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黃疸能不能打疫苗?

前兩天親戚來電話諮詢,說孩子快兩個月了,到當地社區打乙肝疫苗一直被拒絕,原因是孩子看起來有點黃,測了黃疸有7.7,說要等到黃疸到5.5以下才能打。

孩子吃喝睡都很正常,大便顏色也正常,但因為打不了疫苗,只好去找醫生開藥,希望能早點把黃疸降下來。

相信遇到這類問題的家長不在少數,不論是在醫院,還是在網上諮詢,都被問到過很多次:孩子黃疸打不了疫苗要怎麼辦?

雖然我記得黃疸是不影響疫苗接種的,但接到諮詢電話後,我還是特地去查看了一下乙肝疫苗的說明書,無論是在接種禁忌里還是在注意事項里,都沒有看到黃疸相關的內容。

一些接種人員可能覺得黃疸是一種和肝臟相關的問題,擔心打了乙肝疫苗會讓孩子黃疸加重,所以不敢打,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成人的黃疸意味著疾病,但新生兒黃疸大部分都是生理現象。母乳性黃疸大多持續一兩個月,它本身基本不對孩子產生影響,接種乙肝疫苗也不會讓黃疸加重或者消得慢。

早在1996年,國內有醫生做過對比試驗,對照生後第1,2,3,4天接種了乙肝疫苗和未接種乙肝疫苗孩子的膽紅素水平,發現兩組孩子的膽紅素水平沒有差異[1]。

可能是關注這個問題的醫務人員不少,在2002年,《中華兒科雜誌》上還對這個問題還刊登過一個釋疑。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疫苗接種的文件里,還特彆強調過新生兒期有黃疸不應作為接種的禁忌[2]。

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發國家,1992年前,15歲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攜帶者比例接近10%,正是因為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這個比例下降到了現在的3%左右,讓無數人免受肝炎、肝硬化等問題的困擾。而乙肝疫苗的的接種時間設定為出生時,1個月,6個月,也是為了最大可能提高接種效果,讓更多孩子免於感染。

因為一些真正的禁忌症而推遲打疫可以理解,因為一些無依據的猜想而不給孩子打疫苗則難以理喻,這樣做的結果是讓這些孩子增加被感染的風險,讓家長增加不必要的擔心和焦慮,進而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治療,比如停母乳,吃益生菌,茵梔黃等。

當然出現這種局面,也不僅僅是接種人員方面的問題。去打過疫苗的人可能會知道,接種人員普遍非常小心,有點流鼻水不給大,有點咳嗽不給打,做過手術不給打....這種小心和醫患關係緊張不無關係。

我以前在兒童醫院的時候就遇到到好幾個打了卡介苗發生了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然後去找接種部門索賠,還曾經遇到一個新生兒腸扭轉壞死,家長也問是不是打疫苗打的。下面這段話是在一個媽媽論壇里看到的。

沒及時打疫苗發生了感染,一般不會想到接種人員,打了疫苗沒事對接種人員沒什麼好處,打了之後發生了不好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和疫苗相關,都去找接種人員,他們自然選擇能不打就不打了。

要讓孩子不因為黃疸問題而打不上疫苗,一方面需要接種人員加強業務學習,不要因為一些想像中的風險而提一些無依據的要求,也需要家長們能正確認識疫苗的不良反應,並不是接種後發生後的不好的事,都是疫苗引起的,更需要健全制度,在發生爭議時能實事求是的去分清各方的責任。

公眾號搜索「Yaeher」,關注怡禾健康,可向我和其它兒科、婦科、皮膚科醫生諮詢。


推薦閱讀:

【圖畫書】《草莓》——「風帶來了光」,新宮晉帶給我們對大自然的摯愛
在把基礎做好之前,追求更高級的目標的確有點累!
月子里,丈夫的作用大!

TAG: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