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到解脫,還隔著一層紗

1

在文藝圈,抑鬱是逃不開的話題。

當然,我並未對此做過數理統計,也未做過完整的資料收集,純粹在是從個人經歷與所見所想得出的結論。

不是么?大多數沉迷藝術的人,都少不了感情細膩,說白了就是心思重,甚至思慮過度。也因如此,方有傷春悲秋,沉鬱壓抑。很多瑰麗文字,詭譎畫作,都依此而生。

我以前就寫過一句話,說心情不好的時候,寫文章反而更酣暢淋漓。當然,這裡指的是虛構類文字,而非實用性文體。

然而,也因為很多玩藝術的人都善思訥言,而讓這個圈子總是瀰漫著一種特別的氣息:迷茫的,陰鬱的,自我封閉的,甚至是,沉墮的。

所以,很多藝術家過得並不幸福。甚至是不幸。

這裡說的不幸,並非是指世俗意義上的物質匱乏,經濟困頓,而是指精神上的沉淪與不可自救——很多藝術家被情緒所困:患抑鬱症甚至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名單就不列了,諸位應該也知道一些。

為什麼會這樣?如何破解?

2

有人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來解釋,說人有兩種基本的本能:一是「生命本能」,二是「死亡本能」。

前者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存慾望,後者則是人生而有之的自毀、侵略的衝動。

還說,藝術家因長期乃至終身從事創造性工作,激情澎湃,殫精竭慮,精神異常活躍又高度緊張,加之心理比常人更為敏感脆弱,更易動蕩不安,常趨於偏執。所以一旦出現精神危機,生命本能就扼制不了死亡本能,自殺情結就伺機而動。

當然,也從「政治風波」、「孤獨感折磨」、「頂峰效應」加以輔助說明了這一觀點。

說得都有道理。

但在我看來,藝術家之所以容易走向極端,除卻以上原因外,可以當作補充且更本質的原因是在自我封閉、解剖,明了生命的部分真相後,未能再重新「打開自我」造成的。

藝術的很大功用在於自我解構與自我表達,而其盡頭必定會體悟到無盡的寂寞與空虛——

這是生而為人的悲哀,也是生命的實相之一。《聖經》里就有寫: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思考到了「虛空」,毫無疑問是一個進步,但又是至關重要的一道坎。

3

當人的自我探索到了一個極點,就會洞察為人的悲愴與蒼涼,生活的蒼白與無趣,此時就需要一個思想上的飛躍。

是否有契機與因緣去生髮、成就「飛躍」,是決定你之後往哪一個方向走的關鍵轉折點。

衝破了的,從此:

1)唯我獨尊。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天高海闊,憑魚躍,任逍遙,不畏懼別人的眼光,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2)得大自在,如很多大藝術家及一些脫凡成聖者最後會讓生活簡單到極致,讓慾望精簡至一潭波瀾不驚的湖水;

3)體悟到為人的意義是利他,繼而投身社會,為他人服務:輸出思想所得,用「助人」來成就自我;

3種選擇皆無可厚非,是在明了「自己」的意義,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之後作出的選擇。都是再次「打開」的方式。

最要不得的是從此沉淪於那種「虛無」的思想中不可自拔,沒能再深入捅破那層窗戶紙,甚至走向另一個無可挽回的極端,就像一些走向絕路的藝術家一樣,窮盡了「自我」,卻沒有在重新「打開」上找到突破口。

就像一個潛心學問研究的學者,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閉關,沉潛,學習,思考,但他終究要走出來,與這個世界重新連接——

最好的狀態當然是這一段時間的「修鍊」讓其大徹大悟,走出來後煥然一新。

就算退一步,因為各種原因在閉關時一無所得,但也要走出來,而不是依然關在彼處,最後自我審判,這很容易釀成悲劇。

謹記。

4

前段時間在今日頭條發現了一個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博士的自媒體號,後來也關注了他的公眾號。

這個博士每次發的文章都很短,不過幾百上千字,但字里言間都透著一種集合百家思想(包括佛/道/心理學)後,大徹大悟的思想結晶,讓人感觸良多。

我又一次不要臉地覺得,我的思想跟他是一樣的,起碼他寫的大多數東西我都能讀懂,也認同。

我雖然遠未到開悟的狀態(而且這輩子估計也沒有那樣的智慧與機緣了),所以對「開悟」二字不敢妄言,但我看這位博士寫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就想到了開悟二字(純屬個人見解,妄言罪過)。

5

既然說到這,我就說一下我至今為止體會到的唯一的一次體驗。

大概是前年。

那時一直有看佛學的經典,得知《楞嚴經》是經中之王便找來讀。

經書很厚,開頭講的都是思辨類的東西:佛陀用辯論、引導的方式,一步一步引領阿難,為其闡釋為什麼「眼耳鼻舌身意」以及由此而來的「色深香味觸法」都是假的,讓人無力辯駁——所以諸位別把佛學當迷信啊,沒有調查研究過,別妄下結論。

因為思辨複雜,經書文字又偏文言文——主要是末學資質愚鈍——沒能看懂原文,便找了譯文來看,能看懂一部分(至今我也只能大概讀懂10-20%),忽然就感覺自己悟到了「同一」的道理。

之後,我感覺自己整個人被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悅所充滿,那或許就是佛學裡講的法喜,或者說基督教里說的喜樂。這個跟我在推文(忘了哪篇了)里寫到的某心理書籍上寫的一個人的體驗一模一樣。

那種由內心深處生髮的喜悅是無法用言語與文字形容的美妙與暢快,更與所有世俗的所謂歡喜、狂喜迥然不同:前者是開放的,無我的,天人合一的;後者完全無法比擬。

那個時刻即使有「我」,也不是自私自利的「我」,相反是完全慈悲的喜樂,甚至見到每個人都想上去拉一把,扶一把,救一把。是與宇宙全然合一,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

那種全然放下的無憂無慮,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

當然,因為我修行太淺,這種狀態大概只持續了半個小時,就又被內心的各種雜念給湮滅了。

那是我出生至今唯一的一次感受,像考試偶然考了第一或者忽然拿到一筆獎金的喜悅跟這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我至今不知道那種狀態叫什麼,或許那就是究竟的無我,究竟的自由吧!

那次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人的精神境界是可以到達那樣的高度的。我想很多高僧大德就能長期沐浴在那種境界中吧!

讚歎!

6

之所以說這個,就是想說明,要得到究竟的自由與精神解脫,可以有不同的路徑,藝術或許是其一。

但無論如何,要抵達救贖的終點,最後還是會走向與世界共融(個人看法)。這就像有些人為什麼可以不顧旁人異樣的甚至是質疑的眼光,全身心地投入慈善公益事業是一樣的,因為這一種快樂,別人是體會不到的。

正如阿德勒所言:真正能夠應付並主宰生活的人,是那些在奮鬥過程中能表現出利他傾向的人。

而那些沒有走出來的藝術家,或許只差一步。這一步就是在自我探索到達極致後的重新打開。

打開一點,再打開一點,直至全然的打開。

你會發現,你的境界又高了,最起碼,你沒有讓自己誤入歧途甚至走向絕境。

7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關注我公眾號的大多數網友都是從知乎過來的寫手同行。

我當然希望你們的寫作只是因為愛好,或者想通過寫作來成就自己,而不是因為個性/心理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果有,我希望你們能夠走出來,就算暫時沒有找到真相,也先緩一緩,最起碼不要讓自己走向那一個極端。這才是對你們最有益的,也是最重要的。

從藝術到解脫,或許只差一層窗戶紙。

加油,且要謹慎。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福諸位!

推薦閱讀:

賣唱少女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手工皮具面臨的歧路
想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所謂的「跑場」以及假拉電提琴的?

TAG:思想 | 心理治疗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