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系統像差雜談(1):費馬原理

這個系列是我一直以來想要寫的,然而遲遲未動筆,實在是擔心實力不夠,寫出來不倫不類。最近跟人聊天,聊到相機鏡頭的表現,不免又談論起像差的話題,發現即使是相當資深的發燒友也對很多概念理解有誤。借著這個契機心裡又燃起了下筆的熱情,趁熱打鐵,先寫下來再說了。本來也是想寫成一些隨筆或者筆記的形式,所以章節之間的邏輯性就顧不上了,大體上就是我想到哪兒寫到哪兒,還望讀到文章的朋友們海涵。

1 費馬原理

作為開篇的第一節,直接把費馬原理拿過來講,似乎邁的步子有點大。然而在現代物理的概念中,物理學家們更偏愛從基礎的守恆律出發作為基石來構建上層建築,所謂第一性原理,比如從動量守恆律出發,推導出牛頓定律。而在經典幾何光學裡,費馬原理就是這樣一種基礎性的原理。直接從費馬原理出發,可以幫助建立更宏觀的印象。

費馬原理說的是什麼呢?維基百科詞條 Fermats principle 里是這麼說的:

A more modern statement of the principle is that rays of light traverse the path of stationary optical length with respect to variations of the path.

我自己這麼翻譯:

光走的路徑,是光程穩定的路徑。

這裡先不多做饒舌的解釋,大體理解成光走的路徑,是所有可能路徑里用時最短、或者最長、或者恆定的

舉個例子,均勻介質中,從 A 點到 B 點,光線可以走很多路徑(如圖中藍色的路徑),然而光線實際走的路徑是紅色的那條,根據簡單的幾何學知識我們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也就是說那條路徑是所有可能的路徑中用時最短的。這裡我們從費馬原理推導出了「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這一規律。

再舉個例子,假設光線在兩種不同介質中的速度是 v_1v_2,從 A 點到 B 點中間經過 C 點折射。不妨設中間分界面為 y 軸,並且 A 點坐標為 (x_A,y_A),B 點坐標為 (x_B,y_B),C 點坐標為 (0,y)

光線走過 ACB 折線所需時間為

t = frac{sqrt{x_A^2 + (y_A - y)^2}}{v_1} + frac{sqrt{x_B^2 + (y_B - y)^2}}{v_2}

若要光程穩定,就是時間 t 對 C 的位置的微分為 0:

frac{text{d}t}{text{d}y} = frac{y-y_A}{v_1sqrt{x_A^2 + (y_A - y)^2}} + n    frac{y-y_B}{v_2sqrt{x_B^2 + (y_B - y)^2}} = 0

注意到上式中 (y-y_A) / sqrt{x_A^2 + (y_A - y)^2} 就是入射角的正弦值 sin i(y-y_B) / sqrt{x_B^2 + (y_B - y)^2} 就是出射角的正弦值的相反數 -sin i,那麼我們就直接得到了折射定律(Snells Law):

frac{sin i}{v_1} = frac{sin i}{v_2}

2 等光程成像

對於一個光學系統來說,一個簡單的場景就是對一個點光源成一個點像,如下圖所示。

這裡我們不深入細節,不關心這個光學系統是怎麼造出來的,不關心裏面有幾個折射面有幾個反射面,整個光學系統就看做一個黑箱,他的作用就是把一個點發出的光線,匯聚到另一個點。在這裡,我們姑且把這種光學系統稱作理想光學系統(當然,在之後的文章中會多次出現這個概念,會有更充分的說明)。我們看看,要做到這一步,這個光學系統應該滿足什麼條件。

我們還是運用費馬原理來分析,這裡用費馬原理的好處就出來了,從一個更高更抽象的層面來看問題,可以不用管光學系統內部各種細節。對這樣一個場景,如上圖,光線從 A 點到 B 點,可以走任意一條紅色的路徑,而不是唯一的路徑。這一點和前面分析的場景都不同了,之前分析的場景中,光線從一點到另一點,只有一條唯一的路徑,而在這裡表現為可以有無數條可行的路徑。根據費馬原理,這意味著這些路徑都應該滿足一個條件:等光程,換句話說,光沿著這些紅色的路徑走,所需要的時間都是相等的。

你看,我們完全沒有關心光學系統的細節,就推導出了理想光學系統應該滿足的成像條件,這就是用費馬原理的方便之處。

更進一步的,我們有了等光程的概念,分析的對象也可以不再局限於具體的點光源。從一個點光源發出的光,經過相等的時間,都會到達一個球面,這個面就叫做「等光程面」,從波的角度看就是「波前(Wavefront)」。既然從點光源到這個球面的光程相等,那麼我們分析的時候,就可以不用從實際點光源出發,而是從這個等光程面出發,來計算光程就可以了;並且,我們也不必計算到成像點的光程,而只要計算到距離成像點相等光程另一個等光程面就可以了。

有了等光程面(波前)的概念,我們可以進一步描述理想光學系統。顯然,從點光源出發的等光程面是一個球面,距離成像點相等光程的等光程面也是一個球面。如果把平面波看做半徑無窮大的球面,事實上這就把平行光(無窮遠點)也一併包括進來了。所以理想光學系統就可以描述為:把球面波前轉換為另一個球面波前

3 實際應用: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

我們來看幾個等光程條件實際運用的例子。在中學的解析幾何中,我們都學過圓錐曲線,也了解到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下面我們來運用等光程條件來分析一下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

我們先看橢圓,根據定義,橢圓上任意一點「到兩焦點距離之和為定值」,也就是說,下圖中所有紅色的路徑總長度都相等,F_1C+CF_2 等於一個定值;如果光沿著這些路徑走,就是等光程的。所以實際中,如果其中一個焦點是一個點光源,那麼經過橢圓的反射,就一定會在另一個焦點處成一個完美點像。

再看看拋物線,我們來計算一下平行光入射到焦點的光程。很顯然,平行光的等光程面就是一個平面,我們就從這個平面出發進行光程計算。根據定義,拋物線上任意一點「到準線的距離等於到焦點的距離」,也就是說對拋物線上任意一點 B,都有 AB+BF=AB+BC=AC,這裡容易看出 AC 的長度是一個定值,所以圖中這些紅色的路徑都是等光程的,所以拋物線可以把平行光完美地匯聚到焦點上。

對於雙曲線的情況,分析過程類似,直接從定義出發就可以。這裡就不再展開了,讀者可以自己想一想。

綜上,圓錐曲線可以在特定情況下進行完美成像。

4 小結

  1. 費馬原理可以看做是幾何光學中最基礎的原理,從費馬原理出發可以推導出幾何光學的規律,包括「在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折射定律」等;

  2. 對於一個理想的光學系統,必須滿足等光程成像的條件;

  3. 一個理想的光學系統,把一個球面波前變換成另一個球面波前;

  4. 利用費馬原理可以很方便地推導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在特定情況下圓錐曲線可以進行完美成像。

推薦閱讀:

三陽FE卡口自動對焦鏡頭MTF曲線圖以及樣張曝光。
佳能 85mm F1.4 IS 前驅專利
Oowa推出高質量智能手機外接鏡頭
【樣片】百元人像:賓得 SMC Pentax-M 135 F3.5 定焦鏡頭

TAG:光学 | 物理学 | 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