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話專題——只是夢一場

好久沒更新了,朋友們新年好呀!

上篇文章做了知識鋪墊,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想聊聊毗濕奴。畢竟,之前的神話專題里把梵天大老爺,毀滅之王濕婆大天以及各路小神都或深或淺的介紹了,毗濕奴是跳不開的話題。

毗濕奴大概是印度教各宗之中最符合西方人宗教認識的一類,他的氣質讓早期西方印度學研究者們忍不住聯想到基督教,這位不可理解、不可參透、高高在上的唯一神,帶著末日論與救贖宗教來到人間,化身為愛與奇蹟。

撇開民間信仰的迷思,毗濕奴應當是不可爭議的哲學神——理解毗濕奴信仰的第一步是了解毗濕奴構建的世界:一切短暫的、變化的、表象的存在都不是真實;只有不滅的、不變的、永恆的才是真理——所以物質世界的紛繁燦爛,不過是對「真實」的拙劣模仿。

是否似曾相識?反正我在讀到這樣的內容時,想起了柏拉圖。只是,毗濕奴教派對物質世界的解釋更加飄渺。介紹一個梵語詞:????,Maya。中文音譯作「摩耶」,而對它的意譯簡直是信達雅的典範——幻。事實上,我也不知道今天我們認知中的「幻」,這個概念究竟有多大程度上來自印度。想要認識毗濕奴,先要理解他的幻,跳得出現實,才能走近神。

哈哈,前面這段話是不是已經嚇走了一大半興趣盎然看熱鬧的人,接下來開始講故事了。

還記得仙人那羅陀(Narada)么?梵天的親兒子曾經在此前那篇寫象鼻神的文章里出現,正如他彼時挑撥濕婆一家表現的那樣,他是一位不那麼安生的仙人:知乎專欄

他的生命源自梵天的意識,更精確一點,源自梵天的意識中那些不安與擾亂,所以這位仙人始終扮演著躁動的角色,他不停地質疑萬物的規律,永遠充滿好奇,始終在追尋世界的其他可能性。

這天,他完成了虔敬的禱告後,毗濕奴的聲音迴響在腦海里:仙人啊,你研習吠陀,冥想修行,行遍天地,滿懷智慧,卻無法獲得內心的安寧。請讓我予以你賜福,平息你的躁動。

我要如何才能看透這個世界呢?那羅延天啊,請為我解釋你的摩耶,告訴我「幻」的秘密。

很簡單,你跳入門口的池塘中去吧。

毗濕奴的聲音戛然而止,那羅陀起身一頭鑽到了水裡。

從池塘里走出來後,萬物輪轉,一切都變了。那羅陀發現自己變成了一位公主,站在貝拿勒斯的皇宮裡。記憶忽然模糊,她忘記了自己曾是誰,腦海里所有關於那羅陀的記憶彷如隔世般遙遠。花樣年華的公主與鄰國的王子和親,不久又成為了王后,生下了一群小王子,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然而,她的夫君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卻不斷交惡,不久之後,在貝拿勒斯城外的恆河岸邊,爆發了一場血戰。戰爭中所有的男人都殺紅了眼,最後這場被詛咒的戰役成了一次大屠殺。公主的夫君、兒子、父親、兄弟悉數陣亡。

葬禮上,她的父親、夫君、孩子以及兄弟們的骸骨被一排排陳列在火葬柴堆上,大火熊熊燃燒,一切化為灰燼。她哭泣,吶喊著投入火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然而烈焰將她包圍的時候,卻一點也不灼熱,反而透著絲絲涼意,火海像冷水一般柔軟將她包圍。

那羅陀嗆了一口水,抬起了頭。他渾身濕透,眼前只有那一池水和隱居所,卻忍不住陣陣哽咽。毗濕奴的聲音又出現在耳邊:

你的孩子是誰,你緬懷的亡者又在哪裡?這就是我的摩耶,充滿苦痛、凄涼、詛咒的深淵,即使是濕婆都逃不過幻的迷離(還記得濕婆與薩蒂的故事么),你又如何參悟「幻」呢?

記得小的時候讀成語故事,有則「黃粱一夢」,印象特別深。遙想那個年紀,忽然的慌張,我看到的、聽到的、觸碰到的一切,會不會只是夢一場。

這種恐懼也是摩耶最大的威力,它是非真實的存在,卻永遠隔絕在凡人與真實之間。水就是一種譬喻,它是摩耶存在的狀態,介於有形與無形之間,滋養生命卻充滿危險。事實上,作為創世者的毗濕奴的經典形象就是躺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上,那片無邊無盡的黑色海水就是他的摩耶。

寫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可是,我這麼一個正能量滿滿的人,怎麼忍心看毗濕奴的教義變得如此消極呢!

《摩根德耶往世書》的口述者大仙人摩根德耶也曾墜入幻的洪流中。在那樣的世界觀里,宇宙存在於毗濕奴的體內,他的身軀、肌膚就是我們眼前的萬物。為了追尋宇宙運行的真理,摩根德耶遊歷遠方,最終來到了世界的盡頭——對應著毗濕奴的嘴唇,他不小心穿越了世界,從大神的嘴裡掉了出來,一頭摔進了無邊無際的黑暗大海中。

那裡什麼都沒有,學識淵博的摩根德耶也不知道自己陷入了怎樣的境遇,直到他在幽暗中看見了毗濕奴的本尊。如果說那羅陀當年跳入池塘,墜入了摩耶,他夢中經歷的一切仍然在他認知範圍里;摩根德耶則陷入了虛無的大海,躺在蛇床上的毗濕奴是真實。

毗濕奴的幻就是真實,存在於毀滅,進化於消亡,對神和涅槃的渴望,對空虛與無限循環的畏懼,都在其中。在屬於空和無的大海中,摩根德耶明白了毗濕奴摩耶的奧義:

他是秩序,他是業力,他是一切美德與邪惡。他是日月星辰,他是和風大地,他是空間與水火。不論你看到、聽到、感知到宇宙中的任何存在,他在其中。銘記在心,世間的一切都是他的賜福,只有見識了虛無,才明白存在多美好。

摩根德耶的故事特別繞,我只揀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寫下來。毗濕奴信仰中的多數神話都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這個教派的思辨高度無愧於其正統傳承的聲名。

毗濕奴摩耶的故事小心翼翼地邁過了宗教發展的一大雷區——虛無主義。印度教中的許多元素被冠上消極避世的罵名,但毗濕奴教派不該背這個鍋。摩耶的秘密絕對不是你分不清真實與虛假,就放棄做任何努力,而是應當更加努力的完成使命,為了正法、智慧甚至財富去努力。《薄伽梵歌》的解讀那麼多,在我看來,化身為黑天的毗濕奴只說了兩件事:要愛神;要行動。黑天說得沒有錯,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參與,在於行動而非逃避,摩耶夢幻與生死輪迴把我們捲入了一場無窮無盡的修行,那麼,如果可以,為何不過好你的每一輩子呢?

本質上,這篇文章不過是碗雞湯。

希望你們新年不要停下繼續拼搏的動力與勇氣呀,天高地闊,無所畏懼。


推薦閱讀:

這部電影沒有你們要的正確,它只是正常
印度在線視頻市場瘋長,方言內容的棋局才剛剛開始
竺道帶您 西遊印度 求取消費貸真經
在瓦拉納西,我遇到了很多「神跡」
論文大燜鍋:JDE論文速遞 貧者愈貧

TAG:印度文化 | 印度教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