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貓:我是如何做到每天4:45起床的
從農曆新年開始做輕鬆冥想的365天冥想到現在,已經快2個月了,每天早上4:45起床,5:00前一定會推送當天的冥想練習和文章,已經成為習慣。因此也有不少朋友在後台留言,問我的作息是什麼樣的,起得太早真的不困嗎種種的,我想藉由今天的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我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觀念。
首先,當我們問別人,如何做到某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警覺了。能做到某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千千萬萬種,比如要學好英語,上新東方、背單詞、聽VOA,隨便一個老司機都能說出無數種;比如減肥,吃這個吃那個,做這個做那個,也是無數種方法都有,而且隨便一搜,觸手可及。但是,為什麼仍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學好英語呢?也為什麼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減肥成功呢?
這是一個強大的思維慣性:我們太習慣於用「how」來代替「why」了,懶惰的大腦給自己找借口:讓自己一直處在,我還不知道怎麼做,我還沒學會怎麼做的過程中,也就一直有理由,讓自己拖延著不去做。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關於「how」的知識特別容易傳播和販賣,它太充分符合我們頭腦的惰性了。如何一小時建立XX的習慣?如何7天學會XX?對生活缺乏思考和覺察的人,總想著肯定有捷徑,肯定知道了一個秘密,想通了一個事情,就拿著鑰匙開鎖了。我們很少意識到,真正塑造一個人的,從來不是他看的某一本書,或是做的某一件事,而是他在很長的時間中,不斷看書,不斷思考,不斷做事,來磨鍊自己的這個過程,讓他成為了他。
找到一個讓你做某事的堅定不移的理由,然後就去做。你自然會想出一萬種方法。
找到一萬種讓你去做某事的方法,但就是沒有那個一定要做到的理由,你根本就不會去做的。
那麼,這個「why」也是一個心智常常遇到的大坑,比如你問,為什麼要早起啊?那也有很多個美好的理由可以羅列嘛。早起之後效率高啊,早起可以看書,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身體健康啊。也可以從反面來說理由,起得晚了一天都覺得匆匆忙忙的,沒做什麼事兒,而且容易失眠…… 各種 ……
然後我們又進入了這個死循環:啊我知道早起很好啊,我也知道不早起壞處很多啊,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以上我們找的所有理由,都是「僅限於」大腦的理由,也就是自己說給自己聽,自圓其說,聽完就完了的理由。這些理由,根本不能激發我們的情緒反應,也更不可能改變我們的行動。
意思就是以上這些都是「假」的理由。
那怎麼把自己從頭腦中的各種「假」理由和碎碎念拉出來呢? 你必須決定,立刻停止聽頭腦中的碎碎念,決定無論頭腦在說什麼,無論你有多害怕,多恐懼,你都抱著一種慷慨赴死的決心,就去做了這件事情。
注意:慷慨赴死的決心。一種橫豎了,死就死吧的壯烈精神。
比如我做365天冥想這件事兒,我有了這個想法,因為我覺得大家需要每天早上一起練習冥想是最好的。其實去年團隊里在討論這個事情,討論了一段時間,知道這樣很好,但一直沒有做,也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事情,一商量,就容易黃。
直到農曆新年期間,我一個人發癲了,決定,死就死吧,得干。中午吃飯的時候想到了,然後下午就直接推文立了個Flag。然後第二天早上開始就4:45起來推文。一晃,六個星期過去了,這件事兒一點兒也不難了。
我在想到這件事,到推文在大家面前立下flag之間,大概4個小時,我沒有跟任何人商量這件事情。推完文之後呢,我是已經做出決定,然後再跟好朋友說這個事情,他們的反應就是:「這做不到的吧!」「這不可能的吧!」「這特么也太艱難了吧!」…… 當然,這是好朋友們對我的一種關心和愛護,幸運的是,我做我自己的決定,只是告知朋友。而不會用商量和別人的意見,來延遲我的決定。
就像慷慨赴死的決心一樣,難道你要慷慨就義之前還要問一下旁邊的同學,嘿,同學,你覺得我應該去死一下嗎??
你只能,舉起那個炸藥包,挺起胸膛堵在槍口上,然後讓身後的同學們來傳播你的傳說吧。
老司機之所以是老司機,不是因為知識多,只是因為,慷慨赴死變成了一種習慣。你會發現,大多數事情,說得越多越不會做,商量的越多越容易黃,多說總是容易把人膽怯渺小的一面帶出來。而大多數英勇的,艱難的事情,都是在孤獨的情況下做出的,就是把心一橫,就上了。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也。
老司機不是不怕,老司機照樣怕,照樣有很多疑慮,困惑。然而老司機每一次面對選擇的時候,都能毅然決然地,選擇死亡。選擇得多了,普通人最害怕做的那些事情,都變成了老司機巨大的成就感和快樂的來源——他們不斷挑戰那些看起來做不到的事情,不斷挑戰那些讓人緊張得要死的事情,比如,把自己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下,演講、寫文章、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比如,把自己暴露在喜歡的人面前,坦露心跡,都是讓人緊張害怕的事情,老司機也緊張,然而他再緊張,他也知道,他必須選擇死亡。
創業可能是最好的比喻,它充滿了太多的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很多人都想要創業,看了很多的創業書,看了很多的科技文章,參加了很多活動,跟很多人聊創業。可越看越聊,越覺得複雜,越覺得做不到,就遲遲不肯去做。倒是很多老一輩的企業家,那時候太窮了,沒有選擇,不得不做,那時候哪有什麼知識和各種商業文章,只有自己雞毛換糖,就這樣一步步的,也照樣走出來了一條路。
當你決定4:45起來的時候,起來了就起來了。其他沒什麼要想的了。決定要做到這件事情,帶來的其他成本,你也會自己動態調整——比如,為了做到它,晚上肯定會早點睡覺,也不會放縱自己了。為了做到4:45起來,也用好早上的時間,我推送完文章的時間是5:00,然後自己冥想20-30分鐘,周一三五早上會去參加6:00-7:00的crossfit訓練,完了之後7:30左右走到辦公室,就開始準備明天的文章了。有幾天因為運動強度大,撩漢心累(咦?),也會很困,困了也沒事兒,上周有幾天晚上7:00回家就睡了,這樣兩三天以後,照樣也好了。不是問題。
堅持一個一定要完成的事情,那麼也一定會有犧牲。生活不是做加法,而是為了一個最重要的目標,不斷做減法,做放棄的過程。比如我早上起來之後,那麼早上超長的黃金時間,其實就足夠把我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做完。而相對的,因為早上高度緊張的衝刺,我下午自然需要一些休息時間,晚上為了早睡也不能再做更多的事情。這都是trade-off。任何一個人想通過早起,來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都是耍流氓。一個人每天真正的深度工作時間頂多3-4小時,那都是頂尖創作者的水平了。而大部分人,一天看上去是工作了8小時,真正的工作時間,精力集中的時間,創造價值的時間有多少…… 其實你自己知道。
通過冥想、反思、閱讀和對生活的體驗,我漸漸領悟到,我們太執迷於做加法了。我們總希望能夠工作更長時間,讓自己醒著的時間更長,覺得這樣似乎更有效率一些。可是我們沒有理解的是,一個高質量的東西,遠遠勝於一百個質量平庸的東西。兩個小時的高質量工作,遠遠勝於兩個星期的散漫工作。成長的過程,大概就是一個不斷捨棄那一百個平庸,而最終全心全意集中在你的那一件masterpiece上的過程吧。
每一天,當我5:30出門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冥想老司機,科比老師的聲音:「嘿,你見過凌晨5點的廣州嗎?」
然而,這篇文章並沒有結束,最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
以前呢,有個人,他叫李隆基。他年輕的時候,那個勤奮呀,文治武功的,勵精圖治的,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盛世。後來,由於楊玉環同學的出現,這個同學的早起就徹底被摧毀了。
所以,我現在能每天4:45起床,終究還要感謝那個目前可能還沒出現/ 出現了還躺在別人懷裡的,楊玉環同學。
(這篇文章寫於周一早上,鍛煉完到辦公室,7:35開始,現在時間是8:31,結束。洗澡去了。明兒見啊。)
推薦閱讀:
※Scalers:為了早起,我們可能需要克服哪些困難?(I)
※從《摔跤吧!爸爸》談早起的意義
※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讀團,今晚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