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如何中英文摻雜著說話,才不算裝逼?

很多留學生回國之後,都會經歷「Reverse Cultural Shock」(反文化衝擊),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很多日常用語習慣用英文來表達,但是回國之後,常常被人噴是在裝逼,顯擺英文好,留學生們往往一肚子委屈,因為有些詞明明是英文的意思更準確呀。

昨天一張圖片在小編的朋友圈刷屏了,這張圖精準地定義了什麼時候中英文摻雜說話是裝逼,什麼是正常習慣。

(最近朋友圈裡瘋傳的一張圖)

簡單的來說,就是中文的常用語言非得用英文來說,就是裝逼,而中文沒有準確的英文表達,用英文來說,就是正常。

Papi醬曾經做過幾個《上海話+英語》的視頻,裡面有各種裝逼系列的中英文摻雜的例子。

(圖片來自Papi醬視頻)

神馬Slut啊,神馬It means啊,神馬understand啊,中文都有很常見的對應表達方式,如果這個時候還要生搬硬套地講英文,讓聽者的耳朵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感。

可是有時候中英文夾雜的說話,真的不是為了裝逼。結合網上的資料,小編總結了以下幾種不裝逼的情況。

第一次接觸的是英文

留學生們年紀輕輕出了國,接觸了很多新鮮的「西洋事物」,在此之前大腦里沒有儲存這個事物的中文對應辭彙,所以自然而然就一直習慣用英文來表達。

小編自己是個吃貨,很多吃的都是來美國以後才嘗試過,並不知道這些吃的用中文應該怎麼說,比如macaroni & cheese (乾酪烤通心麵條)、risotto (義大利燉飯) 、burrito (墨西哥卷)、muffin (瑪芬)、pancake (鬆餅)、cupcake (紙杯蛋糕)、scone (司康)。就算知道中文以後,也不習慣用中文來說,感覺怪怪的。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相信對於一些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也是一樣的情況。兩個會中文的老外如果要吃肉夾饃和涼皮,比起說Stewed Pork Burger和Cold-Skin Noodles, 「肉夾饃」和「涼皮」會更讓人明白他們想吃的是什麼吧!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除了吃的,還有一些留學生來美國才接觸到的一些詞語,比如保險的deductible, 意思是自付保費、Drive Through是不用下車點餐的商業模式;或者OPTSTEM等等都在這個範圍內。

沒有準確的對應中文表達

還有一些英文詞在中文裡沒有準確的翻譯,最常用的例子就是presentation了。

在詞典里,presentation的中文翻譯是「展示、描述、陳述、介紹」,但是這幾個詞哪個也不是presentation的真正含義。

「演講」這個翻譯稍靠近presentation的意思,但中文的演講對應的英文是Speech,指對公眾發表講話。

(當你說你要做個演講時,別人腦海中所浮現的景象。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Presentation則更像是一種正式的介紹、演示。配合幻燈片,給聽眾講解某個概念。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除了presentation,還有一些英文詞語在中文裡沒有準確的表達,比如appointment,中文叫約會、指定,但中文的約會讓人覺得是男女朋友之間看看電影,逛逛街,但英文指的是跟非情侶關係的人見面,比如醫生、導師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再比如curve,如果一場考試大家成績普遍都很低,教授就會用一些方法調整分數,比如按照「正態分布」給學生打分。

中國留學生們一般都會說「我們教授curve」了,這個概念一說大家都會懂。但是說「我們教授用正態分布調分了」,大家反而讓人覺得你在裝逼呢......

有一些英文說法,比如「Sorry for not sorry」、「Sweet tooth」 、「Agree to disagree」翻譯成中文並沒有英文順口,很多人也習慣直接說英文。

在英文中,直接用中文來代替某一概念的事情也有發生。

例如「關係」、「面子」,英文就是「Guanxi」,「mianzi」。美國人覺得英文的connections不能很準確地翻譯出關係的含義,於是就直接用中文來表達。

小編看到自己教科書出現「Guanxi」的時候,還以為自己穿越了呢......

(圖片來自BBC)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語言習慣

在美國呆久了,留學生說一些英文詞語會更順口,比如double checkprojectdrop classresearch等等。還有一些學術上的專用詞語以及簡稱類的詞用英文表達起來更方便。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學院院刊》的研究顯示,講中文的人和講英文的人的大腦運作方式是不一樣的。

講中文的時候,人的左右腦是都在工作的,但是講英文的時候,只有左腦在工作(這是不是說明中文比英文高級呢?)。所以對於會雙語的人來說,有時候用英文表達也是因為自己大腦可以少做點功

(圖片來自quartz)

所以we到底應該怎麼speak?

說話的目的是溝通,如何能夠最有效地溝通就應該用怎樣的表達方式。說中英文摻雜說話裝逼的,不知道有沒有碰到過堅持對你說英文的中國同學

小編本科時就有這樣一位傳奇的中國同學,從來不跟中國人講中文(在場沒有外國人),跟他說話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大學的英語角。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曾經說過「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 my world」(語言的限制就是對我世界的限制)。掌握兩種或者多種語言豐富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還能讓我們辨別出誰在用英語來裝逼 (驕傲臉)。

References:

Chinese speakers use more of their brain than English speakers

Is Bilingualism Really an Advantage?

相關閱讀

為啥我們說的英語總是讓老外聽著想吐槽?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你做過哪些讓老外當時就震驚了的事兒?保證你至少干過一件2333

如何向父母解釋你的專業?唉,說多了全都是淚啊…

老外和中國人搞對象是一種啥體驗? 這回輪到老外來吐槽了

推薦閱讀:

雙語體驗如何影響大腦?
雙語視頻演講|女神回來了,安妮·海瑟薇聯合國霸氣為女權發聲
如果從小對孩子把英語當成「方言」來教育會怎麼樣?
雙語的人群的大腦構造是什麼樣的?

TAG:英语 | 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