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中國視角」,我對古代中東的興趣不可能延續下來
大家好,我是梅華龍,最近我在知乎「一小時」系列出版了電子書《我在哈佛讀中東:從小語種到地域研究》(我在哈佛讀中東:從小語種到地域研究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
在知乎上我經常回答的問題涉及兩大類:一、專業相關;二、留學及留學生活感悟相關。最近,知乎出版部的朋友邀請我藉助知乎電子書平台撰寫了一本將這兩個話題結合提來系統講一講的書:
我的專業到底是什麼?是聖經研究?猶太學?還是中東?近東研究和中東研究有什麼關係?具體學科是宗教學,還是歷史?
在這本電子書中,我將陳述我對自己專業的一個整體認識:地區研究——古代的地區研究。
做任何一行、學任何專業,都需要維繫一種熱忱——或者說一種相關感。換言之,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下去?我的目標是什麼?要走到哪裡?作為一個小語種出身、無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我對專業領域的熱情不靠聖經維繫,不靠宗教維繫,也不可能靠某種民族感情維繫。
從最初對歷史和語言的興趣開始,進入到希伯來語這個圈子到今年整整十年了。其間,在北大學過現代語言,學過現當代以色列和猶太方面的基本課程,之後在以色列和哈佛,學過古代歷史背景、聖經文本、楔形文字,也曾在距離加沙三、五公里的考古遺址參加發掘。在這個過程中,唯一不變或者說逐漸增強的,是頭腦裡面對這些話題的中國身份和中國視角。
學蘇美爾語,難免不去讀讀我國學者已經寫過的楔形文字與漢字造字思路的異同;學兩河流域古文明的起源,難免不去思考——這些關於「文明」、「國家」、「城市」、「文字」、「帝國」的標準是否可以套在中國早期文明身上,而二者的發展歷程究竟應如何比較;學聖經和後代猶太、基督教傳統對聖經的解讀,多多少少也會對比我國先秦經典及其註疏傳統;讀到猶太復國主義的發展,難免不想起西方民族主義興起對我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影響;而和所有希伯來語出身的同學一樣,中以、中國和中東的關係,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學術上和現實上的興趣點。
這種與中國和中華文明之間的關聯感,並不是說我要無時無刻不進行某種粗淺或系統的比較研究或比較閱讀。遠比此重要的,是我在這十年里逐步明白,如果沒有中國這個元素,我對古代中東、猶太、以色列這些話題的興趣不可能延續下來。所謂「中國視角」不是一個空洞的片語,而是幫我們挑議題、選方法、找角度的指南。根據這個指南,我自然而然在古代中東/近東研究的海洋里,選了些我眼裡有營養的大魚,暫時扔下了一些精美的貝殼。比如,我更關注古代帝國的概念,古代國家間的互動和國際體系,也關注古代文明遺迹和考古在近現代中東民族國家興起時扮演的角色,還有現代中東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論傾向。因為在我眼裡,這些話題是我們中國學生認識世界、審視自身的一個重要窗口。
中國和中東,有過相似的輝煌,有過絲路相連的互動,過去的兩個世紀里也受過類似的屈辱。今天,中國人再次把目光投向千里之外這片古老的土地,我們對中東的了解,不能限於其當代的紛爭,不能限於某一個專業,不能限於某一個民族和宗教傳統,不能唯歐美的東方學家馬首是瞻。這一切,都需要越來越多的、比我們年輕的人走出來,去鑽研那片飽經滄桑的土地,去結識那些生生不息的人們。這條路,我認為就是廣義上的地區研究。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之下,我也相信這是值得大家去踐行的一個職業生涯。
- 購買鏈接:我在哈佛讀中東:從小語種到地域研究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
用知乎客戶端打開電子書界面,就可以發現「贈禮」功能,買書送朋友,新書上架首周特價哦~
本書力求實用,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章:從北大小語種到哈佛地域研究
- 第二章:哈佛的近東/中東研究是什麼專業?
- 第三章:中東研究平時都學什麼?
- 第四章:學習方法和個人職業發展
- 第五章:怎麼讀好這個專業?
- 第六章:畢業後去向如何?
- 第七章:專業的未來——兼議地域研究在我國
- 第八章:如何去國外讀中東研究相關項目?
- 總結:在美學習生活感悟——人生、國族與學科發展
- 作者說
關於我:我是梅華龍,專欄的主要編寫者之一,目前在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明系讀博士。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亞系希伯來語專業。業餘時間會寫一些與猶太、以色列和中東相關的文章,並從事在線授課和 申請諮詢。以後的職業規劃是回國做一位老師。
如果你喜歡某些看起來稀奇古怪的語言,如果你酷愛歷史,如果你對中東抱有興趣,如果你有志於研究世界上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地區,歡迎走進我在哈佛的求學之路。
推薦閱讀:
※巴以問題2017:美國逐漸偏袒以色列 和平遙遙無期
※為什麼加入「聖戰」組織的工程師如此之多?
※「一個人的軍隊」製造倫敦恐襲:從未停歇的「獨狼」
※一帶一路65個國家風險狀況分析
TAG:中东 | 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 | 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