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補橫流的這一屆春節檔結束了,我認真思考了票補好在哪兒?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轉載的公號請後台留言聯繫)

文/陳昌業

這一屆春節檔跟上一屆相比明顯的心有餘而力不足,要不是有如潮湧般的放量票補的鼎力支持,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增速可能會跟2016年不足4%的票房增速一樣尷尬。

大年初一單日票房超過8億,市場被橫流的票補打了一針強心劑,《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鬧天竺》三片首日票房片片過億,《西遊伏妖篇》更是直接衝到了3.53億,比之去年創下34億票房的《美人魚》首日2.77億的勢頭還生猛——但六天後,《西遊伏妖篇》11.5億的票房遠不及去年同期《美人魚》的15.06億。

春節檔首日8億的盛景如同絢爛的煙花一樣一閃而過,翌日,全國總票房環比跌幅達到了近30%,瞬間回到了2016年春節檔的次日票房水平——首日三強影片的片方不惜一切代價為了市場繁榮投入的票補有多大,雖難以量化,但在巨大的跌幅折射下也能看出一二。

經歷了2016年的電影市場降速之後,春節檔更加凸顯出了其作為中國電影產業最高效搖錢樹的價值——對於製片方、發行方、網票平台方還有影院方,以及行業管理部門來說都是如此,大家心照不宣地相信,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幾乎每一方在年前都知道,2017年的大盤票房還將延續2016年的基本情勢,期待明顯好轉只能是枉然,而押寶春節檔就幾乎成了關係到全年業績的不二選擇,依賴票補推高影市已是無計可施下的唯一「良方」——面對票補狂歡,如果眾人皆醉我獨醒,那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大家於是攻守同盟地祭出了同樣的殺招,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票補做低價槓桿撬動市場容量,創造了各方——特別是行業管理部門喜聞樂見的這般影市繁榮。

如果沒有年初一超過8個億的單日票房,這六天的總票房最終將極有可能跟去年的成績將將持平甚至是低於去年。若果真如此,雞年的初蹄只能讓各方皆輸,更糟糕的是,去年2月可是有一個完整的春節檔,而今年則只有後半程的春節檔在2月里,因此,不排除2017年的2月會迎來今年首個負增長月的可能性。

經過一整年的市場「教育」,筆者從對票補義憤填膺到如今習以為常,相信市場各方也早就對票補的大規模使用駕輕就熟且安之若素了。想想,畢竟很多片方連在自家影院火力全開地為自家影片開出滿載的場次都已經可以坦坦蕩蕩,而且管理部門對此也似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票補這點做票房的小槓桿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不如我們這次換個姿勢,看看票補對中國電影來說,到底好在哪兒?

六天貢獻1.65億的專資,沒有票補,能行嗎?

對於行業監管部門來說,33億的春節檔票房,上繳專資辦的金額(5%)就超過1.65億,這筆短時間內聚起來的巨款足以用來新建幾家小鎮影院,或是補貼拍攝幾部主旋律電影,而且票補花的是企業的錢,做出來的票房聚起來的專資卻都是人民的利,這種取之於企業用之於民的「轉移支付」相信對於監管部門來說也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吧

想想還有熱心群眾建議連網路售票的服務費都可以考慮算作票房統計的口徑里,顯然也是注意到了票房降速對監管部門來說已是極其焦慮的心頭患了。

筆者也想急中國電影之所急,所以強烈建議,為了讓監管部門把票房統計口徑擴大更加合理化,依據票房徵收的3.3%稅和5%的專資辦的費都該相應根據擴大後的統計口徑繳納——業績坐實才是真的實幹興邦

片方的成本,影院的收益:票補收一筆,票房再收一筆,何樂不為

對於影院來說,其實被票補強開預售場次並無不妥,給誰放電影不是放呢?誰的場次賺錢多當然就放誰的,誰都知道,票補早就算在了發行方的宣發成本里了。票補的成本在片方,收益在影院,坐收漁利的影院有錢不賺才是傻,開門做生意本來就是趨利避害。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此前在一場公開活動上就曾解釋過影院是如何從票補里兩頭獲利的——

「很多影院也會在第一時間把這些票補刷到自己的口袋裡。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上線幾分鐘,一下賣了十萬張。這些票大部分都是影院自己給自己刷走的。影院刷走之後,一方面從片方那還是按35塊錢的票價結算;另一方面它又轉嫁到片方發行這塊的成本裡面,(從片方那裡)吃掉了這部分票補,賺了兩部分錢。」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

在2017年仍然不景氣的預期下,影院當然會預見一旦春節檔結束,之後的一整年怕都遇不上這麼大的票補浪潮了,錯失這一輪怕是後面就只能喝著西北風放電影了。

觀眾蜂擁的影廳里,再尷尬的笑點都能滿場歡笑,喜劇觀影體驗最好

對於觀眾來說,票補帶來的低價是真的實惠,受夠了2016年動不動40、50元的票價,春節里突然來的不到20元的電影票,就跟白送的一樣,多出來的觀影預算還可以買點爆米花、飲料甚至衍生品都不在話下。

春節檔票補大戰

低價再加上春節檔的節慶消費熱潮,創造了超高的上座率的同時,免不了還帶來了一些負面的觀影體驗,比如影院的衛生差些,看電影的時候人聲嘈雜些,身後身前或是身邊的陌生人還會動不動就給你義務解說電影——但是,好在都是喜劇片,甚至有鬧劇片,多尷尬的笑點在滿場的哈哈大笑里都顯得那麼自然、親切、可愛,此時很難分清是被劇情逗樂了,還是被觀影氛圍傳染了。因此,如果你還指望春節檔能有些非喜劇的電影出現,或是有點思考、有點深度的電影供應,真真是圖森破圖乃義務了——上百人跟你一起觀影,或是咀嚼爆米花,或是接打電話,或是交頭接耳,或者蹬下你的椅背,你得是多麼大的定力才能夠找到心靈上的寧靜啊。

春節檔不僅是最賺錢的檔期,也是最娛樂的檔期,票補可以釋放人口紅利,讓娛樂的氛圍感(甚至是集體無意識)充斥在影院內外、街頭巷尾、親朋好友之間。

所以,這麼想來,票補的積極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呢!

票補已經成為了中國電影這門生意里已無法分割的一部分,究其實質,票補是價格調節的一種載體和工具,既然這門生意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價格的隨行就市就是必需——它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長期以來發行放映端票價鐵板一塊、分賬僵化的痼疾,從一個新生不久的產業環節里為上下游長出了可動態調整的收入分配機制

如果這是一種只虧不賺的方法,相信票補一定會自然終結。

電影是生意,是娛樂,特別是春節檔的電影。

以上匆匆,是為春節檔觀戰筆記。

註:票房數據均采自貓眼電影專業版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請聯繫:壹娛觀察(個人微信ID:yiyuguancha6)

壹娛觀察(公眾號ID:yiyuguancha)想做中國電影產業和泛娛樂產業的望遠鏡和聲吶。

推薦閱讀:

C200首測,佳能C系的新成員
電影變壞,是從小鮮肉開始的——2016年國產電影盤點

TAG:票补 | 电影 | 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