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瘋狂讀書報告
從大年三十開始,我開始瘋狂看書。
或許是在珠海過年的生活太過於無聊,也或許是因為最近幾個月為了趕書稿寫了太多東西而把自己給掏空了,我急於補充一些新的知識、新的詞句、還有新的修辭。
這30天的時間裡,我一共看完了15本書,其中一本用喜馬拉雅聽了一遍,然後用 Kindle又看了一遍。這15本書里,短的大概十萬字,長的三十多萬字,幾乎都是小說。而且都是我挑選的一些值得反覆推敲學習的經典書目,沒有機場暢銷書,沒有網路文學。其中有幾本我在年幼時或許看過,印象不深並且以當時的年紀理解不太深入。至於書目,我看完後都及時更新在豆瓣上了,這裡便不贅述。
如果不是因為中途去貝加爾湖玩了一周,我應該還能再多看兩本。
15本書,或許是我去年全年的閱讀量的了。在如今匆忙的生活中,大多數有正當職業的年輕人一個月能看完一本十萬字以上的書已經難能可貴了。
這些書中多半是在珠海看完的。在珠海的家裡沒有太多我的個人物品,不像在北京的書房裡我永遠有搗鼓不完的零散玩具,永遠可以讓我分心。而且優美的自然環境及宜人的空氣讓人更能擊中精力看書,而在北京被暖氣烘得很舒服的房間里,缺氧而導致人不那麼容易聚精會神。珠海也沒有太多地方可以逛,我每兩三天去一次書店,可惜豆瓣年度排行榜上的很多書在當地沒有賣,在書店的公用電腦上查詢,也只得樣書一本。有意思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居然看到我翻譯的那本書在架子上佔了個好位置擺著,已經快被翻爛了,很明顯因為太貴只有人看沒有人買。
在珠海我基本能保證一天看一本書,回到北京後,我仍舊制定了每日一本的計劃,但是執行起來完全不可能。時間被切割成無數碎片,很難有不被打擾的一兩個小時能用來閱讀,並且由於過完年後,社交關係慢慢恢復常態,很多雜事需要處理,時間就真的在指縫中消失了。
30天里收穫最大的是:自己整理出來了一套快速閱讀法。各種快速閱讀的訣竅我曾在不同地方看到過,但是終究還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最適用。
這些方法包括且不僅包括:
忽略人物名稱。從小閱讀外國文學時我最怕的就是人名,老外的名字很長很複雜,其中以俄羅斯文學最煩人,動則十幾個字的名字,而且大部分的字還一模一樣,另外看《百年孤獨》時也被混亂命名以及給家族中隔代重複取一樣名字弄得很崩潰。我經常翻了一頁就分不清楚誰是誰,於是自己腦子會弄得很亂,進而放棄繼續讀下去的。現在我看外國文學不再注意名字,記不住就記不住,甚至腦袋裡可以用 A 或 B 來替換出場人物,至於他到底叫什麼,反正是音譯,能不能記住、能不能讀出來、能不能寫對字從來就不重要。
一目多行。一目十行地看書不太可能,甚至也對不起作者,但是可以讓自己一目兩行或者三行。針對不同的書籍,我看的行數不太一樣:科幻類的得一行行看;傳統文學可以三行一起看去捕捉其中關鍵字,反正廢話也特別多;而面對一些現代作家的不知道是散文還是隨筆還是什麼濫竽充數的東西,一眼看半頁都不過分,完全篩選不出來有營養的東西。不過有些佳作確實值得反覆品嘗,文章開頭我提到的,有一本書我用喜馬拉雅聽了一遍(嚴格說是一遍半),然後再看了一遍文字版,因為它實在太過優美和場景化,那幾十萬字就像是被精心設計過的,以至於我看了還想再看。它就是《我的名字叫紅》,曾經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它在我的書單上睡了很多年,終於值得。
一口氣盡量多地閱讀。趁著自己終於拿起來書,就盡量不要停下,我總是給自己設置個小目標,比如這一次看一章,那看完這一章之前就不幹別的事情,不摸別的任何設備。我會把書籤先夾到預計目標的那一頁,離書籤越近,倒是越專註,反而往往能夠再把書籤往後移動10頁也不停下來。而用 Kindle 看書時,我習慣根據全書的長短,來告訴自己這次看10%或者20%,大拇指一直擺在翻頁鍵上,不看到預計位置不停。
挑選合適的背景音樂。只要身邊有音響,我一般都打開豆瓣電台或者別的什麼在線電台,找一個純音樂的兆赫,或者英文歌的也行,總之不能是國語歌或者粵語,歌詞和正在看的書文字元號重合的話非常容易干擾到。不知道為什麼,戴耳機反倒不能專註看書了,或許腦袋上兩個眼被堵了起來影響了大腦?當然聽音樂看書會有副作用:節奏明快激烈的歌曲我會馬上略過,但是凄美哀傷的旋律會放大情緒,如果剛好看的是代入感很強的章節,那麼音樂的襯托會讓人變得情緒低落。也是個麻煩事。
最有感觸的便是上述這些,其實能夠做到這幾條,就會發現看書的速度已經加快了很多,並且也真正讀進去了。可惜的是,如今市面上暢銷書多,但是真正的好書不多,而且有些還不錯的書里某些章節部分可能真的是為了湊頁數而放進來的。除了我讀完的這15本書之外,其實這個月也有大概5本左右的書看了一部分而放棄了,因為我已經預感我從那幾本書中獲得不了任何東西,只能是浪費時間。
讀書是件好事,這誰都知道。讀書不是為了舞文弄墨不是為了張口就引經據典,讀書能夠讓你處在有限的空間里卻無限地擴展自己,讀書的過程是吸收新營養的過程,是打敗舊的自己的過程,也是描畫新的遠方的過程。讀書以及讀書這件事情,會讓人變得更加平靜,而在平靜中還能得到某種力量的守護,而這也正是浮躁社會中我們所沒有條件去做到的。
我打算把快速讀書計劃持續下去,畢竟我是個不上班的人,一天中比職場人士至少多了三個小時能夠用來閱讀。因為雜事所限,也許降為每個月看10本書,這樣一年下來能看100本書以上,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
讀的越多,不懂的反而越多,求知慾也就變得越強,如饑似渴用在這裡再恰當不過。曾經的自己只顧著賺錢,佔據越多物質也就越無知,而讀書就是為了讓人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無知。
推薦閱讀:
※《西遊記》與孫悟空的前世今生(一)
※讀一本爛書是什麼體驗?
※跟普利策獎得主一起寫故事,是種怎樣的體驗?
※Kindle 問簡書 今年你讀什麼書 | 我是尹沽城
※書?《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