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人口發展對基礎教育的影響

隨著北京城市的發展,北京的人口結構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外來人口的湧入、首都核心功能區人口向城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的流動都給北京各個地區的基礎教育資源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基礎教育資源的發展速度跟不上城市人口結構的變化,造成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學區房的價格攀升,同時也對北京的城市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北京的人口及發展趨勢

從2010年到2015年北京各個基礎教育的人口看,幼兒園和小學的在校人數隨著人口的增長在快速增長,而中學的在校人數則出現了緩慢下降的趨勢。北京的外來人口比例已經佔到了北京常住人口的37%,比2005年增加的了17個百分點。1998年到2004年,北京本地戶籍人口的出生率相對較低,是現階段中學在校生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北京幼兒園在園人數與戶籍人口的出生比例從2010年的2倍增長到2.9倍,說明幼兒園的數量和在園人口增長較快,同時說明幼兒園的資源增長較快,基本可以滿足新生兒的入園需求。(幼兒園入園年紀按照3歲到6歲估算)。首都核心功能區的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出生人口數的比例關係僅為1.4%,說明在首都核心功能區的幼兒園資源相對比較缺乏,無法滿足戶籍人口的人員需求,儘管首都核心功能區的戶籍人口凈流出比例較高,但是要在該地區上幼兒園的競爭門檻是最高點的。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出生人口的比例都高於3倍,說明幼兒園資源相對比較充足,入園壓力相對較小。

北京在校小學生與幼兒園在園人口的比例關係從2010年的3倍,下降到2015年的2.3倍,在校小學生比例下降意味著幼升小的競爭加劇(小學生年齡按照6歲到12歲計算,小學生比例為兩倍,小學資源相對飽和)。由於部分外地人口的子女幼兒園教育可以在戶籍所在地完成,所以,從總體來看,幼升小的資源從總體來看已經趨於飽和)。首都核心區的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幼兒園在園人數的比例超過4,說明相對幼兒園的資源,小學的資源較為豐富,而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幼兒園在園人數的比例均低於2.3%,說明小學資源相對較為緊張,幼升小的壓力較大,選擇餘地較小。

北京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小學生在校人數的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78%下降到53%(中學生的在校年齡按照12歲到18歲計算),說明北京的中學教育資源壓力較大,有相當數量的在校小學生,無法在北京完成中學,甚至初中的教育。由於北京至今還沒有開放異地高考,所以,很多外來人口的子女在初中和高中階段,會選擇回到戶籍所在地進行中學學習。即使這樣,北京的中學教育資源的缺口還在逐漸增大。首都核心功能區的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小學生在校人數的比例雖然從1下降到0.69,但仍然是所有區域中比例最高的,說明首都核心功能區的中學教育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城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的中學在校生人數與小學在校生人數的比例已經低於50%,說明中學資源缺口較大,小升初的競爭壓力巨大;生態涵養發展的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小學生在校人數的比例略低於首都核心功能區,也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從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看,首都核心功能區的比例最低,低於全市的平均水平,說明相對常住人口數量而言,首都核心區的幼兒園資源較少;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幼兒園在園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例超過了2%,說明幼兒園資源相對常住人口來說比較充足。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增長速度較快,說明這些地區的生育率較高,嬰幼兒增長速度較快,幼兒園建設的發展速度較快,幼兒園資源的增長速度高於常住人口的增長速度。

從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來看,全市平均水平達到了4%,而首都核心區的比例達到了6%,遠高於其他區域,說明首都核心區的小學資源比較豐富。由於小學入學不受本市戶籍的限制,所以外來人口和戶籍流出人口都會選擇到小學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入學,這也就直接造成了首都核心區的學區房資源緊缺,從而引發了學區房的市場交易價格和房屋租賃價格。首都核心功能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的小學生在校人口數量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增速較快,說明小學教育資源增長速度高於常住人口的增長速度。

從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來看,全市平均水平已經下降到2%,而首都核心功能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下降速度較快。首都核心功能區的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為4%,遠高於其它地區,是中學教育資源相對最充足的地區,但是由於本地區流出戶籍人口會大量參與中學教育資源的競爭,使得中學的學區房成為比其它地區更為稀缺的資源,學區房的售價和租賃價格近期內都會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朝陽區、海淀區、丰台區是北京幼兒園在園人數最多的三個區,在園人數超過或接近5萬人;海淀區和朝陽區的小學在校人數增長速度較快,已經超過了10萬人;東城區、西城區、酚酞去、昌平區、大興區、房山區、順義區、通州區的小校生在校生人數規模處於相同的水平,都超過或接近5萬人;海淀區的中學生在校人數略低於10萬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個區。朝陽區、西城區和東城區的中學生在校人數處於相當水平,都超過或接近5萬人。

丰台區、石景山區、房山區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出生人口的比例高於4,是幼兒園資源相對富裕的區域;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出生人口的比例低於1.5,是幼兒園資源比較緊缺的地區。房山區、石景山區、懷柔區、密雲去、延慶區的幼兒園在園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例較高,說明常住人口的生育率較高;石景山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的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增長速度較高,說明這些地區幼兒園的資源增長速度較快。西城區、昌平區的幼兒園在園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較低,說明這兩個地區幼兒園資源相對比較缺乏。

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幼兒園在園人數的比例全市最高,說明小學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丰台區、石景山區、房山區、延慶區的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幼兒園在園人數的比例低於2,說明小學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幼升小的壓力比較大;大興區、順義區和通州區的校學生在校人數與幼兒園在園人數的比例下降幅度較大,說明小學教育資源的發展速度落後於幼兒園的發展速度較多。

東城區、西城區的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全市最高,增速最快,說明小學教育資源的增長速度較快;朝陽區、丰台區、昌平區的小學生在校人數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全市最低,說明小學教育資源較為匱乏。

朝陽區、丰台區、昌平區、大興區、通州區的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小學生在校人數的比例低於50%,小升初的比例較低,競爭壓力巨大。東城區和延慶區的中學生在校人數與小學生在校人數的比例相對較高,競爭壓力相對較小。

朝陽區、丰台區、昌平區的中學生在校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在2%左右,說明這幾個區的中學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匱乏。

從北京基礎教育人口的數據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教育資源的發展速度總體上,落後於人口的增長速度,其中幼兒園的建設由於渠道較多,建設周期較短、建設成本較低,除首都核心功能區外,基本都可以保證新生兒的入園需求。

小學的教育資源總體上能夠滿足幼升小的需求,不過由於城市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口流動等因素,部分區的幼升小壓力較大,資源較為豐富的首都核心功能區的學區房在人口流動的影響下,銷售和租賃的價格受此影響增速較快。

中學的教育資源發展速度落後於人口的發展速度,小升初和中考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在人口增長速度較快朝陽區、丰台區、大興區、順義區、通州區,在這種趨勢下,對外來人口的入學限制會越來越多,外來人口的小升初門檻會大大增加。

教育資源的建設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因此在近期內,城市發展和人口發展不均衡所帶了教育資源壓力,還是主要會以學區房的方式反映出來,真正解決教育資源均衡的問題,估計還要一段時間。

*圖表數據來自北京統計局網站

*可視化圖標信息,請參考以下鏈接

Tableau Public


推薦閱讀:

幫朋友諮詢,北京換房,求賜教!是賣還是留!?

TAG:北京学区房 | 通州区 | 大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