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光陰飛逝,一個人的一生,在時光的長河裡只有瞬間。歲月的長河不斷帶走一切可以帶走的痕迹,只留下為數不多堅如磐石的存在,即使在歲月無情的沖刷下,也能屹立不滅。所有的這些,我們稱之為經典的,有文學,有音樂,有光影。

《紅與黑》便是這樣經典叢生中的一本,講述了一個如今依然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個普通的木匠的兒子,如何一步步從社會底層向上攀登,又如何從人生的巔峰墜落,直跌的粉身碎骨。這樣的故事,聽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雖然時代不斷變化,但類似的故事,在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不斷重現,即使是今時今日,在我們身邊也無時無刻不在上演。我相信,這樣的故事,在每個時代也都一定有人講述,然而,為什麼只有這一本成為經典呢?而我們,在時隔數百年後,又為什麼要一再閱讀經典呢?

對一本小說而言,故事梗概並不重要,一句話或許可以說清一本小說的輪廓,但這對小說而言毫無意義,即使是同一個故事,不同人的描述會完全不同。再往狹隘的說,即使同一本書,換不同的人翻譯出來,感覺也大不相同了。講故事本身是一門藝術,如同經典的作曲家一般,需要有耐心,可以不慌不忙慢慢陳述,需要有細心,能敏感的把握到每個細微的地方,這樣才不至於言而無物,需要有生活,才能讓讀者身臨其境,需要有悟性,才能對生活的領悟融入文字之中。一個作家可以講一百個不同的故事,但他所真正能講述的本質,仍然只有他自己。講好故事的技能只有具備其一,就能成為一個好的小說家,而唯有每一種技能都兼具,再加上一些無法言述的靈性,才能成就一部經典。因此,即使單是從技巧的角度,經典也值得一讀再讀。

更何況,經典的意義遠不止於技法。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有無數精於技法的工匠,但卻未必能有鑄就經典的大師。嫻熟的技法可以賦予一件作品完美的外在,唯獨無法塑造靈魂。而缺乏靈魂的作品,與我們的肉體一般,終究是無法不朽的。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更重要的,恐怕在於其中的靈魂。

社會隨著時代不斷變化,每個時代都有種種與眾不同之處,然而,無論社會怎樣變化,技術怎樣發展,對人們而言,總有經久不變的地方。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情感,是「人性」最集中的體現,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最寶貴的。而經典所能觸及靈魂之處,也在於其能和我們情感深處共鳴。無論是一千年還是一百年,只要人類還在,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對自己、對他人的愛恨情仇。這與時代無關。一幅畫,一段樂曲,一本小說,如果能觸動人情感中最深沉的某處,那便可成為經典,跨越時光。

至於從作品中汲取營養。我一直覺得,小說是最緩慢的方式。好的小說家一定不會板起臉孔來講道理,他們只會把世界本身展現給讀者,只是讓讀者在真實度很高的虛擬世界裡,從自己可能沒有辦法體驗的人生里,得到不同的體驗與感悟,並且與自己的人生相比,從而得到更寬廣更深邃的生活體驗,並從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而這感悟並不是小說故事直接賦予讀者的,作者或許也並沒有蘊含那樣教化的意味。就像生活本身並沒有一定的道理,每個人從中都能得出自己的道理一樣。然而,提供不同的生活與情感體驗,這才是經典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

推薦閱讀:

適合二十齣頭的女生讀的書?
射鵰英雄傳為什麼叫射鵰英雄傳?
如何評價大江大海1949?

TAG:红与黑书籍 | 读书笔记 | 豆瓣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