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別人的20歲如何如何,你呢」,別太當真

本文最初發表於瓜美將網站和「瓜美將」公眾號。

本周的護膚品科普任務已完成,放飛下自我。

(沒法空行,只好用小黃臉當分隔符...)

20來歲出了名的人:「我不需要你告訴我這些啊~」

20來歲沒出名且出名無望的人:「你以為我不知道啊~」

看,多麼沒用的一句話。

青春的煩惱已經夠多了,就別添亂了吧,徒增焦慮感,毫無建設性。

最近是我3x歲的生日,0 < x < 5,尚未出名,但是臉皮夠厚了。

今天就來真誠的吐一吐槽,也給1x和2x們一點希望:出名不一定要趁早,你得學會尊重自己的節奏。

人是可以越活越有夢想,越活越有搖滾精神,越活越喜歡自己也招人喜歡的。

不是過了30就一定要開始天天緬懷青春,一直緬懷到80歲。

刺激的日子在前方,出名的機會也在前方,做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緬懷?

一如瓜美將寫護膚品科普的風格,今天當然也要擺事實,講道理。

在這裡不討論「出名」這個目標是否正確 —— 否則又要涉及到「什麼叫成功」,「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採菊東籬下,算不算成功」嗶哩吧啦一堆麻煩的問題,以後會另寫。

掐指一算,我覺得出名有這麼四個主要途徑:

  • 靠爹靠媽
  • 靠顏值
  • 靠才華
  • 靠努力

*****

說到靠爹靠媽,首先想到的是童星童網紅們,以及王思聰,盒盒。

講真,大家的聚焦點一般都在爹媽給孩子提供了什麼資源,但這只是真相的一半。

另一半的是:活得明白、混得高明的爹媽幫你指方向,給你出主意,關鍵時刻告訴你該幹什麼。

這些建議可能真的讓你少瞎忙活十年。

我是上高中之後,最晚到高考吧,爹媽就不太指點了,超出了他們的經驗範圍,靠自己邊犯錯邊摸索,有幸活到了今天。

以前還有點羨慕人家爹媽給鋪好路的。後來見到了更多瞎摻和、幫倒忙的爹媽,我就釋然了,頓覺無比幸運。

我爹媽一直給我足夠的自由和信任,讓我有自信去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即使別人不一定覺得對。

順便說一句,自信這事是很多人的痛點,女性居多,男性也有。

自信是可以培養的,什麼年齡都來得及,只要童年時沒被毀得太徹底。

我的自信在30來歲時急速爆棚。感謝諮詢公司三年多的經歷(就是馮唐當過合伙人的那個諮詢公司)。

所謂自信,並不是把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天大的誤會~

所謂自信,是遇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當別人質疑挑戰你的看法時,你不會馬上動搖放棄,而是據理力爭,捍衛自己的看法。

簡直就是諮詢師的日常。

所以我應該算是被虐著虐著,就學會自信了。

說到自信,又要說到笑的問題。

什麼「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每次聽人這麼說,我都很想動粗口。

數據在哪裡?害人啊~ 我見到更多的,不是因為不笑而運氣不好的女孩,而是因為太愛笑而讓人覺得好欺負的女孩。

親愛的女同胞們,笑對了,是有親和力;笑不對,會被人輕視。該爭的時候要爭,該怒的時候要怒啊~

並不是你陽光一笑,別人就能看到你的努力;你寬容一笑,別人就能看到你的委屈;你智慧一笑,別人就能看到你的才能~ 你得去說,去表達自己。

不是世道險惡,而是世道講效率 ——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老闆,天天忙得腳不沾地,你有空去猜下屬的蜜汁微笑、揣摩下屬的欲言又止么?老闆沒有這個義務,同事沒有,同學沒有,甚至男票老公都不一定有... 就此打住,坑太深。

笑對了,做得體了,不容易。

在知性與感性,自信與溫順,獨立與服從之間,這個世界留給女性的迴旋空間很窄很窄。中國如此,德國也如此。

有女性親戚說過「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還好不是我直系親屬)

有男性教授說過「女孩子,還是得跟著老公走啊」

有男性同事說過「我受不了女人留短髮」

在二十一世紀啊...

好在我神經夠粗線條,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才沒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內心強大之後,就只當都是屁了 —— 噁心一下,馬上就散了。

不過好在我有無條件信任我、從來沒對我說過「女孩應該...」的父母。

我有世上最理解最支持我的老公。

我有一路走來遇到的無數暖心的人和事。

這世界對女性比對男性苛刻得多。但是我們能怎樣呢?

內心強大,保持幽默。

咦,怎麼扯到這兒了?我想說什麼來著?

總之,靠爹靠媽出名,不適合你我等大多數人。

好生硬好突兀,科科。

*****

靠顏值出名,呃... 我沒什麼發言權。大概越早越好吧,顏值保鮮期就那麼長嘛。不過看看現在一個接一個火起來的流量大叔們,我不是那麼確定了...

靠顏吃飯,不知道你怎樣,我反正是沒戲了,都不是削骨換皮能解決的問題。

想起多年前看到的知乎問答精選:

問:你爸你媽對你說過的最勵志的話是什麼?

答:給了我這張臉。

45度角的悲哀...

林肯說:人要對自己40歲之後的容貌負責。

嗯, 很快我就終於可以貌美如花了。耶 (^_-)v

*****

靠才華出名的,有早有晚。

年少成名者,如張愛玲,莫扎特,大張偉老師。

星爺28歲演「賭聖」。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小說,30歲獲獎。。

J.K.羅琳,32歲第一部哈利波特發表。

齊白石58歲才成名畫家。

當然,大器晚成者,出名前也沒閑著。而且出名早些,能早些過上好日子。

只是想說:有才華者,並非只有年輕才有出名的機會。機會一直都有。要尊重自己的節奏。緊迫感可以有,焦慮感沒必要。

*****

靠努力出名,和時間早晚更無關了。

厚著臉皮講講自己的經歷哈,雖然我還沒出名。

我是理工科出身。本科和碩士讀的是偏數學的航天航空,安安穩穩的讀完了。

偶爾羨慕經管學院的同學,覺得商科和金融好酷啊~ 投行、四大還傻傻分不清,但就是覺得好神秘好厲害~

不過也只停留在羨慕,並沒有行動。我做的最大努力限於買了套教材,好像叫「金融原理」,看過5頁就束之高閣。當時有同學上選修課,有同學修二學位,而我一直懵懵懂懂,想著把本專業學好就好。

哦,補充一句:我上的是一所充滿學霸的大學。大一時,一下子失去了目標的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沒卵用的問題,扎在圖書管,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現在想來,那是在試圖自救。按你胃,大一的成績因此很糟,成了學霸中的學渣,所幸後來幾年慢慢爬了回來。

大一之後,我開始慢慢意識到,生命的意義恐怕一時半會兒想不明白,不能指望先把它想通了,再做別的事,得邊生活邊思考。舞舞舞,雖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但是腳步不能停,停了就倒了。

我那時並沒有長期的目標,並不知道何謂夢想。

為了讓腳步不停,我給自己找短期的,看起來合情合理的目標。

本科的時候就想著把學習搞好,學分積弄上去。

之後順理成章的保送了碩士研究生。

碩士期間把學習搞好,把科研搞好,發點paper,同時準備出國:申德國大學,考托福(來德國讀博,有英語能力證明就行),和教授套磁,上二外德語課。

一切有條不紊,我順利的申到位置。

當時想過是讀博還是換個專業讀個碩,偏商科或管理啥的。博士給錢,碩士不給錢,我得打工。而且我和商科管理一絲關係都沒有,所以申請成功率應該不高。哪怕本碩期間修門課,參加個社團,或者參加個商業計劃大賽啥的都好啊~ 並沒有。因為並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幹什麼,所以沒有長期計劃,而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做出彼時彼刻最合理最優的決定。

之後來了德國,三年讀完博士,航天航空方面的題目。期間也沒什麼太多想法,白天科研,晚上美劇,周末有時出門走走,享受德國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生活。

博士之後順理成章的找了份研發工程師的工作:通用電氣GE的研發中心,主要是飛機發動機方面,這一干就是又三年。

頭兩年安安靜靜的過去了。

第三年,我開始不滿足於工程師的工作 —— 日復一日,優化飛機發動機上的一個零件,有啥意思?我需要全局觀,需要更多的大腦刺激。

客觀的說,通用電氣研發中心這份工作,已經是相當酷的工程師工作了:首先,「飛機發動機」自帶光環;而且,我們研發中心和GE各個業務單元合作,同時做多個項目。

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無聊了,說明我真的該離開研發這條路了。

在德國做研發工程師,不胡亂加班,壓力不大,工資不低,不易被裁,一種歲月靜好的概念。

但是這種一眼望到退休的生活,令我深深擔憂中年危機將格外猛烈,40歲的我會瞧不起現在的我 —— 明明能折騰一下的年齡。現在不折騰,將來極可能會後悔。

後來有人問我,為啥轉行到諮詢,我一律都說,是為了規避中年危機。是真話。

這可能是我第一次隱約有了夢想的雛形。尤其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得對抗現實,得排除阻力,得走條不那麼順理成章的路。

彼時我將近29歲。

當時我就是想從研發跳出來,跳到哪裡都行,產品、生產、市場、戰略。

但是沒有人會要我,因為我完全沒有學歷或經驗。

GE內部跳很難,別的公司也不會要我。

我唯一的機會,就是企業管理戰略諮詢公司,因為我聽說他們不挑專業背景。

於是開始了我的漫漫準備過程。

不詳述了,否則能再寫1萬字。

我投第一輪簡歷,投給了德國排名前30的諮詢公司,幾乎全軍覆沒,沒人搭理我。只有一個小公司給了面試,我一面就折了。

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肅性和難度。

由於實在太想從研發轉型,所以接下來的三個月,我幾乎是以背水一戰的偏執狂精神在準備。

簡歷推倒重寫。

練習上百個案例分析,從商科零基礎開始,學習商業常識,培養商業敏感度。

在網上找全世界各地的人,練了幾十個案例面試。

突擊德語。

這三個月期間,我一直在正常上班,朝九晚六。

所以必須抓緊除上班之外的每一分鐘 —— 真的是以分鐘計的。連洗澡時,出門買菜時,都在聽如何做案例分析的課程。

忐忑中投了第二輪簡歷,還是那30家。這次比第一輪好些,兩家公司給了我面試:一家小公司,一家行業老大。

小公司的面試在先,我榮耀的掛了。

最後只剩行業老大的面試。所謂孤注一擲。小公司的面試我都掛了,行業老大要我的幾率能有多大呢,對吧?但我真的不知道,如果老大也把我拒了,我接下來該怎麼辦。

不去想啦。盡人事,知天命。

於是我超級放鬆又超級專註的去面試了。

面試那天,非常愉快,腎上腺素飆高,我突然有種「過去三個月學的東西終於通了~」的感覺。

我過了。

我覺得我很好的詮釋了: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後來聽到很多同事講他們隨便寫一寫簡歷,隨便面一面試,就過了。

只能說,我沒那麼厲害。

我是個勤能補拙的勵志例子。

進了諮詢公司之後的事,可以再寫2萬字,又是個開頭磕磕絆絆,後來逆襲的過程。

而且我陰錯陽差的一頭扎進了精細化工行業,再次經歷了陡峭的學習過程。

終生學習沒什麼難的嘛。

進入諮詢業時,我近30歲。

如果早些進入這行,好不好呢?

我本科畢業的時候,是打死也幹不了諮詢這行的。不夠成熟,不夠抗壓,不會分析問題,不會處理團隊關係,在客戶CEO面前舌頭打結等等。

碩士畢業的時候,肯定也幹不了。

博士畢業的時候也懸。

在GE工作這三年很關鍵。

因此,我不認為更早的自己能勝任。

所以,我萬分佩服本科畢業進入諮詢公司的同學們。

但是我得尊重自己的節奏。

假設說,我當年本科時就「覺醒」了,就知道自己不想干研發,就早早轉專業了... 可能也挺好,但是沒有這12年理工科,就沒有「瓜美將」了嘛。

我的諮詢之旅在上個月底結束了。我辭了。

因為我終於漸漸的知道自己真正想幹什麼了。

換句話說,終於有夢想了。

在30多歲,不大不小的時候。

接下來要放手一搏了。

很多創業的人在20多歲就如此放手一搏了。

而我等到了30多歲。

我覺得也很好啊~

這是我的節奏嘛,我有什麼辦法?

最後一句

出名、有錢、事業、成功、夢想,別管你怎麼叫它,一輩子都有機會實現的。早些當然好,但是各有各的造化,晚些機會也不少。年輕人,不要荒廢時間,但是也別焦慮,沒必要。

圖片來源: Pexels


推薦閱讀:

怎麼做好桌面研究(desk research)?
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euromonitor)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綜合對比下分析師和交易員在投行的成長空間?
諮詢公司面試如果要求帶上過去經手的一個項目的成果來做彙報,是否合理?如何應對可能涉及的泄密問題?
外企的Financial Analyst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有可能進財務諮詢嗎?

TAG:职业发展 | 咨询 | 励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