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不懂藝術&設計的人解釋自己的專業

服裝設計真不是裁縫

平面設計不是大美工

產品設計不是小家電

建築設計不是裝修隊

純藝術不是只會畫畫

But,你自己也明白所學的專業能做什麼嗎?

/一/

我們的尷尬無處不在

自從我考入美術學院以後,就會以每年無數次的高頻,遇到這樣的請求:

「你不是畫畫的嗎?我家新買房了,你給我畫一幅唄!」

自從我分配到北京服裝學院教書,每年都會有新結識的朋友,以恍然大悟的表情說:

「什麼學校?服裝學校?做衣服、裁縫是吧?幾本?」

自從我拿了幾個項目做設計,每年都會有老熟人,在飯桌上面酣耳赤地隨口說:

「給我設計一下公司的裝修唄!我們公司原來的LOGO也不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兒小尷尬,卻是群體藝術生的大尷尬。

北上廣深的年輕人過年回家被逼婚,相對於藝術生向親朋老少解釋自己的專業,簡直就是多麼幸福的體驗啊!

北上廣深的年輕人為高漲的房價發愁,相對於藝術生向甲方解釋自己的設計方案,簡直就是人生不值一提的苦難啊!

「你學什麼專業?」/「建築設計」/「哎呀,挺好,現在搞裝修很賺錢啊!」

「你學什麼專業?」/「視覺傳達」/「啥?這是幹啥用的?」

「你學什麼專業?」/「服裝設計」/「哎呀,小姑娘會做衣服挺好的!」

「你學什麼專業?」/「交互設計」/「沒聽說過。。。。。。」

「你學什麼專業?」/「新媒體動畫」/「好!我家孩子就喜歡動畫片。」

「你學什麼專業?」/「珠寶設計」/「用金子上課吧,你家條件還是挺好的」

這樣的對話我可以列出無數條,滿臉帶汗。。。。。。。。

/二/

設計也是無處不在的

所有的對話其實都飽含著一種俯視的態度,這基本源於大眾對藝術與設計專業的認知,即純屬於錦上添花的專業,相比於理工商科,大眾視野中的藝術與設計,僅僅是社會的附加行業。

真的是這樣嗎?讓我來虛擬一個現代人R,我們以他一天的生活來舉例子,就可以看到藝術與設計行業是怎樣影響著我們當下的生活。我只挑那些不熟悉的環節來闡釋,因為藝術與設計實在影響力太大:

早7:30,當你打算從學校到CBD學習或上班,你會選擇騎一輛共享單車走到地鐵口,共享單車屬於產品設計,涉及到的不僅是外觀,還有功能設計。

當你步入地鐵站,所有的路標和通道都屬於信息設計,如果你需要在自動購票機上買車票,那麼你用到了交互設計。

上午9:00,但你步入寫字樓,建外SOHO的街區屬於景觀設計,樓體屬於建築設計,而每一個空間則屬於室內設計,北歐極簡的工業風格可能是主流,而在樓下的咖啡店則屬於美式鄉村,這幾乎構成了你選擇一家店、培訓機構或公司的重要理由之一。

到了工作室,你覺得今天穿的衣服有點兒抵禦不了春寒料峭,這屬於紡織品設計,你今天的穿衣風格比較波普,顯得青春靚麗,這屬於服裝設計,你坐在座位上專心地在電腦界面上滑來滑去,那屬於平面設計的一部分。

中午12:00,你打算選一家餐廳來犒賞一下自己,餐廳的整體風格不僅僅屬於室內設計,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聘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畢業生進行整體性的視覺風格系統打造,因為沒有從LOGO到餐盤的風格系統,就無法構成一家稍有品味的餐廳。

下午1:00,你回到工作室,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那也屬於交互設計,事實上,在當代中國幾乎沒有人能離開微信、QQ和一切通訊社交工具生活,而這些都屬於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和交互設計聯合締造的產物。你不能把製造業當作正經行業,卻忽略手機的各種界面和操作系統,甚至外觀風格,就如同你不會使用一部老年手機。

整個下午,你都在工作,需要用到的物品幾乎涵蓋了每一個設計領域,你桌子上選購的任何物品,都符合你自己的審美觀和功能需求,這些都是設計創造的。當你下午伸著懶腰,感到疲勞,凝目遠視時,牆上掛的畫,是屬於古典寫實主義,亦或抽象表現主義則屬於藝術的範圍,如果你身處的工作室稍有品味,還會發現一組裝置和裝飾擺件,這都屬於造型藝術的功勞,如果沒有這些,你的環境將和原始社會的穴居人相差無幾。

晚6:00,你打算下班錯過晚高峰,玩兒上一局網友再走,陰陽師或其他遊戲隨便,但這屬於遊戲設計,藝術與設計領域目前薪酬最高的分支之一,火爆到極點。

晚8:00,你順查了一下視頻網站,打算晚上追追劇,然後讓自己休息一下,那也屬於藝術領域中的電影電視製作專業,要知道,離開這個專業,我們的生活簡直沒有辦法忍受下去。

即使是到了晚上11:00,你準備酣然入睡,衣食住行的所有方面都離不開設計,對,包含將要熄滅的燈,那屬於產品設計。

因此可以說,當移動互聯網與信息爆炸成為我們時代的表徵時,我們是通過信息來購買、消費、使用和獲得世間萬物的,而沒有藝術與設計就無法從信息的矩陣中進行分類、查詢、辨別和獲取,更別談及使用本身。試著想想,如果在京東或淘寶上的商品既沒有信息整合搜索的設計,也沒有交互設計,更沒有基本的圖像技術處理,電商行業本身就不存在,而那,你又怎麼過日子呢?

藝術與設計與其說屬於審美的產物,不如說屬於造物本身的重要屬性,在「顏值即正義」,「表象即本質」的當代社會,可以說,沒有藝術與設計,就等於沒有任何可用之物,甚至沒有生活本身。

/三/

新時代中的舊人類

我曾經和一位英語教育機構的副總裁有過深入的溝通,這家機構在業內極其有名,每年向美國培養TOP50名校輸送大量的精英才子,至少15%屬於藝術生。但直到2015年,通過我們的對話,他才知道原來藝術與設計不是簡簡單單地學習畫畫,也不是他所理解的「傳統的美術行業」,這個專業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甚至不知道中國從事藝術與設計行業的人口數已經達到了1700萬,並且在遊戲設計、交互設計、珠寶設計等等領域的人才缺口極其驚人。

教育行業本身的領軍人物還對藝術與設計還存在著這種認知的缺陷,普通大眾純在著諸多誤解就是理所當然了。為什麼大家對藝術和設計暗含輕視?實話以蔽之:這一方面來源於公眾的無知,另一方面來源於設計師的無能。

公眾的無知可以理解,原因是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至少在我讀書的九十年代,設計根本就不叫設計,叫工藝美術。作為國內最高的設計學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對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裝飾的認知層面。從九十年代開始的中國經濟加速,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北上廣深的城市生活,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時間抵達了發達國家的水準。而教育的效能發揮則要緩慢得多,因為對人的思想的建設都是以百年來計算的,因此,儘管設計已經變成經濟的第一驅動力,儘管蘋果公司通過交互設計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我們的思維水準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而非信息化時代。我們有限的認知,大概認為交通工具設計中的汽車設計,算是設計行業中比較「正經」的專業,但卻把這個專業沒有放在大的設計發展的框架內進行思考,甚至將其單獨建設成一個專業,忽略了像特斯拉這樣的交通工具設計完全脫離了傳統的學科概念,而是整體設計技術與創意的產物。

設計師的無能也可以理解,原因是中國大學的擴招造成的泥沙俱下。現在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在1998年以前,中國的藝術教育是地地道道的精英教育,文化課分數不僅不低,而且對專業課的要求也極其嚴格,每年一所大學僅僅招收幾十名藝術生是常態,而且招收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院校,竟然比現在少70%以上。1999年開始的大學擴招,對藝術生文化分數線的降低,以及連農學院都開始為了賺取學費招收藝術生,突然使藝術生的數量膨脹了近百倍。大量不具備審美能力,或者說接近80%的藝術生根本在審美方面都帶有原生環境的強大影響,學校師資的捉襟見肘,又導致大學教育很少能像過去一樣,點對點地提升學生的素養。說句不客氣的話,直到大學畢業,中國絕大部分藝術生的審美和藝術&設計素養,和城鄉結合部的理髮店並無二致,他們進入社會後,由於人數的眾多,甚至顛倒了中國社會的審美潮流,而他們的職業素養又強化了社會對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印象:不過是一群LOW B做著一件LOW爆的事情。就好比當你每天看到的電視劇都是鄉村愛情時,你會認為那就是真實的中國鄉村,因為這些圖像充斥著你的大腦,也就是所謂的:身邊都是殺馬特,碰見胡歌也覺得丑啊。

當然,最直接且最鮮明的原因來自中國最奇葩的美術高考制度。藝術與設計雖然在審美維度是重合的,但在思維模式上畢竟是兩門學科。可中國的美術高考制度,不管學習什麼設計,都一律按照造型藝術來考試。如果造型藝術的基礎能有益於設計審美能力的培養,也就罷了。問題是,中國的美術高考制度已經到了完全乾掉審美的惡劣程度。任何正常人都很難想像,畫過那些素描、色彩和速寫的學生,進入大學,竟然需要2—4年的時間,才能徹底擺脫美術高考帶來的錯誤認知,可以說,大學階段的任務就是清楚高考前的餘毒,這還是比較理想的狀況。如果大家不理解中國的美術高考制度如何摧殘學生的審美,那麼你想想高中時老師是如何教你寫作文的?基本上把學生培養成了不會說人話的偽娘+矯情+空洞的寫作者。美術高考的毀人不倦比高考作文的強度更甚。

這些都導致大眾形成了一種印象,即藝術與設計不過是很LOW的職業之一。

/四/

應該做怎樣的藝術家&設計師

中國不缺設計師和藝術家,但缺乏合格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因為不僅大眾不理解藝術與設計的功能,就是從業者也大多數懵懂無知。拋開那些眾所周知的屬性,我個人的觀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藝術與設計至少需要以下三個層面的功能:

一、在信息爆炸時代提供信息整合;藝術設計中的所有方法與程序,在這個信息過度充斥移動網路的時代就是捍衛唯一的核心原則:如果在視覺上迅速地、持久地、鮮明地吸引受眾。無論調研方法,還是LESS IS MORE的風格設定,無論新興起的交互設計專業,亦或提供整合設計方案的新型工作室,在這個時代都無法繞過去的命題就是如何提供信息整合。當信息過度煩擾使所有的受眾都無法進行判斷時,視覺就是幫助判斷的最直接因素。當代設計的時代命題就在於此。

二、在視覺泛濫時代提供圖像系統;所有造型藝術的方法與風格系統,在這個圖像過度泛濫的年代,並非契合什麼時代精神,更非力求成為時代的精神表徵,這是一種顛倒因果的思維。因為恰恰是從眾多圖像系統中能夠迅速地脫穎而出,才被賦予了時代的標籤。藝術評論家和批評家是詮釋的發明者,和對勝利者唱出讚美詩的人,不要根據評論和書籍去創作圖像,而應該執著於圖像本身,圖像的深度、廣度和傳播度、辨識度愈高,便更具備風格和技法層面的本體意義,也更具備社會價值。

三、在生活平庸時代可供想像的視覺化效果;當代後工業社會的特質就是讓人類生活進入規訓系統,以碎片化的方式予以生存。同時,將任何領域都予以模塊化的切割,變成消費主義的盤中餐。這是都市病,也是無法改變的人類境遇。但這畢竟與人的自然屬性和天性相抵觸,因此能夠提供視覺想像的產品和圖像就會迅速地從工具理性的範疇中脫穎而出。想一想吧,為什麼那麼多設計感超棒的民宿客棧和充滿個人情味的設計作品獲得了都市白領的熱愛,無他,人類都市化程度越深,對生活想像力的渴望就越焦灼,而對能夠提供想像的視覺設計產品和作品就越讚美。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你的藝術作品或設計作品,如果只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讓信息的傳遞更加毫無頭緒;如果在視覺泛濫的時代,讓多元化的圖像只是增添了額外的數量;在生活平庸的時代,只讓人們感到了生活的沉悶、無趣和乏味,你的LOW爆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最可怕的事情還在於,你LOW,還不自知,你LOW,還要為自己的LOW找各種理由,說什麼,那些精良的設計根本不可能被甲方認同,你在開玩笑吧?公眾知道美醜與好壞,即使是不懂藝術&設計的人,也知道,關鍵是你提供的丑,提供的LOW,大家沒辦法,只能螺螄殼裡做道場,讓你反覆修改都算看得起你了。也千萬別抱怨客戶只想拿少量的金錢換取你的設計,你的設計思考永遠都只停留在做活兒的水準,給你高額的設計費,你接得住嗎?別開玩笑了!

所以,如果能夠或者打算向不懂藝術&設計專業的人解釋,你的專業是什麼?前提是:你必須明白你的專業可能提供什麼。在這個時代,你的專業究竟應該幹什麼,以及怎麼干。

/五/

以怎樣鄭重其事的話語闡釋你的專業

如果說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提供了這樣一種認知:虛構的能力創造了人類,塑造了我們的當代世界!那麼,藝術與設計就是賦予了這個世界以清晰樣子的專業。

如果有人再問你,你學什麼專業,OK,你可以這樣告訴他。

不管他聽不聽懂。如果他還不明白,那你就告訴他:

不懂?你Low,你去點兒書,咱們,再談,好吧?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推薦閱讀:

3分鐘看懂世界名畫(14)·寫實主義獨行俠·庫爾貝
寧芙姑娘,你可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對話 | 每個深夜,都因他的畫筆而溫柔
項目失敗,士氣低落,《守望先鋒》藝術總監談項目團隊如何走出陰影
今天陳冠希想和你坦誠相待

TAG:艺术 | 设计 | 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