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十部角度不一樣的反戰片
推薦10部不一樣角度的反戰片。
嚴格來說,這些片子不能夠被稱之為戰爭片,因為這些影像里沒有浩大的戰爭場面,沒有殘酷的敵我對陣,他們的鏡頭沒有直接的對準戰場,而是從側面出發,或藉由戰爭的時代背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或是對戰爭的反思。
在我看來,這些片子是最好的反戰電影,由小及大,或深刻震撼,或極盡諷刺,或感人肺腑。
這10部片子,有些是影史不可撼動的經典,有些是知名度沒那麼高的獨立電影。總之,一併推薦給各位。
1/ 《地雷區》2015年
這部片子改編自真實的歷史故事,二戰結束德國戰敗後,丹麥當局強迫大量德軍戰俘去清理他們曾在戰爭期間埋在丹麥海灘上的地雷,據歷史記載,大概有2000多名德軍俘虜徒手排除了大概150萬顆地雷,而其中死傷達到一半以上。
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年輕的德國「拆彈部隊」的故事,他們稚氣未脫,在異國他鄉被迫做著最危險的工作,風餐露宿,交談間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想回家。
這是一個註定悲劇的故事,但電影中還是流露出了人性的光輝,他們同教官產生了情誼,電影的最後,為了「拆彈部隊」劫後餘生的幾個小孩,教官最終也做出了超越戰爭仇恨的決定。
2/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2008年
一個讓人心碎的故事,甚至不寒而慄。
電影開畫前,有一段引用自英國詩人的句子: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
電影通過一個納粹軍官的兒子的視角,去觀看與審視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邪惡。男孩尚未萌芽的智力,無法理解猶太人的苦難,僅憑眼睛耳朵去接觸世界,他和關押在集中營里一樣對納粹知之甚少的孩子結為朋友,最後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與集中營中的猶太人一起被毒氣毒死。
影片中小主角對此一無所知,他僅僅是搬了一次家,和一個總是穿條紋睡衣的朋友玩了遊戲,就這樣成了納粹的犧牲品,然而觀眾卻看的無比悲涼。
3/ 《美麗人生》1997年
一個偉大的父親,一場偉大的「遊戲」。
電影講述了一個落入集中營的猶太人父親保全兒子的故事,電影最讓人動人的地方,在於父親保護的不僅僅是兒子的生命,而且一直以一種善意的謊言為孩子掩蓋醜惡的戰爭和殘酷的真相。他一次次在絕望之中去給予孩子希望,讓他相信他們所遭遇的一切苦難只是一場「遊戲」。
電影中,父親赴死之時最後的鬼臉,是影史上最溫暖的殘酷鏡頭。
4/ 《記住》2015年
電影名為《記住》,實則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痴呆症的老人的故事,他的身份被設定為曾在集中營里遭遇家破人亡的猶太人,當他的記憶被遠方地「老友」漸漸喚醒後,他隨即帶著對德國人的仇恨踏上了復仇的道路。
這是一個不能繼續說劇情的片子,作為一部懸疑劇情片,電影拍得很棒。也處處體現了那些曾歷經戰爭的人們而遭受永久的創傷,和永遠也得不到原諒的復仇。
5/ 《共同警備區》2000年
一部韓國電影,儘管這部電影的戰爭衝突地戲份不足兩分鐘,但它無疑不是一部一場優秀的反戰電影。
電影的故事聚焦於南韓和北朝分界線邊上,這是他們停戰之後的幾十年後,依然高度緊張。一名朝鮮士兵被來路不明的子彈殺害,戰爭一觸即發,調查中勾兌出的竟是韓朝雙方一些士兵們終將殞滅的友情。
看了這個片子,不由得去感嘆,那些所謂的意識形態、政治理想、何以存在在人們的心靈如此之久,總是在關鍵時刻將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改造成了機器。
6/ 《辛德勒名單》1993年
影史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其震懾人心的力量遠遠超越導演另一部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
電影講述的是德國商人辛德勒的救援故事,起初他只是一個把猶太人當作廉價勞動力的企業家,因為近距離感受納粹對猶太人的種種酷刑,辛德勒漸漸轉變成一個猶太人的救星,片尾,當納粹準備將猶太人運往奧斯維辛時,辛德勒和納粹軍官談判,同意以個人為單價購買猶太人,為此破產也在所不惜。那一個個名字從辛德勒的口中說出,記錄到名單,那份名單,便是大愛。
這是一部黑白電影,除片末外,中間還點綴著些許震懾人心的紅色,如果你看過,你會知道我所指的。
7/ 《鬼子來了》2001年
姜文最好的作品,華語電影中最偉大也最真實的戰爭片。
電影講述了一個荒誕的故事,極盡諷刺:
抗日戰爭的尾聲,西北地區,鬼子與在殖民區的村民「和平」共處八年之久的局面,終於被地下工作者送來的兩名俘虜打破了,村民淳樸而愚昧,在與鬼子的周璇里,一步一步的讓步與妥協,終於引來全村被屠殺的慘烈結局,劫後餘生的主人公只得採取最蠻橫的方式報復,最終被斬殺。
電影畫面在他的腦袋落地的瞬間強烈的搖晃,並變成熾熱的血紅色。鬼子慘無人道在這刻彷彿得到最大力度的譴責。這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卻也是尾聲。
8/ 《鋼琴家》2002年
同樣是一部改編自真人事迹的電影。
片子講訴的是二戰期間,波蘭淪陷,一位猶太籍鋼琴家最終逃過納粹黨的魔爪而重獲新生的故事。在求生過程中,鋼琴家四處躲避,忍受著飢餓與寒冷,地毯式的搜查和無處不在的驚恐與危險。
所幸的是,他是幸運的,在逃避德國人的迫害過程中,他得到了一系列的幫助。戰爭的肆虐與暴行下,藝術與人性一樣總有著閃光的時候。
9/ 《殺戮戰場》1984年
改編自真實故事,電影講述的是紐約時報駐柬埔寨的戰地記者辛尼與其朋友潘迪之間的故事,勾兌出的是紅色高棉統治下的恐怖噩夢。
1975年,紅色高棉佔領金邊,取得了柬埔寨的政權,從而實行了三年多極左路線的共產主義政策,取消一切社會階級,急功近利的試圖將整個國家建造成共產主義,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植根到每個人的內心,廢除貨幣、禁止宗教文化傳播……將人民集結到集體農場,最後導致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非正常死亡。
本片毫不留情的批判了這段歷史,當看到主人公從成千上萬的白骨堆中蹣跚逃逸時,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感到震懾心扉的憤慨。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潘迪的扮演者是一名柬埔寨籍華人,叫做吳漢潤,他曾親身經歷過紅色高棉期間的統治,他憑藉此片成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的華人。
10/ 《浪潮》2008年
德意志民族是二戰中種下邪惡因子的國家之一,也曾在戰後歷經了長達幾十年的東西分割。這樣的歷史成因讓德國成為一個反思的民族,德國電影中,每一年總有一兩部講述「反思」的作品。
電影《浪潮》就是一部反思的片子,儘管電影與納粹與戰爭沒有多少直接的關係,但電影講述的仍是一種謹防納粹復辟的自我反思。
電影據70年美國的一場教學實驗改編,講述的是:一群自認為「納粹已離我們而去我們沒必要感到負罪感」認為「獨裁統治不能重新來過,因為缺乏民眾基礎」的德國學生在一次模擬獨裁統治形式的活動下逐漸成為一個可怕的群體,他們眼中只有集體,對待他人求同不存異,甚至妄圖「浪潮」席捲整個德國。
最終在活動結束時釀成惡果,沉迷於集體之中的個體已無法回歸到個人。竭盡全力妄圖已暴力的方式維繫「浪潮」繼續下去,最終寧願自殺也不願看到「浪潮」解散。
成就一個納粹團伙,最短只需要五天。這是《浪潮》發出的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警示。
——————————————
你還可以:推薦十部親情片
推薦十部結構精巧的片子
原文來自我的個人電影公眾號:movie-sMOVIES:電影,你和我。
推薦閱讀:
※《敦刻爾克》看完後,一定要來追這三部特種兵戰爭片
※劉燁、朱亞文、歐豪主演的《建軍大業》,到底好看不?
※「新男色」時代 ,「直男電影」為何成票房新貴?
※中國人還有多少血淚史不為人知?
※100萬孤兒,200萬寡婦,50萬殘疾人,這部戰爭片太殘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