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圈子,是合併同類項的抱團取暖,還是私相授受的犯罪溫床
1
《人民的名義》不僅折射了官場生態的紛繁複雜,還呈現了與人的社會性相關的很多面向:如婚姻,如職場,如道義。
還有如,圈子。
《人民的名義》中人物眾多,人物之間的關係也錯綜纏繞:
師生,夫婦,父子/母子,翁婿,發小,同窗,同僚,上下屬……
基本上大多數關係都佔全了。
這是一張網,而組成網的則是人,或者由人組成的各種各樣的圈子。
有的圈子是師生情誼,感情糾葛,革命友誼。有的圈子則是純粹的利益共同體,當中更滋生著腐敗:結黨營私,公權私用,私相授受,蠅營狗苟。
不過,這並不是圈子的錯。
2
圈子也叫關係。
關係文化自古有之,也非天朝特有。
在我看來,圈子的形成原因大抵分3種:
第1種:自然生成體
如家人親戚,又如發小摯朋。偶爾聚個餐,組個局,聊聊近況,發發牢騷,談談人生;
第2種:「合併同類項」
由共同的興趣愛好而來的抱團取暖,閑來無事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其本質是「同好」,如攝影圈,愛車族,寫手圈等;
第3種:利益趨合體
為了利益,有意識地經營或養成,這種圈子說白了就是關係網。這種與第2種存在部分重疊的共性,但目的指向性更強:為了錢/權/利而締結的類似於同盟的組織,也包括各種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平台。
可見,圈子的形成是有其必然性的,因為它符合人性中追求認同,自我保全以及趨利避害的屬性。
這裡重點說第3種。
3
圈子的優點顯而易見。
除了能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增加交流內容的精準度,藉此提高辦事效率外,還能互通有無,協同共進。
「圈子」很重要。無論是商界還是政界,圈子都已經不是好友親朋里交流家長里短,生活八卦的小據點,而是「異化」成一個「根據地」,甚至成為「立業安身」的資本。
置身於哪個系統,站在哪個隊,有時候就意味著進入哪一個派系,繼而自然而然地被貼上「是某某的人」的標籤。
而這標籤,就是你實力等級的象徵,可以換來很多東西。
這樣的圈子,其實已經是一股勢力。
有一句話說,小孩才論對錯,大人只講利益。
在第3種圈子裡,這一句話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這裡沒有是非判定,只有錢、權、利的供與需,和雙方甚至多方利益的你來我往。
就像既得利益者的「一個圈」,圈裡是「錢權利共同體」,更像一個堡壘,圈外的人很難進入,除非有「通行證」:通行證可以是能力、資源或者別的足以令人信服與接納的「交換價值」。
這樣的「文化」造成一種現象:圈外人要就妥協進入圈,要就成為邊緣化的孤家寡人,陷入「『上』無大樹可遮蔭,『下』無馬駒願追隨」的,抱負難施的境地。
所以,圈子是可以考慮進入且要經營的,否則以一己之力,難成氣候。
而從管理/執政者而言,則要平衡好各種圈子,讓不同的圈子互相促進,牽制,令前行的列車不至於偏離軌道,也是一種藝術。
4
圈子也有弊端。
1、人群屬性單一,可能造成「烏合之眾」效應
古斯塔夫·勒龐著心理學作品《烏合之眾》明確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
也就是說,圈子會造成群體的井底之蛙現象,個體被群體同化,或者淪為集體意識的奴隸,對新鮮事物形成集體的漠視甚至排斥——就像小範圍的主流意識與非主流意識之間的博弈一樣,不利於個體發展。畢竟大多數人的意見,並不一定就是對的。
2、於社會而言,會加重階級固化
圈子內部的人或群策群力,或各取所需,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資源置換來維持每個人的地位,也就是說,這個系統是相對封閉的,這就加重了現在講的「階層固化」——出身草根的人所在的圈子本就人微力薄,甚至人人自顧不暇,沒有力量為其提供支持,高「層級」的圈子的封閉會令其「升維」難上加難。
就像如今的商業社會,有錢有權有勢的人讓機會只在圈子內部流通(有有意的也有無意的),令圈子內的人毫不費力地得到機會,那沒有進入圈子的人,就不得不比圈內的人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去爭取。
這很悲哀,卻是事實的一部分。
5
在這個人情社會,盲目否認圈子的存在與作用是不明智的,甚至會淪為迂腐。
「圈子」是中性詞,不要一見到「圈子」二字就各種看不慣,甚至對其鄙夷批判。這樣圈子會很冤枉。
畢竟它可以是苦心孤詣,無恥鑽營的大本營,也可以是抱團取暖,共同進步的後方補給啊!
在我看來,利用圈子來辦事,在不違法亂紀,不違背道德操守的前提下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公平還是不公平見仁見智——其實很多人口中的不公,只是因為自己站在不利的一方而不是有利的一方而已。就拿走後門一事來講,很多人口口聲聲反對走後門,但等到自己有機會走後門的時候,還會忍不住沾沾自喜。圈子亦然。
而且別忘了,不少圈子其實還是有實力門檻的,它願不願意接納你,供你所用,還取決於你自身是否有「利用價值」——畢竟層級不同,很難相融。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有麝自然香,如果你有足夠的價值,大可不必被圈子所累,也不愁沒有圈子,甚至可以成為某個圈子的核心。
所以我始終覺得,在不斷提高自己「可用價值」的同時結圈、入圈並不一定就是壞事,也可以是結善緣的途徑之一。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好。
推薦閱讀:
※屎殼郎切頭能生吃么?
※你有過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
※你們遇到過那些讓你們感覺人的命,天註定的事情?
※為什麼很多人有「性」幻想,卻很少有人有「吃」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