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白百何婚內出軌 | 我們為什麼熱衷於窺探明星的隱私?

0

每一次明星「出事」都會炸開了鍋,媒體一定會緊緊跟上,順藤摸瓜,吃瓜群眾也在後面亦步亦趨。

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這不,女方的消息還未塵埃落定,就有人開始去挖掘男方的消息了。且興緻勃勃,樂此不疲。

譴責那些揭露別人隱私的人與做法,倒不如反省與探究一下,為什麼我們那麼熱衷於窺探他人的隱私。

因為說到底,之所以媒體會不遺餘力、樂此不疲地去揭露公眾人物的事件/醜聞,是因為這種揭露有市場——

網路時代催生的「眼球經濟」,不正是媒體與吃瓜群眾共同演繹的一場毫無道理但又看似有理的大戲么?

1

別不承認,窺探欲絕大多數人都有。只是大或小的區別。

窺探欲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好奇心,人從小就有。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對別人隱私的窺探欲來自於童年,也來自對自己身世和來歷的好奇心。

這個說法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絕大多數為人父母者都面對過的尷尬——

孩子長到兩三歲以後,有一天,他會不經意地發出疑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父母愣怔片刻,想著把問題繞過去,如果繞不過,只好略一沉吟,給出答案。

答案五花八門:從溝渠里撿來的;從胳肢窩擠出來的;從垃圾桶里翻出來的……手機時代還多了一個——充話費送的(當然,這樣的答案都不是好答案,好的答案在育兒書里)。

而且,這種問題常常會衍生出無窮的後續:你說他是從河邊撿的,TA還會叫你去河邊再撿一個……即使你如實相告TA也不會懂,只能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你啞口無言,或直接叫TA閉嘴。

於孩童而言,這個新奇的,從未來過的世界,需要知道答案的地方太多了。

而「我從哪裡來」的問題,在其成長過程中大抵不會缺位。

很古老,但永遠新鮮。

2

可見,好奇心/偷窺欲從人的孩提時代就可見端倪,且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

而得不到解答的疑問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積累;窺探不到的隱私也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疊加——這樣的結果又強化了孩童的好奇心和窺探欲。

積累與疊加,需要宣洩的出口。這就是成人好奇心與窺探欲的由來。

在我看來,人本來就是帶著疑問活在世上的,有些問題永遠都沒有答案,連大人都「欲求不滿」。

其實,於孩童而言,窺探是他們了解自己、他人乃至世界,繼而塑造自我的途徑。

通過對父母正面和負面情感隱私的窺探和了解,孩童能夠正確、客觀地了解人性、情感和愛的實質,繼而健康、順利地適應複雜的社會和情感生活。

並不是一件壞事。

就像我在推文《父親用刀捅死15歲兒子 | 爸媽,你能離我遠點嗎?!》里提到的,人不能永遠活在嬰兒狀態的全能自戀中,成長需要剝離這種全能操控感,完成自我的重塑,這是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孩童窺探父母的隱私,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欲求,從心理學上講,如果一個人在孩童時破解了父母全部的情感隱私,那TA長大後將不會過分熱衷於別人的隱私。

相反,那些在孩童時期的窺探欲沒有得到足夠滿足的人,就會對窺探別人的隱私樂此不疲。

3

那為什麼名人明星的消極、負面的隱私更能引起人的窺探欲呢?

在我看來原因有兩個:一是名人明星是公眾人物,更容易被我們「窺探」到;二是在名人明星身上發生的事件的「窺探」,還還暗含著我們的心理投射。

要知道,人是通過他人的生活來實現對自己的肯定,了解自己的喜好,更加清楚「我是誰」,以此來獲得一種歸屬感的——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所說的,「自我」是一種社會結構,關注人與外界之間交往背景下產生的社會性自我。也就是,我們通過與社會、他人的互動來確認、定義「我是誰」。

而名人明星向來給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的,是「完美的偶像」,我們的潛意識就希望看到他們呈現出跟我們一樣的那一面:

真實的,有缺點的,與我們一樣活生生的,「食人間煙火的」。

當我們看到他們也會為了五斗米折腰,為了生活疲於奔命,被情所困,為婚姻所擾,「我們都一樣」的認同感,能讓我們的心理找到平衡,找到對等。

4

當然,並非所有對隱私的窺探欲,都是發自成長和成熟的需要。

有極少數人是通過窺探別人的隱私來滿足一種扭曲的、變態的原始欲求。

這類人更熱衷於搜集和窺探別人的隱私,甚至會添油加醋地大肆渲染,使隱私的情節和內容更豐富,更立體,口味更重。

就像一些熱衷於蜚短流長,喜歡說三道四的長舌婦,這些人的人格深處其實存在著嚴重的壓抑——

因為壓抑得越久,攻擊的慾望與能量就越強。當這種壓抑的攻擊欲投射到別人身上,就會成為咬牙切齒的痛斥,謾罵。

這些人,很多成為了別人口中的聖母,或者衛道士。

5

總而言之,除了孩童外,成人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如果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對他人造成侵擾,不給別人造成傷害,就無需自責。

對於名人明星的事件,能總結經驗的總結一下經驗,要吸取教訓的吸取一下教訓,如弗洛伊德所言:在窺探的過程中,人們宣洩了個人慾望,進行了個人保護,甚至會形成一種動力,實現個人成長。

如此便好。

至於一些過份的譴責與謾罵,則實無必要。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不可能了解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感受,體會他們的冷與暖。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好。


推薦閱讀:

笑噴!原來《三國演藝》是這樣寫薛子謙的!
如何看待微博、豆瓣鑒定娜扎整容的結論?
李小璐出軌PG ONE?賈乃亮:愛得越卑微的人,越不會被人在乎!
馬蓉真的出軌了嗎?

TAG:心理 | 心理健康 | 明星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