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北伐——清康熙十三年大明招討將軍朱錦北伐始末

  「群胡亂宇宙,百折守丹誠。

  海島無鸞信,鄉關斷雞聲。

  義師興棘岫,壯氣撼長鯨。

  旗旆荊襄出,刀兵日月明。

  一聞因色動,滿喜又心驚。

  原掃腥膻幕,悉恢燕鎬京。

  更開朝貢路,再築受降城。」——

  朱錦《聞西方反正喜詠得誠字》

朱錦(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經,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昵稱「錦舍」,明末、清初的重要反清領袖之一,繼承其父朱成功爵位延平郡王。其父鄭森(即史書中的鄭成功)因被南明隆武皇帝收為義子,賜朱姓,取名成功,被民間稱為國姓爺。朱成功因戰功卓越,先後被隆武、永曆兩代朝廷封為延平郡王,潮王,為明廷柱石之一,和晉王李定國、鞏昌郡王白文選、兵部尚書張煌言一起並稱南明「抗清四大名將」。朱錦之子朱秦(鄭克塽,人稱秦舍,字實弘,號晦堂)降清後恢複本姓「鄭」氏,追其父為「鄭經」。

  大明永曆二十八年,清康熙十三年,西曆主誕後一六七四年四月。大明帝國最後一個行省東寧(現台灣)安平鎮,招討將軍府,這座以荷據時期大員熱蘭遮城改建的古堡內,朱錦理政的銀鑾殿上,此刻早已經是一片人頭攢動,幾乎所有的東寧政權的文武高官盡數齊聚於此。左首第一個站的是日後被民間奉為天地會創立者的通奉大夫、咨議參軍、監軍御史陳永華,不過和民間傳聞中能文能武的陳近南形象相比起來,年近四十的陳永華的真實面貌卻一如循循儒者。而且陳永華之所以能被人尊為「鄭氏諸葛亮」也只是因為其長於內政而已,明鄭方面的軍略用間其實跟他渾然沒有關係。

  此時,負劍站在殿門口做護衛狀的侍衛馮錫范乘機也擠進了重臣的行列。在潛入大陸的天地會情報中,吳三桂在雲南昆明誓師反清,四方震動。一心光復祖先基業的大明監國朱術桂(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絞殺後,南明不再立皇帝,只立監國,延用永曆年號)下旨,要求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朱錦立即誓師北伐中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五月,東都明京承天府(承天府轄天興縣與萬年縣,在今天台灣南部,為南明王朝後期首都,南明皇宮及朱成功所立監國朱術桂居住於此)校場,十萬明軍誓師北伐,大明監國朱術桂學漢祖劉邦狀,登台拜將,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朱錦接過帥旗,下令北伐。從此朱錦開始了長達六年的漫長北伐之路。五月十日上午,朱錦率侍衛馮錫范、兵不贊畫陳繩武、吏官洪磊等自台灣出發抵達廈門。三藩亂起,據守廈門的清軍本無鬥志,見明軍大舉來襲便不戰而降。朱錦旗開得勝,自是得意非凡便派人前往福州向已經宣誓效忠明廷的耿精忠(耿精忠反正之後,自稱罪臣,宣布要反清復明)索要漳州、泉州兩府及其的「全閩沿海戰艦」。

  耿精忠此時已經坐擁全福建並向浙江伸出了自己的觸角,自然不願把已經屬於自己的東西吐出來讓給他人。但他又怕明軍因此心生不滿在自己出兵浙江時在福建禍亂後方,於是便先派親信以接洽的名義前來廈門窺探明軍實力,以便由此定奪該如何應對。結果卻發現明軍的先頭部隊兵不滿二千,船不過百隻,實力極其有限,當下就沒了顧忌,不但不同意將漳、泉兩府移交明軍而且撕破臉皮食言而肥,拒絕將答應的戰船、水師交與朱錦調度。

  興沖沖的朱錦遭此迎頭一棒,頓時惱羞成怒,於是招降了海澄總兵趙得勝、同安守將張學堯、化尚蘭以作示威。見到兩縣易手,耿精忠便回報以在其閩浙控制區內恢復封界令,斷絕和台灣的貿易作為報復,雙方的蜜月尚未開始便走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陸續投靠朱錦,耿精忠見朱錦聲勢逐漸高漲,向他交涉,希望將泉州交還,朱錦不允許。耿精忠決定用武力奪回泉州,朱錦派大將劉國軒於塗嶺(今泉港區塗嶺鎮)擊退耿軍,接著又為了爭奪漳浦而發生戰鬥。直到永曆二十九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約定,提供5艘戰船給朱錦,並以楓亭(今仙游縣楓亭鎮)為界線,北方屬耿精忠、南方屬朱錦,雙方才停止鬥爭。

  永曆三十年一月,明軍分多路出擊,攻打廣東全境。此時,尚可喜已經處於病危彌留的狀態,而吳三桂所部周軍也自肇慶、韶關一線分別逼近廣州,廣州人心惶惶,不少尚軍將士紛紛自第一線潛逃,包括碣石鎮總兵苗之秀等亦向明軍方面投降,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二月初,尚可喜在窮途末路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在向清廷通報屈身事敵保土的方略後正式投降吳三桂,對於老朋友的首鼠兩端,吳三桂心知肚明。但此時清軍已在湖南發動反攻,為了儘快將得力部隊抽回,吳三桂只得接納尚藩的投降,並冊封尚可喜為輔德公。不過,為了削弱尚可喜的力量,同時也是為了不讓明軍獨佔富裕的廣東,吳三桂示意尚之信派人與明軍方面進行談判,雙方劃地自守。

  永曆三十年二月底,朱錦與尚可喜父子正式達成和議,尚氏傳令提督嚴自明從撤惠州撤出,將惠州以西及瓊崖領地(海南)交與明軍,雙方分界而守。朱錦隨即冊封東莞守將張國勛為征虜將軍、苗之秀為滅虜將軍,調兩部及水師五鎮章元勛、蕭琛等部出兵增援耿部水師。

  朱錦雖於之前數次擊退來犯各路清軍,但後方仍然有潮州府的轄縣不肯服從。與耿精忠和解之後,朱錦打算回征潮州,他先派劉國軒擊敗滿州女真南伐部隊,自己率軍抵達海澄。這時漳州守將黃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聯繫,朱錦懷疑他的忠誠,要他出城和自己見面、或者是派兵一同進攻,這兩項命令黃芳度都不服從,並於六月舉兵反抗。朱錦親自包圍漳州,於十月初六(11月22日)將漳州攻陷,迫使黃芳度投井自殺。為了報復黃梧破壞鄭家祖墳,朱錦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屍體,黃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處死。

  永曆三十一年,朱錦已經擁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州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沒有清軍的領土讓他奪取,因此容易因領土爭奪和盟友起衝突。五月,耿精忠打算會合吳三桂進攻江南,徵召汀州總兵劉應麟出師,劉應麟不願派兵,暗中聯絡朱錦,攻下汀州。

  這件事造成明、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臨明、清包圍,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朱錦必須直接對抗清軍主力,他先派3萬人進攻福州,卻於十月十五(11月20日)在烏龍江被清軍擊敗,伏屍千里。朱錦戰敗後,試圖堅守廈門。他派出將領防守福建、粵東、浙南沿海的島嶼,穩定軍心,等到劉國軒返回廈門,朱錦任命他統帥大軍,反攻閩南。

  永曆三十二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朱錦派遣劉國軒先攻下虎渡橋,切斷漳州、泉州的聯繫,經過約3個月的包圍,於六月初十(7月28日)攻陷海澄,但接下來在漳州、泉州一帶的戰鬥,都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況出現僵局。

  1678年和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復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使得明王朝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經過多年的征戰,以一府之力以抗天下(陳永華語)的明王朝財政已經嚴重透支,軍隊又缺乏補給,朱錦只得放棄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並試圖利用海軍優勢水路攻打南京(清時稱江寧),由於漢奸告密,事情敗露,水師大將朱一貴率三萬海軍降清。朱錦吐血而倒,仰天長嘯,嘆數年北伐功業毀譽一旦,於永曆三十四年三月十二(1680年4月10日)退回台灣,並將國事都交給兒子朱欽(即鄭克臧,土字旁臧)處理。

  永曆三十五年(1681年)正月,朱錦病逝,其病危時授長子朱欽監國劍印,並託孤劉國軒:「此子幹才,頗有希望,君輔之!吾死,九泉亦瞑目也!」鄭氏宗室和馮錫范不願延平郡王位置由朱欽繼承,打算擁立其弟朱秦(即鄭克塽,同時也是馮錫范的女婿),便說服朱成功之妻董氏在北園別館(今台南開元寺)廢掉朱欽的監國職位,但是朱欽不肯交出監國璽。馮錫范等人便誣賴朱欽不是朱錦親生,派人將其絞死(另一說為自殺),而這場宮廷政變距朱錦死亡僅兩天。朱欽妻陳氏已懷有身孕亦於絕食數日後投繯殉死。今台南市延平郡王祠(祭奠朱錦、朱欽父子)有「夫死婦亦死君亡明乃亡」之聯即追憶朱欽夫妻。

  1683年,清朝水師提督施琅於澎湖海戰大破明軍艦隊,攻佔澎湖,明軍主將劉國軒逃回台灣。馮錫范遂勸說朱秦降清。七月初五,馮錫范命朱秦寫降表。七月十五,馮錫范將朱秦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施琅進入台灣受降,明監國朱術桂一家三十餘口並各宮太監、宮女盡數被屠,大明王朝終於划上了悲壯的句號……。

  陳永華創立的天地會在以後的數百年里一直以反清為己任,著名的堂口有致公堂、青木堂等。後致公堂雙花紅棍孫中山先生更率領天下漢民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起了共和。而致公堂堂主陳炯明先生更改組致公堂為致公黨,後致公黨又加入了新中國建設,那就是後話了……

  參考資料:《南明史》、《清史稿》、《台灣通史》等

  ——原文標題:《明永曆二十八年(清康熙十三年)明招討將軍朱錦北伐始末》

  【作者簡介】周華景,常用筆名:周逸帆、蕭登。廣東梅縣區人,中共黨員,文學愛好者,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主要創始人。


推薦閱讀:

台灣對大陸充滿成見,是因為台灣曾是戰敗方嗎?
島上要聞(9/7)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呼籲審慎審議課綱,一份來自海、內外學界的聲明

TAG:中国古代历史 | 南明 | 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