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就獲得普利策,有人說他的作品曾讓戰爭提前半年結束
著名攝影師黛安·阿勃斯曾說過:「我真的相信有些東西如果我不拍下來就沒人會看見。」
好的照片讓人凝視,即使隔著歲月也能感受到攝影家按下快門時的內心觸動。
《戰火中的女孩》就是這樣的一幅攝影作品。越戰期間,它曾佔據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引起一波又一波的反戰浪潮,有人說,是這幅照片使越南戰爭提前半年結束。四十多年過去,這幅著名反戰照片的拍攝者黃功吾今年3月也準備退休了。黃功吾19歲就憑藉這幅作品獲得了普利策獎。但對他而言,這幅照片帶給他的不僅是獎盃和史上留名的光彩,更是其貫穿一生的寫照。
黃功吾始終記得那天的情景,那是1972 年6月8日的一個陰雨天。早晨七點抵達目的地後,他在南越士兵的陪同下拍攝了大量戰後的慘況。
戰役過後的街道中午,南越士兵朝一號公路附近的小村莊扔了信號彈,準備炸毀這個被認為早已沒人居住的村莊。信號彈的黃色濃煙升起沒多久,盤旋在空中的殲擊機便投下四顆常規炸彈,緊接著又是四顆凝固汽油彈。
伴隨著炮彈的轟鳴,陣陣黑煙從展鵬縣東邊的高岱廟方向升起。而此時,後來成為《戰火中的女孩》主角的潘金淑(照片左起第二人)和她的家人正躲在附近的一間破廟裡。
爆炸發生時,沒人想到村裡還有人居住。此前的兩天里,數千的難民早已陸續離開。可沒多久,濃煙中衝出幾個小孩,貓也沿著公路流竄。隨後,他們看到潘金淑的祖母抱著一個嬰兒邊跑邊哭,大聲呼喊:「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的孫兒吧!」距離他們50碼時,她停了下來,那個還只一歲的嬰兒,已經死在了在她的懷裡。
潘金淑的祖母抱著孫兒
通過相機拍攝這一慘狀時,他發現鏡頭的邊角里,有一個周身赤裸的小女孩正揮舞著雙臂沿展鵬一號公路奔跑,幾名南越士兵漫不經心地跟在後面,絲毫不在意孩子們的痛苦與哭嚎。他震驚了,出於攝影師的本能,他立馬舉起手中的相機拍攝處於那個處於極度恐懼的小女孩。
小女孩跑過來的時候,現場共有3位記者,包括著名的戰地攝影師大衛·伯耐特,但恰好其他兩位都在換膠捲,而大衛還在調整他的老式相機,只有黃功吾捕捉到了這獨一無二的瞬間。正如法國攝影師布列松所言——「決定性的一刻」。
經過黃功吾身邊時,他注意到女孩左臂上的皮膚正在剝落(凝固汽油彈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燃燒),便把隨身攜帶的水塗在她身上,並借了一件雨衣給她遮擋身體。
左臂和後背都被大範圍燒傷的潘金淑她的叔叔懇求他們把所有小孩都送去醫院,黃功吾知道她的處境很危險,立馬同意了。通往醫院的交通很堵塞,當他們最終抵達醫院時,那裡早已人滿為患了,死屍和病人到處都是。
他懇求醫生和護士快點救救孩子,但護士只是表達他們也無能為力。
黃功吾清楚,戰地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會先去搶救那些生還希望較大的人,潘金淑大範圍的皮膚已被凝固汽油彈燒傷,沒人以為她會活下來。
他只好出示記者證,警告說如果這些孩子死了他們將有大麻煩。護士見狀立馬把潘金淑送進病房,直到她上了手術台,黃功吾才返回美聯社辦公室沖洗照片。
美國人早已對這場遠離美國而無休止的戰爭感到麻木,但這幅照片重新喚醒了他們的良知,一場反戰的浪潮重又興起。之後的每一天都有群眾在白宮外面抗議,到處都是《戰火中的女孩》的宣傳海報。
9歲的潘金淑成了這場錯誤戰爭最具代表性的臉孔,女孩臉上流露出的靈與肉雙重傷害撕扯著每一個富有正義感、同情心的心靈。
2002 年,人們從解密錄音中得知,當年尼克松總統看到照片後曾咆哮說這張照片是「偽造的」。黃功吾只是這樣回應:「對我及其他許多人而言,沒有什麼能比這張照片更真實了。它如同越戰本身一樣真實。」黃功吾經常去看望潘金淑,他們彼此就像家人一樣重要。直到1975 年西貢被攻陷,兩人從此失去了聯繫。
由於那張著名的照片,潘金淑成了反戰象徵,被越南政府當作美帝國主義罪惡的活標本給樹立起來。在重重壓力下,她只能向越南政府申請去古巴留學。
1989 年,在一個國際組織的幫助下,黃功吾來到古巴見到了潘金淑,失去聯繫多年的兩人再度重逢。
「她一下子就長成了美麗的姑娘,我們都很激動,她仍像小時候那樣抱著我叫叔叔。」黃功吾說。
黃功吾當時就知道,這會是張好照片,但他從沒想到這將改變他和潘金淑的人生。
在他看來,《飢餓的蘇丹》拍攝者凱文·卡特選擇自殺的原因就是沒能拯救那個即將被鷹吃掉的非洲小孩,同樣,如果他沒有幫助到那個小女孩,而只能看她死去,他也會選擇自殺。
但幸運的是,黃功吾記錄了潘金淑在生死之間的艱難「裸奔」,也在戰火中救了9歲女孩羸弱的生命。同時,他也拯救了自己的靈魂。
如今,55歲的潘金淑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聯合國的親善大使。每年她都會到去世界各地分享她自己的故事,讓人們明白戰爭的殘酷。現在,黃功吾拍攝的範圍更廣了。從交通意外、森林火災到電影明星,從辛普森殺妻案、邁克爾·傑克遜孌童案到帕麗斯·希爾頓入獄醜聞,這些身處輿論漩渦的明星都會吸引他第一時間趕去現場拍攝。
黃功吾抓拍的帕麗斯·希爾頓入獄前痛哭的照片有人說,昔日的戰地記者成了著名狗仔,但對黃功吾而言,他只是簡單踐行「美國的記者們每天關注什麼,我就拍什麼」的原則,而拍攝的照片每登上一次報紙頭版就是一場勝利。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吳秋喬
Lens的讀物
在京東、亞馬遜、噹噹、天貓、淘寶、機場中信書店
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
更多內容和購買地址請見:購買鏈接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微信公眾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
※找到那座讓你心潮澎湃的小屋
※紙質拍立得見過沒?
※構成、拼貼與治癒——「發光體」展覽後,對話三位年輕的攝影人。
※小痰盂也能拍風光,城市風光的後期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