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教給我們的

今天的話題從選擇開始,「選擇」在哲學上是一個極具深義的詞,但因為我們天天把這個詞掛在嘴上,反而讓它失去了它應有的莊重性,因此有必要為其正名。

這裡推薦一部關於選擇的電影《成長教育》。

《成長教育》描寫一位16歲女孩面對成長經驗、家庭期許,以及突如其來的迷人愛情介入下,從女孩轉變成女人的心境歷程。這是一個典型的講述「小三」的電影,在我天朝也從不欠缺,但是放到人家手裡卻講出了深度,不得不嘆服西方人玩轉電影的能力。

電影的情節我這裡不過多介紹,這部電影很容易懂,簡單明了,但是它卻把選擇的概念講述的十分清晰。

什麼是選擇呢?選擇是一切的開始!一切以選擇開始!

那選擇以什麼為開始呢?——cost and gain(付出與獲得,或者用一個詞代替:價值)!

我們因為衡量不同選擇的價值才最終做出了選擇,因為價值有大有小。叔本華曾經舉過一個很傻的例子:把一頭驢放在兩堆相等的食物中間,這頭驢最後會活活餓死。因為兩個選擇的代價是相同的,於是這頭驢就無法作出選擇。叔本華在舉了這個例子之後還說人也是一樣的。

那麼選擇的概念在西方眼裡跟東方眼裡有區別嗎?答案是有的!

這裡要再涉及一個大家熟悉的概念——罪與罰。懲罰的概念源於什麼?(這裡說的懲罰指的是法律上的懲罰)

我們眼中的懲罰源於公正。 你殺了人,你必須償命!你偷了東西,你必須坐牢!殺一儆百,讓你嘗嘗你這種錯誤選擇的代價,你就不會再犯錯誤了!你侵犯了別人的自由,你就得為這個付出代價!

但西方人眼裡沒有懲罰,只有選擇,而他們眼裡選擇則是另一種理解,西方人認為選擇就是自由,自由體現你的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條件是負責。比如法律已經告知你盜竊到什麼程度要判刑五年,告訴大家,你自由地選擇了盜竊,為了尊重你的這個自由,請你坐五年牢。

仔細看兩者的區別,因為兩者不是一回事,確切的說,這裡面的區別很大,前者是帶有極強的感情色彩在裡面的,而後者則是不參雜感情色彩的。如果你了解一罪不兩罰的「毒蘋果」理論,你會對「規則」與「公正」有個新的認識。

說到這裡,其實就已經很明白了,為什麼要尊重你的選擇?即便這個選擇是錯的,一旦你已經做出了,你同樣要尊重它!

然後我們來談談「選擇」跟這個電影的關係。

當珍妮(女主角)目睹大衛(男主)用齷齪的手法騙取別人的私藏名畫的時候,她的確選擇了離開,因為她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齒的,然而她意志不堅定,還是被大衛追了回來;而當最後她意識到大衛是個有家庭的人的時候,她首先去責備的是自己的父母,然後她又去責備大衛的朋友丹尼,因為丹尼一直知道真相卻沒有告訴珍妮,珍妮責備這個人的自私和不分黑白。

而丹尼怎麼反口的?丹尼說:既然說到了這個,那麼當初你看到我們騙別人的私藏名畫的時候為什麼不站出來說句話呢?你當時的正義感和無私感去哪裡了?意思就是:你在明白對錯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沉默,我又為什麼不能呢?

這個時候珍妮已經開始意識到選擇本身的內在含義了,自由就是選擇,選擇的前提是負責,既然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我真的沒辦法去責備別人,而這也是電影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尊重你的選擇,無論它是對是錯,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真的「成長教育」了!

一個人不可能從不犯錯,即便你經歷了諸多,你同樣還會犯錯,因為這個世界的未知總是多於已知。

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體現不在於他能否做出明智的選擇,而在於他能否尊重自己的選擇,無論對錯。

我非常喜歡電影結尾的一段,當珍妮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意識到她需要幫助時,她找到了那位她曾經當眾奚落過的老師。而這位老師不計前嫌地選擇了幫助她。

這裡的這段對話很有趣味,也很有深意。

A Burne-Jones,這是伯恩·瓊斯的畫,

Do you like it?你喜歡他的畫嗎?

I do,still,我喜歡,一直很喜歡,

Still?you sound very old and wise.一直?你給我老而精明的感覺。

Old maybe,but not wise,或許老,但是並不精明。

(此時,珍妮才透露了她來的真正目的)

Ms Stubbs,I need your help!斯塔布斯老師,我需要你的幫助!

I was so hoping that『s what you were gonna say!我就在等你說這句話!

結尾再重複一次吧:

尊重你的選擇,無論對錯!


推薦閱讀:

Scalers:其實沒有「對」的選擇,只有你「做對」的選擇
你的失敗是因為選擇嗎?放屁
如何處理父母寄望和個人志願之間的矛盾?
送給那些即將「醒來」的姑娘。

TAG:选择 | 哲学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