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意識--人是什麼系列之五

經過前面文章的一系列鋪墊, 我們終於可以開始談到最關鍵的內容了, 也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試圖弄明白的:人的意識。我們離真正弄明白意識還有一點點距離, 但並不是很遙遠。 本人預測摘下這顆科學的皇冠將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發生的事,敬請期待。以下是正文。

在繼續意識的探索之前,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這個系列文章里我們都說過什麼:我們談到了心理學有三大流派, 從弗洛依德到馬斯洛都對人有一套層次理論。我們談過了學習是怎麼一回事, 發展心理學裡嬰兒如何從感觀開始到建立邏輯思維直到發展出自己的完整意識-包括一個基於想像的世界。我們還提到了大腦的功能分區, 已知不同分區代表不同的功能, 特別是有關邏輯的高級貨在左腦。最後我們還談了談記憶, 知道記憶有短期長期之分,有涉及到人的意識的, 和無意識的之分。前者又有描述型和情景型之分。 重複一遍弗洛伊德的定義, 意識之外, 有可以進入意識的前意識, 和不能進入意識的無意識, 統稱為潛意識。 根據以上這些, 我們能怎麼來理解人的大腦如何工作呢?

本文給出的解釋, 一切的一切來源於進化論和自然選擇。 我們的大腦中包含與意識相關的內容有多重不同的成分。可以從低級到高級進行層次劃分, 而意識在進化的最後才出現,大自然造物里的皇冠名符其實。 以下按照這個思路,來依次介紹。

最底層的,也就是不管高等,低等動物都有的,是生命維持系統。 就算是海兔這麼簡單的生物,也表現出了學習,記憶和各種複雜的行為。 這是生存的技術。 維持這一層的神經系統在人的脊椎內,通過腦幹連接到大腦。 很多條件反射類的基本行為和控制, 都不通過意識, 可以自動產生, 類似膝跳反射這樣的東西。 一般是靠意識干預不了也注意不到的。在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里, 這一層在最底層。 都屬於無意識。

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做各種各樣的決定, 從早上開始, 我要起床嗎, 穿什麼衣服, 要吃飯嗎?我們要做的決定太多, 有些是意識到,有些是意識不到的。 其中無意識的決定有兩個來源, 其一是你接受到了外在的感官刺激,外在刺激會喚起記憶中的某些成份, 還記得那些的程序性記憶嗎,比如開車,騎車等等? 如果喚醒的是程序性記憶, 那麼不需要通過意識,人下意識的就會做出行為。其二,感官刺激還可能喚起情緒系統。情緒系統會自動影響你的行為。 那個房間是白色的(感官刺激),我應該走進去還是躲開(情緒系統)?情緒的產生機制主要取決於你先前的經歷,也有一部分直接來源於遺傳。 比如有研究表明, 人怕蛇之類的生物, 是天生的。 從來沒見過蛇的人, 見到蛇一樣的活物,會無意識的躲開。歸根結底, 其中一些情緒產生是為了讓人避開危險,獲得馬斯洛理論的第二層, 安全。

在情緒系統中, 厭惡和恐懼是相對重要的兩種。而厭惡是人類獨有的情緒。 腦科學研究認為,這些情緒發生作用, 都要通過大腦中的杏仁核。 而杏仁核又是大腦中處理疼痛的部分。 有意思的是, 曾經有實例,病人受到了腦損傷, 破壞了自己的情緒系統, 從此不能正確的理解別人的情緒。 看到一個吃東西嘔吐的演員, 會評論對方在愉快的進食。看到布滿蟑螂的食物, 沒有任何厭惡。什麼都能吃,當然也就可能吃到不好的東西。 一個沒有情緒保護的人,很可能就會因為吃到什麼壞東西而喪命。所以情緒也是自然選擇出來的機制。

隨著生物的進化發展, 特別是基於種群的競爭出現, 高等動物生活在一個群體里, 大家需要交流溝通,這是情緒系統又一個主要功能。 現代研究證明, 人的神經系統有專門負責人臉的部分, 可以快速理解別人的表情,而所謂情緒也可以在人和人之間迅速傳播。比如打哈欠就會傳染。這叫做共情。通過共情, 兩個生物之間直至整個群體可以協調各自的行為。 類似的情緒傳播不光是人有, 黑猩猩等少數高等動物也有。

在杏仁核之外, 人有一套所謂鏡像神經系統來理解和模仿對方的情緒。 在嬰兒室里, 一個小朋友開始哭, 周圍的小孩會哭聲一片。 有意思的是, 如果給單獨一個嬰兒播放自己的哭聲錄音, 他不會哭, 播放別的小孩的哭聲, 他就會跟著一起哭。 同樣的機理,也讓你在電影院里觀看演員表演時哈哈大笑, 或者哭的稀里嘩啦。有研究表明, 患了自閉症的小孩, 無法理解旁人的情緒, 很可能就是鏡像神經系統存在缺陷。

隨著人開始長大, 意識的產生, 理智的介入, 我們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實驗證明剛出生不到兩天的嬰兒, 就會模仿表情。 比如對著嬰兒吐舌頭, 嬰兒也會吐舌頭,而出生3個月之後, 這些簡單的模仿反倒是不見了。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連續的注意力。 這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一旦走神, 原發情緒會不自覺的出現。 而人的鏡像神經系統又對體察情緒非常敏感, 因此當一個真正的好演員,也不容易。 情緒還可以被藥物控制, 還記得海兔那一節的的5-羥色胺嗎? 當這種成分在體內的濃度提高時, 可以平復情緒, 減少攻擊性等行為。 因為生物進化, 從原始動物,到高等動物到人, 新的高級貨不斷出現, 但是原始的機制也仍然在起作用。

人的行為中,涉及到無意識行動的很大一部分, 都是情緒系統在起作用。我們甚至可以把馬斯洛的第三層,歸屬與愛也放在這一類中。情緒可以進入意識, 所以屬於前意識。

討論完包括無意識和前意識的潛意識, 終於可以開始討論意識了。 跟意識相關的詞, 包括精神世界, 自我, 理性, 注意等等。 心理學中對意識的定義:意識是一個注意連續轉移的動態的流。 作為一個人,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是連續發生的。 有些來源於外界的某個輸入,有些可以來源於自身的記憶, 記憶通常是伴隨特定的外部刺激出現的, 偶爾在沒有外部刺激時, 人還可以胡思亂想。按照一般結論, 存在所謂自由意識, 也就是說面對同樣的外部輸入, 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思考, 和完全不同的行為。

按照前面的討論, 我們知道大腦功能有分區,在意識之外, 其實大腦的不同的功能部分一直在運作。 通過五感,形、聲、聞、味、觸接收各種外部連續的輸入信息。 而這輸入連接到的神經中樞也一直在運作。甚至可以依照情緒系統或者程序性記憶控制人的行為。 這些本來都屬於潛意識部分。 而潛意識在適當的時候, 如果引起了注意就進入了意識。 比如當一條蛇出現時, 潛意識讓人在0.5秒內自動跳開,而隨後的幾秒,引起了注意, 人才知道, 我看到了一條蛇。

我們都知道意識只有一個, 人不能分心。神鵰俠侶里的周伯通和小龍女都可以一手畫方,一手畫圓。周伯通是自己琢磨的,小龍女是學會的, 歸根結底, 他們主要就是反覆練習。 練習是一個學習過程,通過練習, 建立了潛意識中的程序性記憶。 而潛意識能並行, 也就自然可以一心二用了。

從潛意識到意識, 接收到的各種信息, 到底那個才能引起人的注意?這涉及到一個決策機制,也就是一個開關。 這個開關在那裡? 現在腦科學研究已經搞明白了, 腦幹!

我們中學生理課都應該學過, 腦幹控制人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的生命維持系統。 生理課沒說的是, 腦幹不光維繫生命, 還調結飢餓,內分泌,繁殖,攻擊,自殺,學習的獎賞機制,安慰機制。也就是如其名, 腦幹是維持人的生理和心理動機的核心。通常大腦控制不了也意識不到腦幹的行為。切斷腦幹,人立斃。

反過來, 正是腦幹向大腦提交原始觸發信號。腦幹連接到基地前腦和下丘腦。這兩個部分用於喚醒並激活隨後的各種意識活動。 如果這個線路出了故障, 人將永遠喚不醒, 喪失全部意識。下丘腦同時也控制睡眠, 在其中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神經遞質可以引發注意和記憶活動。 抑制了乙醯膽鹼, 人就要睡覺或著表現為昏死過去。

丘腦大概象核桃那麼大,其中有兩個核,左右一邊一個,如果有其中一個損壞,人還能醒過來, 如果兩個都損傷,人就變成植物人了。 丘腦上面是扣帶回, 扣帶回上面是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 胼胝(音偏之)在中文裡原來是老繭的意思, 不知道怎麼會起這麼個名字。扣帶回之上的大腦功能開始分區。因此除了這些關鍵部分之外,大腦某一部分損壞, 只是損壞某些功能, 並不會失去意識。

回到大腦的分區理論, 我們曾經說過, 大腦的處理其實很慢, 尤其是神經電信號的傳遞,因此一組神經元要聚合在一起,傳輸距離最短才會有最優的效率。 這也是大腦為什麼有功能分區的理由。 大腦的功能有分區, 各個模塊都可以獨自完成功能, 並行處理。

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這會兒在關注手機,也許你又開始走神, 覺得明天上班起床太早, 這時你抬起手揉了揉眼,身體累了換個姿勢。這些都是不同的功能模塊在起作用。 做過並行計算的都知道,計算之間要同步和協調。 大腦在做各種不同的處理,是怎麼來同步和協調各個模塊,並且最後形成唯一的意識流呢?

解開這個問題的鑰匙正是注意。意識是注意不斷轉移的一條時間流, 而注意是潛意識中不同功能模塊,包括來源於外部輸入的,和來源於記憶的,通過某種競爭機制,最終勝出的那一個。 這是自下而上的注意形成機制。一但注意形成, 會自上而下給各個模塊發送信號, 調結並影響這些模塊的功能。這一切都是在丘腦可扣帶回中自動連續完成的。丘腦和扣帶回位於大腦半球所在球的球心, 因此到各個皮層模塊近似等距, 這也是決策中樞該有的地位。

現在我們解決了意識的產生, 剩下最後一個問題是自我。 我們把自己看作一個整體, 與外界世界分離開。 所謂物質世界, 精神世界。 從一元論到二元論, 那個決定那個在哲學裡吵了幾千年。 拋開這些純粹的思辨不談。按照前面意識是不同功能模塊競爭產生的理論, 意識中又是怎麼形成自我的呢?

在加扎尼加的研究中給出了很有意思的啟發。 因為他研究的是裂腦人, 當兩個大腦半球斷開後, 病人通常智力不會受影響。 但即使兩個大腦半球生理上幾乎一樣,大腦也會有不同分區處理不同功能, 而人的高級思維, 只在左腦有。因此對於裂腦人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來研究人的意識。

比如對一個裂腦人, 給他看兩張圖片, 左腦看到雞爪,右腦看到雪景(分別對應右眼和左眼,視神經是交叉的)。之後讓病人從一堆圖片中挑選關聯圖片, 左手對應右腦抓起來鏟子,右手選擇了雞。從雞爪到雞很容易解釋,然而左腦不知道右腦看到的是雪景, 他又得解釋為什麼自己左手抓了鏟子。左腦從來不會說我不知道,他必須給出解釋。 通常裂腦人會說, 哦,我拿了鏟子因為雞舍很臟,要打掃雞舍啦。 類似的實驗還有很多, 比如給右腦看一個搞笑圖片, 病人開始笑, 但是左腦不知道。 當問起病人為什麼要笑時, 他還是要給出一個回答: 你們這些人太逗了!

看上去很可笑是吧, 左腦就象一個逗逼, 要用邏輯推導解釋一切, 所有感官接收到的事情, 或者自己的記憶, 都必須符合邏輯。在左腦的世界裡, 所有的事物都要根據邏輯聯繫在一起。 而當這種整合完成之後,你意識到什麼了嗎? 你的內心世界中, 自我出現了!

因為左腦通過邏輯解釋連接了一切, 所以產生了自我。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 我們的感覺器官, 比如說視網膜, 採集光信號, 傳導給視覺中樞。 如果視網膜損壞, 我們會知道自己瞎了, 看不到東西。 如果是視覺中樞部分損壞, 病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只能看到一部分, 反而覺的一切正常。 同理對裂腦人來說, 如果跟左手相關的感覺神經中樞被切斷。 運動神經中樞仍然可以控制左手。 但是對於病人來說, 他不覺的這隻手是自己的一部分,會認為是別人的手。只有相關的神經中樞參與了注意產生的決策過程, 並進入意識幫助左腦用邏輯整合過。 我們才會覺得與之關聯的感受或者肢體是自我的一部分。

再重複一遍皮亞傑的學習理論, 我們知道人從嬰兒開始, 先建立起來感覺, 然後開始學習各種概念,也就是語言, 隨後有了把概念聯繫起來的邏輯。只有到這一步, 孩子才開始有了自我。 最後一步, 在邏輯的基礎上, 我們可以有想像中的世界。

從意識到自我, 我思故我在!

這一篇沒有以某個人來舉例, 因為我覺得至此大家應當明白人的特殊性, 以及其實並無什麼特殊。


推薦閱讀:

通過實時地「告訴你」你的腦活動,可以(略微地)改變你看到的
我們真的找對了方法?新研究為歐美腦計劃響起警鐘
為什麼默念能增強理解分析和記憶能力?
男女有別的大腦

TAG:脑科学 | 人工智能 | 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