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不相信學英語是靠興趣
有,你去淘寶搜一搜,肯定能搜出大量「原味絲襪"。
買這種東西屬於戀物癖,不是正常的對絲襪的需求。
正常對絲襪的需求,很簡單,就是用來穿的,不是因為單純喜歡這個物品。
你說你喜歡穿絲襪可以,而且確實很多女孩子喜歡穿絲襪,因為顯得性感或者漂亮一點。
鎚子就是個工具,用來錘東西的,你聽說有人喜歡鎚子的嗎?
有,因為他做鎚子做得好,別人誇他,他就把鎚子當做藝術品。
正常使用鎚子的人,是不會對鎚子有什麼興趣的。
在中國很弔詭的一件事就是,把英語當做一項愛好,學英語居然要靠興趣。
英語不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嗎,為了滿足某個功能而存在,和絲襪鎚子有什麼區別呢?人怎會喜歡工具呢?
當然,不排除和上面說的戀物癖和做鎚子的人一樣的小眾人群,比如天生看到英語就著迷,以及搞英語學術研究的人。
其他人群,如果你說,你喜歡英語,我不得不懷疑你是不是有戀物癖。
當你問很多自認為英語學得好的人,你怎麼把英語學得這麼好的?他們一般都會告訴你,沒什麼方法啊,我就是喜歡英語。
這令中國大多數英語不好的學習者絕望,那我天生就對英語沒興趣,是不是一輩子都沒指望了?
然後各種培訓機構就找到市場了,你們學好英語就要培養對英語的興趣,比如多聽英語歌,多做遊戲,多看英語電影。到頭來歌聽了不少,電影看了不少,好過癮,但純屬娛樂,英語完全沒學到。
我和世界上很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打過交道,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菲律賓人、日本人,他們的英語都很好,但從來沒有誰說過I love English. 我國的港台地區,英文普及度比大陸高(台灣隨便找個工程師,基本都會說英語),也沒人說把英語當做一項愛好。
而在中國大陸,把英語當做一項愛好的英語學習者占絕大多數,你在知乎上看個人簡介就知道,而且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英語角,做自我介紹時,喜歡說我們是英語愛好者,這是非常弔詭的現象,全球恐怕僅此一家。
我們聽說過電腦愛好者,書法愛好者、文學愛好者,音樂愛好者。
這些都是可以作為愛好的。
電腦讓人痴迷於不斷探索新技術,書法、文學、音樂本身就是一項藝術。
英語愛好者,是幾個意思,這就是一個存量語言,又不像電腦編程語言一樣可以創造發明。
計算機界有C語言愛好者這一說,但並不是不是純粹喜歡這門編程語言本身,而是喜歡以這門語言為載體,編寫你的思想,創造發明新的事物,其實他不用C語言,用其他語言也一樣可以創造出來,只是因為他剛好熟悉這一門語言(或者只會這門語言),更習慣用它來編程而已。計算機的編程語言本身其實很簡單,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都可以學完。
英語被當做一門藝術僅僅只是表現為英語文學和文化時,如果你是英語文學愛好者我無話可說,可是中國自稱英語愛好者的幾個是喜歡英語文學的?
居然還有所謂的英語寫作愛好者,你寫的內容是你的思想,你說你是寫作愛好者就好了,不管中文英文寫出來的都是一樣的思想,為嘛一定要強調是英語寫作愛好者? 編程愛好者(實際是演算法愛好者),有聽說過我是寫C語言代碼愛好者的嗎?
這樣說吧,中國所謂的英語愛好者,其實就是裝逼愛好者。英語滿足了他們裝逼的慾望,因為大部分國人英語不好,而他們會一點就英語就顯得很有文化很牛逼樣子,會說一口英音就高貴優雅,人生贏家。
這就是為什麼自稱英語愛好者的人,喜歡去嘲笑別人的發音很爛。而完全不懂英語的人,聽到別人說英語,不管發音如何,都覺得很牛逼。
可以這麼說吧,人會對兩種東西感興趣,一種是真正的興趣比如唱歌、書法、玩遊戲,可以從中獲取樂趣的。另外一做是有可以用來裝逼的東西,比如自拍、坐飛機(確實有人喜歡坐飛機)、開著保時捷兜風(其實是喜歡保時捷),學英語法語(學越南語就沒興趣了)這種有逼格的工具。後者那不是真正的興趣,只能叫喜歡那種被人吹捧的感覺。
把能滿足虛榮心當愛好,這也是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大特色。
這本質上和喜歡穿絲襪沒區別,只是你喜歡讓自己變得漂亮的感覺,哪怕冬天凍得瑟瑟發抖也在所不惜,但是你對絲襪本身是沒什麼興趣的。
你芬哥對英語是什麼感覺,我也是喜歡裝逼啊。當大家都能默不作聲時,就我一個人能夠用英語舌戰群儒的感覺很爽啊,當普通中國人只知道說difficult to identify時,我脫口而出illegible,顯得我很有文化啊。而我對這個鳥語本身沒啥好感,佶屈聱牙的詞太多,搞得我看一本文學名著都看不懂,我寧願去看中文的。我喜歡看英文報紙,並不是我喜歡英文,而是中文報紙看不到這些內容啊,為了看懂這些內容,我會而把報紙里的單詞都弄懂。所以除了裝逼之外,我只是對內容感興趣,我喜歡IT,我就去了解IT方面的英文,我不喜歡文學,那我都懶得去了解。
中國人這種為裝逼而對英語產生的畸形的愛,會隨著英語越來越普及而消失,因為那時大家都會英語了,你裝逼也不存在了。蘋果越來越普及了,也再也沒聽說過賣腎買蘋果的了。
對普通英語學習者有什麼啟示?
不存在對英語有沒有興趣這一說,那些覺得自己對英語提不起興趣的人可以放心了。
之所以別人有學習英語的動力,是因為別人獲得了裝逼的快感。
這個社會符合馬太效應,也就是好的人會越來越好,差的人會越來越差。因為學的好人,裝逼成功,獲得的正向反饋越來越多,就會越有動力去學,良性循環。
像芬哥,英語完全可以滿足工作使用了,但是還是天天學英語,為什麼? 為了裝更大的逼。
學得差的人,惡性循環,其實就是因為你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
怎麼破?
你需先干一件讓用英語裝逼成功的事情開個好頭,才會有良性循環。
比如
在朋友圈或者QQ空間突然發了一大段純英文的文字(當然是要你自己精心寫的,再三確認沒有什麼語法錯誤,可以找英語好的人校對一下再發,不然被人嘲笑收到打擊就適得其反了),這時候你親朋好友們都會好厲害, 拚命給你點贊,誇你英語好(當然完全看不懂的吃瓜群眾居多,不明覺厲)。
在眾人面前流利說成一段長對白,不管是電影里的好還是自己想出來的都可以,一定要是對白,不是要那種新東方經典美文、演講那種聽起來想背課文一樣的,沒意思,也和上面例子一樣不要有語法錯誤。先不要管自己的發音有多爛,只要你說得自然,沒有語法錯誤,吃瓜群眾是不會嘲笑你的,反而會誇你英語好(遠離那些自稱英語愛好者的人)。為了能夠做到自然,你段對白一定要背得滾瓜爛熟,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境界,能夠避免你因緊張說不出話。再次強調,一定要自然、自然、自然。紙牌屋裡有大量這樣的長對白。
有了這個第一次,做第二次就完全有動力了。
雖然很多人覺得求這種贊的行為很虛榮很膚淺,但是能夠給你提供堅持的動力,何樂而不為呢?看到這麼贊,是不是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你是不是覺得繼續學下去有動力了?
===================================================================
更多精彩,請關注史蒂芬微信公眾號「史蒂芬的專欄」(ID:stehouse),聊點職場和英文。
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強外企工程師,現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師,對職場、管理、英語有些感悟 。
推薦閱讀:
※[第30次聽寫] 怦然心動(二) 甩掉字幕看電影
※為什麼英語中現在完成時會有一條「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有影響」這樣一條奇葩的定義?
※英語語法 | 過去式和完成時到底有什麼區別?
※Don't let them in. Don't let them see. |金句領讀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