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用刀捅死15歲兒子 | 爸媽,能離我遠點嗎?!

0

先看兩則新聞。

1、據報道,吳綺莉日前涉嫌刑事恐嚇被捕,在本月23日下午其17歲女兒吳卓林報案,稱被人恐嚇,案件由灣仔警區重案組跟進。據消息透露,吳綺莉疑叫不適的卓林吃藥,但卓林堅決拒絕服藥,兩人發生言語爭執,期間吳綺莉發晦氣憤然說:「不吃藥不如去死了。」24日下午,被扣查一個通宵的吳綺莉終於返家休息,到了晚上8點許,她走出寓所取外賣,隔著鐵閘看到她眼腫腫,雙眼泛紅,面容憔悴。

2、近日,江西上饒一名15歲少年和父親因瑣事起口角,被父親用刀捅傷致死。據悉,這起悲劇的起因是父親郭某多次催促兒子下樓吃飯,兒子沒有聽從,於是兩人發生了衝突。父子倆在吵架過程中,父親一時激動,拿起了桌上的刀捅向了兒子,過程中孩子的母親也因極力勸阻被劃傷手部。隨後,兒子立即被送往醫院搶救,但因傷重醫治無效而死亡。目前,郭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一言不合就叫對方去死,一氣之下就動刀子。

這就是時下的一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1

上周剛好看完了心理學專家武某的書,雖然裡面的一部分觀點我不敢苟同,但大體來講還是受益匪淺的。

書中提到,說天朝國民的心理年齡仍停留在嬰兒階段。

何謂嬰兒?窩在母親懷裡嗷嗷待乳,想要的一切馬上出現,不想要的東西立馬消失——在嬰兒眼中,TA是全知全能的神,宇宙圍著我轉,都得聽我的。

尚在襁褓的嬰兒自然可以心想事成,因為有母親。

然而,成人也是像沒長大的嬰兒。

我們活在全知全能的自戀中,不能忍受當然也不願意接受外界不同的行為和聲音。因為我們視這種掌控感為生命,一旦失去就渾身難受,甚至尋死覓活。

互相捆綁,集體主義,家族歸屬,長輩訓誡,缺乏邊界……

面對這種壓抑到令人窒息的關係,你想反抗嗎?

好,你就要付出代價:你會被嘲諷,被排擠,被道德綁架,一定要你和他們一樣,他們才善罷甘休。

總之,你不能特立獨行,不能有獨立意志,否則就要被惱,被責,被鞭撻。

於是,撕裂發生,鬧劇頻現,如逼學,如逼婚,如逼生,再倒霉一點,則激發了不少本來不應該出現的慘劇。

2

回到文首的新聞,本來是微不足道的事,因為孩子挑戰了父母的權威,而造成了一出鬧劇和慘劇——

孩子的不聽從,觸痛了大人的全能自戀。心智不成熟的大人感覺自己的世界面臨失控——他們把全身心都撲在了孩子身上,孩子的不順從令他們掌控感頓失,六神無主,又感覺沒面子,於是火冒三丈:

或詛咒謾罵:你不聽我的,你就對不起我。且一定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

或一時失去理智,盛怒之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待慘劇釀成又哭爹喊娘,說我是一時衝動,孩子我對不起你。

衝動自然是有的,這樣的悲劇當事人也不會料到。但到這時候痛哭流涕又有什麼用?

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根本原因,這樣的悲劇還會發生。

3

從表面上看,這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不懂得溝通的藝術,其實內里卻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這個獨立個體缺乏認可與尊重,所以缺乏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邊界感——而這種邊界感在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

有的父母會說了:孩子是我生的,我是老娘,我是老子,就得聽我的。

說得或許更感天動地,我們生死相依。好吧,媽寶男誕生了!

實際上,這樣的認知模式,會造成兩個後果:

1)孩子心不甘情不願地對父母言聽計從,沒有獨立思想,從此淪為「殭屍」。

然而,他們心智成熟緩慢,被父母孵化成另一個巨嬰,然後有可能把這種教育模式直接複製粘貼到下一代,問題延續;

2)孩子激烈反抗,揭竿而起,成功衝出樊籠。

然而,從此與父母關係疏離。再激烈一點的則離家出走,斷絕關係,也戴著父母扣上的不忠不孝,離經叛道的帽子過一輩子。而父母,也在自責與怨懟中度過一生;

兩個結果,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4

所以,好好說話,積極溝通固然需要,但其前提也是最關鍵的解決辦法,是家長要成長。

當家長的要明白——

所有人都是不同的,孩子不是你生命的一部分,TA有自己的人生,TA是獨立的——TA是你生的不錯,但那是你「自找」的,你並沒有經過TA的同意就把TA生下來,所以,TA不欠你的。

生TA養TA是你自願的,也是你的義務。在養育TA的過程中,你享受到了快樂,那已經是給你最大的回報——如果真的要計算回報的話。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子/母子並不是連體嬰。

放手吧,讓孩子獨自面對問題,自主選擇,即使他的選擇是錯誤的,他也學會了承擔,也才能長大。就像這兩則新聞里,15歲的小夥子下樓吃飯遲了甚至是不吃那又如何?餓了自然會找吃的;17歲的姑娘不過是暫時不想吃藥或忘記了吃藥,不到性命攸關的地步又何必苦苦相逼,假如是小病小痛,她受不了自然會找葯吃。

以前看過一個案例就是如此。

有一個小孩忘性大,天天忘這忘那的,媽媽嘮叨了幾百次都是如此。後來媽媽聽從一個心理醫生的建議,不再管他,更不再責罵他。有一天她看著孩子出門,把鑰匙落在茶几上,她也不動聲色。結果孩子放學回來沒門進,在門口等媽媽下班等了一個小時。從此以後,孩子馬大哈的毛病慢慢就改掉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

沒有教訓,如何學習?沒有經歷,哪來成長呢?

5

總之,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更不是孩子的主宰。

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父母的思想代替不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為也不可能全盤按照父母規定的來。

否則孩子就不是人,而是父母的一件物品了。

親情不是麻繩,關心也不是捆綁,解開它,父母才能得到自由,放開他們,其實也是放開了自己。

清楚這樣的邊界,一些不必要的怒火就能消弭,一些沒有道理的道德綁架才會消失。

離孩子遠一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就好,在孩子要求之前請不要靠得過近,讓過於炙熱的「關懷」變成把親情與溫情燃燒殆盡的烈火。

這,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三思。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小孩子天生喜歡看動畫片,是什麼吸引著他們?
除了藥物,你們都如何緩解疼痛?
說謊是一種病
未成年人自殺是不是一種對父母很自私的行為?
一個小時候就性醜聞纏身的女孩該怎麼去面對人生?

TAG: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