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珠寶製作工藝(七)

金銀錯最早始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主要是在各種器皿用品上做出用來裝飾的花紋。金銀錯是青銅時代最主要的精細工藝,也被稱作「錯金銀」。在《說文解字》中把錯解釋為「錯,金塗也」說明那時所說的金銀錯,就是把金銀塗畫於青銅器上的意思。廣義一點說,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就可以叫金銀錯。

在研究出圖文物中,可以把金銀錯劃分為兩種形式:嵌錯,嵌錯是用金絲或金片鑲嵌於青銅器表面的凹槽內,然後用膺石加以磨錯。主要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在器物的母範上預刻凹槽,以便嵌錯金銀;第二步為鏨槽,就是對事先鑄成的凹槽進一步鏨鑿加工,以便於嵌進紋飾;第三步是鑲嵌,把金、銀絲適當加熱後壓嵌入凹槽內,並捶打加固;第四步就是磨錯,將不平整的鑲嵌部位打磨平整光滑。鎏制,也可被稱作鎏金,塗料是事先做好的金汞劑,方法是器物表現預鑄很淺的凹槽,然後再在鑄件表面塗金。用無煙炭火溫烤,使汞蒸發,黃金圖案紋飾就固定於青銅器表面。

自從清道光年後,就沒有出現過金銀錯的製作器物,但這並不代表金銀錯的工藝已經失傳。金銀錯在現代玉石製作中大放異彩,也就是被人們稱作為金鑲玉的工藝。金銀錯嵌寶石工藝製作難度極大,工藝要求極精,圖案線條要流暢、粗細一致、開槽準確,否則即使勉強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絲組合圖案及紋飾繁密、弧線集中的圖案,對開槽精度要求更為嚴格,製作難度更大。因此目前也很少有能夠傳世的作品出現。

玉器雕刻和金銀錯的結合,不僅延續了傳承,還得到了創新。將金銀錯嵌寶石工藝引進和田玉製作佛教法器的工序中,使和田玉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拓寬了和田玉乃至中國玉雕的藝術空間。(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珠寶玉石鑒賞與評估

推薦閱讀:

玉的魂魄 - 1 : 序論
俄羅斯碧玉的發現之旅
尋蹤異域之美玉
一百五十公斤春彩鐲料
玩翡翠能像玩車一樣改裝?吊炸天了!

TAG:玉石 | 镶嵌 | 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