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不是你的錯

自卑起初不是我們的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自卑與自信所負的責任越來越大。以至於,當有了反思能力,能夠自立的時候,自卑與自信,已經完全成了我們的責任。導致自卑的原因千奇百怪。無論是哪種途徑,最後一個環節都是,對自己的否定,對人而不是對事的否定。把握了這個本質,也就找到了克服的辦法。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1.起源於童年的自卑

許多人的自卑都來自童年經歷。

有個孩子剛剛拿起一個杯子,立即被大人搶了過去。「你這個小禍害,又來了。」當這個孩子再拿起另外一個東西,仍然會受到同樣的對待。終於趁著大人不留神,他終於拿起一隻瓶子,不小心滑落摔碎了。這時候,被成人一通埋怨,甚至責罵。那小孩兒無辜的大哭。而那個成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錯。只不過,他不知道這樣的舉動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心理影響。

如果這位成人跟一群朋友到另外一個朋友家裡做客。主人展示了一個珍藏品,每個人都為這件東西讚歎,都把玩了一番。而輪到這個人想要把玩一番的時候,主人說,這個東西,你不能動。這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我就低人一等嗎?

這正是兒童在早年時期經常遇到的情景。上面所說的情形,是最平凡,最不激烈的一種。然而,即便是這種情形,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顯著的影響。

許多人的自卑都起源於兒童時期。蒙台梭利對這種心理做了細緻入微的分析。

她認為,在成人的藐視、暴虐和不適當的干涉下,不斷受到挫折的幼兒會產生一種自卑感。他們會認為自己是無能的和笨拙的,是隸屬所有人的,是惟一被認為靠不住的人,是個低劣的人,甚至比禁止他們碰的東西還要沒有價值。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活動是毫無價值的,自己的行為是惹麻煩之源,從而產生沮喪和缺乏自信的情緒,壓抑了行動的慾望,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懼的狀態之中。

隨著自卑感的產生,幼兒又會表現出膽怯、遲疑不決、畏縮不前、經常流淚以及絕望的神志。

蒙台梭利強調說:這是一種內在的障礙。「這種障礙可能作為一種無能和比其他人低劣的感覺而在他內心固定下來;這將使兒童陷入日常的生活衝突中去。」

每經歷一次成人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似的責備,孩子的心中就會留下一片心理陰影:自己是不是無能的、笨拙的。他們對世界的旺盛求知慾,以及他們本能的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強,都會讓他們不屈不撓的去做他們原本做不到的事情。他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誤。但大人給他們的言語表情,卻讓他們感到困惑和巨大的挫折,並最終發展成為自卑。

所以,自卑起初不是我們的錯。

2.中傷

我上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我的小夥伴兒們,有幾個成績很糟糕,而且非常淘氣。作業寫得鬼畫符,或者乾脆作業沒完成。有一次,在班上,數學老師嚴厲的批評一位同學。

那位老師嚴厲而得意的說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種挖苦不但攻擊了小夥伴兒的人格,連同他的家庭也奚落了一番。

回去的路上,我們邊走邊玩兒。我聽到我的小夥伴兒們把那位老師狠狠的罵了一番。此後,一直如此。

對於性格外向的孩子,會把他人的中傷轉變為憎恨。他們的行為表現出變本加厲的反叛。他們會以給老師製造各種麻煩為樂。他們對學習上的成敗變得越來越麻木。最終,會早早離開學校——那個讓他們憎恨的地方。

而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惡語中傷事件會對心理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自卑能讓一個孩子自此一蹶不振。

我本科之後,曾經在一個機構工作。當時緊急情況,發過來一份傳真。領導讓我去接受。結果,我擺弄半天,沒弄好。他就急了,過來就說,「你腦子有問題啊,這個都搞不好」。我當時直發矇,這個東西,我以前從來沒用過啊。後來,我離開了那個機構。事實證明,這個領導的水平實在不怎麼高,包括專業水平。

3.表揚

表揚是人類最具諷刺意味的事情,本來為了增強自信,結果卻導向自卑。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拚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德韋克的直覺是: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產生明顯的效果。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接下來,研究人員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評價為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解釋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現,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的實驗重複了很多次。她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

德韋克的實驗,是傷仲永的現代版本。事實證明,誇獎孩子天賦、聰明的舉動,不但有可能導致一個人因為迴避挑戰而一事無成,也因此,造成了他們的自卑。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曾經有一位學業非常優秀的人,甚至在他們那一屆是最優秀的,一度被譽為神童。然而他層三次跨入研究生考試的考場,卻中途退出了。他甚至沒敢參加考試!大家在網上可以查到這個資料。原因就是上面的機制,被讚揚的太多,造成對失敗的強烈恐懼。

所以,當你要激勵一個人的時候,記得要對事不對人。這是最安全的做法,也是最有可能達成目的做法。此外,對事讓人感到真誠,對人,容易讓人感到虛偽和浮誇。

而當你被讚揚位聰明,有天賦,有才華的時候,你就要當心了。對方是無意的,甚至是好意的。但是,當你看待自己的時候,最好永遠把聰明、天賦、才華這樣的詞兒抹去。無論是有,還是沒有,都應如此。

4.比較

我是極為幸運的,家庭讓我躲過了上面三種劫難。

終於到了高中,我沒躲過去。高中學霸又多又強。我屢戰屢敗,各種努力都試過了。慢慢走向了自我懷疑。我不行,甚至從智商上就不行。只有智商不行才能解釋每次考試總分比學霸們差150多分。我跟班上的學霸,都不怎麼敢說話,或者有說話的必要時,總感到不自然。即便請教問題之前,都要做一番心理鬥爭。

這種自卑感,是成績排名造成的,本質上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比較。這種比較並不是自己有意為之。而是整個大環境造成的暗示。

下面就要說說拜託自卑,克服自卑的辦法了。

5.對事不對人

在高中讓我逃出自卑怪圈的是,不論斷自己,也就是不對自己這個人進行論斷。

事情沒做好,不要說自己無能,自己不行。而是就事論事,要看過程,看哪裡可以改進。爭取進步。

我在高中時代還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是有問題的。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生活背景,完全不同。比如我們班前十名的同學,有四位同學的父母都是學校老師。基礎比你好,那是自然的。但這不是借口,不要輕易就此推理,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我不行。

一個人在一方面有優勢,往往是很特殊的原因造成的。把自己跟別人的優勢比,那是自討無趣。把自己的優勢跟別人比,比較卑鄙。

但不與別人比較,不但極其困難,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強化跟自己的昨天比。爭取今天比昨天有進步,有更多的進步。這是終生的修鍊。

所有人為導致的自卑,根源都是一樣的:借事對人。事情做不好,把問題歸結為人,對整個人造成負面評價。

所以,對待任何人為造成的自卑,解藥只有一個:對事不對人。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

阿甘看上去是一個很傻的人,人們欺負他,因為他的「弱智」。阿甘的媽媽對他說,人沒有傻不傻的,做蠢事的時候是愚蠢的。

《阿甘正傳》,我看了好多遍,不斷琢磨故事的哲理。

曾經有一位很好學的年輕人,在北大讀書的時候跟一位女生談戀愛。那時,她剛剛到新東方當英語老師。他們經常相互分享英語文章。有一次,他給她寫了一封郵件,分享有關阿甘的一篇英語文章,選自讀者文摘,被編輯成中英文兩個版本。

幾個月之後他收到了她的來信。

你好,

今天收到一封學生來的信,

因為你那篇<<Forrest Gump>>的評論文章,

改變了她對人生的看法。

她寫信對我表示感謝。

我覺得我應該把這封信轉發給你,

因為是你將這篇文章介紹給我的。

謝謝你!

那位女同學的信:

Sarah:

你好!發了郵件之後我也沒有主動找你,你知道我選擇了自考,自己在家學,可是我越來越沒有信心,因為我覺得自己長的很醜,我甚至在看到長的漂亮的都不敢抬頭看她們。

在和別人說話時不敢注視對方,和父母也有一段時間沒說話了,我還有了自殺的念頭,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上星期四我買來了刀片和藥片,準備一死了之。

可想起剛買的《阿甘正傳》還沒有看,就坐在電視機前完整的看了一遍,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甘的媽媽對他說的話」You are the same as any other person, no different」。「你和別人一樣,沒有任何區別」和阿甘經常說的那句」Stupid is as stupid does」。「愚蠢就是做蠢事」。還有阿甘那種做事和對愛情的執著深深的觸動了我。使我放棄了那種念頭。我真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那張盤,我是否還活著。

我10月5日的課逃了,本應該我發言,可我不是成心的,因為在給你發郵件的那段時間裡情緒一直很低落,就回老家了,想多和姥姥姥爺呆一段時間,因為那段時間就有了那種念頭。

我還要謝謝你,上星期六你說我的聲音好聽,也許你只是說說,可是這對一個剛剛放棄自殺念頭的人是最好的催化劑,還有你星期日給我們推薦的那篇文章,更使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謝謝你。

我也很喜歡Celine Dion的歌,特別是Because you loved me。

電影帶給了這位女生認知革命,走出了「自卑」在大腦中自我強化的死循環。世上沒有傻子,但是有人做傻事。

阿甘那種做事和對愛情的執著深深的觸動了我。」 在許多時候,這種觸動都是難以言表的。

6.大成若缺

另外一個造成自卑的原因是先天缺陷。但先天缺陷卻不能註定一個人的自卑。

韓非子(約前275-前233),戰國晚期韓國(今河南省新鄭)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先秦諸子中「最後一子」。韓非子,口吃。

紀曉嵐(1724~1805),名昀,字曉嵐,直隸河間獻縣(今河北滄縣)人。據史書記載,他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後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清代著名的學者、詩人、目錄學家和小說家。與紀曉嵐交遊數十年的朱珪曾經有詩這樣描述紀曉嵐:「口吃善著書」。是的,紀曉嵐口吃。

辭賦大家司馬相如,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鄧艾,唐代詩人孟郊,國學大師王國維,這個口吃清單還可以一直列下去。

他們自卑嗎?不自卑。或許有過,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們的才學與才能,使得他們足以超越世俗的眼光。

也許他們都走過自強不息,勇猛精進的道路。

7.勇猛精進

戰國末期有個人叫蘇秦,洛陽人。他在青年時期曾到齊國拜師學藝。《史記》稱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蘇秦在鬼谷子那裡學習遊說技巧和外交謀略,當他自以為學有所成後,便滿懷信心地來到秦國遊說秦惠王,一展抱負。

初出茅廬的蘇秦儘管使盡渾身解數,但始終說服不了秦惠王。在用盡了所有資金後,他只好回家。

《戰國策》記載了他回到洛陽時的樣子:「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貉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硚,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意思是說,蘇秦遊說秦惠王十次都沒有成功,用黑貂皮做的皮衣穿破了,錢用光了,行李袋子破了,最後連鞋也買不起,只好穿草鞋,自己挑著書和行李的擔子,又黑又瘦,臉色非常難看。

回家之後,情形更慘。「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妻子不給他縫衣服,嫂子不給他做飯,連父母也不和他說話。

蘇秦感嘆道:「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妻子不我為丈夫,嫂子不認我這個弟弟,父母不當我是兒子,這都是我的罪過啊!

於是蘇秦連夜把家裡所有的書都翻出來,找到據說是姜太公寫的《陰符經》,挑燈夜讀,「伏而誦之。」讀到深夜想睡覺時,他「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他這樣足足苦讀了一年多,終於有成,二次出山。頭懸樑錐刺股,其中的錐刺股說的就是蘇秦。

再次出山的蘇秦先後說服了燕文、趙肅侯、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於是六國從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也就是說,蘇秦使得六國聯合起來,合力對付秦國,蘇秦做了合縱盟約的秘書長,兼任六國的宰相,佩六國相印。

有一次,蘇秦遊說楚王,路經洛陽,他的家人知道後,「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意思是,父母聽說他來了,趕緊粉刷房子,把路面打掃乾淨,並準備了鼓樂筵席,而且到三十里以外去迎接他。他的妻子不敢正眼望他,低著頭偷偷地看他,蘇秦講話時,她側耳傾聽,生怕聽錯了。嫂子的表現更離譜,她在地上爬到蘇秦跟前,不停地跪拜道歉。

蘇秦看到嫂子如此誠惶誠恐,想起了往事,笑著說:「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子怎麼以前對我那麼傲慢,現在又這麼恭敬了呢?嫂子回答說:「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那是因為叔叔您現在當大官了,又有那麼多錢。

即便蘇秦學富五車、縱論天下,也不禁感嘆:「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感慨啊,人貧窮的時候,父母都不把自己當孩子,富貴的時候,親戚們都會畏懼,人在這俗世上,權勢地位和富貴,能忽視嗎?

這個故事演繹了上千年,大體是真實的。國與國不同,家與家不同,並非所有的家庭都向蘇秦家那樣勢利眼。但是,蘇秦的所思所為,值得深思。他不推卸責任,造成這種局面是自己的錯。咋辦?發憤圖強,勇猛精進。

8.如何克服自卑

(1)無論先天缺陷還是後天原因,起初的自卑不怪你。

而一旦有了自我意識,有了高級認知之後,一個人就有了跳出自卑的認知能力。

跳不出認知的怪圈,就是你的責任了。

(2)對事不對人:

自己所做的事情無論多麼失敗,都不要認為是自己失敗。就事論事,改進就好。勝過自我,是硬道理。

(3)遠離惡意中傷的環境

如果你總在一個惡語傷人的環境中,而無力改變,那一定要想辦法離開。有些人即便本事再大,但不值得跟他耗時間。

(4)成為很厲害的人

發憤圖強,勇猛精進。

(5)不造成別人的自卑

父母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乃至人世間的許多悲劇,都是人身攻擊式的「惡語相向」造成的。

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是心智。但破壞力最強的東西,也是心智。

如果你的言語行為沒有給別人造成自卑,那麼,你不但學識淵博,而且必定有超強的修養。

參考資料:

《童年的秘密》

作者:【義大利】蒙台梭利

《看見成長的自己》

作者:【美】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1-6

《教養大震撼》

作者: 【美】波?布朗森 / 【美】阿什利?梅里曼

出版社: 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1-7-1

===核聚相關文章===

  1. 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2. 要怎樣努力,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3.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4. 對獲取知識的方法論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5.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6. 為什麼有的人好像什麼都知道但現實中卻一事無成?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7.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為什麼還是會不努力?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微信公眾號:核聚(hejupai)

知乎專欄:核聚
推薦閱讀:

如何超越你身邊90%的人,從打雜中突圍
滾蛋吧!別人家的那誰!
請慢一點讀這篇文章,否則不要點開它……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

TAG:个人成长 | 自我管理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