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上過無數熱門,這一次竟然是因為宮頸癌

咪蒙上過無數熱門,這一次竟然是因為宮頸癌

我在微博看到某大v一條評論:去年和今年的兩大時尚是,關注咪蒙和取關咪蒙。且不管咪蒙本人帶著多少爭議,咪蒙火了,徹底地火了,這一點毋容置疑。

而最近一次,咪蒙被大範圍討論的契機是出現在《GQ》雜誌的報道里,她被冠上了自媒體女王的稱號。其同名公眾號持續性輸出爆文,如《致賤人》、《致 low 逼》《職場不相信眼淚》等,一年內積累了800萬粉絲,而咪蒙是唯一的寫作者。她的粉絲面極廣,大多為女性,從象牙塔的學生、初入職場的女白領到三四十歲的家庭主婦均有。

《GQ》的文章出刊之後,「咪蒙頭條廣告報價68萬」、「助理月薪5萬」成為人們驚嘆著、道德審視著,又暗自嫉妒的討論點,但是沒有人注意到咪蒙患上了宮頸癌。

《GQ》的文章寫道:

「今天咪蒙答應丈夫在12點前回家,而不是像過去一年那樣,在凌晨2點後才走出辦公室。她需要足夠的睡眠。明天她將躺在手術台上,切除體內的病灶。

一個月前,咪蒙收到了宮頸癌前病變的確診通知書。非典型鱗狀細胞、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這個複雜的醫學名詞指向癌症,是身體能給予的最後警告。

她是這個影響百萬人公號的作者,公司的核心資產,必須儘快康復。但咪蒙還沒辦法回家,這一天快過完了,她還要去開下一個會議。在此之前,她努力吃了幾口在桌上擺了快6個小時的青菜。」

一個不顧身體拚命工作的形象躍然紙上。

無論之前咪蒙本身帶著多少爭議,涉嫌煽動大眾G點,觀點偏激極端。但在得知咪蒙患宮頸癌的一刻,榮譽勳章也好,爭議誹謗也罷,生命在疾病面前不堪一擊,無論誰。

作為自媒體人的咪蒙對待身體的態度可能是這個時代的媒體人或者擴大到繁忙工作者的縮影,幾年前壓力大、過勞死、猝死等出現在新聞中時,編輯還能在標題里加上觀點鮮明的「震驚」二字,如今只能一律打上又雙叒叕的標籤。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點無論在何時應該都不過時,之前我已經在《每分鐘就有一人得宮頸癌,HPV疫苗該打不該打?》的文章把宮頸癌各項情況列舉了,此處還想要強調一下。

1、99%以上的宮頸癌都是HPV引起的

一般來說,女性自身原本不攜帶hpv病毒,絕大部分情況都是接觸男性生殖器時傳播,因此做好預防很重要,例如在25歲前去打hpv疫苗,使用安全套避免病毒傳播等。儘管99%以上的宮頸癌都是HPV引起的,但並不代表感染了hpv就會宮頸癌,並且大部分感染者會在兩年經過內免疫系統殺滅而痊癒。

2、宮頸糜爛=宮頸癌?

許多女性對hpv不甚了解,但是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但其實,這兩者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n「宮頸糜爛」。糜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但是發現了宮禁糜爛也應該積極治療。

3、積極做宮頸癌篩查

關於宮頸癌的篩查,主要採用宮頸刮片的方式來篩查HPV,這也是我們國家主推的預防宮頸癌的方法。由於癌前病變需要多年時間發展,建議每位30-49歲的婦女一生至少進行一次篩查,最好更頻繁地進行篩查,因為早發現的宮頸癌治癒率會高很多。

目前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篩查:

1)傳統(塗片)檢查和液基細胞學檢查

2)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

3)針對高風險人乳頭狀瘤病毒類型進行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查


推薦閱讀:

新媒源:自媒體行業要走這五條路
自媒體:自媒體領域的好處,你得到了多少
自媒體:文章付費功能
熱點冷點一手掌握,「熱詞分析」幫你抓熱點,寫爆文

TAG:健康 | 癌症 | 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