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二三事——匠與匠心。

營造。匠與匠心。

從圖紙設計到最終效果呈現,營造過程格外重要。

傳統意義上的營造,是一種身心一致的謀劃(營)與建造(造)活動。尤其古典造園活動中,文人指導原則,工匠則負責對建造的研究

近些年,由於專業的細分,通常講的營造,往往偏重於造,指的是設計圖紙完成後到現場施工完成這個階段。

營造分離。從教育體系到工作模式,大多數設計師接觸現場的機會甚少與工人基本無交流。工匠的工作就是在現場按圖紙澆築混凝土,他們也幾乎沒有交流與了解設計理念的契機……這種現行系統導致設計意圖不能完全落地,傳統意義上追求「自然」的建造法日漸式微。

關於「自然」建造法。

園林景觀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造園四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築。除了建築可以用圖紙準確表達,其餘元素均需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調整。

設計,是空間從無到有的過程。現場營造,則是對空間的理解與深化,如何適宜地建造,是一種「見微知著」的過程。不同工人的理解,指向最終效果的無數種可能性。綠城「三分設計七分營造」的論斷,正是基於此。

風華就是這樣一個項目。

從立意到圖紙,再到現場營造,那些景緻背後的情感,以細節來一一還原。

月庭。

樹,是最早確定的空間意向。空曠庭院中,有一棵姿態飄逸的樹,偏冠。樹冠恰恰好在硬質平台上方形成一片濃蔭。

有「月庭」的命名,故而有了象徵陰晴圓缺的月形蒲團。正好選棵開花的樹,取「花前月下」的意境。

還原這個設計推導過程:

風華示範區兩進庭院,四處焦點位置,均需特選苗木。設計在圖紙階段,選擇2-3種備選品種,後期根據實際情況深化確認。

先根據空間的尺度,確定苗木形態和規格要求。

確定空間意境後,根據施工方提供的開花苗木照片,最終確定品種為八棱海棠。必須是河北懷來的海棠,因為在風口上,樹形飄逸,樹皮紋理蒼勁,正符合項目的定位要求。

懷來海棠,不同於常規印象中橢圓樹形。姿態飄逸,樹榦蒼勁。

下圖是月庭苗木的演變過程:

左一,是施工方提供的八棱海棠照片。拍攝於兩年前。形態、規格與分枝點均符合設計初期設想。是整個項目最先確定的苗木意向。

左二,2016年4月初,懷來縣。北方海棠林沒有明顯標識區分。為了這棵兩年前的樹,我們在田間反覆轉悠三個多小時。然而,再見到它,因為炎夏缺水,樹枯死大半,唯余頂部數枝綠葉……卻是不能再用了。

左三,最終確定的替換苗。勝在滿樹花蕪,姿態輕盈。

左四,長途運輸導致的苗木過度修剪。原本能填滿整個院子的蔓長枝條,只余兩個枝杈。甚為痛心。

最終景觀效果。用小朴樹替換修剪太過的八棱海棠。依舊月下,不見花前。是關於月庭的一個小遺憾。

營造是這樣的過程:以什麼姿態去做永遠比用什麼方法去做要重要的多。接受踐行過程中的一切變數,並儘可能的去展現效果。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哲學態度。

山庭。

納山勢於方寸之間。是山庭的空間立意。

山。最初設想是類似盆景的方式。傳統疊石,利用新材料,比如鏡面不鏽鋼,做反差處理?形式創新,還是材料創新?

山庭,在思考和探討過程中日漸清晰。

我們刻意避開了條石、片岩及疊石等常規做法,而是採用幾塊泰山石,利用原石外皮起伏的形式,切片、整形、重排。取其自然真趣

調整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先期對於景石用量的估算不足,原石切片體量偏厚重,現場山勢不明顯……會讓人疑惑甚至懷疑這樣的嘗試是否可行。我和設計團隊,在現場,根據片石的落位繼續調整、優化,用炭筆在片石上畫出需要修整的輪廓……日復一日。修形和調整落位是一個枯燥而痛苦的過程。我們孜孜不倦。因為熱愛。更因為相信。景緻,會引領我們,逐漸找到,它原本應該呈現的樣子。

調整好片石落位,現場依舊是一片雜亂——建築垃圾、碎石和包裝紙。隨著一聲「哐當」,鑿子應聲而斷。完成它的最終使命。而片石,已然有了山的起伏……

片岩完成後,進入植物營造階段。

一棵樹,還是兩棵樹。

最終數量,取決於現場空間尺度,以及選定苗木的樹形與規格。

主景樹,結合片岩,形成相迎姿態。樹冠稍稍高過屋檐,做視線的延伸與引導。而整個庭院空間,沿用國畫的留白技法,將植物控制在畫面一角。

空間設計確定,樹形及規格要求也相應確定:廊高3.6米,故而主景樹高度4.5-5米。主景樹,不論一棵,還是一組,佔據空間約1/3的位置,將大面留白……亦是源自幼時臨摹山水畫的經驗。

選苗:

花木市場的造型松,多偏匠氣。它們大多做成迎客松的姿態,枝葉層層分明,如雲。美,卻缺乏風骨。

我更偏好形態自然的,依稀可見生長於野的不羈。樹皮斑駁。松針瘋長。

樹榦宜蒼勁,樹冠宜飄逸。

逛遍花木市場,終於在牆角看到一棵黑松,疏影橫斜,枝幹微曲。獨株成景。奈何被人捷足先登,早半個月下了定金。

選苗往往如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何嘗不是中國古人「順其自然」處世哲學的某種投射。

退求其次,最終選定一棵約5米高的黑松,枝幹偏向一側,蒼勁挺拔。只是主幹無分枝,冠下稍空。故而在庭院一角增加一株小松,與其呼應……

片岩。蒼松。清理完現場,灑上礫石的那一瞬間……忐忑。驚喜。相互交織。呼吸停滯——眼前,景緻簡潔。意境深遠。正是期待中的樣子。

我寧願相信,所有的景緻,一直都在。設計,是景緻的回歸……營造的過程,與其說是設計意圖的最終落地,不如說是景緻的返鄉之路

作為甲方設計師,我更願意將自己定位成一名匠人。以貫穿項目始終的探究之心,把「自我」擱置進「空間」,去停留,去感受,去質疑,去推敲。

親手去實踐。

「匠」,是一種態度。執著。一切的可能性。以及,第101種嘗試。

從樹的朝向,到片石的落位及起伏形態調整……細節,是對意向的還原與升華

「匠」,亦是一種順其自然。

營造過程中,有一個現象——越是想表現「自我」,真正的「空間」就越造不出來。我們常常說的匠氣,是看似完美的形式下神的缺失。它更像一種對自我的苛刻要求。

觸景生情。興發感動之後,接受不完美的永恆,類似禪的精神。那種自然而深遠的空寂。有形的美得以欠缺,卻可以有深層,無形之美的追求

正如那些景緻背後……

山庭中一大一小兩相宜的黑松。

月庭曾經的「花前」。

水庭,雞爪槭的前世今生。

……

前世:初進場的雞爪槭,曾被詬病偏冠、形態太野。

今生:經過疏枝處理,雞爪槭形態飄逸、洒脫。

現場,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更要有包容錯誤的彈性

那些完美與不完美之間的糾結……最終落成,與其說是一種妥協,不如說是順其自然。一種樸素的情感回歸。

所有文明的偉大之處都在於其差異豐富的細節。

項目的落成,意味著一個階段的結束,而另一種意義上的空間營造才剛剛開始。設計師提供了一種暗示多種可能性的場所,但並未決定它。後續使用者的使用和閱讀將成為它帶來的真正震撼的效果。

原本,風華無邊……

推薦閱讀:

蘇州的一切,都透著姑蘇風骨里細膩與精緻
鄉土與現代——品讀「喜洲竹庵」
江南園林:小空間的營造法則
中國古典園林造林要素(築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築營造)的具體方法是什麼?
研究蘇州園林或中國園林的比較好的視頻或者書籍有哪些推薦?

TAG:园林 | 景观设计 | 园林景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