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類地行星首次被發現;馬的進化成謎 | 每周科技播報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劉嘉欣、劉天霖
責編 | 葉水送
No. 1 科學家首次發現7個類地行星
北京時間2月23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舉行發布會,向外界宣布,通過斯皮策(Spitzer)太空望遠鏡發現在距離地球約40光年的一顆恆星周圍有7顆與地球大小相當的行星。由於它們與恆星距離適中,因此其表面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其中三顆行星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最大,相關文章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美國宇航局天體物理學家Elisa Quintana表示,「發現這個行星系統簡直不可思議。」 它們與地球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至於我們可相對容易地研究這些星體上的大氣組成。科羅拉多大學天文學家 Zachory Berta-Thompson表示,「它們也會成為我們研究小的星體如何形成的最佳實驗室」。
文章及圖片來自:These seven alien worlds could help explain how planets form
No. 2 馬的進化成謎
馬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之一,也是科學家研究最多的動物之一。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人們之前對馬進化的理解有明顯的錯誤。以往的理解是,按照進化論,物種只有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才能保證物種的繁衍和豐富——因此,馬應該是在大片草原形成之後,才進化出耐磨的牙齒和碩大的身軀,保證它們能迅速地咀嚼和消化食物。為了驗證這種推論,來自柏林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演化樹模型,用來模擬138種現存和已滅絕的馬。演化樹顯示,這些馬的牙齒形狀和身材並沒有明顯的變化。這與傳統的進化論觀點,即「物種的進化和分化會帶來表型的變化」相違背。作者認為,在看待馬的進化時,人們想當然地聯繫起「適應性輻射」的進化論原理,然而事實上遠比這複雜。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文章來自:Decoupled eco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in Neogene-Quaternary horses
No. 3 孢疹病毒可能觸發自閉症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發現,2型單形皰疹病毒(HSV-2)可能觸發自閉症。這種病毒每年能感染1/5的美國育齡婦女,也是造成生殖器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對一組挪威人群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在早期懷孕中感染病毒會使男性胎兒在生命早期患上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幾率增加一倍。 這個發現並不意味著所有具有活性HSV-2感染的孕婦都會生下自閉症兒童,但是在遺傳易感的婦女亞群中,HSV-2感染可能是觸發的因素之一。
圖片來自:http://Spectrumnews.org;文章來自:Herpes virus may be a trigger for autism
No. 4 基因測序領域的「小」目標:測完所有物種
談及基因測序時,有志者都喜歡砸大數字。英國生物銀行承諾會破譯50萬人的基因組,冰島也決定將測完全國人口基因組。近日,基因測序宏圖中再添一個大新聞:由史密森生物多樣性基因組織與中國深圳的權威測序機構進一步發出挑戰——要完成地球全物種的測序。這項計劃沒有專門的資金,預計花費幾十億美元,被稱為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其中,從野外獲得生物DNA樣本可能是最大的挑戰,也將耗資最大。被懷疑和好奇心包圍的此項任務是否能如期完成?「這必將需要很大的努力。我們需要更多專家和願意貢獻力量的人,」美國佛羅里達州諾瓦東南大學的生物學家Jose Lopez如是說。
圖片來自:LAMAN/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文章來自:Biologists propose to sequence the DNA of all life on Earth
No. 5 腦機介面幫助癱瘓病人快速打字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全身不能動的癱瘓病人自由地與人交流?近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在elife期刊上發表論文,闡述他們在幫助癱瘓病人打字上的工作。研究者在受試者的大腦皮層植入兩個小型電極矩陣,並將其與大腦相連。電極收到的神經信號會通過電纜傳輸給計算機,通過一套演算法,計算機可以解碼受試者的想法,並把想法轉變為計算機游標的移動。研究者表示,下一步的計劃是研製出無線設備代替電極,這樣就無需顧慮感染的風險。他們的長期目標是,人類可以在每分每秒都用大腦信號控制計算機介面。
圖片及文章來源:https://elifesciences.org/content/6/e18554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2/170221080457.htm
No. 6 預測地球冰河期的新方法
在地球的歷史上,每隔幾百萬年就會出現一段冰河時期。 然而,對於間冰期(兩段冰河時期的間隔)的規律,科學家一直沒頭緒。間冰期似乎是毫無規律的,比如,在26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每隔約4.1萬年會出現一個間冰期,但在過去100萬年前,每隔10萬年就有一次。即便是囊括很多參數(如二氧化碳濃度)的模型,也難以解釋這樣的規律。近日,倫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有一種簡單的統計模型可預測過去幾百萬年的每一個完整間冰期,所需的數據僅僅是用北緯65度夏季太陽日平均輻射量以及前一次間冰期。作者推斷,當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接收的能量超過一定閾值,冰川就可融化,間冰期也就隨之到來。
圖片來自:Glacier - Wikipedia
文章來自: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2/n7642/full/nature21364.html
製版編輯:葉水送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更准、更快、更低耗:顯微新技術瞄準活細胞「小世界」
癌症最少國家|陳天橋|諾獎圖集|西湖|琥珀恐龍
三院士談科研|學術辯|CUSPEA|羅德學者|突破獎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推薦閱讀:
※董事會正其清名,戴海龍復職副校長 | 天普大學「人事地震」再續
※60年後,一位科大老校友對母校的回憶
※虛擬現實:視覺盛宴背後的技術革命
※魯白:記憶的科學|視頻
※使用麻醉劑會影響小朋友的智力嗎?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