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披頭士青春時代的結束——Help!

不知道大家聽歌會不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一首很久以前聽過的歌再次響起的時候,你會有那麼一瞬間體會到了以前的味道,彷彿yesterday once more。

我還記得第一次聽「Yesterday」的時候,初中的某個晚上。英語老師守著我們上自習,她在課間問我們知不知道披頭士(The Beatles),那時作為小屁孩的我對搖滾可謂一概不曉,一竅不通。她說過兩天上課的時候會介紹到披頭士,便問我們想不想聽首歌放鬆一下,全班同學表示十分歡迎。

當前奏響起,保羅的聲音從教室牆上的音響里飄出來的時候,我感覺整個學校都安靜了(自己的幻覺)。那時我坐在窗邊,看著外面黑漆漆的校園和裡面明晃晃的教室,在明暗對比中,有種看破紅塵的錯覺。於是那個周末,「Yesterday」成為了第一首進入我爸mp3的披頭士歌曲。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聽「Yesterday」,偶爾還能想起那時坐在初中教室里的感覺。

胡說八道的時間結束,回歸正題。

「Yesterday」是披頭士被翻唱得最多的歌曲之一,據2009年的統計,這首歌有超過2200個翻唱版本,其中不乏前輩和大牌,比如Elvis Presley(貓王)、 Marvin Gaye以及最開始不喜歡這首歌的Bob Dylan。

這首歌被收錄在披頭士於1965年八月發行的第五張專輯Help! 中。Help! A Hard Days Night一樣是電影原聲專輯,質量同樣出色,不同的是,這次的電影比起後者就差了不少,看得我有些尷尬。雖然兩部電影的導演和主演都沒變,但他們在經歷了娛樂圈內林林總總的瑣事雜事後,心態已經變了。正如我前一篇介紹Beatles For Sale時講到的,披頭士們已經開始對音樂產業的運作方式感到疲憊和厭倦。而且1965年正值英倫入侵的又一高峰到來之際,披頭士覺察到了其他樂隊(如The Who、The Rolling Stones以及The Kinks等)的追趕,希望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音樂製作上,而不是拍電影、巡演這種圈錢活動。

在1965年的早些時候,繼鮑勃·迪倫為披頭士引薦大麻之後,列儂和哈里森的牙醫也用自己的方式(偷偷地在他們的咖啡里加入LSD),讓兩位披頭士成員第一次接觸到了致幻劑。從這張專輯裡便能明顯地看到藥物對披頭士的音樂創作開始產生影響。例如,披頭士音樂中第一次出現描述藥物使用經歷的歌曲「Its Only Love」,列儂在裡面這樣寫道:

I get high when I see you go by

My oh my

When you sigh, my, my inside just flies

Butterflies

迷幻搖滾的大幕正緩緩拉開。

在這篇文章的題圖上,你能看到在喬治·哈里森(左一)的紅色背包上,印有三個縮寫字母「M.B.E」。就在那年的六月,通過英國首相的申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披頭士們頒發了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ember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M.B.E)。這一舉動在英國各界引起了巨大爭議,上至上議院議員,下至二戰時的退伍老兵,都對此提出過抗議。在當時這類勳章一般只會頒發給軍人或者社會領袖。一些較保守的員佐勳章獲得者甚至為此選擇放棄自己的榮譽,把自己的勳章退了回去。但在那之後,很多的音樂界人士也陸續獲得了M.B.E,比如2013年的PJ Harvey和Adele。而這是披頭士開闢的又一先例。

伊麗莎白王太后接見披頭士四人

如果按照人類年紀的劃分,把披頭士第一張專輯之前的打拚歲月稱為他們的少年,那這張專輯算是給披頭士的青春時代畫上了句號,即將到來的下一張專輯則標誌著披頭士的成熟,為鼎盛時期拉開帷幕。不過那已是後話。

這張專輯的封面也值得一提。在英國發行的專輯上,披頭士四人穿著相似的衣服用旗語打出了四個字母「NUJV」,而在美國發行的專輯上則是「NVUJ」。至於為什麼他們不幹脆用旗語打出「HELP」呢,封面攝影師RobertnFreeman解釋說「HELP」的造型不算好看,考慮到美感,他們在嘗試多種造型後,最終才選定了如今的「NUJV」。

好了,樂評時間到了。這次的樂評依然來自Pitchfork,作者Tom Ewing,原文地址:Help!

————————————

在電影A Hard Days Night中有這樣一幕,一個專註於時尚的電視製作人將尖酸刻薄的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請出他們的工作室後,和助手嘀咕,想要弄懂哈里森背後的含義。儘管他認定哈里森舉止粗魯,卻也在懷疑這是否是「一種新時尚潮流的早期跡象」。他們在看過日曆後,放下心來:不,新的潮流還有三個周才會出現。

這是一個刻意安排的笑話,不過並非他們憑空想像,而是取自事實:時尚觀察家們有一個假設便是,一切事物都處在一個兩至三年的循環當中。在1965年年初之時(譯者註:披頭士首張專輯發行於1963年三月),很明顯,披頭士依然沒有淡出人們的視線。不過成為流行音樂的「貴族」,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在引領著流行音樂的潮流。年輕人正源源不斷地湧向聚光燈下。那時的評論家們,比如Nik Cohn注意到一部分流行音樂的聽眾,開始在R&B俱樂部里尋找更硬朗、更布魯斯一點的聲音,並且這種趨勢正逐漸向主流音樂的領域滲透。The Animals能拿下一個排行榜No.1,The RollingnStones能有兩個。還有來自倫敦的ThenKinks,如果說The Who沒能拿到No.1,那是也許因為他們走的路線太極端。

因此,當兩年時間過去,四張專輯發布之後,披頭士的音樂生涯里終於出現了像樣的競爭對手。他們從披頭士推開的那扇門中橫衝直撞地湧出。他們對娛樂圈的陳規熟視無睹,但披頭士卻深陷其中。當滾石樂隊在錄製「Satisfaction」時,披頭士正馬不停蹄地滿世界跑,拍攝那部徒有雄心的電影Help!。電影的原聲專輯和前一張專輯Beatles For Sale一樣,曲目選擇隨意,但卻比後者少了一些精氣神。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它多了一絲好奇,多加入了一些樂器。雖然他們從最初起,便會時不時地進行一些探索,但直到Help!這張專輯, 樂隊才真的開始在聲音效果和編曲上開花結果,譬如:「Youre Gonna Lose That Girl」中的打擊樂器,「Ticket to Ride」中第一次出現印度樂器,以及「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中嗚嗚作響的木管樂器。

他們的這些探索造就了幾首披頭士最有意思的流行歌曲。比如,專輯同名曲「Help!」,列儂在這首歌中所表達出來的迷茫和憤怒,同之前在「Im anLoser」時如出一轍。只不過這次的音樂有所變化,輕快的旋律淹沒了列儂歌詞中的懇求,他的同伴們的演奏彷彿在嘲笑而非同情。保羅用相似的指法演奏了「The Night Before」,這是一首講述一夜風流之後卻被遺棄的悲慘遭遇,但旋律依舊輕快活潑。而「Youre Gonna Lose That Girl」的歌詞在赤裸裸地眼紅嫉妒他人娶了一個漂亮賢妻,令人不解的是,它的和聲卻是如此可愛和愉快。

顯然,他們在音樂質感上的新想法和他們對藥物的新興趣脫不開關係。如果說「ItsnOnly Love」里暗含指代的意思只是為了逗樂的話,「TellnMe What You See」介於浪漫和神秘主義之間的感覺,就有點讓人尷尬了,儘管其中的打擊樂聲十分出彩。這張專輯還有些其他的瑕疵。哈里森表現得還不錯,但就林戈而言,從「Act Naturally」可以看得出來,要在每張專輯裡給他找首合適的歌如今已成問題。專輯的最後一首歌「Dizzy Miss Lizzie」,儘管列儂已經竭力想要把氣氛給提拉上來,但最終還是稍顯拖沓。

然而「Dizzy Miss Lizzie」之前的兩首歌,卻是麥卡特尼的個人突破性作品。「Ive JustnSeen a Face」和「Yesterday」都是情歌,感情真摯而豐富,而且拿捏適度。這無疑是保羅標誌性的或者里程碑式的作品。「Ive Just Seen a Face」是一首淳樸的鄉村歌曲,展現了披頭士在音樂風格融合上的才華,預示著其在接下來的音樂生涯里將要釋放的多樣性。而「Yesterday」則走得更遠,它證明了若你將一首流行歌以交響樂的方式進行編曲,會讓它顯得更深邃,而非流於媚俗。對於新的樂迷來說,在披頭士的所有歌中,「Yesterday」應該算是較難入耳的一首。它有一種脫離俗世的安寧與從容。

Help! 應該是披頭士作為一個演出性節拍樂隊的最後一張專輯。它很不錯,但卻有些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無怪乎當時有人會覺得披頭士正失去前進的方向。事前糊塗,事後聰明的我們卻可以說這種混亂更像是一種過渡。不過,若披頭士的故事真的如那些人所說,以另外一種方式結局了,這幾張早期的專輯依然會流傳下來,它們猛烈而富有生氣。所以還是讓我們一張一張地聆聽披頭士的專輯吧,一步步地去感受他們的猶疑,去還原面對風險作出的選擇,去體會他們所失去的,以及他們最終所贏得的東西。

————————————

參考資料:

Pitchfork:Help!

B站:電影Help!

The Beatle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elp! (album)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本專欄披頭士系列文章索引:

樂評:披頭士的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1963.3)

樂評:席捲全球的開端 —— With The Beatles(1963.11)

樂評:電影原聲帶——A Hard Days Night(1964.7)

樂評:面對商業的妥協與反抗——Beatles For Sale(1964.12)

樂評:披頭士青春時代的結束——Help!(1965.8)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吉他手迷戀音色的細微差別?
英國夏日
從零開始說搖滾(三)英國搖滾輝煌開端與British Invasion(英倫入侵)
最知名的連環殺人狂和邪教領袖:曼森要出專輯了!
2017年NME獎提名公布,跟著教授來看今年提名!

TAG:披头士TheBeatles | 摇滚乐 | 音乐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