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丨婦女節專題——貝克德爾測驗與新雷普利浪潮

這兩天把電腦桌面換成了《異形:契約》預告裡面的截圖,哈維爾·博特當做動作捕捉的長手長腳的新異形正在飛行器外面敲玻璃流口水。一個朋友來我家看到這個桌面之後忽然問我,為啥《異形》地位這麼高?牛逼在什麼地方?

當時瞬間我有點懵,OS是:「《異形》哪裡牛逼?《異形》就是哪裡都很牛逼啊!」 但還是很快緩過神兒來開始沒什麼條理的了說了一大堆諸如:當時就票房成績很好取得了轟動、科幻恐怖鼻祖、賽博朋克風格先鋒、H·R·Giger有機機械體的概念和男女生殖器的隱喻帶來的巨大爭議之類的東西。那時深深的感覺到平時的文字邏輯表達突然轉換成對話邏輯時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雖然說得亂七八糟但當時感覺該提到的大概都提到了,直到後來想起來我忘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一部分——雷普利

在最開始的《異形》劇本中本來雷普利其實是個男人,然而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一念之間就成就了這個或許是銀幕上最偉大的女性英雄:「我就是有個想法, 如果雷普利是個女的會什麼樣?她會是你最後一個覺得可以生還的人,因為她是那麼漂亮。」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漂亮的姑娘活到了最後,用噴火器對「完美的有機體」、史上最危險的生物之一——異形寶寶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順便顛覆了以往的動作片的流派和女性在科幻和恐怖電影中的形象,拿到了土星獎,還收穫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提名。

但這一切對於所有的女性角色來說,似乎還不夠。

1985年艾莉森·貝克德爾在報紙連環畫《Dykes to Watch Out For》發表了一篇小漫畫《The Rlue》,裡面的兩個角色發生了如下對話:

——「想去看電影吃點爆米花么?」

——「恩...不知道,我有一個規矩...我看的電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 1.至少有兩個女性角色

  • 2.她們兩個人之間互相交談過

  • 3.交談的內容和男性無關。」

現在這個標準被稱為貝克德爾測驗,聽上去這三個條件好像很容易滿足對不對?然而在網站 bechdeltest.com上(來源1),這個由用戶編輯,按是否通過貝克德爾測驗來分類的資料庫中,截止目前包含了7020部電影,到現在其中4042部(57.6%)達成了三項條件,714部(10.2%)達成了兩項條件,1530部(21.8%)通過了一次測試,734部(10.5%)一個條件都沒達成。(用來衡量的女性角色必須有名字)

僅僅就過去的一年來說:《超人大戰蝙蝠俠:正義黎明》《刺客信條》《死侍》《奇異博士》《神奇生物在哪裡》《神戰:權利之眼》《硬核亨利》《諜影重重5》《功夫熊貓3》《星際迷航3》等等一堆商業大作沒有過關(未達成三項條件)。在美國票房排名前20名的電影中,就有8部就沒有過關,這樣的結果還是相當令人吃驚。

貝克德爾測驗現在專門用來衡量女性在影視角色中是不是缺乏「角色代表性」的標準。貝克德爾將這個測驗的想法歸功於她的朋友莉茲·華萊士(Liz Wallace),她日後寫到自己相當確定華萊士是受到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文章《屬於自己的房間》的啟發(來源維基):

「快速回想起那些能佔滿一個壯觀畫廊的虛構女性,我認為她們之間的關係太過簡單了。……我試圖從自己的閱讀經歷中舉出一個『兩位女性是朋友』的例子。……她們有時是母親,有時是女兒。但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她們的身份是由和男性的關係展現的。」

回頭看《異形》系列呢?從系列的第一部到第四部,外加上《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續集沒收錄在此網站)和《普羅米修斯》,只有《異形3》沒有過關......當然這也不能怪大衛·芬奇,因為《異形3》中雷普利墜毀的那個當做外星監獄的星球連別的女人都沒有,她自己在片中都被剃成了板寸。

所以說貝克德爾測驗其實也不能當成一個絕對嚴謹的標準,比如因為劇情需要出現《異形3》中的特殊情況的話也是沒有辦法。FiveThirtyEight網站的作者沃特·哈克尼(Walt Hickey)就指出:

「這個測驗無法測出一部電影是否為性別平等方面的典範,通過它也無法確保劇本的質量、女性角色的深度和重要性。然而,這是電影領域裡現有的最佳性別平等測驗——也許更重要的是……這是唯一一個我們擁有數據的測驗。」(來源3)

這樣看來即便這麼多年過去了,數據中呈現出來的性別平等依舊感覺並什麼太大進步。可是如果仔細回顧這幾年來的影視劇,事實會告訴你一個截然相反的前景。

最近兩年其實是女性角色最為耀眼的一段時期,特別是在科幻與恐怖類型片中。《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這個史上最偉大的科幻系列最新連續兩部作品都是由女性領銜,當然也有人吐槽這是因為被迪士尼收購之後主角都開始公主化了。《降臨》中的艾米·亞當斯讓人想起當年《超時空接觸》的朱迪·福斯特。《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中的查理茲·塞隆扮演的弗瑞奧薩強勢到讓麥克斯本人如同男配。

超級英雄火爆的這兩年也讓各種強勢的女性角色出了不少風頭,漫威在電影中的性別失衡在劇集中被適當的補了回來:陰盛陽衰的《神盾局特工》《傑西卡·瓊斯》都反響尚可。DC在拍了N部超人劇集之後讓《女超人》登上了熒幕。《自殺小隊》雖然口碑慘烈撲街但沒人不愛哈莉·奎茵,靠客串就給BVS大大加分的《神奇女俠》早在自己的獨立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圈粉無數。

《機械姬》《摩根》再到《女巫》,恐怖片中不再單純充當尖叫女王的女主角們有了更多的擔當。《霓虹惡魔》是徹頭徹尾的女兒國,更牛逼的是在《無名女屍》中的一具女屍都能獨撐大局讓一切盡在掌握。一直有《生化危機》作為典範的喪屍題材也在最近兩年有更大的進步:《傲慢與偏見與殭屍》換了個時代學愛麗絲屠殺喪屍早就不算奇怪,《行屍走肉》中的卡羅爾也已儼然是系列之魂了。不論是電影《天賜之女》還是劇集《我是殭屍》《返生餐單》,前所未有女性喪屍主角最近兩年活活吃出了一條血路。

在去年大熱的《怪奇物語》中情況變得更加微妙,在這部充滿致敬和懷舊包含了大量科幻和恐怖元素的劇集中,可以說薇諾娜·瑞德扮演的母親 Joyce 和米莉·波比·布朗扮演的「11」驅動了整個故事,而劇集中的男士或者男生都圍繞在她們周圍。 Joyce和「11」如同互補一般,整個劇集就是充滿了母性的Joyce和有頑強反抗精神的「11」衝破一切阻礙無畏抗爭的記錄。

今年最新的恐怖片《XX》已經可以在網上看到,雖然口碑一般,不過這個由四位女導演拍攝的「純女性恐怖片」遠不是營銷上的噱頭。根據導演之一 Jovanka Vuckovic 的說法:「這部電影是女性電影從業者對產業中匱乏機遇的一次回應,特別是在恐怖片領域。」

2010年成立的「Women in Horror Month」(WiHM)是對這種狀況的直接對策,她們把每年二月定為「女性恐怖月」來呼籲人們關注女性在恐怖電影產業中遭受不平等對待的現象。她們的努力也促使美國不少恐怖媒體加入到這一行列中。

在2009年的《娛樂周刊》評選「流行文化中最酷的20位英雄」中雷普利排名第五,《娛樂周刊》給她的評語說:「她是第一個不被周圍的男人或者與男人之間的關係所定義的女性角色。」 (來源3)時至今日《異形》將回歸銀幕,比這更值得慶幸的是《異形》之外的銀幕和熒幕上,我們能看到更多強大、生動、複雜且不被男性定義的「雷普利」,無論是《瘋狂麥克斯》中的弗瑞奧薩、《俠盜一號》中的琴·厄索或者是《怪奇物語》中的小「11」,她們都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文化偶像,並且以越來越多的數量形成一股新的浪潮,從另一個次元席捲到現實世界中。

來源1:https:// bechdeltest.com

來源2:fivethirtyeight.com/fea

來源3:20 All-Time Coolest Heroes in Pop Culture

貝克德爾測驗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i/%

本文部分觀點來自於:denofgeek.com

推薦閱讀:

腥聞丨《異形:契約》特輯【劇透部分內容警告】
有顆星星閉上了眼(超短篇劇場03)
跌入黑洞會發生什麼?一個你死了,另一個你活著
置換(下) 一方科幻No.1mDc7

TAG:电影 | 科幻 | 恐怖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