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歡做的事

回想起來,我從小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分類和計算,可能這也是導致我現在讀博士的原因吧。

以前我以為,人的未來職業是不可預料的,有無數種可能,可以做醫生,可以做律師,可以做科研人員,可以做建築人員,總之是多種多樣的,大學只是一個類似分院帽一樣的東西。

現在我覺得,或許一個人最終選擇的職業,就是他最有天賦的職業,即使入錯了門,也會在錯的行業找到最適合他自己的崗位。比如一個人特別擅長做生意,但是出於一些陰差陽錯進入醫院工作,那他最後也不會做醫生,而是成為一個藥品推銷商。

回到我自己。從小就不喜歡運動,不喜歡出去玩,而是喜歡在自己房間里開腦洞。小的時候流行口袋怪獸,我買了很多小模型,我會不厭其煩地給這些小怪獸分類,這一堆是水系的,這一堆是火系的,但是這幾個又是爬行的,這幾個又是飛行的……等等。我是很喜歡分類的。還有計算,這幾個小怪獸打那幾個怎麼樣,要不要給他們多加幾個隊友,一個小火龍能打幾個傑尼龜,這樣的問題,會用紙算一算。我媽經常看到我在紙上寫寫算算,都是數字,以為我喜歡做題,還特地給我買了奧數習題集,鼓勵我搞搞奧數。

到了中學,沒有小怪獸可以玩了,我就在紙上寫寫算算,我算的最多的是這個學校有多少老師,多少學生,一年要收入多少學費,發多少工資,蓋教學樓要多少錢,買地要多少錢,等等等等。然後總結出來一個公式(基本上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多了也不會),算算以我現在的攢錢速度要多少年才能辦一個學校,多少年辦第二個,第三個。後來認識到以自己的攢錢速度永遠辦不起學校,就改成倒推法,30歲之前辦x個學校,現在要每天攢多少錢,這種問題。

如果出生在孤兒院,我可能會成為院里的小賣部,或者天天撿廢棄塑料瓶,一步步攢錢,然後做小生意,辦個工廠專門生產塑料小人,這樣的人生是可以預見的。即使現在我也時常有類似的想法,節假日看到學校門前賣冰淇凌的小販,我會默默算算他一天能賺多少,躍躍欲試。

因為天天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上課從來是不聽講的,啥都學不好,只有數學不錯,因為天天在用在算,但是也不算拔尖,因為我只學我覺得對我的辦學校大計有用的部分,其他部分我是不學的。

什麼事情啊,都得是自己感興趣,才能做好。我現在覺得。

上了高三之後,我覺得這樣不行,得考上好大學,才能辦學校。我選了數學開始搞,先搞好一門學科,再複製這個過程,這是我父親的說法,父親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成功是經驗的積累。意思是成功了一次,下次就知道怎麼做了,然後良性循環。這句話包含了無限的哲理,我從心底里認同,一直到現在都記得。

我搞數學的方式,與其他同學是不同的,我的想法是目標導向的,倒推法:因為要考上好大學,所以要在高考上多拿分,所以要把高考考卷上的題都做會,這就是我當時的邏輯。

那時我成績實在不行,我媽給我報了補習班,我是個心疼錢的孩子,你們知道,我天天都在想著攢錢辦學校,怎麼能容忍自己花錢給別人賺。所以我當時搞數學都是自己弄的,我希望我媽把省下來的補習費直接發給我,當然這種好事最終沒有發生。

言歸正傳,沒有了補習班的我,感覺時間充裕了,我做的事情其實還是老套路,分類和計算。我是幸運的,高考的所有科目中,數學是最適合總結分類的,不像生物和英語那樣,知識點小而分散。我花了大概2個月時間把數學總結好。我做的事情就是分類,分類是最重要的,不會分類,就漫無目的,就好像獨孤求敗,他的思想我就很欣賞,一本獨孤九劍,不是教你一個套路,而是分析別人都會搞什麼套路,然後你要怎麼克制這些套路,非常science。

我當時把市面上能看到的數學卷子都買了,然後搞了一個活頁的大開本,按照獨孤九劍的思路,把所有題型都分了類,剪下來,貼上去,分析這個知識點裡一般會怎麼出題,想怎麼埋伏我,把心得體會都記在旁邊。這個過程十分有意思,越搞越有意思,我經常沉迷其中搞到夜晚一兩點。白天上課也是不聽的,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能不做就不做。

自從兩個月總結完這個本子,我感覺自己無敵了,啥都懂,還能點評試題,覺得這個題出得簡單,還可以加上若干套路。正好那時候老師也開始大量給我們發高考試卷做了,然後我就起飛了。做平時老師布置的習題我可能有問題,因為那些習題往往考很細的知識點,我時間有限沒遇到過,就不知道;但是高考卷就不一樣了,卷子就那麼大,啥都要考,就不可能考很細的東西。那時候我自信心空前膨脹,不是感覺自己很厲害,而是感覺這種方法很穩,每多做一張卷子,就多總結一點套路,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不是感到沮喪,而是感到欣喜,欣喜又能多總結一種套路。

後來我又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其他學科里,最後考了個不錯了大學。高考結束之後估分,我估出來的分數跟最終結果只差1分,可見有多穩。我估計數學能考滿分,後來成績下來發現被扣了一分,我也一直沒看到卷子,不知道哪裡被扣的,因為就沒有1分的小題,可能是大題里扣了步驟分吧。

這件事發生在我17~18歲的青春期,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我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力量這麼大。靠自己的力量,能省下來好多補習費。

我一直在談錢的事,估計大家也聽煩了,實在是我從小就窮,我媽從來不給我零花錢,她喜歡對我搞公務員教育,把零錢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讓我想用就去拿;然而當我真的去拿了之後,她又會教育我,你這樣是不行的,要經得起考驗,你這樣搞,以後在單位是不會被領導提拔的。

從零花錢的事情開始,我幼小的心裡就埋下了一個陰影。我以為「領導」是無所不知的,我只能小心翼翼的做好自己的事,盡量讓「領導」滿意。這個領導可能是學校的老師,也可能是家裡的父母,總之是無所不知的。

這樣的世界觀在17歲那年改變了,我發現了自己的能力,今後的生活可以不必依附於某個虛幻的「領導」而生活。我的世界第一次變亮了。

—————————————————————————————————————————

我今年26歲,再過一個月就27了,離當初這段發生在我身上的大事已經過去9年了。這些年間發生了太多事情,第一次走出家鄉,第一次走出中國,第一次交女朋友,第一次開店掙錢,第一次發文章,第一次進國家實驗室實習,我的視野越來越廣,人越來越自信,也逐漸了解到我從小形成的世界觀,是那麼局限。回想9年前的自己,簡直判若兩人。我媽曾經說過: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也會犯錯誤。我爸曾經說過:成功是經驗的積累。我想說的是:世界其實沒有那麼複雜,都是自己把自己搞得複雜,生活需要力量,力量來自於知識,知識來自於長期的觀察和總結,而這份耐心來自於興趣和渴望。

多麼希望彼時的我也能懂得這些道理啊————

推薦閱讀:

貓屎咖啡
路過一種生活
王路:大時代的小人物
徽派婺源—木雕修復工坊
致家長:孩子的未來,不是你彌補遺憾的工具

TAG:世界观 | 生活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