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人!」

我看到對韓國電影《隧道》的很多評價中,都將它賦予這樣的定位:繼《辯護人》和《熔爐》後,又一有力批判體制的佳作。

n

我不是非常同意。

無疑,批判體制,的確是電影的主題之一。一場災難的意外發生,成為了暴露體制無數問題的導火線。剛開通數月的著名隧道居然是豆腐渣工程,連設計圖上的風扇數量和實際情況都不相符;高層並不視這場事故為悲劇,而像餓狼看到獵物一樣,希望事件能成為他們換取選票和民意的表演舞台;而作為「文明社會最後一道防線」的媒體,也顯然喪失了他們一貫崇高的形象,使出全身解數伸出鏡頭和鼻子,希望將這樣一件「百年不遇」的新聞,以最新鮮熱辣的角度呈現給他們的觀眾。

n

但是,我堅持認為,這只不過是表象而已。在經歷了金大中和朴正熙的摧殘和警醒後,如果足夠多的人意識到這些實質上多少有些「細枝末節」的問題,解決它們其實並非不可能。

n

可怕的是,最難達到的,正是這個前提。

n

換句話說,險些殺死男主角的最大兇手,不是冷漠的高層,不是貪婪的記者,而是民意

n

作為事不關己的普通人,當聽說這樣一場百年一遇的事故發生時,難免少不了幾分「獵奇」的心態;無論是能夠見證一起「歷史性」事件的興奮感,是平凡的自己能和處於這一事件漩渦中心的當事人有所聯繫的幻覺,甚至是希望在他絕處逢生後的內心獨白中尋找日常麻木中的自我感動。那種所謂的「眾志成城」,所謂全民化的齊心協力與焦急,本質上,哪裡是什麼善良,其實是窺伺欲與新鮮感在表面行為上的投射而已。

n

我為什麼能下這樣一個看似有些絕對的判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之後情節的走向。

n

隨著第一次重大失誤的發生,埋在地下的男主和重新對電視機燃起興趣的觀眾都意識到,救援的周期要被大大延長。我們都能多少理解求生欲下的男主會承擔多少痛苦,但是卻不太容易想到大眾的微妙變化。

安裝在明面處的換氣扇,都會出現實際數量比設計圖紙少一個這樣讓人瞠目結舌的錯誤,所有的驗收、檢查和監管,都形同虛設。

n

這讓看客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惶恐。他們突然意識到,有多少危險潛伏在身邊,有一天自己也遭遇同樣厄運的可能性有多大。

n

而找對地點重新開挖的耗資無疑是巨大的。被恐懼吹散了最初的衝動,人們開始重新核算這一切的成本,並折算成自己所繳納的稅資;當男主的手機電量耗盡,和外界失去聯繫後,這個損益比的天平更向一段傾斜;最後,一聲悶響,一塊刀片插入救援人員的胸口,那個搖擺不動的天平也隨之應聲落地。以一命換一命是否值得都是一個尚未有所定論的話題,更何況,其中一個是否已經是一具屍體都還是一個謎。

n

電影並沒有太多直接反應民意的畫面,但那個向男主妻子扔雞蛋的絕望母親,正是民意最好的縮影。這股力量,支持著本就不想解決問題的高層,逼她簽下了放棄救援的同意書。

n

這並非完全是一個大開腦洞的故事。它的內核,是這樣一個主題:當一個或少數個體的利益、尊嚴和生命與大多數人的發生衝突時,站在大多數人的一側應該怎樣選擇;或者說,這些大多數人,有沒有權利為了不負擔這樣的成本,理直氣壯地要求這一小部分作出犧牲?

n

當然,當事故揭示了豆腐渣工程的存在後,人們潛意識地將恐懼發泄到了受害者而非始作俑者身上。這種愚蠢,又是一個值得深入闡述的話題;這次,我們只將其算入「代價」和「成本」中的一小部分。

n

就在不久前的十一月份,一個發生在河北的男童墜井事件就引發了小小的波瀾。在對新聞的評論中,我就看到過這樣一種內容,質疑對於一個幾乎確定已死,沒有生命體征的孩子,動用上百台重型設備,每天花費巨資進行救援,這是否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影視作品也從不缺乏對這個主題的討論,從《拯救大兵瑞恩》到《火星救援》,創作者們用各種各樣的角度和手法告訴我們他們的答案。

n

不同於這兩部電影,《隧道》中的普通人,做出了那個無情的選擇;如果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周遭,我也沒有足夠的樂觀,相信如同電影中的情節不會發生。因為,當類似某個小鎮的全體居民為了實現一個患癌男孩的願望而精心準備這樣的新聞出現在微博上時,佔據熱門位置的評論總是冷嘲熱諷說「聖母多作怪罷了」;「白左」已經成了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標籤,願意給弱者留一條活路、願意擋在發出巨大轟鳴聲的集體和個體前的人都難以倖免;就連果殼網近期科普瀕危物種白孔雀的文章下,都有人在嘲諷「帶水電站的節奏」。

n

嗯,湍急的水流衝過,帶動著巨大的渦輪,隨之產生的電力輸送到人家、工廠,相比之下,一個僅僅是長相俊俏物種算得了什麼?隨著炸藥的燃爆,一條條新的隧道開始動工,人們翹首以盼享受即將變的更加便利的交通,那隧道中連名字都不記得的「屍體」,又算得了什麼?

n

畢竟,我們聽不到他絕望地對著廣播說「我還活著」;

畢竟,我們目前很僥倖,沒有被困於那個黑暗的廢墟里,感知不到最後一絲希望的喪失和本能迸發出的求生欲,能讓一個人多麼煎熬。

n

我不想通過邏輯嚴密的分析,推導出什麼樣的選擇最合理,為什麼動不動就開「上帝視角」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n

我只希望,當你面臨那樣一個選擇時,請在腦海中想像一下那幅畫面。

孤身一人的男主,在炸藥即將爆炸之際,擠進通風管,踢掉扇葉,狂亂地推開每一塊擋在他面前的石子,求生欲驅使下的一舉一動中,已經全然沒有一個人類所應有的尊嚴。

n

若是偏要問我原因,除了無數自由主義哲學家已經講過的,人類社會的每一點發展,本質上都是為了離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更遠一些意外,我覺得,救援指揮那幾句撕心裂肺的大喊,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n

「那裡有一個人!

n

他不是一隻蜥蜴,不是一隻下水管道中的爬行動物!

n

他是一個人,他是一個還會呼吸,還活著的人!」


推薦閱讀:

撕去時尚、北朝鮮的緊張關係標籤後,韓國在東南亞上弈著一盤不為人知的棋
為什麼同樣受過日本人的侵略,中國播放的抗日劇遠比韓國多?
高度依賴中國市場,韓國公司開始反思

TAG:电影 | 韩国 | 河正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