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數學家到中年怎麼辦?丨專訪夏志宏
導語:
夏志宏是年少成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曾被楊振寧認為是南京大學最出色的校友之一。1988年,年僅26歲的他在博士畢業論文中解決了龐勒維猜想(the Painlevé Conjecture),一個在1897年提出的著名猜想。在解決龐勒維猜想後,他又在動力系統領域做出了許多其他的重要貢獻,成為國際動力系統和天體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之一。
現在的夏志宏關心一些什麼問題?最近有什麼計劃?請閱讀以下專訪。
訪談整理 | 陳曉雪、程 莉
責編 | 李 赫
● ● ●
「我覺得是機會」
「他引入了許多新的思想,但最重要的是,他的證明是融匯許多科學成果的典範。」在介紹混沌與穩定性的起源的著作《天遇》(Celestial Encounters: the Origin of Chaos and Stability)中,數學家弗洛林·迪亞庫(Florin Diacu)與動力系統專家菲利普·霍爾姆斯(Philip Homels)如此評價夏志宏對龐勒維猜想的證明。「夏志宏開創了一個新的方向,他應用複雜的數學工具給天體力學領域注入新的思想。」
龐勒維猜想被認為是法國數學家保羅·龐勒維(Paul Painlevé)在1897年提出來的。龐勒維認為,在N大於3的N體問題中,存在不是由碰撞產生的含有奇點的解。長時間以來,沒有人能夠解決這一難題。
1982年,19歲的夏志宏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獲得學士學位。對天體力學感興趣的他隨後來到美國西北大學數學系跟隨薩瑞(Donald Saari)攻讀博士學位。在薩瑞的介紹下,夏志宏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龐勒維猜想。1988年,夏志宏在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中,宣稱已經找到一個五體問題的解,這個解會在有限時間內產生一個非碰撞的奇點。實際上,這是龐勒維猜想在N大於4的情況下的一個證明。1992年,《數學年鑒》(Annals of Math)發表了他的這篇論文。
《知識分子》:1988年,你為什麼可以解出這個早在1897年就提出的難題?
夏志宏:我覺得是機會。龐勒維猜想是天體力學中一個具體的數學問題,剛好我本科是天文學,有這方面的背景。到美國以後,我讀的是數學系,所受的訓練也是一般的抽象的數學概念,這個結合比較好。一般人都是一方面懂,另一方面不太懂。剛好那個年代技術上的發展已經成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是一個機遇,我能夠結合兩個不同的學科所學習到的一些技巧。
我到西北大學讀博兩年之內已經完成畢業論文,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畢業。那時候丘成桐教授提供一個博士後的位子,但我的導師薩瑞(Donald Saari)告訴我,博士研究生期間沒有任何雜念,能夠安靜做學問,以後這樣的機會就很難了。我當時在做龐勒維猜想,就聽從了導師的意見,專心學術。
兩年後,我解出來投稿到《數學年鑒》。雜誌當時說,只要對的就發表。但是審稿歷時兩年。第一個審稿人花了很長時間,他不敢肯定是對的還是錯的。第二個人也是如此,以至審稿過程中換了不少人,花了不少時間。直到最後,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美國科學院院士(指數學家John N. Mather)專門給研究生開了一門課,討論我的證明。後來他們發現有一些小問題,然後我繼續改進補充我的證明,最終發表了。
《知識分子》:可以用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話稍微解釋一下這個猜想嗎?
夏志宏:有一本書叫《100件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解決的這個問題。一個由幾個天體組成的系統,這幾個天體都是理想化的,相互之間作用只有牛頓的萬有引力。龐勒維提出的問題很簡單:這個系統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性,其中某一個天體會在有限時間內跑到無窮遠?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多年難以解決?多年以來,大家一直都認為不可能有一個天體會在有限時間跑到無窮遠。為什麼不可能呢?因為這些天體之間存在萬有引力,相互之間是吸引的,按道理講會纏在一起。即使某個天體以一個很大的速度運動,再怎麼走,走到無窮遠也還是需要無窮長的時間。那麼要使得它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走到無窮遠,速度不僅要快,而且要一次一次地加速,這才有可能(這是經典力學的問題,我們不考慮相對論效應)。 比如說第一秒是每小時10公里,在1/2秒之內,它的速度要變成1秒鐘100公里,之後1/4秒之內,速度要達到每秒鐘1萬公里,這樣一次一次加速,在兩秒鐘之內,這個天體會跑到無窮遠。但一般人想像,即使某個天體走得很遠,由於其它天體的吸引,它會被拉回來,不太可能一直在加速。我證明事實上這是可以做到的,要達到這種加速,必須考慮多個天體之間近距離的複雜的相互作用。
《知識分子》:誰給它這個力呢?
夏志宏:對呀,誰給它這個力呢?事實上僅僅用吸引力就可以做到。我證明了,如果把五個質點的位置放得非常巧妙,沒有任何外力,也可以使其中一個質點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也就是說我找到了最合適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可以達到這麼一個運動的過程。
教英文寫作課的數學家
1992年,《數學年鑒》發表夏志宏證明龐勒維猜想論文的時候,夏志宏已經是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副教授。兩年之後,想念埃文斯頓的他又回到了母校西北大學,任數學系的正教授,2000年起任潘克講座教授(Arthur and Gladys Pancoe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在這些年中,夏志宏關注的領域更為廣闊,除了做自己的研究,也開始嘗試更多的東西。很有意思的是,2008年時,夏志宏給西北大學15個大一新生開了一門英文寫作課。
《知識分子》:一個數學家,又是外國人,教美國人英文寫作課,還是挺酷的一件事。
夏志宏:美國大學新生有一年多的時間都是通識教育,入學後不分專業和方向。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該上什麼課,必須要有教授和一年級的學生經常聯繫,根據他們的情況給予一定的指導,告訴他們選什麼課,了解他們將來想學什麼,感興趣的是什麼。當本科生導師是教授的志願,但學校規定每個導師必須教學生英文寫作,題材可以由導師定。那一年剛好是美國大選,我給學生布置與選舉相關的寫作題目,每周和學生一起讀大選歷史,看電視辯論,然後一起討論,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想法寫出來。比如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參與投票,其中一篇就是讓他們寫投票的經歷和感受。有一些學生不是美國公民,就寫他們國家的選舉或在自己國家的投票經歷。這和中國的教學方式是不一樣的,美國的文科教學大部分是閱讀加討論式的。
《知識分子》:對於寫作,你最看重什麼?
夏志宏:因為我是個數學家,我對學生的要求是文章內在的邏輯要嚴密。你需要講出自己的觀點,而且必須要有證據和數據去佐證,讓人信服。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外國人,對文法的要求就沒那麼多了。
《知識分子》:選什麼樣的問題對數學家來說很重要。有可能你感興趣的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問題可能很多年解決不了。你怎麼選擇自己的問題?
夏志宏:除了考慮興趣之外,我也會考慮它的學科影響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嗜好和評判能力,我覺得應該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我自己對沒有挑戰的問題沒多大興趣。
《知識分子》:你現在在做具體哪方面的研究?
夏志宏:我所研究的數學領域是動力系統。簡單地說,動力系統專門研究一些諸如力學、物理、生物等系統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過程,主要研究對象是軌道及軌道的結構。軌道穩定性及系統的結構穩定性往往是核心問題。動力系統本身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我做的相對比較理論一些。我感興趣的幾個主要方向是微分動力系統、哈密爾頓系統、微分遍歷論與天體力學。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一般動力系統和其他數學領域之間的聯繫,比如,拓撲、幾何、或代數等都有其獨特的理論與方法,而這些方法有時是相通的。如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一個動力系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最近,隨著南方科技大學大數據創新中心的成立,我對大數據理論及應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知識分子》:天體力學最新的進展有哪些?
夏志宏:從應用方面來講,現在軌道設計技巧比以前好多了。比如說,我們要從地球向外太空發射一個宇宙探測器,利用天體力學的理論知識,可以預先設計很好的軌道,也可以讓探測器比較穩定地停留在空間某一個地方。因為現在的動力系統理論比較成熟,設計的軌道比原來好,非常節省能量。
還有一類理論上的問題也有很大的進展,關於整體星體的運動的不穩定性的理解比以前深,而且基本上能肯定,一般天體運動的軌道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也就是所謂的混沌現象。
最大的阻力來自高校的管理體制
南方科技大學地處深圳——中國最有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點學校。
2015年,受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簡稱「南科大」)陳十一的邀請,夏志宏開始籌建南科大數學系,並擔任數學系主任。
「我覺得創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希望南科大建立一個國際化、研究型、高水平的數學系。」2015年9月,剛剛上任的夏志宏說。他介紹,數學系除了滿足學校的基本教學任務,在基礎研究方面必須達到前沿水平,有國際影響。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就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團隊,而且年齡層要有梯度。「和南科大各兄弟院系一樣,我們現在花很大精力全球招聘人才。」夏志宏說。
儘管數學系成立不久,人數不多,夏志宏介紹,但已經有一支很強的國際化隊伍,有不少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青年千人學者。「可喜的是,我們還吸引了三名國際一流的非華裔學者,全職在數學系工作。」
南科大數學系的研究方向包括基礎數學、應用與計算數學、概率統計和金融數學。
「隨著南科大在國內外影響力的提高,憑藉優美的無霧霾的自然環境、學術環境和深圳市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南科大及數學系很快會成為中國高校的一大亮點。」
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不過,對於剛回國的夏志宏來說,還是面臨著不少挑戰。
《知識分子》:你為什麼回來加入南科大?
夏志宏:我願意去南科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般傳統學校的院系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少的遺留問題,但南科大是一個嶄新的學校,以前沒有數學系,相對來說對改革少了很多阻力。
《知識分子》:現在的阻力主要來自哪裡?
夏志宏:我們的阻力仍然主要來自於現有高等教育體制,最麻煩的是申請學位的一些制度。學校大部分老師在國內外一流學校里都已經培養很多博士,經驗豐富,但到南科大,竟然連帶博士的資格都沒有。比如我,可以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招博士生,甚至是美國一流大學,但在南科大不行,因為教育部還沒有批准南科大有博士點。這明顯是比較荒唐的事,我們急切希望有擔當政府負責人能出面解決這一問題。這是整個辦學中遇到最難的地方。但所幸我們沒有停步去等體制解決問題,而是積極地和國內外眾多學校合作,以聯合培養的方式培養博士生。
《知識分子》:回國任教這一段時間,你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夏志宏: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花太多的時間應付沒有必要的事情。我們經常忙於行政會議、彙報。很多上面要求的評估、教學計劃、動員、總結等,其實都沒有必要。教授們不該去做看上去很有榮譽、其實是很無聊的事。教育部表面希望辦學有特色,但你一有特色,就說你不符合規定。還有就是所有的學校都用同樣的方法來管理。不僅僅是學校,所有的學科也都用同一種條文來管理,而且動不動就要評估、視察。這一切也許動機是好的,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會浪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知識分子》:你在南科大的計劃是什麼?
夏志宏:我希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做,把南科大數學系打造成全國一流,國際上多個方向有重大影響的系。數學系現在已初具規模,教學研究教師、教學教師、訪問教師,博士後等加起來已有三十多人。我們計劃在三到五年期間,教學研究教授隊伍會發展至五十人左右,覆蓋數學基本領域,其中有四五個方向進入全國最強之列。另外,我負責新近成立的大數據創新中心,將作為產學研結合的嘗試,直接服務深圳的經濟發展。
《知識分子》:現在是解決你自己的問題重要,還是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更重要呢?
夏志宏:每個研究型大學教授,都應該爭取做好這三個方面:教學、科研、服務。也許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但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每個方面我都會努力。謝謝!
夏志宏
數學家、天文學家,美國西北大學終身Pancoe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第一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數學系創系系主任、講座教授。研究方向為動力系統和天體力學等。
夏志宏26歲時,在博士論文中解決了早在1897年提出懸而未決的Paul Painleve猜想。1989年榮獲斯隆研究者獎,1993年榮獲美國總統青年研究者獎,1993年榮獲得布拉門塞爾純數學獎,1995年成為馬里蘭州大學應用數學Monroe Martin獎得主。
製版編輯:李赫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更多漲知識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3.3萬年間,汪星人如何在地球上展開一段非凡的大冒險
※81次獲提名,諾獎界無冕之王攪動流體江湖風雲(上)
※2016最好禮 | 帶上這本書,與饒毅一起讀懂中國首個科學諾獎
※百萬美元科學大獎即將開啟:科學家要名還是要利? | 專訪丁洪
※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的民間科學家們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