Magic的發布,才讓業界眼前一亮,當然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它八曲面的設計,更重要的是,它讓業界看到了手機AI該有的樣子。

系統層面加入人工智慧化搜索,前後文本預判,生活助手功能增加,硬體上息屏抬屏人臉識別等等,在滿足用戶基礎功能使用的同時,真正做到了智能化應對生活中種種場景可能出現的需要,而這些功能的加入都使得榮耀Magic更加方便用戶日常使用。

而榮耀Magic的智能化設計也在今年更新的麒麟970處理器上得到體顯,獨立NPU(神經網路單元)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台的植入使智能化從系統層面延伸到了手機底層配置之中,得益於之前榮耀Magic的探索,搭載麒麟970的華為Mate10系列從硬體到系統層面的智能化都得以更進一步,當然Mate10隻是麒麟970發布之後的第一款機型,算是華為硬體和軟體在AI方向上的第一次結合,日後在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機型搭載麒麟970這一平台,讓華為的手機AI陣營更加豐富。

但是它的下一款手機具體什麼型號,其實還在猜測之中,華為P系列不大可能,明年的P11應該會走常規升級路線,不會那麼強調AI屬性,而Magic的品牌榮耀,它的主要機型一直以來都是性價比的代表,主打實用功能,其他方面不會太激進,可是榮耀還有V系列,而且還有小道消息說Magic會和V系列合併,在推出V系列的首款機型V8的時候,榮耀總裁趙明就這麼解釋V8定位人群:「榮耀V系列的目標人群是卓越新青年,他們是互聯網的年輕,潮流,卓越的人群,有自我主張,在所屬領域內追求極致,追求向上突破,」而今年推出的V9和V9 Play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所以在明年的榮耀V10上,應該能夠看到華為在AI上的重大突破,底層硬體有了,再加上榮耀Magic以來軟體層面的不斷優化,這就使得人們對AI在榮耀V10薩汗有了更加廣闊的遐想,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榮耀V10給我們帶來的更加智能化的使用體驗。

日後的手機AI發展,也必然是從底層做起,從手機的硬體開始著手,畢竟這是手機的基礎,智能化的CPU,GPU會越來越多,從底層開始就支持智能化,而系統層面的功能愈發觸手可及,讓無需用戶自行動手解決問題,軟硬體深層次結合,AI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而日後的手機AI,在融合之前語音助手和榮耀Magic所提供的功能之外,肯定還有更多的智能化的功能加入,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便利舒適的使用體驗,不光是對現階段手機行業的一個質的提升和改變,通過手機人工智慧和雲的結合,成為未來人們智能生活的控制中樞,在未來5G萬物互聯的展望之下,通過手機端的AI處理,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連接起來,讓手機成為生活的中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全面的提升,AI的普及,還會給我們的眾多產業帶來全新的管理生產方式,通過不斷加深AI的深層次挖掘,最終可能由上至下地對整個人類社會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究竟是人工智慧化方向還是全面屏方向更能代表手機未來,答案毋庸置疑,全面屏改變的只是手機外觀,而真正做到把握住手機未來的,還是AI。


兩者甚至可以共存,為什麼非要比出個先後

我比較短視,也不懂行,幾年前就有蘋果的設計師說大電流充電對電池沒有影響,上半年就有某品牌設計師說未來幾年是全面屏的天下

你說我一個普通人,懂那麼多嗎

全面屏已經開始跑上跑道了,肯定會先一步達到預期

至於智能,我不喜歡余大嘴,但我選擇相信華為的眼光

我們最近接到了很多很多智能耳機之類的訂單,有傳統巨頭,也有新入場過來攪局的,可見智能也是比較火熱的項目了


一個是軟體方面的,一個是硬體方面的,兩個有什麼關係呢?都是發展方向好吧,不衝突,二者完全可以兼得,只不過全面屏可能更直觀點吧。


只要用戶奢求的是「用更小的體積展現更多的內容」;「用更小的體積操控更多的內容」;那小米MIX所嚮往的無邊框就肯定是未來的手機設計方向。這是其一,其二是一塊純粹的屏幕是目前多數人所能想像的集美觀與炫酷於一身的設計。

而人工智慧也是科技領域的必然發展方向,區別在於移動設備的人工智慧化是必然會觸及一部分的用戶隱私。這對於目前的部分用戶而言不可以接受。

但我覺得未來的移動人工智慧化是必然的。


很納悶這兩個有任何聯繫嗎,搭載AI的全面屏手機有什麼難的…

這個問題真是無聊,疑似海軍提問,這種引戰的問題還是少出現為好。


中國十三五綱要,特意把「下一代信息通信」、「智能製造」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主題之一,科技創新2030創新專項中與AI相關的,有量子技術、腦科學、網路安全三個重大專項,有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大數據、智能製造四個重大工程。

然後在各個專業篇,基本上都繞不開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跨界應用。

這就是技術發展的風口,熱錢涌動國家從大基金到各種投資專項到各類創新企業比比皆是都在搶跑生怕落後......與之對應,政府同樣特別歡迎手機代工廠、屏幕製造商、各種零配件企業納稅實體的聚集,科技傳統製造業,或者信息經濟PK工業經濟。

華為的深度學習/AI/大數據/智能產業早就在巨額投資布局,華為是完全有資格作為信息經濟代表的企業,在大局中手機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個應用+很大的市場招牌罷了,也確實代表了移動終端普遍成為工作/商務/生活終端媒介,以及安全/健康節點的一個典型未來方向。

而小米的全面屏什麼的,只是手機升了個級並且真正的品牌/銷量/利潤擔當都不是它,對產業鏈的發展和全面升級作用就更微小,未來啥的就更別提了。


題目有點詭異

因為人工智慧和全面屏是八杆子打不著的東西。

而且誰能說清楚,在手機上到底什麼才算「人工智慧」。

相比之下,全面屏則有相對清楚的定義,即高屏佔比,窄或沒有的額頭下巴。

雖然全屏幕(或Almost全面屏)能提升多少用戶體驗不好說,但卻是實打實能被消費者感知到的。這也能解釋從小米MIX一代開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在旗艦手機上使用全面屏,包括蘋果和三星。

至於「人工智慧」,這個就有太多可操作的空間了。一是不容易被消費者感知,二是定義不明,例如,Siri算不人工智慧,語音轉文字算不算等等。

我認為「人工智慧」更多是個噱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體驗,即「人工智慧」能不能提升手機的傳統必須功能,比如更好的拍照體驗,更流暢的應用切換,更好用的語音助手等等。至於這些提升是怎麼實現的,其實並不重要。

我認為手機的發展方向根本上還是讓手機更好用。而往這個方向走的路肯定不止一條,不是用「人工智慧」或者全面屏就能概論手機未來的。

所以這個問題沒什麼意義。

但如果不討論手機的未來而是討論發展潮流,那麼全面屏肯定是存在感更強的哪一個。


謝邀。

首先,很反感以拍照技術作為主要賣點的某V和某O。當然你要喜歡操作垃圾系統兩小時體驗美顏五分鐘我也無話可說。

全面屏也一樣。

毋庸置疑,全面屏會像曲面屏一樣成為潮流。可預期的未來最起碼是這樣。那不可預期的未來呢?肯定會有其他類型的屏幕代替全面屏成為新的潮流,比如科幻電影中的全息屏。

那麼人工智慧呢?它可能不僅僅是智能機的主旋律,甚至是未來人類社會的主旋律。這種東西會沒有發展前景?別逗了。

用你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現在的智能機真的智能嗎?既然不智能,為啥子叫智能手機而不是屏幕炫酷吊炸天手機?


肯定是人工智慧才是更能代表手機發展未來,全面屏不過是一種外觀設計而已。

但是,在現在,全面屏才是更吸引用戶的,畢竟全面屏效果顯著,而華為的人工智慧是不是真的智能,有多智能,還是未知數,效果也未知,而且會比較大影響用戶的使用習慣,至少現階段沒太大吸引力,但經過幾代手機之後,應該會慢慢發展起來。


誰給你的勇氣讓華為代表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梁靜茹嗎?


一個軟體一個硬體,類比於人就是一個心靈一個外表。哪個重要?看用戶怎麼想。追高科技的使用者自然選擇人工智慧,追求高顏值的用戶會選擇全面屏。

至於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那必然是二者兼備,這樣能吸引最大數量的用戶群體。

一個人穿著要得體,要有深度有內涵。這樣的人才是優秀的人。


人工智慧成了華為的?搞笑。

不得不說還是有一些高水平海軍存在的,提問者的重點不是爭人工智慧和全面屏哪個是未來,而是趁著小米全面屏的熱度,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大家認為是華為引領了手機人工智慧的時代。

讓我想起來學生時代老師強調的揣摩出題人意圖,這波操作666。

人工智慧肯定是未來,但是人工智慧不是華為的(華為magic根據用戶信息精確推送也叫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何時門檻這麼低了?)。


全面屏是小米開的頭,人工智慧是華為一貫的跟風行為。


可不可以委婉一點,曲折一點,間接一點。


人工智慧首先需要硬體支持,讓手機能運行深度學習的演算法,然後最終實現人機智能交互。

這是一段比較長的路。

人機智能交互,也就是一種服務,需要一定的場景,說白了就是市場,得找准一個需求。

這又是一個市場探索的過程。

所以,華為剛剛發布的「人工智慧晶元」,與中國的寒武紀合作的,咱們姑且就叫它人工智慧晶元吧。真的要達到那一步,不僅是華為自己,很多行業,很多公司,都有一段路要走。

所以,現在消費者還是比較難用上的,嚴格來說,華為還沒有實現。

就比如有人跟你說,我這車是16缸的,開上去能帶你體驗飛一般的感覺。

那麼你帶我飛啊,然後那個人說,不,我就不開,但我這車就是快的超出你想像。人家可能會覺得你就是個滿嘴跑火車的人。

ok,大開腦洞,未來的手機是什麼樣?

手機,說白了,就是個人通信智能設備,有了手機,我們可以實現很多互動交互獲得很多信息等等等等,就是一個連接你和世界的設備。

也許未來,這樣的設備,不叫手機了,進化成了別的形態。

可能就像一個隱形眼鏡,貼在你眼球上,通過你的腦波控制,在視網膜上直接展示界面。

甚至是植入你皮膚下面的一個微小晶片。

什麼都有可能。

我們的個人智能設備,才多少年?

現在的手機,可能只是一個初級形態。

其實在任何一個時代,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大眾的心智,並沒有那麼高,大家並不會關注你什麼什麼技術,用了什麼演算法。

包括就現在,我相信絕大部分人買手機,不會去了解soc用的什麼架構,什麼製程,屏幕用的什麼屏幕,相機里用的什麼配件,用的什麼成像晶元。

基本上就是看誰家名氣大,誰家廣告多,誰家的好看。

好看,外觀,是最直觀的,所以手機在外觀上如果有明顯的差異化的時候,更容易讓消費者感覺到。

綜上所述,目前情況下,外觀更拉風的全面屏,更容易撬動市場,因為一眼看上去,就是好看,不需要費腦筋思考的。

而,人工智慧,還在匍匐前行,在發展中,不僅僅是華為,是世界上所有科技公司發展的方向。但,並不代表,華為的那個「人工智慧晶元手機」就實現了,因為它還沒有實現,只是在硬體上有了一個改進。

任何問題,要從技術角度出發,最終落在市場需求,這個點上,去分析才有意義。

而不是單純的概念,口號。

另外,大部分人一直搞不懂,科學,技術應用,與市場產品,這三者之間的概念和區別。

比如,相對論,是科學。

因為了解了相對論,我們地球同步衛星在計算空間時間時,才不會發生偏差。這叫技術應用。

但,有了一個科學,就一定能轉換成一個消費級市場的產品嗎?絕對不是。

假如有人跟你說,我在我晶元里寫了一串代碼,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方程式。

我的手機就是相對論手機,你覺得屌不屌?酷炫不?我這個就是世界第一的手機。

那大家會覺得你神經病。

我舉這個例子,開這個玩笑,想表達的是,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消費級的產品,判定一個手機是不是某某某手機的唯一標準是它實現的什麼場景應用??

而不是它有什麼技術。

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手機,是一個非常消費級的東西,不是人類所有的科學技術都能拚命的往上面堆砌的,因為壓根不需要。

所以,我們要冷靜,客觀,分析,人工智慧,這個東西,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是不是在麒麟970晶元上增加一塊獨立演算法的晶元時,你就過上了體驗到了人工智慧的生活了?

看到這裡,不用我回答,我相信,你也能明白了。

回到題目,小米是代表了全面屏。

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方向。

但,

1.華為,還不是人工智慧手機,又談何代表??

2.人工智慧是很多科技公司都在探索的,絕不僅僅只是華為,甚至可以說,很多科技公司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上領先華為好幾個緯度。


想問題主,餐館的餐具(全面屏)和廚師(AI)能哪個重要?


吃飯和喝水哪個重要?


一個軟體一個硬體 有什麼好比較的


人工智慧是未來整個科技圈發展的趨勢,全面屏只是交互進化而衍生的一種過度形式


並不矛盾,而且說的不是一個東西呀

人工智慧是未來趨勢,手機廠商或多或少都會蹭一把熱度,好好宣傳一下,君不見現在創投圈和新聞界對人工智慧的極力吹捧嘛,作為IT界接地氣的手機,更需要追趕最新潮流才能引領技術革命嘛。而且人工智慧確實會給手機帶來不一樣的擴展和應用,值得期待,自動解鎖,人臉識別,結合現在的支付寶,刷臉支付,互聯網金融,可以做的太多了。

全面屏的話設計到用戶習慣和使用了,iPhoneX的劉海被人吐槽了不知道多久,感覺新事物的出現總會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的,而且用戶買不買賬,就另說了,手機廠商現在又不是只有蘋果一家,大家都可以好好去努力爭當潮流的引導者嘛


感覺一個是軟體程序,一個是硬體終端,沒法比較啊。下面說一下我對未來的暢想。


中興AxonM

最近看到中興摺疊手機AxonM的發布,突然感覺以後個人終端的發展大致有兩個傾向

一是實體化。在未來又有三大發展方向:全面(從偽全面屏小米MIX2可見一斑),延展(中興AxonM,也就是摺疊),透明(傳說中某台灣手機)。

小米MIX2

傳說中的透明手機

當三者合而為一時,實體化終端的巔峰就出現了:它可以隨意摺疊,並且延展開後不留間隙;它不開機前透明通透,開機後即佔滿整塊屏幕,不留任何邊框,具體形態可以參考《西部世界》機器人的操控面板。

二是虛擬化。在未來也有三大發展方向,即VR(這個已廣為人知),AR(增強現實),

谷歌眼鏡

全息(之前出過鈦克手機,至於效果就呵呵了)。

全息手機概念機

虛擬化在未來更有可變性和不確定性,其發展終極可參考科幻小說的個人光腦。


全面屏手機在2017年下半年似乎已經全面開花,

如今,隨便換個更大點的屏佔比就是所謂全面屏。

2016年小米踩在年終的尾巴上推出了全面屏手機小米mix。消失的手機額頭,聽筒,感應器。正面一整塊瞬間點亮的玻璃屏幕。

忘不了發布會推出的時候,雷軍幾乎激動到語無倫次的說:小米就是要做最感動人心的黑科技產品,永遠做米粉心裡最受尊敬的公司。

確實,敢於去冒著風險,突破當時手機界一貫的設計風格,製作工藝,去突破手機圈裡堆疊硬體的軍備競賽,去頂著不能量產和盈利的風險,做自己想要的喜歡的手機。

在近幾年手機圈裡,這已經足夠創新,足夠偉大。

創新從來都需要成本,需要冒隨時失敗的風險,需要默默在實驗室里長久忍受不為人知的壓抑,痛苦。寂寞。

說到底,創新從來就是屬於孤獨者的藝術,屬於孤獨者的痛苦和狂歡。

手機處理器是一部手機的心臟,而做自己的處理器,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物力財力,需要研發人員在實驗室默默無聞,力出一孔,卻還不一定有結果能做出來。

華為有自己研發的旗艦國產處理器, 而最近兩年,華為的麒麟旗艦處理器,甚至已經可以比肩,在國際上有很多年專業研發頂級處理器的高通驍龍。
這很難得。也很偉大。至少在當今手機屆。

但硬體的創新,目前而言,終究還不夠徹底帶來軟體上,消費者體驗上,革命性的創新。

消費者不管你做了什麼,他們只關心你給他們真正帶來了什麼,有哪些好用,哪些實際的價值?

這個市場上,正因為創新如此乏善可陳,以至於創新如此珍貴。
縱然這個市場看起來如此熱鬧。
縱然,手機行業的創新,絕不是一件彎腰就唾手可得的事。
這其中,不僅要考慮到理想主義的設計,更要考慮到現實主義里,說服高傲稀缺的的供應商,整合高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體系,還有提前準備量產,成本,供應鏈,物流,營銷,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利潤。

然而,2017年,小米推出全面屏手機後,各家紛紛跟進。唯恐落後。

然而,隨便把屏幕做大一點,看起來屏幕佔比更大一點。這就是現在手機圈的全面屏嗎?是沒有新鮮的概念可以拿出來了嗎?

剛開始大眾還以為: 全面屏是沒有了那塊實體固態的屏幕,只剩下一塊可以摺疊的屏幕。

我以為全面屏代表著手機在近幾年拚命搞硬體軍備競賽後,在玩各種概念創新乏力後,在屏幕上的一個微創新而已。

但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後屏幕方面的改變趨勢肯定是越來越清晰,可以軟硬性摺疊甚至投影在實體牆上或者眼前。

有信息到來,或者想看大電影的時候,以隨心所欲的大屏方式,直接投影在身邊的牆壁上,或者近在眼前的空氣里,高清無比。

二而華為的新麒麟970處理器的推出,更是一個手機開始在收集越來越多數據後,變得更聰明個的開始。

有時候想: 現在手機有了處理器,攝像頭,麥克風,感測器,感應器,就像一個三歲的小孩有了大腦,眼睛,耳朵,一直在收集並捕捉周圍的各種數據。只是,他還是那麼笨重,不會自主的理解,去精確高效的回答主人的各種喜好。

無論何時何地,你在哪兒,當你說:我餓了,

他都會推薦你最愛的黃燜雞米飯店給你,怎麼走,口碑怎麼樣,什麼價格? 他會直接告訴你,最想要的答案。

這是一種更重量級的創新和趨勢。

也許,30年後,根本就沒有了貼身笨重的手機,手機已經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全所未有的新設備…

棲輕。10.2.22:46


全面屏是什麼? 如果我問10個人, 估計能有1兩個人知道就不錯了.

人工智慧是什麼? 不知道這個詞的人大概有1兩個.

---

結論: 這個帖子是個渾水摸魚的廣告貼. 類似的問題有:

馬雲 和 某某 哪個更代表 互聯網 的未來?

王者榮耀 和 某某剛開發的遊戲, 哪個代表手機遊戲的未來


我覺得是人工智慧,畢竟搭在人工智慧卻不是全面屏的手機和是全面屏但沒有人工智慧的手機相比,後者摔一下,維修費可能更貴一點。


一個是軟體層面,一個是硬體層面,兩個方向的發展有矛盾嗎?


一個是內在,一個是外在


這個問題很奇怪啊,這兩點又不矛盾,怎麼就必選其一呢?


兩者並不衝突啊。兩者都是發展趨勢。只是誰先布局誰後趕超趕超而已。


這是偽命題,就和當年「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一樣。手機的未來是人工智慧+全面屏,這兩者矛盾嗎?對立嗎?


都是手機未來發展的方向。小米的全面屏屬於外觀設計的未來,華為的人工智慧屬於內在功能的未來。沒必要厚此薄彼。只是外觀設計來的更快些,而內在的功能還需要些時間和精力。


至少不是魅族的副屏


未來的手機應該是這樣的

周末,

你躺在家裡的陽台上,

用無線耳機聽著優雅的sax,

心裡想著下個星期就放十一小長假了,

得抓緊出去浪一浪,

順便勾搭幾個漂亮的小mm

「小豬!」

「Yes sir!」

「查一下1號濟南到蘇州車票。」

「一共有17次列車,其中只有三次有硬座,分別是,下午六點,下午八點,下午九點四十,車票價格都是四十七塊五。」

「哎,你咋不說硬座了呢?」

「我查了下你的銀行卡餘額,只有一塊兩毛二,信用卡額度還剩兩千零四十八,後天房東會收取上個月和這個月的房租共一千六百塊,三十號你在*東分期購買的智能手機需要還第9/48期,共兩百五十塊。計算到一號還有六天,按照你最近的生活習慣,每天兩桶泡麵,加上上次網購剩下的兩桶,還需要再購買十桶,花費為五十塊左右,所以,一號的時候你只有四十九塊兩毛錢,買不起卧鋪。」

「額,那算了。」

心如死灰的你離開躺椅上站起來,拉上窗帘,癱倒沙發里

「小豬,給我放下上次下的那個什麼麻惠的電影!」

「Yes sir!」

…………

「關了吧。」

「如你所願。」

「小豬,你說按照現在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balabalabala.......」

「是這樣的,根據*國氣象學家最新研究成果,balabalabalbala……」

「哦,是這樣的呀!那你說有沒有可能是因為………」

「我覺得有可能!sir!」

「我認為…………」

「你說的很有道理,sir!」

…………………………

「打開那個什麼麻衣的電影」

………

「關了吧」

………

「小豬,你說黑洞里到底有啥呢?」

…………

「那有沒有可能…………」

「你說的很有道理,sir!」

「我猜測呀………………………」

………………

這才是智能手機的未來!


話說國內先挑人工智慧大旗的不是聯想么…這怎麼就成華為的了…心疼美帝良心一波…


好喜歡syfy頻道美劇裡面的玻璃顯示屏


五毛這麼好掙?

接連發問不是說小米芯不好,就是說華為芯代表人工智慧未來,五百強怎麼老是惦記小米?

還招人嗎?身為愛國青年四毛我也接活,


我就奇怪了,最近關於華為的問題總要帶上小米

我很奇怪了 這種問題題主自己都不關注的……哈哈哈


看這個未來怎麼定義了。未來是指10年,那肯定是全面屏了,這簡直都是快看得到摸得著的一大進步。

如果未來是指100年後,可能是人工智慧吧,反正到時候你我都已經不在了


全面屏和人工智慧都是未來的方向啊,為什麼要強行分開。


兩個並不矛盾,兩條平行跑道,誰能先跑到終點誰就是冠軍。


我覺得騰訊搞的ar眼鏡才是未來,為啥要有拿出手機這個愚蠢的動作呢?


剛好最近朋友準備換手機,給我發了好幾個鏈接過來讓我幫她看看,對比哪個更好。之前就老跟我抱怨,她的手機越用越卡了,決定換一台。她發了3個鏈接讓我看,有三星的,有vivo的,華為的,不過全是全面屏的手機,估計她是看上全面屏手機的顏值了。糾結了幾天之後,買了華為Mate10,因為除了全面屏,她覺得AI技術更有意思。

其實,我覺得全面屏和人工智慧並不衝突啊。全面屏比起一般的大屏手機沒有了礙眼的邊框,視覺上的體驗會更舒服。而人工智慧則是在使用體驗上的變革,意味著更大的突破。這也是手機繼小型化、智能化後第三次的歷史性變革。現在出門,我們可以不帶錢包,不帶交通卡,但是手機決不能離手。手機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前兩者的功能了,這都是手機小型化和智能化帶來的。

最早切入人工智慧手機好像是榮耀Magic,搭載的人工智慧系統Magic Live可以滲透到使用過程中的很多個細節。比如靠近快遞櫃時,它會自動呈現快遞取件碼;到電影院後,手機主動展現已定電影票的取票碼。這個系統能知道你想要去做什麼,並且主動幫你解決問題。

現在很多高端旗艦手機都往人工智慧的方向發展,比如iPhone X和Pixel 2,都開始越來越智能化。朋友買的Mate 10也是如此,搭載了麒麟970的AI晶元。在拍照方面,它能夠實時識別各種的場景,比如食物、風景、文字、自拍、寵物等等啊,自己自動選擇相應的場景模式,根據用戶使用設備的方式建立一個模型,然後根據機器學習演算法對用戶行為的預測,來調配計算資源。你總也不用的功能,就不會再為你推薦,節約了空間。

目前據說蘋果的A11與華為的麒麟970是全球僅有的2款AI晶元。華為麒麟970晶元帶來的是神經網路單元(NPU)專用硬體處理單元,而A11集成的是一個專用於機器學習的硬體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工藝方面,兩者採用的都是台積電10nm FinFET工藝,不過相比A11集成的43億個晶體管,麒麟970多了12億。

雖然網友們都在吐槽iPhoneX的Face ID只能錄入一個人的面部特徵數據,而且解鎖速度慢,但蘋果也回應A11仿生晶元將通過學習完善不斷Face ID體驗。

而最近,另一個手機巨頭三星也正式開啟了Bixby語音助手中國內地公測,Bixby是三星人工智慧、深度學習、UI設計三者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三星Galaxy S8/S8+、Galaxy Note8手機用戶可以搶先體驗內地公測,看看三星的人工智慧有是怎樣一番風景。

蘋果、華為、三星這些手機巨頭不約而同都在布局人工智慧手機,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未來手機發展的趨勢。人臉識別解鎖、計算機視覺美化拍照、人機語音交互等等,在人工智慧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加強與晶元製造商合作,利用晶元的運算處理能力,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演算法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手機功能。雖然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具有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的獨特優勢,但是由於晶元的核心技術主要被英特爾、AMD、英偉達等公司掌握,他們在人工智慧的核心處理器GPU上已經建立了較高的行業壁壘,晶元也將是我國發展人工智慧的短板。

其實,如果我買備機也會考慮買人工智慧,但是還沒有沒下決定。畢竟這類手機的選擇還不是很多。iPhone X和Mate 10在發售後都受到了大家熱議,也不知道下一款人工智慧手機會是誰。傳聞三星正在加快人工智慧晶元的研發,而去年榮耀最近也好像準備出新機V10,也知道會不會蹭蹭人工智慧的熱度 。如果榮耀V10也搭載本家的麒麟970 AI晶元,加上Magic的前期探索運行新一代的智慧系統的話,這是要叫板iphoneX嗎?當然這只是我瞎猜的啦,能不能做得比iphone好,用不用麒麟970還不好說,不過肯定的是這款產品是值得大家期待的,反正到12月就能看到榮耀V10的真面目的,就是不知這次它在人工智慧方面會不會有新的有趣玩法。

所以,我覺得全面屏是量變,人工智慧是質變。相信一旦人工智慧技術在手機上應用成熟起來,能讓未來生活更加便利有趣,現在科技的發展速度超乎我們想像,未來手機究竟是個什麼樣,還是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你用手機拍出的最好看的照片是怎樣的?
高價回收在保 iPhone 的人是如何盈利的?
喪失隨機報:智能設備真是群魔亂舞
手機發布會上那些驚艷的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

TAG:手機 | 小米科技 | 科技 | 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