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跟垃圾車一樣!——微博瘋傳的人生哲學
0
看到一個講人生哲學的短視頻,外國人拍的:
黑人開車,險些撞到另外一輛。對方司機下車,謾罵譏諷,暴跳如雷,黑人自始至終淡定微笑,對方只好怏怏而去。朋友問黑人為什麼能那麼冷靜,黑人答:
人就跟垃圾車一樣,他們會帶著垃圾走來走去:失望,沮喪,憤怒。當這些垃圾滿出來,他們就需要找個地方倒掉,有時候就會倒在你身上。
但你不要把它當作針對你,你只需要招招手,微微笑,祝福他們,然後你繼續過你的生活。不要把他們的垃圾丟給你的同事,家人,街上的路人,善待我們的人我們也善待他,對我們不好的人我們祝福他。所謂的人生,10%由你創造,剩下的90%,是看你如何接受。
1
說個故事。
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心下不爽,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踹了一腳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踢貓效應產生的後果就如多米諾骨牌效應:第一塊倒了,接下來就是第二塊,第三塊……
這兩天繼續刷連續劇《雞毛飛上天》。
劇中就有這麼一件事。
王旭為人耿直,黑白分明,他做代總經理,發現家族企業里的陳大光拿回扣,於是對他各種刁難,把他逼走了。
陳大光激憤難平,與競爭對手合作坑騙自家企業,而且常在家裡對溫柔嫻淑的妻子巧姑發泄。有孕在身的巧姑為了肚子里的孩子一直選擇隱忍。
岳父是個明白人,看在眼裡,對陳大光苦勸但無果。
後來,陳大光整日沉迷牌桌,巧姑把他從牌桌上拉出來,在街上爭吵,岳父趕來,與女婿一番推搡,造成巧姑跌倒流產,差點連命都丟了。岳父也摔傷入院。
王旭的母親駱玉珠問王旭對這件事的看法,王旭認為自己沒有錯。
母親告訴王旭:其實陳大光做的事情她早就知道,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說,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要做的是看到別人的優點,利用別人的優點,即使用不上,也不要樹敵。
最後,母親告訴王旭:如果不是你處理陳大光這件事不夠成熟,巧姑就不會流產,老爺子也不會住院。
王旭聽了,啞口無言。
王旭的單純,在於他的單線思維,非黑即白的二元論令他目光短淺,不顧大局,導致失控後不可挽回的悲劇。
王旭和陳大光,可以說都是這次「踢貓效應」的始作俑者。
這件事也說明了,世間萬事之存在與運行都有其道理,很多時候,它不是100%的黑或白,而只是50度灰:從一個角度上看是正確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錯誤的。所以,並沒有絕對的對與絕對的錯。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那個能顧及全局的「優選區」,那個「凹」與「凸」結成的「口」。
這就叫調和,平衡,或博弈。
2
踢貓效應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在現實生活中:心情不好時在家裡的一句牢騷,可能令婚姻走向絕路;一個在生活中欲求不滿的網友,跑去一個明星的微博下面出口成臟,造成明星的抑鬱症然後自殺;更有已經在食其果的環境污染……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歸根結底不過「傳遞」二字。
傳遞物質的,也傳遞意識的。
物質的傳遞,是撫養與反哺,是承擔與回饋,是攜手共創,也是胼手胝足。
意識的傳遞,則指思想的傳播,情緒的傳染,是你痛苦我同情,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是你心情鬱悶時,我給你奉上的一杯熱茶…
傳遞不好的物質或意識,就是」踢貓「
在我看來,踢貓效應不止是單向的,延伸的,且是迴轉的,最後會」回饋「自身。
就如很多多米諾骨牌圍成的都是一個圈:第一塊倒了,接下來就是第二塊,第三塊……最後,回到第一塊。
結果,所有的骨牌都倒了。
那個被車撞傷的孩子,誰能保證不是那個一開始罵人的「老闆」?這樣的故事很多,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匪夷所思」的「巧合」。
這就是一次循環,或者說輪迴。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至於這種迴轉是「死局」還是「良性循環」,就靠我們的參透與施行。
正能量的迴轉,帶來的是一榮俱榮。
負能量的迴轉,造成的是一損俱損。
正因如此,面對他人丟過來的一個包袱,我們選擇到此為止,由自己消化掉,還是選擇讓它傳遞下去,需要有所斟酌。
不好的,自己消解;好的,「薪火」相傳。
誠然,誰都有負能量的時候,當你很無辜地成了那個承接別人垃圾車的「垃圾桶」,學會自我消化,就是一種能力,於人於己都有好處。《積極心態是自欺欺人嗎?》《來看看你的能量級別到了第幾級?》
做到「入局而不為局勢所迷」,是難得的智慧與修為。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不求以德報怨,只求不傷及無辜,能做到讓「惡」到我身上為止,而不再延續,讓「踢貓」的惡劣鏈條就此截斷,已是功德。
身為社會人,誰都不是孤立的。
如果說地球是一艘龐大的宇宙飛船,那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這艘宇宙飛船上的乘客,在這段長則百年,短則幾天、幾十年的旅程里,說守望相助或許過於強人所難,但起碼,不要成為那個給別的乘客帶來傷害的開端吧!
和諧社會,說易易,說難難。
易在:每個人冒出的一個念頭,做的一件小事,都可能避免一次不好的「惡性踩踏」。
難在: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智慧,或者即使有了這樣的智慧也在實施時「知易行難」,難以知行合一。
這,也正是我們需要不斷修行的原因。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周末愉快!
推薦閱讀:
※深度哲理故事:思想維度!(好文)
※少扯沒用的大道理,人生其實就八個字
※如果今天看上去太完美的話,那明天就完蛋了。
※張愛玲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