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一定要會掙錢
「追求財富是偉大的,而錢非常萬能,甚至有些無恥,所以錢太棒了。」
年輕人窮一點無所謂的,錢什麼的,俗氣,沒意思極了。
那些人只知道掙錢,你在鞋廠當廠長的陰陽怪氣的舅舅,國企黨委辦公室的小氣姨媽,禿頂、在大領導面前笑靨如花的中年領導,戴著大金戒指的高中畢業福建小老闆,他們都熱衷於掙錢,那些事,你知道的,為什麼這個社會不好了,烏合之眾,狹隘,淺薄,無法與之進行超過三句以上的有意義的對話。
你覺得生活是這樣的:年輕時去他的銀行卡和房子,關注哲學與宇宙、愛情與詩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過了三十歲自然而然地成為中產階級,不需要很有錢,兩室兩廳的房子也可以了,全家人一起吃飯,小孩在旁邊鬧喳喳。
結果,結果我們都看到了:
你三十多歲,並沒有人想要跟你結婚,房子比你二十歲時更遙遠,這把年紀再說詩與遠方你自己都想吐;你自私至極的ex買的房子漲了八倍,在朋友圈猛曬親子旅行照,你只好將該ex拉黑。
最近十幾年猛漲的房價、大漲大跌的股價,當然很見鬼,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次殘酷的金錢、經濟啟蒙教育。
我覺得每個年輕人都應該參與一下購房活動,買不起,看看也行。
看看北京南邊的破爛地段,最小700萬的房子,大一點的一兩千萬,廣大市民們怎樣攜家帶口、喜氣洋洋地出手;看看一對要買房子的小夫妻,怎樣猶猶豫豫地錯失了大漲前的購買機會,在簽約現場互相埋怨,吵到直掉眼淚。
多接觸這樣的場景,有助於理解現實社會。
人生不是從青年無產階級自然過渡到中年中產階級的啊,不是這樣的。人生就是不斷的、無休止的資源爭奪戰,越是稀缺、珍貴的資源,越是有一大群人扎堆去搶,任何年齡都沒有豁免權。
從來沒有不勞而獲和溫情脈脈。世界就是這麼俗氣,詩人也要買房子,藝術家也要好的創作環境和大studio,搖滾青年也想交社保呢。
什麼浪漫啊、理想啊,簡直是窮奢極侈。英國愛情小說,浪漫得要死了,但哪個主角家裡沒有個把莊園,沒事打獵騎馬,一心碎就跑去義大利療養,都是些大資產階級。
當你發現自己處於一場大型的、慘絕人寰的競爭中時,說明你追求的東西的確挺重要——不要逃避競爭,不要輕易放棄大家都去搶的「俗氣」的東西,到頭來你還是得面對,比如說錢、名氣、美貌、大公司的工作機會、學區房。雄安的房子,多少人聽到消息抓起銀行卡就趕過去,堵得一路紅彤彤,還買不著。
你不能制止炒房者,就像你不能制止同事加班,小孩補課,女孩子化妝、整形。共產主義的美德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強的人都不願意被平均。如果加班可以拿到高薪的話,為什麼不加班,又不違法。人就是這樣的。
這樣的社會很糟糕嗎?或許。人們開始談論慾望、貪婪和恐懼,貧富差距和底層的絕望感,近幾年。但把這些暴露出來難道不是偉大的進步嗎?自從人類存在以來,什麼時候不是這樣了?終於不再有人用善良、奉獻,不堪一擊的道德感,理想主義和文人式的清高,去掩蓋窮就是窮、而窮很不幸這個事實了。
所以趁早學習怎麼掙錢,當作一種技能去學,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關注房產、股票和其他投資理財渠道,掌握基本的商業、經濟和法律知識,努力提高工作能力,以及將工作能力兌換成鈔票的能力,捍衛自己的利益,討價還價,必要時能擺臭臉。
這些事情,做起來並不令人愉悅,但不能逃避,也無處可逃。
簡·伯金的小女兒露·杜瓦農說新生代女明星:那些看起來大大咧咧、甜美可人的年輕姑娘啊,簽合同前都要翻來覆去地看上三四十遍呢。
你可能會發現,往往條件比你好的人比你更努力,因為他們比你更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現實。
有人抨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覺得精緻利己沒什麼不好的,為什麼要斥責自力更生、信用良好,衣著和髮型都沒得挑的人。
而那些連自己的利益都無法維護、卻自稱有社會理想和擔當的人,又能給誰爭取權利、保護什麼人的利益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是能為給小孩申請好大學掏錢去非洲做公益的。
你有理想,有珍視的人,想做溫暖的事情,這很好,與掙錢、與世俗意義上的豐裕生活並不衝突。
錢給你節省時間,掃除障礙,掌握自己的生活,獲得話語權並影響周圍的世界。你可以收藏喜歡的藝術品,去歐洲看展覽,可以去探險、旅行,可以投資給你認同的事業並為之搖旗吶喊,也可以沉溺於沒有鬼用的事情。然而要有錢。
否則,中年以後,你只能終日為生存奔走,花更多時間跟你不喜歡的人鬥爭,做更多你不願意做的事。
不正視這一點,你幾乎不會有機會做任何選擇,甚至過悲慘的生活。
趕,緊,去,掙,錢!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巴小姐
Lens招聘實習生,詳情請戳我
Lens的讀物
在京東、亞馬遜、噹噹、天貓、淘寶、機場中信書店
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
更多內容和購買地址請見:購買鏈接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微信公眾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
※一般常見的賺錢門路現在都有多少?
※如何快速賺到13萬?
※2018,除了房子,還有一次不容錯過的賺錢機會!
※寵物聚會,可複製的小眾偏門賺錢項目
※我們離財富自由究竟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