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理解

在一次電視採訪中,主持人問漢娜·阿倫特,你為什麼要學哲學?

阿倫特回答說,她14歲就決定要學哲學,因為她那時讀了康德。她說,如果不學哲學,那為什麼不跳河自殺呢?

阿倫特不是說自己想尋死,而是說她想要理解。

想要理解,反過來說,就是不想要不理解。她想要擺脫不理解的狀態。那麼,還是個女孩的阿倫特,作為德語母語者的阿倫特,希望通過閱讀康德的著作來獲得理解,這種行為就很容易理解了。

何為理解?

說來慚愧,我作為一個漢語母語者,我對漢字的詞源學不了解,反而對英語的詞源學更加了解。不過,這裡讓我們用一種不符合詞源學但是挺有寓意的方式來解讀英文詞「Understand」。

Under通常作為介詞用,表示「在某某之下」,比如,under the ground意思是在地面之下。Stand通常作為動詞用,表示「站立」。Stand for表示「支持」,我們可以想像,我站在你身邊,而不是站在你的對手的身邊,那麼就表示我stand for你,我支持你,而不是你的對手。

那麼,用一種望文生義的方式來理解understand,其含義就是站在某某之下為其提供支持。我understand你,就是我站在你之下為你提供支持。

不過,我不想說,我理解你,那我就一定要站在你之下為你提供支持。在我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反對的資格》中,我提到理解就是有能力支持,而不是實際上支持。

我理解你,不代表我要支持你。我理解你,僅僅意味著我能支持你。我知道你為什麼會這麼做,會如此想,會有這樣的主張或結論。我有能力為你的主張和結論提供支持,提供理據。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就意味著我理解了。但知其所以然不代表就贊同這麼做。

為何需要理解?

阿倫特說,如果不理解,那麼不如去死。但這只是阿倫特的興趣,我們其他人不一定有類似的興趣。那麼,我們這些人為何應該追求理解呢?

理解的反面自然是誤解或者不解。誤解和不解還是有差異的,先來談談不解。

如果我不識漢字,那麼我看著一段漢字,是不理解的。如果我不識文言文,我看著一段古文,雖然每個字可能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我還是不理解的。如果我不懂英文,那麼我也看不懂英文文章。如果我不懂數學,那麼我也看不懂數學公式。如果我不懂心理學,那麼一篇心理學論文,我自然也是無法獲得深入的理解的。

但是,這種不解有什麼不好嗎?所有人都不是全知的,那麼所有人都有一些不解之處,這種不解可能會讓一些好奇心很強的小寶寶感到饑渴難耐,但對於很多求知慾不強的人來說,不解就不解好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這樣的問題,小時候的我是很難理解的。我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非常強的人。被我拆壞的玩具無窮無盡,老師也很難耐心回答我無窮無盡的追問。不過幸運的是,我從小到大遇到的老師都很不錯,他們從來不會做出打擊我的好奇心的舉動。不過這是題外話了。小時候的我,自然以為大家都跟我一樣,都是好奇心很強的人。那時的我連「好奇心」這個詞都應該是沒聽過的,只是覺得,不解是一種非常難受的狀態,而理解是一種非常舒服的狀態。人人都應該遠離難受狀態,追求舒服狀態。

而現在的我則發現,好奇心給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好處。好奇心讓我擁有了許多知識,無論是有用還是沒用。好奇心讓我的考試成績相對高很多,而這又是一大優勢。好奇心讓我試著去理解各種各樣的人事物,事物自然是不關心是否被人所理解,但人總是希望被他人所理解的。而我能理解他人,他人也希望被我理解。這給我帶來了還算不錯的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不解並不會帶來什麼麻煩。而誤解則幾乎總是會帶來麻煩。誤解可能是兩個陌生人開始吵架,可能使一段友誼破裂,可能拆散一對情侶,可能掀起一場戰爭。誤解的身後幾乎總是跟隨暴力衝突,無論是言語的暴力,還是拳腳的暴力,亦或是鐵與血的暴力。

如何達到理解?

理解就像是一道門,而這道門前有兩條門檻,一條叫做態度,另一條叫做能力。

理解的能力門檻很容易跨越,知識和技能以及經驗,這些都能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而理解的態度門檻則很難跨越,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去理解。

理解是需要耗費腦力的,而人人都是智力上的懶人,我們都是能省腦力就省腦力的。我們都愛讀那些不難理解的東西,都不愛讀那些難以理解的東西。

不過,除了懶惰之外,阻礙我們跨越理解門檻的,更多是偏見與傲慢。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自己理解了,我們把自己頭腦中的偏見當作是理解。很多時候,我們傲慢地認為某個人事物沒有價值,不需要去理解。我們耗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那樣的人事物,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拒絕去知道更多原先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因為我們認為那些東西不值得知道。

保持對特定人事物的無知,可以體現自己的獨特性。我和小夥伴們翻譯過的一本書《無知》(還未出版)中就強調了這一點。我自己其實也是如此,我不理解中醫的詳細原理,因為我認為中醫是一個不值得理解的東西。再過幾十年,現代醫學會全面取代傳統醫學或其他替代醫療方式,就像電燈泡必然會取代煤油燈一樣。

連我自己都是如此,我肯定無法要求大家對所有的人事物都保持理解的態度。或許我將來會對傳統醫學或替代醫療方式更加寬容,或許不會。不過這已經能說明,要跨越理解的態度門檻,是非常難的了。

為什麼這麼難呢?就是因為人人都想保持自己的獨特性,而對特定人事物的不理解可以體現自己的獨特性。

求同存異註定是很難的。每個人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標籤來標定自己,而當我們發現其他人對那些標籤的使用方法有不同見解時,我們自然會湧起一股反對那些人的衝動。這種衝動,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才能剋制住。有時候,這種衝動不需要被克制。事後,我們往往會用「義憤填膺」、「替天行道」等辭彙來描述自己的衝動。

精英主義者的理解

這個世界很複雜,僅憑常識是無法理解的。一些人擁有了超出常識的能力,這些人就自詡或者被他人認為是精英。而認為精英應該發揮比普通人更大作用的人,就是精英主義者。

一些人會對我願意從事教育行業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我是一個典型的精英主義者,而教育行業,很大程度上是面向非精英的。精英主義者往往是傲慢的,他們不想去理解普通大眾,也不願意幫助普通大眾理解更多的人事物。從這個角度講,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精英主義者。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才是合格的精英主義者。比起花費時間幫助他人理解那些我早就理解的東西,我的確更願意花時間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更想去理解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但我是一個康德式的精英主義者,我知道自己區分應該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而當這兩者有衝突時,我會強迫自己選擇我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對於一個選擇了功利主義作為規範倫理學體系的人來說,幫助他人獲得更多理解,是一件應該做的事情。從這點上看,精英主義者其實內部依然有分歧。不過我想精英主義者能理解這種分歧。理解畢竟只是有能力支持,而不是事實上支持。許多人有能力支持我,但事實上不支持我。我也有能力支持許多人,但事實上不支持他們。

所以,我的確認為精英應該發揮比普通人更大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應該包括幫助普通人成為精英,而不是維持精英和普通人之間的差異或差距。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五行心理療法 | 如何創造一名「心理學大師」
世界上有哪些經典的激勵機制?
096 意識障礙——癥結如何啟動
令人窒息的詭譎目光,讓人毛骨悚然的人形玩偶

TAG:理解 | 哲学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