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覺』、『就』、『舒』等部首是什麼啊?」——部首檢字法之議
回過頭來,上個學期起每位一年級學生髮到一本《新華字典》,先提前教會音序查字(雖然規定放在第二學期教)。這次,部首查字法,則能教孩子如何在不知道讀音的情況下找出相應的漢字。儘管如此,有不少字還因不好找其部首而產生了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母親在妹妹的作業時的提問:
「兒子,『覺』用部首查字法怎麼查啊?」
「查底下的『見』。」
「兒子,『就』是哪個部首啊?」
「左上角點橫那個。」
「兒子,『舒』字哪裡有部首?」
「左上方人字的樣子是。」
……
依我看,家長的觀念通常為部首就是表示漢字意義特徵的偏旁,並且要在比較顯眼的地方。然而,事與願違,甚至還會問「石」是什麼部首(本身就是,只不過混同了部首與偏旁的概念反而找不到了)。
一、部首由來
若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談談部首的由來。從部首這個名稱看來,「部」可以指的是類別,而「首」則是指第一個(即各部所列的第一個字),這可追溯到《說文解字》所創立的漢字部首的概念:
很明顯,部首設立的初衷主要是為查檢漢字字形提供一定的使利,只要能找到這個關鍵的部件便離目標查找的漢字不遠了。然而,540 個部首,並沒有大大降低查字的門檻,比如圖中還出現了「蓐部」、「犛部」這種部首。儘管如此,用部首給漢字分類的思路成為了漢字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二、現行部首
那麼,肯定又有人問我了,部首有多少個?是否好記?我可以給你兩個數字:214、201。
所謂 214,指的是以《字彙》、《康熙字典》為代表的傳統 214 部首,至今仍可見於台灣的辭典等現代出版物上;所謂 201,則為大陸的《漢字部首表》為代表的簡體中文 201 部首(需注意:以上的 214 與 201 不包括附形部首,比如只算「心」不算「忄」),典型辭書代表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大體上,201 部首較 214 比,刪去了不少部首(禸部、用部、鬯部、黹部……),而僅添加了兩部(業部、部)。
下圖為《康熙字典》的 214 部首(不計「附」):
下圖為《漢字部首表》規定的 201 部首:一般來說,不打括弧的為主部首,反之為附形部首。很明顯,不能因為部首的形體差異較大而將這些部首割離認同感。比如前面提到的「心」與「忄」,原本就是同一字形,只不過隸變後依據書寫位置的不同(前者常見於下側,後者常見於左側)分化出兩種寫法而已,因此將兩者歸為不同的部首顯然是不合理的。然而有些則是字形過於相近,為了便於查檢而設為一個部首的情況也有,比如「日」與「曰」等。
三、部首查字法
這段則是本文的核心討論的話題,我們同樣將這兩種現行部首分開討論。
傳統 214 部首,原則上按照「意符」歸部(示例:穎→禾部;贏→貝部),少數字則可能依據字形的某個特徵來歸部(示例:京→亠部)。對於「舍」字而言,取「舌部」則可能是依其特徵歸部。題目所提到的「舒」字,由於「舍」不是部首,故在傳統 214 部首中,取「舌部」作為部首。然而,這種歸部方式在某些字上容易較大的分歧,畢竟這些部首不僅藏在不易發現的地方,而且不容易確定何者為部首(典型的有「繭」字),甚至出現在拆分的兩個部件中(主要發生在「行部」、「衣部」的情況,即「街」、「衷」之類)。
簡體中文 201 部首,其推出後不久便由《GB 13000.1 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支撐,從此不再依賴漢字的「意符」,而是純粹通過字形定部。當然,有個重大前提是要熟悉《漢字部首表》的所有主部首與附形部首:
這樣一來,即便是結構非常複雜的字,也能通過這個方式,來找出「字形意義上的部首」了,因此,我一般對母親及妹妹回答的依據便是《GB 13000.1 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規定的歸部方式。如果要告訴她們,則可以提示「左上外優先,右下內靠邊,四周轉一圈,最後找起點」。四、後記
在我小時候,由於《GB 13000.1 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尚未頒布,而當時所用的部首實為《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因此語文老師仍沿用「意符」查字向我們教學,即「雞」、「劉」之類的字要查「鳥部」與「刀(刂)部」。儘管現在有了這套規範,為查字提供便利,但仍然會「多開門」,比如「雞」可以在「又部」查,也可以在「鳥部」查(但後者會加圈標註),甚至設立「難檢字筆畫索引」(類似於「整」、「舉」一類的字,實際上它們分別為「攴(攵)部」、「丶部」),卻容易在教學中忽視(我小時候語文老師沒提到這事,但妹妹的就不知道了)。
【前往文章總目錄表】
推薦閱讀:
※在一千份判決書中找到你要的案例——法律檢索技巧要點(二)
※「馬萊茲克模式」中的馬萊茲克,究竟是何許人也?
※怎麼檢索某一年的主要新聞內容,或者是某一年某個領域的新聞內容?
※如何進行完備而高效的法律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