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體育如果能走出這個誤區,至少也有一線生機!
樂視體育嘛,就像某位老者。
當他風頭正勁時,你嫌他夸夸其談;當他退居二線時,你才知道他的好。
樂視確實做得挺好的,版權資源多、直播流暢、解說選擇多。
但又不夠好,因為樂視犯了兩個最致命的錯誤。
一個就是沒有團結好群眾。
樂視很會買資源,但也就只會買資源。
買完資源後,來了一批批用戶,卻不知道怎麼留下他們。只會拉新,不會留存,更無法促活。
他就像一個地主家的傻兒子,有錢的時候積累了一堆人脈和資源,門庭若市。後來家道中落,就是門可羅雀。
這一點是視頻網站大戰時,搜狐、優酷、土豆等網站的通病,用戶只會跟著版權走。
但如果你看看A站和B站,你就知道還有另一種社區玩法,可以讓視頻資源網站生存下去。
在體育傳媒行業,活得比較滋潤的網站和App,都已經社區化,包括懂球帝、 肆客足球、虎撲和直播吧。
所以如果樂視能夠收購直播吧,那將是很互補的一筆生意(增加了渠道和核心用戶,但這個合作很難)。
賈躍亭一直在PPT中強調「生態」和「窒息」,為了討好股東和投資人,卻讓不少用戶很反感。
B站之所以能有一批核心用戶,除了內容,還在於他社區所謂的年輕、潮流文化的氣質。而樂視的氣質是什麼?大多數人有兩個感覺:有錢(欠錢)、吹牛逼。
哪種更討人喜歡?顯而易見。
反觀小米,同樣是以「顛覆行業為夢想」的企業,雷老闆的slogan是「為發燒而生」。有一群腦殘粉在後方支援,至少持續作戰能力是有的。
足球和體育行業,粉絲經濟是核心。那你作為一個核心從業者,自己不培養粉絲,怎麼打持久戰?鳥巢德比放鴿子,算是自斷一臂了。
樂視體育的敵人,包括電視廠商、騰訊PPTV新英、廣電系統等等,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現在也只能四面楚歌。
更何況,內部還有新浪、央視等各大派系的內耗……
樂視體育犯下的第二個錯誤,是高估了群眾。
這是很多體育從業者的通病。確實,最近是體育的風口,但並不是國務院發一個公告,風就吹起來了的。風還在張家口,你就覺得朝陽區的霧霾已經被吹散了,這是幻覺。
這裡我想強調兩點:
1.在中國,體育還不是顯性的剛需。
2.中國的體育人口比例,還很低很低。
而且,中國的娛樂和遊戲產業突飛猛進,以世界第一的速度飆升。而中國體育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這裡的緩慢,並不是砸錢砸得少,而是行業創新的能力、社會影響力,還在初級階段。這個,你看看百度指數就知道了。
在體育小年,體育的關注度不是一般的低。不要以為一場亞洲杯淘汰賽有1.42億人看,就覺得全中國都是足球迷。有6000萬人看了《美人魚》,那他們都是周星馳的粉絲么?
即使把所有的體育資源都壟斷了,樂視體育也等不到盈利的那一天。
樂視體育之前的做法,路子和愛奇藝有點像,就是請大量的媒體人,搞大量的原創體育節目。但這條路是完全行不通的。
財經節目有投資者買單、汽車節目有汽車廠商買單、IT節目有IT企業買單,你體育節目有誰買單?耐克、阿迪、還是安踏特步?
體育終究只是一個垂直領域,《奇葩說》這類節目老少咸宜,兼具娛樂性和知識傳播性,你一個《超級比賽日》能輻射多少用戶?
歸根到底,還是不了解用戶。
現在樂視體育買不起版權了,但至少視頻技術和人力還在,還不如好好服務於草根聯賽,為他們建立直播、報名、數據等各個系統,一套模板,一站式服務。一方面能為自己贏得更多高價值高粘性用戶(都是運動裝備的顯性用戶)的青睞,另一方面還能為中國足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特么才是政府願意看到的好么?
最後,我想說,體育,真正的價值在於它的參與性和社區屬性。體育比賽的版權,尤其是英超/西甲比賽的版權,變得越來越沒有新鮮感,價格雖然連年提升,但價值卻是逐步下降的。相比於熬夜看一場足球比賽,現在的年輕人更想去看一場電影、一部美劇、一個綜藝節目、打一局《王者榮耀》。
體育的競爭者,越來越多了,這是一場搶時間的戰爭。
推薦閱讀:
※為什麼門將要大腳開球讓隊員在爭搶,而不是穩妥的把球交給後場球員推進?
※該如何評價49屆超級碗決賽西雅圖海鷹最後一檔一攻選擇傳球進攻?
※美國人最愛跑的十大路跑賽事
※基因改造人早已統治體壇?里約奧運會魔道相逢見分曉
※摔跤柔道等摔投類格鬥訓練和拳擊踢拳道等站立式格鬥訓練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