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難、漲價多,這鍋別丟給滴滴背!

飯局、微信群、朋友圈、知乎,最近聽了看了太多關於滴滴漲價和打車難的討論。這樣的盛況有點眼熟,3個月之前所有的微信群聊著聊著都會去聊房價,而這次變成了聊滴滴。

大致上,如果現在打車的情況是這樣的。

  • 平時早晚高峰期在用滴滴叫快車,大多數時候1.2~1.5倍。現在在叫滴滴1.5倍不嫌多,基本都是2倍以上。跑遠程的話基本就可以放棄這個選項了。
  • 用滴滴叫計程車,只要不加錢一定沒人接,即使加錢加少了也不行,所以調度費都快超過車費了。跑近程基本放棄這個選項了。
  • 揚召計程車,鬧市區走兩站地鐵看不到空車。如果有一輛,得幾堆人得上去搶,身材單薄或者臉皮單薄的基本可以放棄這個選項了。

漲價和車不好打,這些打車的問題一爆發,所有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指向滴滴的。很多人說,打車難的背後是滴滴的作惡。

真的是滴滴讓我們的打車變得困難了?有很多人不過腦子就說「是」。因為滴滴要賺錢,所以把快車漲價了。因為滴滴要賺錢,所以給計程車調度費,計程車都不接揚招了。因為滴滴對快車和計程車的管理引發了蝴蝶效應,讓整個交通體系崩潰了。前幾天,看到一個投資圈的朋友往群里分享了一篇《致滴滴,讓我的出行不再美好》,大體就是這樣的神邏輯。

然而只要稍微想深一點,或者說對滴滴的商業模式比較了解,或者說哪怕和滴滴的快車司機、計程車司機交流一下,也能很容易搞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先說計程車的調度費,隨便找個計程車司機問問,調度費是不是都進了計程車司機的口袋。叫不到計程車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人家不想來接你。這一點我沒法說滴滴做的一定是對的,但是在市場的供給遠遠小於需求的情況下,我自己如果是計程車司機當然更願意服務價格更高的客戶,也更不願意承擔空跑的損失。作為消費者,我們自己不願意加價就把成本轉嫁給司機,這對司機公平嗎?

滴滴快車的價格漲跌都是系統演算法決定的,取決於實際上有多少車和有多少人用車。不要天真地以為滴滴漲價一定可以增加他的收入,雖說滴滴每一單的價格是高了,但價格上升會降低用戶的消費意願。

自從合併之後,滴滴確實在漲價,但實際上也就兩波漲價是明顯的。

  • 第一波漲價,是因為滴滴合併後降低了補貼。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沒有人會一直做虧本生意,漲價了我也不高興,但是咱得講理。
  • 第二波就是進入1月以來,滴滴經常被動調,漲價幅度略嚇人。我估計是很多司機回家過年了,滴滴司機的供給在大幅度減少。去知乎上一翻,看到滴滴的高級產品總監做了回復,果然如此。

即使滴滴不做回應,有點生活經驗的人稍微觀察下,都明白這個道理。酒店門口的夜宵攤原本有4個,現在只有1個了。各個地鐵站附近的三蹦子少了很多。家政、外賣都在漲價,何止滴滴快車在漲價?這些人和滴滴快車的司機一樣,本質上都是自由職業者,人家完全可以提前回家陪陪老婆孩子,而不是等到小年夜和一堆公司白領一起享受春運的「快樂」。

而最常需要打車的人是誰?就是我們這些雖然苦逼,但還是打的起車而且不想擠地鐵的白領。

所以一句話,要打車人還沒減少,但車已經變少了。

回家過年的送外賣的、賣煎餅果子的,春節後就回來了,但當很多滴滴快車司機,春節後可能就不會來了。北上的專車新政就要落地了,據說上海運管部門近期已經加大了抓車的力度,這恐怕也應該是司機提前回家的一個原因。

所以到底是誰在影響整個交通體系?難道現在關了滴滴,人們的坐車需求就不存在了嗎?即使不打車了,已經這麼擠的地鐵還能擠得下更多人嗎?有幾個人願意在寒風中騎摩拜單車?最後的結果無非是像一些朋友說的那樣,滴滴漲價了我就把自己的車開出來唄。就這樣還想治理擁堵?

去年快過年的時候,車子還沒有這麼難打。今年車子會這麼難打,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願意開滴滴的人在新政頒布後越來越少。網約車新政落地讓很多專車司機再次從合法變為非法,如果有的選,誰願意整天提心弔膽做一份非法的工作?

想起每年春節的時候,新聞聯播都會提到中國有一道運輸風景線叫摩託大軍,一家幾口人騎著一輛摩托車從大城市沿著國道一路開到自己的家鄉。我們看看這些摩托車,別提軸距之類的細節了,大多都是三無產品。而騎著他們的人不僅全都大包小包超載,有些車上坐了三口甚至四口人。這麼明顯的違法違規為什麼政府不但不抓不罰,不但如此每年都還會派出專門的人員,沿途提供各種幫助,送毛巾、送熱水,甚至警車開道,就是因為雖然這些需求違法,但他客觀存在而且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所以特事特辦讓這些農民工可以安心回家過個好年。

但是一線城市現在是啥情況?上了個快車,路上和司機聊聊天,司機說現在幾個地方的單子都不接,最近年底了群里抓的緊,群里有2個司機都掉坑了。

一樣是不合法(先不討論法律本身的合理性),敢情農民朋友們的騎摩托的交通需求就要照顧到位,城市裡的中產的叫個車的交通需求就該一巴掌拍死?

很多時候碰到問題,我們往往希望把問題簡化,找出一個直接責任人,把他拖出來吊打一番。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都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大入口,很多互聯網公司就成了為國分憂的背鍋俠。上次魏則西事件是百度,背後醫療管理單位洗的門清;這次打車漲價則是滴滴,交管有誰提?實在想幫滴滴說一句,這鍋,不用背。

----------------------------------------------

聲明:本文作者是人見人愛的營銷人兼創業狗黑焰十字,Base上海,歡迎相約交流(日本料理優先)。微信公眾號:黑焰十字(darkflame10)。
推薦閱讀:

專車新政塵埃落定:滴滴搶跑成功,神州自食其果
屢屢錯失機會的易到,「馬甲式」補貼能解決焦慮嗎?
與其等死,不如作死,於是神州推出了U+
滴滴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這很好,我的MINI Cooper不能當專車了

TAG:滴滴出行 | 专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