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悖論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以馬克思的學說為例,闡述了一個關於歷史知識的悖論:

『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

馬克思的《資本論》預言了資本主義的覆滅,但他忘了,資本家也會讀書。當社會出現了他所預言的那些徵兆時,資本家也開始警覺,跟著研讀《資本論》,學習他的理論。當他們採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判斷時,也就隨之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就如同一個司機,看到前方已是懸崖時,必定會打轉方向盤,除非是一心求死的人。這樣,社會的發展就會與馬克思預言的軌跡漸行漸遠。

其實,管理知識也存在著這樣的悖論。當然,與歷史知識會改變整個社會的運行軌跡不同,管理知識很多時侯只改變具體某一個組織的命運。

管理的知識,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改變組織中人的行為。德魯克的『管理是一種實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一種管理的知識,必然需要落在實處,有所效果。這裡的效果,就是改變,歸根結底是人的改變,從思想到行為。

與歷史知識不同的一點是,當一種管理的知識達到了改變人的行為的目的時,它就內化在人的思想中,你不能說它不正確,或者失效,它只是不再被重視,刻意提起。就如同空氣,雖然重要,平時卻不為人重視。

例如泰勒的『科學管理』。其目的是想通過科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來提高工人的效率,從而增加產出。一旦人們接受了這一思想知識,它就固化在我們的觀念中,認為這是理所應當,而很少再有人提起。表面看來,這些知識『過時』了。

一般來說,管理者經常要面對的,是解決問題。解決的途徑是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並加以推行。當人們接受了這種方案,在實施中有所收穫時,人們就會將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然後轉向下一個問題。

因此,我們的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這也是為什麼《管理百年》的作者克雷納會這樣說:

『50歲的律師完全有資格坐下來,對自己積累的知識做一番深思和反省,因為他們知道,這種需要補充和修正的時候並不多。管理者就沒有這麼好命了。50歲的管理者當然也可以選擇駐足回頭首,思考自己畢生所學,可要是他們真的這麼做了,馬上就會發現自己的飯碗沒了。管理需要變化,需要不斷改進。別想找個地方躲起來。管理者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

『管理者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原因就是管理的知識會很快過時,這就是管理知識的悖論。

推薦閱讀:

從 0 到 1 的執行力
領導人的第一項能力
混亂可以給你的團隊、思維和生活帶來有利影響
100人以下生產車間,員工該如何管理?
公與私--社會治理中永恆的難題

TAG:管理 |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