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09:杜甫《夢李白》(一)

文 | 謝小樓

夢李白(一)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通釋

杜甫的這首詩,寫於乾元二年(759年)。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參加永王李璘幕府,後李璘因與其兄肅宗爭權,兵敗被殺,李白受牽連,乾元元年流放夜郎,杜甫寫這首詩時(乾元二年),李白已經遇赦東還,但杜甫還不知道,民間還傳言李白落水死了,此時杜甫一連三夜夢到李白,寫下了兩首《夢李白》詩。

這首詩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在「魂返關塞黑」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已,只,止。吞聲,飲泣,泣不成聲。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常惻惻,惻惻,音側側,悲痛的樣子,常惻惻,指內心悲痛,長期無法擺脫。

死別只不過一時的飲泣吞聲,而生別卻使我長久的哀傷悲痛。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江南,由潯陽(李白下獄的地方)到夜郎(李白被流放的地方),一路屬於江南道。瘴癘,音障厲,指因染受瘴氣(熱帶叢林中動植物腐爛後所生成的毒氣)而生的疾病。逐客,被流放的人,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史記·秦始皇紀》:「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二句化用隋孫萬壽《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江南瘴癘地,從來多逐臣。」

你被流放到夜郎那瘴氣瀰漫,易得瘴癘的地方,我這裡一直沒有你的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故人,指李白。明,有兩種解釋,一是表明;二是明白。我覺得,釋為「表明」不如釋為「明白」,因為「表明」只說杜甫思念李白,而「明白」則說李白明白杜甫的思念之情,這是兩顆心靈的相知,更能表現出李杜二人相知相愛的感情。

你進入我的夢裡,應該是明白我一直思念你吧!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羅網,原為捕鳥的工具,這裡喻指法網。

你如今獲罪流放,不得自由,又怎麼能生出翅膀飛進我的夢裡來呢?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平生魂,生時之魂。古人認為,生人入夢,是魂魄來見。當時杜甫疑心李白死了,故用「恐非」。不可測,生死未明,不敢斷定。

只怕這不是你的生魂,路途遙遠,生死驗證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楓林,江南多楓,指李白所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關塞,指杜甫所在的秦州。兩句設想李白魂魄來去的場景,魂在夜間來去,故云「青」「黑」。

你的魂魄要從長滿青綠的楓樹的南方飛來,又要從漆黑的秦州關隘飛回去。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落月,斜落的月亮。顏色,指李白的容顏。這句寫杜甫醒後的情形。

我醒來,月光照在屋樑上,恍惚間,我好像看到了你的容顏。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這兩句,是詩人杜甫與李白夢魂的告別之語。水深波浪闊,指李白夢魂歸途艱險,暗喻政治環境的險惡。蛟龍,傳說中的一種水生動物,此喻陷害忠良的小人。《續齊諧記》載:漢建武中,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即屈原)曰:「吾常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得。」杜詩本此。

你回去的路上,要經過水深浪闊的江湖,你可千萬要小心,別被水中的蛟龍吞噬了啊!

賞析

杜甫的這首《夢李白》,是按夢前、夢中、夢後來敘寫的。清人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註》(卷七)中說,杜甫的兩首《夢李白》,都是以四、六、六分層,是所謂的「一頭兩腳體」。

不過,我仔細分析全詩,「落月滿屋樑」這一句是夢醒的依據,沒有這一句,你無法判斷杜甫寫的是夢中還是夢後。

而詩中的第九、十句,詩的兩個版本,無論是「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還是「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都無法判斷是夢中的狀態還是夢醒後的狀態。

從詩的結構來說,從夢中到夢醒,要有一個明確的提示,這樣才能易於詩的理解,而這首詩中的這個明確提醒,就是「落月滿屋樑」,而詩的第九、十句,在這一句之前,所以以就划到夢中這一層。

所以,我對這首詩的分層是四、八、四。前四句寫夢前,中間八句寫夢中,最後四句寫夢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人慾寫夢,先寫別,欲寫生別,先寫死別,此所謂凌空入筆,不著痕迹。杜甫說死別只是讓人一時悲痛,而生別卻讓人長期擔憂,這當然不是杜甫盼望李白早點死,他是真實是反映人之常情。死別,逝者已矣,而生別,卻讓人時不時地擔心他的處境,特別是李白要被流放夜郎,那裡是一個瘴氣瀰漫的地方,時時都有生命危險,又有小人一旁虎視眈眈,所以杜甫不得不「常惻惻」。「常惻惻」一詞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身處險地,又無消息,杜甫不得不「長相憶」。

以上四句,寫夢前。

杜甫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他與李白至交,見李白被流放,內心自然無比悲痛,得不到李白的消息,自然無比思念。而這種相思,不是單方面的,在一個至情至性的人的心裡,感情是相互的,他思念李白,在他的內心裡,李白也是明白他的這種思念之情的。

所以,「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這裡的明,解釋為明白,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這是一種情感的共振,李白明白他的思念所以入夢來與他相見。

然而,夢中的杜甫欣喜過後便覺得不對,李白被流放,不得自由,又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他身邊呢?

聯想到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

李白的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麼遙遠,多麼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

明王嗣奭《杜臆》(卷三):瘴地而無消息,所以憶之更深。不但言我之憶,而以故人入夢,為明我相憶……故下有「魂來」、「魂返」之語,而又雲「恐非平生魂」、亦幻亦真,亦信亦疑,恍惚沉吟,此「長惻側」實景。

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十分細膩逼真。

以上八句,寫夢中。

在對李白夢魂的猜疑與憂慮中,杜甫夢醒,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中,杜甫依稀看到了李白的容顏,於是,他與李白的夢魂告別,囑咐李白一定要小心,既要小心惡劣的生活環境與政治環境,也要小心小人的暗算。

最後兩句,既是對李白夢魂的囑咐,也是對遠在江南的李白的祈禱。

最後四句,寫夢後。

詩中,「楓林」句與「蛟龍」句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繫在一起,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也表達出了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杜甫的這首詩,寫得似真似幻,夢前無消息,故而長惻惻,終得夢中相見,又疑其非真,既而夢想,又彷彿看到了李白,在這樣似真非的情景中,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李白命運的同情,一字一句地浸入我們的心靈,他與李白那樣偉大的感情,讓我們不禁為之嚮往。

《而庵說唐詩》:子美作是詩,腸回九曲,絲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

乾隆御定《唐宋詩醇》:沉痛之音發於至情,情之至者文亦至,友誼如此,當與《出師》、《陳情》二表並讀,非僅《招魂》、《大招》之遺韻也。「落月屋樑」,千秋絕調。

感發

這首詩出現了兩個版本,說明這首詩在傳抄的過程,出現了錯誤。

那麼,這兩個版本哪個更正確呢?

這很難分辨,而我這讀這首詩的時候,總感覺恐怕還有第三個版本。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這六句,語氣是一貫的,故人入夢,杜甫便疑惑,李白在法網之中,不得自由,是如何飛進自己的夢中的呢?既而他就懷懷疑李白是不是已經死了,飛入他夢裡的不是李白的生魂,而是李白的死魂。

而「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說的是李白魂魄飛來飛去所要經歷的艱苦,這兩句,並不與上六句對故人入夢的猜疑相連,相反,它的意思卻可與最後兩句詩人對李白的囑咐相連。

正因為李白魂來魂返千里迢迢,所以詩人杜甫才要囑咐李白千萬要小心。

所以,我擅自調整一下這首詩,得出我的第三個版本: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這樣,這首詩的結構就可以是明析的四六六分層,最後一層,杜甫醒來,恍惚中看到了李白,「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既然夢醒,李白的的夢魂自然要離去,便想到了李白夢魂千里往返的艱難險阻,「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於是叮囑:「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這樣,這首詩的文章脈絡、結構層次似乎更加清晰。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臆測,這首詩的真實版本到底怎樣,這還得專家學者考證。

(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謝小樓(ID:xxlou66),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推薦閱讀:

什麼是化用,什麼是抄襲
李白為什麼叫青蓮居士而不是明月居士?
詠懷古迹和秋興八首哪組詩的整體質量高一些?
請腦補「李白和杜甫的一天」。?
杜甫為何被稱為詩聖?該怎樣解讀?

TAG:杜甫 | 李白 | 唐诗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