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拿「人品」說事的人,錯在哪?
假想你正哼著小曲兒,穩穩噹噹地開著車,突然前面的車急剎車……害得你差點追尾,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是不是很可能會想:「有病吧這傢伙!怎麼開車的!」
這時,我們或許就掉進了一個心理謬誤——基本歸因錯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1、什麼是基本歸因錯誤?
我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肯定和你一樣啊,第一時間怪罪前面的司機,這是我們的本能反應。但從司機的視角看,就可能存在兩種情況:
自己就是有「病」,以急剎車為樂。
因為情境中發生了特殊情況,比如一隻小狗突然橫穿馬路,急剎車是為了避免傷害小狗。
但我們作為觀察者,第一時間只看到了司機的剎車行為,卻忽視了那隻小狗,怒火冒上心頭,覺得這個司機真是「有病」。
這就是基本歸因錯誤:
我們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內部歸因——個人的品質,而忽視外部歸因——情境的影響。
比如,王二忘帶要交的作業了,在老師看來可能是這樣的:
「沒帶就是沒做,我昨天都叮囑了好幾遍,班上49個人都帶了,為什麼偏偏你王二沒帶?你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啊!」
但還有可能有外部的偶然因素,王二昨晚寫作業寫太晚,早上又起太早,以至於迷迷糊糊,忘帶了作業本,他不好意思講出來……當然,這只是我隨便想出來的例子,社會心理學家早已做過各種實驗,檢驗到了人們的基本歸因偏差,比如他們發現:
人們看待弱勢群體,比如窮人、失業者、流浪漢等等,傾向於內部歸因——他們活該窮,因為他們很懶、不努力、不上進。
面對成功人士,同樣偏好內部歸因,很多人覺得,這實在是因為他們努力上進,或者天賦非凡。
但事實是,他們往往高估了個人品質的影響——如性格、天賦,但低估了外部因素。
比如,我們很容易低估窮人不良的家庭環境、低水平的教育、歧視等等因素的影響,也容易低估成功人士的家境、教育、時代紅利和運氣成分。
2、如何應對?
想知道如何應對,得先了解人為什麼會出現基本歸因錯誤?
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你,作為觀察者,更容易獲得他人行為的信息,比如前面的司機急剎車,卻難以覺察情境信息——小狗橫穿馬路。
但司機作為行動者則相反,恰恰因為獲得了情境信息,才作出急剎車的行為。你和司機的獲得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也就導致了基本歸因錯誤。
也就是說,司機作為行動者,注意焦點都在情境上,而我們的注意焦點都在他的剎車行為上。
這就好比,如果我們自己怒火中燒,會覺得是因為當時的情境、某某人的行為讓我太生氣了!但當我們看到別人暴跳如雷時,可能就會覺得這個人脾氣不大好……
那怎麼辦呢?可以參考下面這3個方法:
①認識到基本歸因錯誤本身,就能削弱它的影響
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在調用你的元認知能力,所謂元認知,是對思考過程的反思:
- 本來,你有基本歸因錯誤,但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掉進了這個思維陷阱。
- 現在,你仍有基本歸因錯誤,這是我們的本能反應。
隨後你可以意識到自己正困在這個思維謬誤里,於是你開始嘗試跳出來,雖不能完全擺脫,但大大削弱了它的影響,這就是元認知的工作——對思考過程的反思。
②就事論事,而不是攻擊人品
好,現在你可以用元認知,在想法上削弱基本歸因錯誤的影響,這在多數情況下已經夠用,至少你不會探出車窗對前面的司機破口大罵。
但生活中和別人發生矛盾時,光在想法上理解還不夠,你的目標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所以第一步動作最好是:就事論事,而不是攻擊人品。
比如伴侶之間吵架,別動不動就「你不愛我了!」「你就是個暴脾氣!」,重點在說出事實和自己的感受,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攻擊對方人品而獲得優越感,甚至快感,這樣只會越陷越深。
③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多角度理解他人行為
如有可能,去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比如多讀文學,可以改善移情(empathy)能力(即我們常說的「同理心」),因為我們通過小說里的人物,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從不同的角度感知世界,進而能在不同的境況中理解他人的感受。
還可以學習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學科,沒必要太深入,了解一些起碼的學科常識,避免管窺蠡測地看問題,多角度理解他人的行為。
3、一點思考
動不動就攻擊人品,這種事我們還見得少嗎?
比如,兩年前柴靜拍了《穹頂之下》,引發爭議,有人說柴靜曾經是小三,有人說她竟然抽煙,有人說她跑到美國生孩子等等,他們竭力證明柴靜背叛國家、矯揉煽情、道德低下,且不說這些話里很多不是事實。
這些人不是考慮其成果、觀點本身怎麼樣,而是根據各種二手信息,或捏造事實,或捕風捉影,評判這個人的人品如何如何渣,道德如何如何低下,進而貶低其成果、觀點的價值,然後還引來一大波認同。
前段時間的童哲事件,亦是如此。
不過,這就超出基本歸因錯誤的範疇了,而是犯了「訴諸人身」謬誤,翻開任何一本批判性思維的書,都會講到此謬誤。遺憾的是,網路社會,攻擊人品貌似是「駁倒」一個人最簡便的方法……
古人說得好:「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做到這點,或許能化解許多無謂的紛爭。
?寫在最後的話
這篇文章,主要參考了《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這本書,不論你想影響別人,還是說服自己,若想掌握一整套「影響力」的工具,真心推薦你讀讀這本書。
如果真的被攻擊人品了,如何調節情緒,可看我的這個回答被人痛罵之後如何調整好情緒? - 知乎
PS:《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我已總結了一份筆記,個人公眾號「小凡聊書」,後台回復「態度」二字即可獲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