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n 原創n tttttt 2017-04-15nn 陳可抒n 可能的抒情n nn n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唐】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陳清輝說,

「自君之出矣」,原出自徐幹《室思詩》,因其結構合理易用,遂成為固定範式。原詩如下:

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辭。

飄颻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離皆復會,君獨無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徐幹《室思詩 其三》

「自君之出矣」以下四句:首句為感慨,頗具古意;次句為意象,加深抒情;三四句再翻出一個巧妙的比喻,便構成了一個抒情三重奏。簡潔明快,易於套用,魏晉以來,採用的人很多,「自君之出矣」詩不下百餘首。

諸多「自君」詩,又以張九齡此詩為最上品,妙處有三:

1,新奇婉轉。思念不僅比喻成月亮,還有月亮的變化,由近而及遠。

2,細密貼切。每日憔悴一點,幽緩之至,不生硬,有餘音,如藕斷絲連。

3,有深味。減去的是滿月清輝,既暗含著容顏,也包括了精氣神,兼顧表裡。

因「自君」詩的格式中,必然包含著比喻和意象,所以,大多數「自君」詩都還不壞,總能達到中上品的水準。不過,逐一進行比較,仍能分出高下,以張九齡詩為對比,又能分出大致三類:

第一類,不新奇不婉轉:

自君之出矣,金爐香不燃。思君職明燭,中宵空自煎。

——王融《奉和代徐詩二首》其二

自君之出矣,房空帷帳輕。思君如晝燭,懷心不見明。

——陳叔寶《自君之出矣六首》其二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賈馮吉《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塵網暗羅帷。思君如落日,無有暫還時。

——陳叔寶《自君之出矣六首》其四

自君之出矣,愁顏難復睹。思君如櫱條,夜夜只交苦。

——陳叔寶《自君之出矣六首》其六

「自君之出矣」,所表達的是長時間的悵然,而不是片刻情緒,所以,情感中要有所變化才好。

以上這些詩,無論是「(明燭)煎心且銜淚」還是「(落日)無有暫還時」,所表達的都拘泥於一個狀態點上,「思君如櫱條,夜夜只交苦」,雖然寫出了夜夜,卻也是毫無變化,都不如「夜夜減清輝」生動婉轉。

杜牧「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也是寫蠟燭,卻用了「還惜別」、「到天明」,將情感委婉地寄入,便婉轉了很多。

第二類,不細密不貼切: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徐幹《室思詩》

自君之出矣,室鏡為誰明。思君如隴水,長聞鳴咽聲。

——雍裕《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芳帷低不舉。思君如回雪,流亂無端緒。

——顏師伯《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羅帳咽秋風。思君如蔓草,連延不可窮。

——范雲《自君之出矣》

無論是將思君比擬為「流水」、「隴水」、「回雪」、「蔓草」,都只是一重比喻,不夠細密和貼切。相反的好例子是「人心勝潮水,相送過潯陽」,一浪一浪相逐,道不盡,言不絕。)

第三類,沒有深味:

自君之出矣,金翠暗無精。思君如日月,迴環晝夜生。

——許瑤之《擬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芳藇絕瑤卮。思君如形影,寢興未曾離。

——王融《奉和代徐詩二首》其一

自君之出矣,霜暉當夜明。思君若風影,來去不曾停。

——陳叔寶《自君之出矣六首》其一

「思君」之事,本無形狀,自然可以像霧像雨,又可以又像風,只是,進行比喻容易,寫出本質卻難。以上的詩,「不曾停」、「未曾離」、「晝夜生」,只是寫出了思念的表象,未曾寫出思念的根本。

同樣都是二十個字,張九齡的「自君」詩,寫出了變化和表裡,當是「自君」詩中的上品。

推薦閱讀:

現代詩·湖畔詩派
Theory of Modern Poetry (16)
古詩新詩之爭可以休矣
狐狸化作公子身,燈夜樂游春 | 一句一故事

TAG:诗歌 | 文学 | 诗歌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