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討論諸如人是如何誕生的,死後將去往哪裡等形而上的哲學問題,總會被別人粗暴的打斷或諷刺或嘲笑?
諸如此類終極哲學問題: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死後是否還有另一個世界,釋迦牟尼真的涅槃了么?人是否有前世今生,意識如何被創造,冥想的意義等。當我思考這些問題,我真切的感受到我的存在,我感覺這些思考能帶給我快樂,給我意義,給我指引,探索這些問題也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當我開口談到這些話題,我絕不是要故意顯得與眾不同,而是出自原始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注意,這樣的交流一般是在網路上,不是口語面對面交流。能面對面坐在一起的都是好朋友,一般交流的都是工作生活和其他業餘愛好,也就只有這種形而上的問題適合發生在網路上,半熟人或陌生人中。但是很尷尬的是,這些問題在一些人眼裡似乎是洪水猛獸,不能觸碰,常常會被粗暴的打斷、排斥、諷刺,饒有用意的「嘲笑」,視你為「異類」,感覺似乎你只有聊如何掙錢工作拍拖吃喝玩樂才是正常人類。還有部分人會用他的自以為已經掌握的人生大道理對你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僅僅只是出於探索自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西方文明中那些偉大的古代思想家和哲學家也是如此被嘲諷么?我如何才能找到同類?
因為你想討論的這些確實不是什麼好問題。
「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死後是否還有另一個世界」這些,基本上是兩千年甚至更久之前流行的哲學問題,題主似乎也是明白這點的嘛:
西方文明中那些偉大的古代思想家和哲學家也是如此被嘲諷么?我如何才能找到同類?
因此,現代的世俗人群不會搭理題主,因為他們不想進行哲學討論;
而真正學習哲學的人也不會搭理題主,因為他們早就跨過討論這些問題的階段了。於是像題主這樣的人就被夾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我的建議是換一下問題,至少「即使死後真的有個世界,我們如何驗證這件事?」就比「死後是否還有另一個世界」更值得討論。給一點建議,對哲學問題有興趣的話
一定要多讀書!一定要多讀書!一定要多讀書!不要自己閉門造車。哲學發展了兩千多年,對於某一類問題,雖然不能說找到了答案,但是至少經過了那麼多代人的思考,他們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思路。可以這麼說,你能想到的問題,古人基本上都想到了,你自己通過思考形成了一個觀點,可能你自己覺得很得意,但是你看了書之後或許就會發現它早就包含在了某位哲學家的思想中,或者早就被批判過了。去了解一個問題的發展史,對我們自己的思考絕對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哲學本來就小眾,找不到人探討是很正常的。不要因為被排擠就自卑,也不要覺得自己想了一些別人沒想過的問題而自命清高,這是最重要的。增添一下,你真正需要考慮的是,死亡對你的生存有何意義。
這比考慮「死後世界如果存在我們怎麼確定它」更重要。你其實把死亡理解成了一種尚未到來的「什麼」,這個現成的「什麼」在到來時產生一種極端的背謬:如果死亡是什麼,那麼死亡作為無又是什麼?無是現成的什麼?另一個世界?古老的語法信仰就此出現,而你也錯失了死亡的真正力度:死亡什麼也不「是」,死亡,無,生存作為可能性始終對其保持開放的不可能性。死亡作為一種不確定又最極端的可能性貫穿了你的生存,讓你意識到所謂時間,是有終的,給予你有限的生存與不可能的可能性,每個瞬間都是獨一的,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畢竟討論「存在者的存在是如何被給予的」「為什麼有存在者而非無」這種問題的哲學家都已經被當成了神棍......這個時代祛魅神秘與終極,追求的是確定性。而確定性就體現於當下在場和可量化。
而追求確定性正是對死亡近乎本能的驅逐,因為死亡正是展示了貫穿了生存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大多數人厭惡而要逃離的。就是這樣。你可知道你為何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是憑直覺,那別人有充分理由打斷你。
但即使在哲學中,很多問題也早已過時……執著於過時的問題,不被嘲笑才不正常……
被嘲笑是因為你選錯了談話對象,而你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你選不對談話對象,這才是你總是被嘲笑的原因。
因為不管怎麼說大多數人實際上認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很多哲學問題,根本上來說就是世界觀的不同。
比如跟認為靈魂是無稽之談的人討論死後,前提假設都有矛盾怎麼繼續愉快的聊天啊?你跟別人討論哥德巴赫猜想或者費馬大定理,同樣會被粗暴的打斷甚至嘲笑。
原因不是別人不愛智慧,而是因為你沒有認真跟別人聊天,別人根本不懂這些,也不需要懂這些。
形而上學問題沒什麼區別。要討論,可以跟哲學工作者討論,沒事兒跟勞苦大眾較什麼勁?這時候就需要文藝作品了嘛,你要是和別人談缸中腦,他們會覺得好無聊啊,但《黑客帝國》一出來大家就覺得好酷好牛逼。你和別人談什麼是正義,他們會想睡覺,但他們看過《Fate》後,會為三個衛宮的不同正義觀念一撕就是幾百樓。你和別人談電車難題,他們會覺得哪有這種事情,要是改個愛恨情仇的故事,估計就要糾結個死去活來了。
反正我是不懂哪裡有區別了。因為在一些人眼裡,這種話題沒有意義。曾經我和你一樣,也對一些人單方面討論這些事情,後來有個朋友直接問了我一句:你想這些有用嗎?能賺錢嗎?我當時直接語塞,不知該怎麼回答。後來我想明白了,有些事情確實適合自己一個人思考,或者慢慢去找志同道合的人。思考哲學性問題,有沒有意義其實根本不重要吧。
這是一道關於人生道路的選擇題:快快樂樂的活還是明明白白的死?
絕大多數人選擇快快樂樂地活,並不真正在乎什麼是真理,或者說,生命就是真理。他們追求幸福,避諱死亡,信奉「開心就好」。
少數人選擇追求明明白白,向死而生,「朝聞道夕死可矣」。其中很多人某一天會把某種謬誤當做真理,陷入狂妄或虛無。其餘人終會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到死也不會明白」。這個目標是任何個體的人生都不可能達到的,也可能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無限真理不屬於任何心靈,就像汪洋大海不屬於任何船舶。這條路沒有終點,那麼還有多少人願意堅持,只為了收穫幾朵知識的浪花?
所以不難理解絕大多數選擇前一條路的人會無視這些問題,少數曾經走過後一條路而又回到前一條路的人會嘲諷這些問題,而信仰謬誤的人會熱衷於灌輸他們所謂的真理。
剩餘的極少數人選擇不公開談論這些問題。
選擇第一條路伊壁鳩魯提供了方向,選擇第二條路蘇格拉底提供了方法。我是題主。
我剛來知乎玩,現在還比較好奇,新鮮,可能每天都會來更新下。因為是剛來知乎玩,還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這裡的回答。
一部分是從處世角度來回答,比如:1、要選擇好的談話對象。
2、如果開始了一段談話,話題持續深入,那麼你也要做好別人自我防禦的準備。3、深度思考更適合一個人安安靜靜的。一部分是從知識層面來回答,比如:
1、這類話題大而寬泛,應該把問題改一改,改成諸如如何驗證死後的世界?這些我理解為是一種定向的封閉式的問題,開放式的問題在一定成都上會引起誤解,並且很難得出確定性的結論。這個建議我個人認為挺好,有很好的工具屬性,這是我上知乎後學到的如何有效提問的第一招,感謝答主。2、有的答主給了我好的充實提升自己的建議,列了些書單。好建議,我收下了。其實,我提這個問題只是傻乎乎的隨手一提,但我也相信這些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早晚而已。我這些就是一些樸素的想法,沒有往哲學研究的專業方向去想過,研究過。對於我個人來說,這些樸素的想法一旦往哲學層面去靠攏,就變成學究,變成學術的層面的思考了,不是專業人士就不要有樣學樣了,所以我很少去鑽研哲學書,擔心落入了遠古思想家哲學家的思維里,擔心自己因哲學而哲學。反而我很喜歡看科幻類小說電影,感受那種無拘無束的偉大的想像力。我這種愛好和傾向我不知道對不對,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才提出這個看起來傻乎乎的問題。
最後還有一部分讓我感動的回答,就是那些有信仰的對真理有追求的回答。從這些答主的回答里,能看出他們是一群與眾不同的人士,堅持思考孤獨前行,懷抱信仰,有情懷有溫度。看到他們的回答,會感覺這個世界,人擁有思考的能力和追求真理和自由的能力,真是美好。
當然,也少不了一部分來嘲諷和打壓的。這部分人我粗粗歸納了下,大約就是以下幾派:
1、資格論。因為我是學過哲學的,我懂很多哲學知識,你個沒入行的門外漢,也來談哲學,顯得很傻逼。-----其實我並沒有以「談哲學來顯高深與眾不同」的想法好嗎,而且我也不認為只有專業人士才能談某領域的問題。你是專業人士不等於你天然有理。我是門外漢不等於我就沒有發言權。你喜歡討論術的層面,我喜歡討論道的層面,人生問題是每個普羅大眾都會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資格向自己發問,向世界發問,向上帝發問。
2、輩分論。我是長輩,我比你大,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橋還多,我皈了依學了佛,凡從我口中所出的必是如來真理。對於這部分人我真的是躲都惟恐不及。
3、動機論。「我懷疑你來知乎問這些問題只是想顯得自己高深等等」。我能看得見,這些人站在陰暗的角落裡不懷好意的揣測別人動機的樣子。
對於這幾類人,我想說的是,在這樣一個公共開放的平台炫耀自己的輩分和資歷其實有點LOW。即使你是國王王公,專家學者,你也要擺事實講道理,羅列你的依據,讓我心悅誠服,我才能真正從心裡服你,認可你。
因為這是一個公共的開放的平等的平台。
這幾類人,我統計了下,占的比例也不大,大約8.6%那樣,在我可承受的範圍內。每個開放型的平台,我覺得應該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只要負能量能控制在20%以內我覺得應該都還是合理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對這些人也並不是很排斥,因為他們負面的觀點和態度也能激發我的一些正面思考,輕微的攻擊和嘲諷其實對人生也有一定益處,所以也要謝謝他們。
2016.11.1
——————————————————————————————————————————今天,有位答主說這種問題過時啦,所以不被嘲笑不正常。
我想說,這種問題永遠不過時。怎麼會過時呢?每一個人漸漸長大,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不能因為有前人思考過,後人再思考就是個笑話。人生哲學是每一個人終身都會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對人的三觀形成及人格完善有重大意義。對於這種問題,你只能用「不值得思考」「從來沒思考過」「曾經思考過,現在不思考「」偶爾會思考「「思考是閑著蛋疼的人才會思考的事」「思考者是傻逼」等概念來劃分,用年代來劃分得出過時結論,邏輯謬誤,不成立。
第二,用過時理論來評判,顯得思維很是懶惰。兩千年前有哲學大家提問過思考過寫過著作,就能說他們的思考結果已經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終極定理和蓋棺定論?NO,每一個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能劃等號。不然經典物理學後之後怎麼又有相對論,又有量子力學。人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一直在進步,同樣,人對精神世界的認識也是在不停發問不停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得到了巨大發展。至少現在,在量子力學的範疇中,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反過來讓人們在因果律和奇異的生命現象上得到了突破性的認識。
第三,在阿爾法狗戰勝世界冠軍的時代背景中思考這種問題,尤其不顯得過時。心理學腦神經瀕死體驗生物科技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研究突破給人帶來更多探索終極問題研究人體及意識層面的思路和方向,這麼好的時代,可能兩千年前的哲學家都想從墳墓中跳出來感受一番評論一番吧?
第四,按照答主的過時理論,哲學問題是一種時尚潮流,有一撥人跟風過熱門過,後來又有一撥人來跟就out了?想想都覺得好幼稚呢,用到過時這兩個字來進行評判。可能你說的是一個自己已經思考過也找哲學理論了解過但無結果也自覺無啥意義反而顯得自己頗為傻逼的人對於後來發問者的嘲笑吧。
-10.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實,昨晚收穫了唯論者的回答,反覆思考了很多遍,要理解他的意思和我想問的有何種關聯。因為自覺沒有充足資格去談論如此深奧問題,所以心中總會隱隱擔心遭到和現實中一樣的嘲諷,有一點微微的心理壓力。但其實回顧所有答案,真誠的居多,這直接表明了這裡的智者慧者是主流的吧。在我一直回味思考昨晚那段衝擊到我心的話時,作者回復了我:回答對您有益,盛感榮幸。人生之道就在每個人的心中,若心中無道,對此類文章是沒有什麼感覺的。所以,答的好也需聽得妙。多謝。
心中無道,無法共鳴。
好像自己曾經想過的,在這裡一一印證出來。前幾天我還傻乎乎的嚷嚷著如何找到同類,現在我看到了很多探索者、開路者、思想者。我深深感到緣的奇妙。有一種話語,猶如黑夜中一道光剎那間照亮你。然後你再也不能直視它,只能將那種亮放在記憶里。
--10.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晚,我始終充溢著一種想哭的感覺。從前幾天剛剛上來玩,隨意提了個無聊問題,到每一晚臨睡前來看看新消息。在這之前,我一直是吸取著眾人的不同角度,感到有趣,有見識,真誠,有愛,得到了好多認識問題的新角度,讓我非常驚喜。直到今晚,看到"唯論者」的答覆。一開始我以為是來嘲諷我的,慢慢的一條一條看下去,每一句話都好像打到我深處,讓我深深的震撼。你娓娓而談,那麼優雅的給我打出這一串字,我一邊看一邊想哭,如何才能得到這麼深刻的交流。什麼樣的頭腦,能慢慢的輕輕的說出這麼深刻的東西。
因為有人相信眼前,有人相信永恆。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
為么會這樣?因為屬於信仰,無有形的證據可擺。為么會這樣?因為永恆者一,一則全,全則不可見,不可察,只可信。為么會這樣?因為事情就是這樣。為么會這樣?因為你有病,沒病的人提向都會適可而止,人總有不知的事。為么會這樣?因為你是人,不是無所不知的,無所不知的稱為神。為么人有不知?因為人有身體,知是用感覺去知,不可感不可覺者則為不可知。為么人有身體?回去問你老爸老媽。沒有身體時會是什麼感覺?知道的人,說給你,你卻聽不見;不知道的人,如果說知道,你肯定不信。所以,此問題是不可答之題,只能歸入信仰。人生的來龍去脈,意義價值,和這些問題一樣,最終只能歸入信仰。信仰就是在無法提供證據的情況下被人認定為真的觀點。信仰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觀點。因為談不清楚,所以很多人不談人生,不談信仰,暫時忘卻這個人生必答題。答主沒忘,嘲諷的人則選擇了忘卻或已經忘卻。(作者:唯論者)
可能是深夜又放著音樂的原因嗎?所以這麼容易感動。謝謝,緣分讓我來到這個神奇的平台,見識了另外一片世界。
也許我們本意並不是要尋找什麼終極答案,只是想得到一個共鳴的靈魂,好在黑夜中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謝謝唯論者,謝謝你們。
-10.27
———————————————————————————————————————————其實萌發這些問題,是早在11歲剛念中學的時候。也並不是日復一日過了很多年仍在談那個原始問題,是有進階的。會去找相關的書籍網站視頻電影看,也會和一些親密的朋友討論,身邊也有好友是宗教徒。對問題的理解會更深,也帶動自己去做一些親身實踐。但是畢竟不是研究神學哲學,達不到專業度。
但問題一旦萌生,又註定無法解決,那麼好奇心還是一直潛伏。比如當看到西部世界這種有隱喻的作品就又會生髮想像。
-10.26
———————————————————————————————————————————先真誠的謝謝各位有趣有深度有理性有邏輯的答案。很有意思,初步感受到了這裡有一種不同的魅力。其實我剛剛來知乎玩,不懂規矩,莽莽撞撞的丟個大問題到大海里。這麼多答案里,最接近我現實情況的是許鵬老師的答案。但是眾多朋友眾多角度,超出了我期待的,感覺收穫滿滿,受益良多。得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很多人發自真心的回答我的無聊問題,哈哈哈,我都不知怎麼表達我的謝意了,感謝,早知道早點來知乎混了。
-10.25
———————————————————————————————————————————值得再重申一下,絕不是要顯示與眾不同或自認為在探索人生深層次。我在當下活的很好。
——當你偶爾心念一動,想知道自己為何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死後是不是有另一個世界。你在思考什麼?難道你在思考」如何顯示自己在探索人生深層次「?這個邏輯不是很搞笑嗎?而且充滿了不懷好意的揣測感。這樣的妄自揣測往往使得討論偏離了問題本身,而轉向人身攻擊。
這也許就是出現很多嘲諷的原因。因為人不見得別人在思考,因為只有自己在思考,高高在上的看待別人在思考自己也思考過的問題,心裡會湧現無比的優越感「傻逼,你思考過的大爺我已經思考過N遍了」,接著打擊你不要思考,因為「老子思考了也沒啥結果徒增煩惱,還是回到當下去吧」,嗯,這樣才顯得自己如此的「高深」和「與眾不同」。
但是能造成某些人這種莫名其妙優越感的原因,其實可能僅僅只是因為:別人比你晚出生了20年而已。
思考是自由的,你不能限制一個人不思考。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問題時,一個最基本的討論原則就是」就事論事」,這樣才能使得討論走在有意義的航向上,在有意義的前提下,思辨才會出現有價值的結果,和有邏輯框架的觀點、理論和假設。而不是一句」你落入魔障「消極了事。
所曰魔障,以何標準定義?若以個人標準定義,在我心中,你也是魔障。
類似「生命在於當下,在於呼吸之間。」這種回答是非常普遍的,某種角度上跟那些「思考那麼多幹啥,人要及時行樂「的觀點是粗暴的一致。只是從另一個角度壓制你的思考本能和求知慾,把你打回「當下」的牢籠。
但牢籠仍然阻止不了一個人在思考。
「生命在於當下,不要思考死後的種種」簡直就是一種思維懶惰。如果萬事都能用這一句解決,康德,愛因斯坦,亞當斯密都不必存在了。從這個角度看,世界上那麼多大思想家哲學家的存在簡直就是對「活在當下的呼吸之間「的極大嘲諷。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時,「活在當下」的牛頓應該隨手撿起用衣角擦擦放進嘴裡咬一大口,enjoy的讚歎:好甜啊,生活對我真好。
中國哲學的虛無主義神秘主義真是害人極深。「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理解的——所以你要回歸人本身」。這真是中國古文明的最大缺失之處:把視角放在「當下的我」,而從來不投向更寬廣的世界,結果成就一種狹隘的精英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無為主義。也許正是這種懶惰的思考方式,使得中國文明幾千年從未誕生像樣的哲學體系、經濟學體系以及科學體系。當哲學失去了對終極問題的拷問,對終極真理的追尋,這種語境之下誕生的道德/倫理/政治制度難道不存在偏離了」天道「的可能性?
既然連老子孔子都無法道出「道」是何東西,你作為一名普通人又如何能認為「活在當下呼吸之間」就是一種不可置疑絕對正確的道,來指引別人的思考?
你思考過什麼是當下么?為什麼你連「自認為在深層次的思考」或者乾脆「假裝在深層次的思考」也不敢去做呢?你領悟到當下即是圓滿,怎麼你還不涅槃回歸西方極樂呢?為什麼還要如此在意並打壓諷刺別人的思考呢?
思考是自由的,你無法控制我不思考。我思考我自由,我思考我快樂。
不願意看到別人在思考,而妄自揣測別人在「自以為深層思考」的人,你已走入了魔障,內心的魔鬼要去除去除了。
看,我現在通過知乎,定義了我這一秒的另一種可能性。我幸福的活在這個當下。去看《蘇菲的世界》吧,大家都是兔子身上的虱子,只不過有的在兔子毛頂,有的在兔子毛底。題主你有潛力成為在毛頂的那個。
親愛的蘇菲,我不希望你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把這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為了確定起見,在這課程開始之前,我們將做兩三個有關思想的測驗。
請你想像,有一天你去樹林里散步。突然間你看到前面的路上有一艘小小的太空船,有一個很小的火星人從船艙里爬出來,站在路上抬頭看著你……你會怎麼想?算了,這並不重要。但你是否曾經想過你自己也是個火星人?很明顯的,你不太可能突然撞見一個來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我們甚至不知道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物存在。不過有一天你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你可能會突然停下來,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眼光來看自己,就在你在樹林里散步的時候。 你會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你覺得自己好像剛從一個夢幻中醒來。我是誰?你問道。你知道自己正行走在宇宙的一個星球上。但宇宙又是什麼?如果你像這樣,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你會發現自己正像我們剛才提到的火星人那樣神秘。你不僅看到一個從外太空來的生命,同時也會打內心深處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如此不凡響。.如果你不介意的話,蘇菲,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另一個思想上的測驗。 有一天早上,爸、媽和小同正在廚房裡吃早餐。過了一會兒,媽媽站起身來,走到水槽邊。這時,爸爸飛了起來,在天花板下面飄浮。小同坐在那兒看著。你想小同會說什麼?也許他會指著父親說:「爸爸在飛。」小同當然會覺得吃驚,但是他經常有這樣的經驗。 爸爸所做的奇妙的事太多了,因此這回他飛到早餐桌上方這件事對小同並沒有什麼特別,每天爸爸都用一個很滑稽的機器刮鬍子,有時他會爬到屋頂上調整電視的天線。或者,他偶爾也會把頭伸進汽車的引擎蓋里,出來時臉都是黑的。好了,現在輪到媽媽了。她聽到小同說的話,轉身一瞧。你想她看到爸爸像沒事人一般飄浮在餐桌的上方會有什麼反應?她嚇得把果醬罐子掉在地上,然後開始尖叫。等到爸爸好整以暇地回到座位上時,她可能已經需要急救了。(從現在起,爸爸可真是該注意一下自己的餐桌禮儀了!)為何小同和媽媽有如此不同的反應?你認為呢?這完全與習慣有關。(注意㈠媽媽已經知道人是不能飛的,小周則不然。他仍然不確定在這個世界上人能做些什麼或不能做些什麼。 然而,蘇菲,這世界又是怎麼回事呢?它也一樣飄浮在太空中呀。你認為這可能嗎?遺憾的是,當我們成長時,不僅習慣了有地心引力這回事,同時也很快地習慣了世上的一切。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們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哲學家們想要使人們恢復的能力)。因為,在我們內心的某處,有某個聲音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龐大的、神秘的存在。 這是我們在學會從事這樣的思考前都曾經有過的體驗。 更明白地說:儘管我們都想過哲學性的問題,卻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哲學家。由於種種理由,大多數人都忙於日常生活的瑣事,因此他們對於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壓抑。(就像那些微生蟲一般,爬進兔子的毛皮深處,在那兒怡然自得地待上一輩予,從此不再出來。)對於孩子們而言,世上的種種都是新鮮而令人驚奇的。對於大人們則不然。大多數成人都把這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 這正是哲學家們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地方。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或她而言,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複雜難解、神秘莫測。這是哲學家與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你可以說,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 所以,蘇菲,你現在必須做個選擇。你是個還沒有被世界磨掉好奇心的孩子?還是一個永遠不會如此的哲學家?如果你只是搖搖頭,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個孩子還是哲學家,那麼你已經太過習慣這個世界,以至於不再對它感到驚訝了。果真如此,你得小心,因為你正處於一個危險的階段,這也是為何你要上這門哲學課的原因。因為我們要以防萬一。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 這門課程是不收費的,因此即使你沒有上完也不能退費。如果你中途不想上了,也沒關係,只要在信箱里放個東西做信號就可以了。最好是一隻活青蛙,或至少是某種綠色的東西,以免讓郵差嚇一大跳。 綜合我上面所說的話,簡而言之,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予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家們在嚷些什麼。 這些人只會說:「哇!真是一群搗蛋鬼屍然後又繼續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在是什麼價錢?你有沒有聽說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蘇菲的世界》
讓我們看談談主流意識形態:科學,從這裡面自然可以看出對哲學問題的排斥~科學具有的根本特點:1,實用性→要求感性的現實力量和規定→把自然理解為存在作為有待改造的質料→自然沒有其他意義需要探討。2,客觀性→排斥主觀性→無人的自然理性的規律體系→人存在的遺忘→人沒有存在的意義需要探討
因為有人相信眼前,有人相信永恆。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為么會這樣?因為屬於信仰,無有形的證據可擺。為么會這樣?因為永恆者一,一則全,全則不可見,不可察,只可信。為么會這樣?因為事情就是這樣。為么會這樣?因為你有病,沒病的人提向都會適可而止,人總有不知的事。為么會這樣?因為你是人,不是無所不知的,無所不知的稱為神。為么人有不知?因為人有身體,知是用感覺去知,不可感不可覺者則為不可知。為么人有身體?回去問你老爸老媽。沒有身體時會是什麼感覺?知道的人,說給你,你卻聽不見;不知道的人,如果說知道,你肯定不信。所以,此問題是不可答之題,只能歸入信仰。 人生的來龍去脈,意義價值,和這些問題一樣,最終只能歸入信仰。信仰就是在無法提供證據的情況下被人認定為真的觀點。信仰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觀點。因為談不清楚,所以很多人不談人生,不談信仰,暫時忘卻這個人生必答題。答主沒忘,嘲諷的人則選擇了忘卻或已經忘卻。
如果你從宗教故事角度來談,就找和尚,牧師,或者阿訇。或者去看事,起名,風水店,他們都多少懂點。如果你想找普通人談這個,大概是想分享一下學習收穫?看他們昏昏噩噩,你是替他們著急?兩個臭棋簍子不斷切磋,棋技會達到專業級嗎?沒意義啊。形而上學並不研究你說的這些奇幻故事以及生命歸宿類的問題,這大概算神學佛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