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風味:為何阿拉比卡中摻了1%的羅布斯塔都能感覺到呢

(轉載請聯繫作者並支付稿酬)

連著寫了兩次關於氣味的東西了,這次決定試水一個大坑——咖啡的風味。伯伯深深地知道這是一門玄學,估計可以和攝影與HIFI音響共同組成「三大玄學」,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我這裡選了一個比較安全的主題,就是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最分明的區別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羅布斯塔咖啡種植起來比較經造(耐操),抗逆性好,產量又高,所以成本會比較低,成為廉價的速溶咖啡理所應當的原料。羅布斯塔咖啡確實有那麼種特別的味道,使得阿拉比卡中摻了1%的羅布斯塔都能被感覺出來,人們還起了個「羅布味」的名字來揶揄它。其實,這個「羅布味」是怎麼來的,人們已經大致有了共識。

而在講這個之前呢,我們先整體來看一下各種咖啡共有的一些風味物質。經過烘焙的咖啡中含有800多種揮發性成分。然而咖啡的風味卻是一門玄學,不同的加工工藝對其影響甚大,並沒有哪種簡單的物質可以很好地代表咖啡的風味本身。不過,通過不斷的研究,人們還是從中發現了一些萬變不離其宗的東西。

(對每種物質的描述主要參考了coffeeresearch)

2-糠基硫醇可以算是咖啡最為特徵的呈味物質了,通常對其描述的方式便是「具烘焙咖啡的氣味」。β-突厥烯酮的總含量雖然不高,但它有著極低的感受閾值,是咖啡甜香味的第一大來源。較高濃度的β-突厥烯酮會有典型的玫瑰香氣,它也是調配玫瑰香精的關鍵物質。而甲酸-3-巰基-3-甲基丁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不同烘焙程度咖啡風味的不同,其含量隨烘焙程度的加深而上升。愈創木酚有著酚類物質特有的辛辣氣息,而吡嗪類物質具有泥土的嗅感,這些氣味在單獨存在時並不令人感到愉悅,但咖啡的風味中缺少了它們卻會顯得單薄許多。香蘭素和愈創木酚是一體兩面,許多食材,比如咖啡、葡萄、白蘭地等等都會同時含有它們。

大家有沒有發現,上圖中每個結構式的底色都不大一樣呢?為了方便描述這些物質,這裡將它們各自對咖啡風味的貢獻大略分為四類,並用較為特徵的顏色標識出來。

(這邊把每種顏色的#RGB也給出來,方便大家做ppt用……)

回到正題上來。通常來講阿拉比卡會偏向焦甜香、酸香、以及果香,而羅布斯塔咖啡會偏向與烘烤香、松木香、以及土壤香。這些區別歸根結底都是呈味物質含量不同所導致的。比如下邊這些會在羅布斯塔咖啡中多出很多。

羅布味中的辛辣感主要歸因於愈創木酚的衍生物,而羅布斯塔咖啡的土壤感主要來自於更多的吡嗪類物質。

阿拉比卡咖啡中則含有更多的吡喃酮類物質,它們通常具有水果和蜂蜜的甜香味,這些物質賦予了阿拉比卡咖啡更強烈的果香。

呋喃酮又叫草莓酮,是草莓主要的呈味物質,菠蘿當中也含有呋喃酮,據說這是一種植食性動物都無法抗拒的甜香味。

而從研究結果來看,所謂的「羅布味」倒也沒那麼不堪——主要是由一些酚類和吡嗪類物質帶來的,儘管濃度高時會讓人感到不快,但是適度的——這些風味物質用的好,還能帶來很多新鮮的滋味,比如一些拼配了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豆子的咖啡,確實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除此之外,苦味也是咖啡非常鮮明的風味特徵,而且很明顯的是,烘焙的程度越深,咖啡的苦味也越重。這主要是因為對於中度以下烘焙的咖啡而言,由綠原酸脫水而來的綠原酸內酯是最主要的苦味來源。而隨著烘焙的加深,綠原酸內酯會進一步轉化為苦味更重的phenylindane。此外還有各種複雜的美拉德反應的產物,共同組成了深度烘焙咖啡的苦味特徵。

最後把今天所講的匯總在一張圖中——這是本系列的第二張了,上一張在:鏟屎官斗膽一問:貓主子究竟是什麼(氣)味的?

你可能感興趣的其他文章:

鏟屎官斗膽一問:貓主子究竟是什麼(氣)味的?

【預警: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人身上的孜然味、老人味、還有奶香味,今天一併來講

西紅柿越來越不好吃了?這鍋可能真不能光讓大棚來背


推薦閱讀:

為美食奔走的一天

TAG:美食 | 咖啡 |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