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摩洛哥王室一切權力儀式化的基礎,效忠儀式到底什麼樣?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伊斯蘭極端勢力日益壯大,而作為例外的摩洛哥,不僅能夠成功應對危機,還讓其國內穆兄會式的政黨「正義與發展黨」上台執政。

摩洛哥王宮

以穆罕默德?道阿達維為主要代表的摩洛哥政治學界普遍認為,權力的儀式化(Ritualization of Power)是摩洛哥政教合一體制下保持政治和社會秩序穩定的重要原因。它以國王「信士的長官」身份、謝里夫血統以及巴拉卡屬性(「聖徒」身份)為依託,通過效忠儀式這種常規性的儀式來將阿拉維王室置於權力的頂峰。

在人類悠久的政治生活中,記憶一直都是最重要的權力資源之一。保存、展示、重塑和解釋記憶的實踐活動在政治行為系統中充當著核心組件。政治儀式與宗教儀式就是這種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摩洛哥國王的效忠儀式到底是什麼樣呢?

效忠的歷史

「效忠」一詞,在阿拉伯語中音發「拜伊阿」(Baya),本意為「賣出、變賣」。

「拜伊阿」一開始指的是,當一樁生意達成後,交易雙方就握手表示契約生效。但隨著伊斯蘭歷史的發展,「拜伊阿」中這種對等性的含義被逐漸淡化並抹去,演化為「效忠」的意思。

伊本·赫勒敦在《歷史緒論》中將「效忠」定義為「一種表示服從的承諾」,即「把自己的事務和穆斯林的事務交由哈里發處理」,並且「不與他有任何爭執」;哈里發發布的命令,「無論是令人興奮的,還是令人沮喪的」,「都要服從命令,完成任務」。

通行的表示效忠的方法,是源於波斯的皇家禮節,通過吻地、吻手、吻腳或吻掌權者的袍子衣角來表示敬意,代替了先前「拜伊阿」中平等性的握手

有學者指出,按照傳統的伊斯蘭政治學說,有資格被效忠的人只有哈里發,而擔任哈里發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在血統上可以回溯到先知穆罕默德。但現實政治的發展表明,絕對的效忠是對世俗權力的臣服,是個人升遷的必要條件,效忠儀式發展到後期雖然在形式上屬於哈里發,實際上卻是歸實際的掌權者所享有。

摩洛哥歷史上的第一次效忠典禮要追溯到1300年前的摩洛哥北部城市瓦利比里斯(Volubilis)。在與當地柏柏爾部落聯姻後,先知後裔穆萊·伊德里斯受到了效忠。

此後,效忠儀式幾乎受到了摩洛哥歷屆蘇丹的高度重視與極力維護,並且每年舉行一次。但這「並非出於效忠的締約內涵,而僅僅因為效忠構成了伊斯蘭原始權力的一個重要淵源,即聖門弟子對先知宣誓了為真主所喜悅的效忠」。

摩洛哥效忠儀式

從流程上看,摩洛哥的效忠儀式由效忠文書與效忠典禮兩個部分組成。效忠文書由宮廷的文官草擬後交由蘇丹過目,獲得批准後遞交給宗教學者與教法官簽字承認。

效忠典禮一般在宮廷內的廣場或都城城門外的廣場上舉行,宗教學者、部落長老、蘇菲領袖、軍隊領導人、文職官僚以及民眾代表列隊出席,集體向蘇丹行鞠躬禮,念唱祝福,宣誓效忠。隨後騎兵敲響鼙鼓,鳴炮慶賀新蘇丹的誕生。

摩洛哥獨立後的效忠」儀式

哈桑二世清真寺

圖片來源:tjfer.com

1956年摩洛哥獨立後,擁有謝里夫血統的阿拉維王室更加強調效忠儀式在其統治合法性建構中的作用。國王哈桑二世認為,保證摩洛哥走向獨立的,是國王穆罕默德五世被效忠為「信士的長官」(等同於哈里發),而非獨立黨在反殖民鬥爭中所領導的民族主義運動:

「我們的父親(國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鬥爭,是對效忠概念的最好體現。效忠使他成為信士的長官,成為信仰的保護人,成為國家統一與存續的保證。效忠儀式讓宗教上的伊瑪目與政治上的領導人身份在他身上得以結合,使他擔負起捍衛伊斯蘭與摩洛哥人民利益的責任。他在位期間,他最大限度地成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保證了伊斯蘭教法的實施。」

1961年2月26日,穆罕默德五世逝世,王儲穆萊?哈桑繼位。3月5日,對國王哈桑二世的效忠儀式在拉巴特舉行。但這位在宗教虔誠上飽受爭議的年輕國王並沒有從效忠的象徵資本中兌換到他所期待的政治現金,在簽署效忠文書時,宗教學者的意見並不統一。

哈桑二世效忠儀式

來源:Moroccan American Business Council

國王曾不無抱怨地說到:「對我們而言,不需要求得宗教學者的同意。國王死後,他們只需要在新的效忠文書上簽字,承認先王的去世和新王的繼位就夠了」。在哈桑二世的政治話語中,「宗教學者的簽字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國王合法性的基礎與來源,而僅是國王統治天然合法性的見證者」。

這種狀況在哈桑二世統治的前十年里並沒有得到改變,民族主義者認為,宗教學者拒絕簽字的立場表明,效忠儀式已經失去了它本有的意義,而變成了慶祝性的傳統活動。新國王始終面臨著創建和他「信士的長官」角色相一致的公眾人物形象的挑戰。

哈桑二世

來源:Wikiwand

1971年,哈桑二世公開支持西撒哈拉運動反抗西班牙的武裝鬥爭,成為國王將「效忠」象徵資本政治變現的轉折點。出於對國家主權的維護,宗教學者的立場開始鬆動,大部分人在當年西撒哈拉黃金谷地舉行的效忠儀式的文書上簽字。

1975年,為抗議國際法院駁回摩洛哥對西撒哈拉領土要求的裁決,哈桑二世發動了「綠色進軍」,贏得「國家統一者」的稱號。

1979年8月19日的效忠儀式上,宗教學者集體對哈桑二世宣布效忠,宣誓「任何時間和地點,我們都忠於他的權威,忠誠地追隨他和他發布的指令」。為時刻提醒世人國王在西撒哈拉的功績,從70年代起,效忠典禮的省區代表列隊中,西撒哈拉地區的代表至今都位列首席。

隨著合法性與權力的不斷增長,哈桑二世實現了宗教學者的官僚化與部分伊斯蘭主義者的立場軟化,效忠儀式不再是一場宗教學者與國王爭奪話語的競技場,已變成王室進行權威意象創作的一張畫布。

新國王新變化

穆罕默德六世

圖片來源:Pinterest

1999年王儲穆萊?穆罕默德繼位,依舊強調效忠儀式的威懾作用。2000年7月31日,摩洛哥舉行了對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首次效忠儀式。來自社會各界的5000名顯要身穿摩洛哥傳統的白色大袍,齊聚於拉巴特王宮,等待著國王的蒞臨。

在酷暑中經過長達近半天的等待後,來賓們終於在下午5點看到穆罕默德六世騎著黝黑的阿拉伯馬從宮廷深處款款而至,身旁的宮廷僕人舉著象徵阿拉維王室權威的綠色皇家傘蓋。在場的賓客起身向國王齊行五次鞠躬禮,隨後集體大聲地唱念對國王的祝福:「我們的主賜福於您,並予您特別的恩典」,場面浩大且威嚴。

摩洛哥學者穆罕默德?道阿達維認為,漫長的等待使人一開始就感到國王的難以接近及神秘感,國王一人在馬背上的高大形象給其他立於地面的人以壓迫感,效忠儀式中出現的皇家傘蓋、黑馬與白袍等歷史元素在主觀上對民眾形成了一種視覺衝擊,國王傳統與現代的兩幅肖像交替呈現,彰顯著阿拉維王朝的威嚴與力量,保證了王室歷史統治「意象的延續」

穆罕默德六世效忠儀式

圖片來源:al-monitor.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穆罕默德六世效忠文書上簽字的第一人並非宗教學者,而是受人敬仰的國務大臣阿布杜?拉赫曼?尤素非。他曾是君主制的首要反對者之一,也是政黨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USFP)的領導人之一。

有學者認為,這表明,效忠儀式已經被新國王世俗化了,但恰恰相反,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希望效忠儀式在公共空間的宗教影響力變得更為廣泛。

效忠典禮於每年的王位節舉行。王位節沒有固定的日期,而是根據時任國王登基的日子所確定的,哈桑二世統治時的王位節是3月3日,目前的王位節日期為7月30日,即穆罕默德六世登基的日子。

可以說,效忠儀式是阿拉維王室一切權力儀式化的基礎。沒有效忠儀式,國王「信士的長官」身份、謝里夫血統以及巴拉卡屬性的意象之旅,都無從談起。

今日主筆 貓吃橄欖


推薦閱讀: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簡史
為什麼葛蘭主義者敵視伊朗?
全球最牛的一面牆:沙特幕後王國的「神經中樞」
沙特和伊朗衝突的歷史解釋
富貴君王穆罕默德六世治國理政之道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