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降臨》觀感:線性敘事的非線性狂歡
本來猶豫要不要發專欄,因為我對電影完全是外行,但是想想還是講到了敘事和文本,並且專欄現在的巨坑不知要幾百年才能填滿,所以還是發了,看看就好:)
身為一個《你一生的故事》科幻世界譯版首發即入,經歷過王XX老師《一生的故事》鬧劇,豆瓣追《呼吸》和《商人與鍊金術師之門》首發乃至熬到《軟體體的生命周期》發售的姜峯楠(特德·姜)十年腦殘粉,我表示對這部《降臨》,我有話要說——
這是一部我會安利所有人去看的好電影,只是,請你答應我兩件事。
1. 如果你碰巧看過原作,請不要用「改編」兩個字界定它與《你一生的故事》的關係。
2. 請把電影里的中國當成平行世界吧,好萊塢多金沙文主義者們暫時還沒有能夠跳出白左視角看世界的眼睛。
敘事:DNA的複製
《你一生的故事》原作,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兩條故事線交錯向前的敘事手法。我想用生物學裡的一個過程來描述這一種敘事:DNA的複製。
學過分子生物學的大概都知道,DNA的複製是定向的,只能從5端到3端進行。但兩條鏈是反向的,要同時解旋複製又要保證定向性,怎麼辦呢?這時,那條從3到5『端展開的鏈上就會出現一道奇景:DNA聚合酶「反向」(然而對這條鏈是正向)地從5到3端一小段一小段地進行複製,這樣出現的小段落稱為「岡崎片段」。
↑岡崎片段,圖片引自網路為什麼我又要開始說我的本行……因為這就是我看了書和電影之後的相似聯想。
人類的時間感,和電影敘事一樣,都是線性的,單向的。我沒有說小說和戲劇,因為小說和戲劇相比電影都更自由,小說可以引導你向前翻,戲劇也有了浸入式(比較牽強,僅僅在空間上擺脫了線性,但咱們有loop啊!)。但這部劇的主題恰恰是人類時間感怎麼從線性向非線性,單向向雙向轉變。用一個線性的敘事手法描述這個主題,對於電影和文字來說是很困難的。
而電影和小說採用了相同的手段:主線(發現這一全新世界觀的過程)單向敘事,副線(你一生的故事)碎片式單向敘事。兩線交錯同時進行,構成整個作品的主體。
注意,我沒有說多向敘事,因為每一個片段內部,囿於人類固有的(和電影固有的)單向性時間,仍然是單向的。當然,片段的順序仍舊是非單向的,有其他內在邏輯的。
回頭去看岡崎片段,是不是很一致?
所以我說《降臨》和《你一生的故事》是拓撲同胚的,因為至少在敘事手段方面電影很忠實地繼承了小說。書迷在這一方面可以放下一萬個心。
推進:行波與駐波
《你一生的故事》中,花大篇幅講述了從語言學(非線性語言)和物理學(光的費馬定理的解釋)上講述了發現這一世界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穿插描述女主角女兒的一生。對於後者,因為前者慢慢揭穿這一新世界觀的內涵,引導讀者的心理從「這是什麼」到「好像是這樣」到 「卧槽真是這樣」,經歷了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
因為這篇文章的手法是女主的自述,所以發生這個心理變化的是且僅是讀者。
而電影,我們用第三人稱視角看到了這個世界。縱然電影開頭採用了一樣的倒敘,但我們看電影,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在看女主經歷的故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觀的發現,可以看到這個模糊到清晰的過程,不只是我們的,更是女主的。這是在「只有電影能做到的部分」里,作為書迷我非常開心的點之一。
影片很為書迷所詬病的一點是發現這一世界觀的過程被大幅度縮減,其實真正的發現僅僅是那一段旁白,這點我也覺得很遺憾。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執著於這個過程本身,故事的「推進」和「戲劇化」在作為商業片的這部電影中會顯得薄弱而沒有張力,導演沒有選擇這個角度,在我看來大方向上是明智的。
「發現」所構造出的共鳴,與女兒一生的故事,是在一個封閉容器里結構完美的駐波。而只有行波才能讓故事向前。
所以電影原創的部分,乃至被很多人說是生造出來的矛盾,在我看來,是推進這個故事使之具有(小說這一媒介並不要求的)戲劇性,所產生的的必然結果。
可是這個矛盾真的是生造出來一點用也沒有的嗎?
我個人從敘事上非常喜歡,但從故事情節上感覺有點遺憾的恰恰就是這個改動的「作用」:
女主在原作中「命運之書」那一段,說的是「存不存在這樣一種可能,看到這本命運之書喚起了她按此行動的緊迫感」(大意),這產生了一個看似悖論的結論:」選擇「按此行動,彷彿就是一個自由意志的體現。
而這裡,出現了兩個第三方的驅動力:1. 七肢桶來地球的目的,是他們看到三千年後地球人會幫助他們。他們與在未知中摸索前進的人類不同,無比明確這一切的發生。2. 女主看到商將軍的電話號碼,說出妻子的遺言從而解決危機(姑且不論這個解決方案的槽點),恰恰是因為未來就是她所看到的樣子。
這兩點一擺出,不止女主,連觀眾都能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時空是固定的,不存在我們通常認為的自由意志,否則,這一個宿命論的解決方式就無法實現。
女主的作為,或者說不作為,有了一個合理的動機,或者說佐證。
這無疑是電影的最大的亮點,但從情節上來說,也可能算是缺憾。畢竟,相對精心構造的原作架構和一些巧妙的呼應/雙向回憶的片段,這兩者顯得有些用力過度了。
但,作為一個電影,它成功做到了一點:
讓這個故事在線性單向的時間軸上,往前。
插曲1:時間與無時間
昨天基友看完後覺得三觀有點兒崩,需要緩一緩。
成功引入一個新的世界觀的作品常常如此,就像哈利波特第一次踏上對角巷的那一刻——好的我承認我是為了強行引出哈利波特。
牽涉到時間旅行的作品常常會被迫在量子物理的時空觀裡面選擇一種假設並賦予這個作品,這部作品不說,哈利波特亦然。而有趣的是,不管是《你們這些還魂屍》還是《你一生的故事》甚至是《哈利波特》(不含倒霉孩子!倒霉孩子選擇的時空觀類似《回到未來》),他們選擇的通常是很相似的一種世界觀。
不管是看完原著還是電影,很多人都會說不能理解女主的選擇。但,如果選擇不存在呢?如果從頭到尾作者根本就不把選擇這個課題放到你面前呢?
哈利波特第三部里,利用時間轉換器回到數小時前的哈利,在樹叢後面意識到他看到的不是他爸爸,他看到的召喚守護神來保護他的人正是他自己。然後他跳出來拔出魔杖召喚了守護神。
有沒有人質疑過,如果哈利沒有選擇跳出來呢?很顯然,那會造成悖論,那時候的哈利將不會存在,因為他已經被攝魂怪親死了。
這裡哈利波特做出決策(或非決策)的邏輯,恰恰就是在《你一生的故事》里寫出來,在《降臨》里用一個示例加強了的,被很多人質疑了的女主的決策(或非決策)邏輯。
有一篇廣受爭議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哈利波特同人,叫《哈利波特與理性之道》。在大多數前提不改變的情況下,作者把哈利波特人設改成了一個天才geek,就碰撞出了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故事。關於時間轉換器,這部作品裡做了更有趣的闡釋。
「我一直以為整個宇宙是一個電腦模擬程序,可是如今連這種可能性都排除了,因為這個小玩意兒不可圖靈計算!圖靈機可以回到過去的某一點,重算一個不同的未來,神諭機*可以依靠其他的機器來解決停機問題,可是你剛才說的是,顯示能以一種自洽的方式一遍算完,用的是……還沒有發生過的信息……」
——摘自《哈利波特》同人小說《哈利波特與理性之道》,第十四章,《未知與不可知》,同人作者Eliezer Yudkowsky,譯者:hpmor翻譯組:哈利波特與理性之道。
*神諭機:原譯文作「預言機」,此處從計算機科學裡比較通用的譯法。
這是《理性之道》里那個很傑克蘇的哈利geek波特拿到時間轉換器之後的第一反應。後文還有一句「當你把因果關係的方向逆著時間來畫的時候,一切都合理了」,這句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有其對應。好玩的是,這篇同人里哈利在後文的一個突破性進展,正是運用無時間物理學發現的。這也蘊含了無時間物理學是那個宇宙中比較接近真相(?)的一種世界觀吧。
跳出三個維度,把時間維與空間維等價起來看,也許女主和哈利的選擇(和非選擇)就會變得更合理了。七肢桶眼中的世界,也許就是這樣的吧。
不過,既然觀測才導致坍縮,那觀測下又何妨呢:)
角度:可見與不可見
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地方就在於它無時無刻不蘊涵有信息量的細節,而其中最撼動人心的一點,是「角度」。
七肢桶這種虛構的外星文明,在這部電影里與人類最大的區別,就是觀察事物的世界觀。很久以前似乎是姚海軍老師寫的《你一生的故事》賞評里說,這部作品從語言學的角度上考慮跟外星生物的交流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因為大部分科幻小說都讓人類或者外星人拿著自動翻譯機就出來了……而根據語言的不同所產生的世界觀的不同用做主線,更是別具匠心,畢竟,大部分幻想裡面的兩種文明,無論是和平還是衝突,都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的。一旦價值觀不同,則衝突無意義,更別說世界觀了。
影片描述這種世界觀的碰撞,最集中的地方,便是在大家第一次進入腔體中的那一刻。
平台車上升(側視,俯視,特寫)——熒光棒扔出測試重力方向(側視,特寫)——熒光棒「落」在腔體壁上——失重——重力方向轉換(人類角度的俯視,腔體角度的俯視,人類角度的特寫,腔體角度的特寫,人類角度的仰視)。
重力方向轉換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剛才在我們角度上是「上升」的平台車,剛才在我們角度上是「牆壁」的腔體四壁,現在分別變成了「向里送」和「地面與天花板」。
這一個90度角的轉變,意味著我們即將面對的將是一個廣義上角度的徹底轉變。
可見的角度轉換,預示了不可見的視角轉換。這是我在這部電影里最喜歡的一個原著沒有的處理。
順便說一句,在車上不敢跳下來的,和在營地唯一嘔吐的,都是物理學家Ian。改變引力方向這一個物理技術本身對他來說應該不是最震撼的點,震撼到他的,應該就是這個轉變之下蘊含的整個科學體系的迥然相異吧。
插曲2:細節們
1. Louisa脫下防化服的時候,看了一眼在籠子里歡蹦亂跳的鳥兒。她由此確認這個環境是適合地球生物生存的。
2. Louisa站在隔離屏前的時候,有一個鏡頭,她的剪影加上周圍的光暈,就彷彿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外星生物。在這裡,人類和七肢桶第一次處在了等價的地位上。
3. Ian說「上面別擦」的白板的上半部分全都是偏微分方程,猜測應該是量子物理用的,這個跟原文的切入點是吻合的,只可惜沒有畫光路圖。但我普物量子物理掛了所以一個都沒看懂,求高人解答。
4. 七肢桶的句子形狀是一個圓,一個無始無終處處等價的圖形。這個設計我要給設計者跪一發。我以前腦內是塊魂那樣一坨……要是再狠一點,最後那些信息量也可以是一個蘊含無限複雜信息的大圓,不過這就沒法出那個1/12梗了,雖然1/12梗也有點牽強啦……
5. Ian walks這個點還是有的!開心!看Louisa的這個辭彙庫,Ian eats這個實驗應該也做了,腦補了下Ian和七肢桶蠢萌的樣子。其他Ian徹底淪為花瓶了,但很好看,原諒你了。
6. 非零和遊戲這個梗和前後結構全都保留,太開心了,但我第一反應是覺得應該放在麻將那兒,不過現在這個位置也不錯了。
7. 注意女主第一次進腔體的時候的鏡頭,隔著防化服的主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的切換,呼吸聲,還有聲音效果的變化,包含了太多信息量。好想在劇院里也玩兒這一套啊,此處手動@仔仔仔仔仔 老師。
8. Hannah說:Am I unstoppable? 想到那時候Louisa的心情,眼淚下來了。
9. Louisa進入他們的飛船後,事實印證了他們的空氣組成和重力環境與人類不同,腔體是為人類專門設計的。嗚嗚嗚七肢桶好有愛。
中國:雙重尷尬
原作者姜峯楠是華裔,但他不會說中文。一次訪談里,他自稱「很想學,但學不好」。不過身為華裔,不少評論認為他的科幻因此而具有東方哲學色彩,雖然的確有,但我還是覺得這些評論都是扯淡(……
但的確,這部片子在國內過審上映之後,最大的爭議就是對中國(以及巴基斯坦,蘇丹,還有被黑得最狠的俄羅斯)的符號化處理。
對此我只能說,你們西方人的姿勢水平啊,naive,還是需要回去好好修鍊一下。
以及,雖然原著中的中國元素僅限於男女主蘸辣醬吃鍋貼,我不相信老薑本人沒在中間插手,手動捂臉。啊好想吃鍋貼……
但是,如果把故事裡的中國當成一個平行世界的具有劇中描述和隱含的性質的國家,這條線很可以拉出來聊一聊。我們就管這個反正不是中國的國家叫N國吧。
在了解到對方採用符號語言的前提下,同樣基於符號語言(?)構成書面文字體系,並且語音和書面語關係不大的N國,採用了一種有勝負的,用符號語言組成的遊戲來試圖和對方進行交流。這種決策並不是愚蠢的。它所能夠探測的是對方的語言文字對規律模式的識別,對勝負的觀點,從而揣測對方的價值觀和意圖。但女主說得對,這種做法建立在一個對方有勝負觀的前提下,所以容易產生先驗誤差,導致在信息可以多角度解讀的情況下更快選擇對方存有敵意這個解讀。
N國的軍權獨裁者被女主角的電話說服,這個最大的槽點,硬要洗白的話,除了我上文說的輔助敘事之外,還有兩個層面:獨裁者在手下專家的幫助下模糊意識到這一語言的非線性本質(前文有暗示,截至發現語言的非線性時,信息還是各國共享的)在這裡得到了驗證;女主說出(可能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的)妻子的遺言,還用「託夢」這個詞語,導致在N國崇尚神秘學的某些「優良傳統」下,他對女主身為先知或者超能力者的身份有所信服。
這兩者對應了一正一負兩個關鍵的轉折。在我們看來自然槽點滿滿,不過站在西方人的視角下這個N國做出這樣的行為,是有(具有局限性的)合理性的。
不過沒什麼洗白的餘地,就跟西貢小姐這種沙文主義神劇沒有什麼洗白的餘地一樣。
N國的事情就說到這兒,下面說一下現實中的中國。
講真,這部電影能引進,我是有些驚訝的,此處有掌聲。
但是進入電影院之後,創下新低的翻譯水準,也挺讓我驚訝的……
先說兩個不那麼低級的失誤。沒買過譯文出的新版,不知道「七肢桶」改為「七肢怪」是這位譯者的手筆還是譯文版譯者的手筆。但「怪」這個異化的詞語,給這個外星生物平添了一分陌生性,比起中性的「桶」,顯然不是上選。
I see the future翻成「我能夠預見未來」,犯了在非線性的敘事語境下仍舊以線性思維理解時間的錯誤,當然,更有可能是譯者自作聰明的腦補。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的準確翻譯,恰恰是不符合中文敘述習慣的「我能看見未來」。這類問題還發生在男女主擁抱時「I nearly forgot the feeling of hugging you"硬在中文裡加上時態這樣的為了語感無視語境的翻譯裡面,很影響對劇情的理解。
其他還有一些,一時記不清了。
至於低級失誤,迴文palindrome這兩句莫名其妙的腦補,正著讀反著讀都一樣腦補成媽媽是用心幫你取的名字。這種已經屬於無視職業道德的行為了。作者居然還有膽署名,真是佩服一下這厚如城牆的臉皮。
字幕中原作者特德·姜的名字,在科幻世界早在至少八年前已經求證過Chiang先生本姓姜之後,仍舊寫成特德·蔣,更是赤裸裸的對作者的不尊重。
賈翻已經被罵了兩年仍然能夠出來得意洋洋地演講,現在電影的字幕仍然能夠完全無視創作者的心血和觀眾的體驗翻成這個樣子,這個產業也真的是很有意思。
本想隨便寫寫感想居然水了六千字。據說《降臨》是一周遊,檔期也不佳,喜歡科幻和敘事還有文藝片的各位有空的話還是抓緊時間買票去看看吧,巨幕廳也有很便宜的票。看過電影想再看看原作的,《你一生的故事》和《軟體體的生命周期》兩本姜峯楠先生的中短篇集子都有出版,翻譯不錯,推薦購買。個人最喜歡《呼吸》《你一生的故事》和《巴比倫塔》,環、語言、時間、世界觀、自指涉是他的作品裡常常出現的主題,非常值得一讀。
歡迎理性討論,拒絕撕逼:)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的一個朋友看完《三體》後認為是垃圾小說?
※如何評價賽博朋克的主旨?
※大眾網報道「評選2015年十大爛書」活動是怎麼一回事?
※每日電訊【2217-05-19】灣流行動:最後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