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普才存放一年,竟有這般茶湯和葉底,真相是……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近日,茶友「zedd」向懂茶帝提問:「這款2015年易武麻黑的生普品質如何?(見下圖)是否春茶純料?是否古樹茶?」
小懂看這款茶的茶湯深黃,甚至有些發紅,葉底像燜熟的感覺,與小懂了解的一年內的普洱生茶不太一樣。於是,小懂專門請教了西雙版納製作研究普洱茶17年的資深人士鄧愛軍老師。以下是他對這款茶的分析。
這款茶是春茶,還是像易武茶的,只不過葉底偏胖,不像常規的易武大葉種,感覺像大理葉種。不過易武茶區葉種豐富,既有中大葉種,也有小葉種的。只是總體來說,易武大葉種佔主流。
麻黑的茶樹矮化、修剪的較多,這款茶說是古樹也過得去的,畢竟葉底具有一定的革質感了。
2015年能有這樣的湯色,只能說是發酵太快了!發酵過快的可能的原因是:前發酵,悶黃工藝,或者是茶葉不夠干,濕度過重,導致發酵過快。
正常發酵做出來的普洱生茶應該是怎樣的呢?小懂給大家看一款同樣也是2015年的生普吧,這麼一對比,就一目了然啦!往下看圖↓↓
▲2015年帕沙古樹春茶,與茶友「zedd」的茶相比,茶湯顏色更淺,葉底顏色以墨綠色為主。
很多人都知道,茶葉濕度過重,確實是會加速發酵的,今天就不展開討論了。不過關於前發酵,貌似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
普洱茶的傳統工藝是後發酵,但是生普轉化耗費的時間太長,心急的人都等不了這麼久,但又不想把茶做成熟普,於是就有人發明了前發酵工藝,又被稱為新工藝。
新工藝採用輕發酵對原料進行悶黃處理,發酵度大概30%。前發酵之後的普洱茶,干茶的芽頭髮紅,茶湯發紅,而非正常的淡黃色或淺金黃色;沖泡後的葉底明顯偏黃,晦暗,沒有活性和光澤度。
經悶黃後的普洱茶,口感上刺激性不強,適口性增加,耐高溫沸水沖泡,甚至要紫砂壺來燜泡才出茶質。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前發酵工藝提前損耗了茶葉內涵物質,對於後期自然轉化,提供不了足夠的內涵物質基礎,有拔苗助長之嫌。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迄今為止,這種工藝沒有被大規模地推廣開來。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微信公眾號:hcyd321,或小懂個人微信:hyn36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