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對注意力的控制是否遠遠高於普通人,他們是如何在高壓下保持比賽狀態的?
比如奧運會新賽制下的射擊比賽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里約奧運,更多「2016 年裡約熱內盧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的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首先,能達到那個水平的運動員當然是比較抗壓,心理素質比較過硬的。畢竟心理素質太差,真的一到大賽就手發抖的肯定走不到奧運會的決賽場。其次,對於這些身經百戰的選手來說,這樣的壓力也未必算怎樣高壓。奧運會世錦賽這種世界大賽每一兩年就有一次,還有更多較小的比賽。從比例上來說,單次勝負對他們職業生涯的影響未必會高於中考高考對普通人一生的影響。諸位親們應該都參加過中考高考的,大部分人應該也能發揮正常,沒有在壓力下崩潰吧?
謝謝邀請。
Eysenck 在2007年提出了注意控制理論(ACT),這個理論著重探討的就是焦慮和操作表現之間的關係。理論有6個基本假設:
第一、對於需要中央執行系統的任務,焦慮對加工效能的影響大於對操作成績的影響;
第二、當任務對中央執行系統要求提高時,焦慮對操作成績的消極影響便會顯現出來;
第三、焦慮通過增加剌激驅動的注意系統影響注意控制;
第四、焦慮影響抑制功能的加工效能(很多時候也影響操作成績),當威脅性信息存在時,影響作用更大;
第五、焦慮影響轉移功能的加工效能(很多時候也影響操作成績),當威脅性信息存在時,影響作用更大;
第六、只在壓力情境下,焦慮才會影響更新功能的加工效能(很多時候也影響操作成績)。
這個理論提出,當運動員在壓力情境下,焦慮情緒的體驗,會打破自上而下的目標導向系統,即專註於射擊動作,轉而使自下而上的刺激驅動系統佔主導,即更多注意與任務無關的內容,使得注意無法集中。這是焦慮情緒的負面作用。如何讓運動員能夠減少焦慮情緒的體驗,保持穩定的比賽情緒,一直是前線心理學工作者努力的內容。國家隊的資源配置更為健全,有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在日常就這方面對運動員展開心理訓練工作,使得他們的應對方法更系統科學。現在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就我個人接觸的運動員來講,是的,他們的注意控制能力比常人更強,形成的原因當然和運動經歷密不可分,他們生活主體就是自我控制和目標導向。長期的訓練結果必然與常人不同。之前和導師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覺得高水平的運動員的這種能力會「泛化」到其他任務上。例如,高水平的運動員在做與自己項目無關的任務時,也能比常人表現出更長的堅持時間。但究竟這種情況是不是個別現象,我尚不能定論,但是我認為是有這種趨勢的,當然我所說的運動員是國家隊級別的運動員。
另外,也有認知神經科學的證據表明,心理訓練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大腦突觸連接的。不是他們對注意力的控制能力比普通人強,而是他們經過千錘百鍊,然後對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就比普通人強了。
聖人畏因,凡夫畏果。運動員對注意力的控制,只有在運動上比一般人強,考試當中對注意的控制絕對不如學生,
注意力不是控制來的,越是控制越是出問題。
你需要的不是控制,不是抵抗你的情緒,而是順應他。
就像平靜的湖面上的小船,風往哪吹,就往哪走。
路過荊棘,不需要拿把砍刀,砍光荊棘。你只需要一雙草鞋,忍受一些疼痛。
比賽的時候,緊張,就讓他緊張,興奮,就讓他興奮。不要抵抗,要觀察。
推薦《學習的藝術》,作者是國際象棋大師兼太極推手世界冠軍。
我覺得不是。
1、因為我經常打dota的時候聽不見別人跟我說話,手機擺在我面前,我連簡訊和微信的聲音都聽不見,有時候甚至打完突然發現天黑了。所以我並不認為運動員比普通人注意力控制力更好。2、高壓下保持比賽狀態和心態有關。dota比賽中,丟兩路不乏依舊有翻盤的,翻盤的喜悅和快感不是簡單贏了比賽那麼簡單,但如果提前放棄就沒有翻盤可能了。所以或許可以說心態使然。如果一個人不想贏,那麼他不可能成為運動員,因為競技場上作為一個職業運動員,只有贏,才是唯一出路。無他,唯手熟爾。
對於第一個問題來回答一下~
注意力如果詳細分的話,一共可以分為四個獨立的維度:1)注意廣度 在同一時間能夠關注的對象的數量。比如能一目十行還是一目一行。看棋譜一次能關注到多少的信息。2)注意分配
是說同一時間把關注點放在多少不同的事物上。是否能夠同時關注多個任務。比如左手畫圓右手畫方什麼的。3)注意轉移 指從關注一個事物轉到關注另一個事物身上。比如射活動靶,擊中一個需要立即定位到下一個靶的位置。4)注意穩定性 一直關注在一個事物所能持續的時間。這個大家都能理解的。其實在理解這四個維度的時候就可以發現,運動員的注意能力並不一定是高的,要看具體是哪類注意力,運動項目的特性,以及運動水平高低(好吧 題主肯定說的是高水平的運動員啦)。
研究就發現, 乒乓球排球運動員,注意廣度和注意集中穩定性會比較高;固定靶射擊運動員的注意轉移能力會低於常人,而活動靶運動員的注意廣度會比較高。
因為不同類型注意力對各項運動的影響是不同的,研究者給不同運動的這4個維度進行加權並算了注意力的綜合分。算出來如果普通大學生的注意力分數是1 的話,乒乓球運動員為1 .183, 固定靶射擊運動員0 .862 , 活動靶射擊運動員為0.975。不過這個研究是10年前的並且樣本量有點小,查了下之後的文章更多地不是關注注意力的大小和差異而是關注如何讓運動員的注意分配給有效的資源並如何在有限的注意下充分利用資源的了。
李永瑞, 梁承謀, 張厚粲. (2005). 不同運動項目高水平運動員注意能力特徵研究. 體育科學, 25(3), 19-21.
作為一個習武十餘載,參加過大小武術比賽不計其數,也碰巧混過一次全國冠軍的運動員。
我想說,運動員的普遍專註是一種在訓練中對於某種動作或者是場景絕對熟悉的情況下所產生的,而最容易打破這樣專註的,則是「意外」or「突發情況」。那麼這時就涉及到另一種,非常規式專註,即在意外情況下,還能專註冷靜於情況,並能夠積極處理並且解決的。 然而我將其稱為,對於意外情況的一種「熟悉」因此,長期訓練可以維繫基本功,使得總體基礎足夠專註,而突發性情況地訓練,則能訓練即興應變能力。套用賣油翁的話:無他,但手熟爾。大學時期的自拍拿高考來說吧,我在髮捲之前緊張的手發抖。
但是開始做題的時候,發現還是熟悉的味道,馬上就不緊張了。考場下來後開始後怕。所以進入競技狀態根本不會緊張,倒是看到很多賽後情緒控制不住的。
至於說這種情況反人性,我認為恰恰相反,當人類還在叢林的時候,天天面對比這個緊張得多的局面,也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來面對猛獸。專註 突破 每天都在像更高更快更強挑戰。運動員精力和體力能維持在高度集中下還要「一心二用」。在長期的訓練中,一個物理學家在舉一個不斷突破的例子時就是用運動員必須的。 每天的訓練都在竭盡全力,睡一覺後起來還是這套「暗無天日」的訓練。慢慢的在長時間的高壓訓練下提升、突破身心的極限。這是不通過訓練拿不來的。也就造成了有些項目看著簡單。但是真讓普通人上去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差距。 射擊的新規則壓力確實打,平常新規則的訓練也練過。我的體會就是,能不能無視外界干擾,高專註力的維持在射擊上,大家看射擊運動員的表情特色就是「面無表情」反應的心態就是「自我」真正開始比賽,這個世界就只有我,無視任何事和人,就做自己的,這就需要心臟和情緒的高抗壓。在我們業內講 通常把這種叫做「境界」
說點比較玄但是真實存在的事。頂尖運動員,或者說一項競技運動中能排在世界前十的人,都已經是超越人類的水平了。對於這些人來講,他們的對抗中發揮正常水平是不足以戰勝對手的,所以他們追求的都是超常發揮。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精神與身體高度融合的時候,觸發方式也各不相同。這種狀態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做事都忘記了時間。心理學上稱之為 心流。在競技體育里,神經反應,頭腦中的策略,身體協調,稍微有一方慢下來都無法達到超越極限的水平。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某些特定的手段,使得自己的身體本能與理智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這個狀態也被稱為zone(領域)。普通的運動員會通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與針對訓練來讓自己不斷的接近平衡,至於能不能進入領域則是隨緣(好像也有賽前冥想的)。而頂級運動員則可以通過獨有的方法隨時進入領域,展現出超乎人類水平的競技能力。
但即便是這些人,也不具備全場維持領域的水平,他們保持高壓下的能力是通過其他方式的釋放,有張有馳的來保持狀態。這些一般就被稱為戰術和策略了。
做為一個比較業餘的二級運動員,用我們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運動員對注意力的控制沒有強出普通人多少,如樓上一些回答所說一樣,只是對專項的東西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更敏感。
在奧運會之前有大大小小的比賽十幾場,而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必定是經過無數場比賽磨練出來的。從剛開始的緊張和激動,慢慢到可以正常發揮,最後到可以自行調整最佳狀態來應對比賽。
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無疑都擁有這樣的心理素質。他們有自我調節狀態的能力。並不是說學生不怕考試或者參加比賽多就不緊張。都是凡人,怎麼會不緊張?但我們知道,有更需要關注的事情在眼前,就可以暫時拋下那些有的沒的情緒。
中國的運動員比賽真的很依賴狀態。
平時有沒有訓練我不知道,反正賽前的自我調節直接影響了比賽的發揮。沒有哪些東西是可以隨便就有的,運動員很幸苦。
除了賽前自我調節這個因素,還有平時的刻苦訓練。當一個人進入自己的領域,尤其是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佼佼者,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套路。他們走到一步就能想到十步,看到一點可以連接出好幾點。這是基於自身的自信,就比如孫楊習慣右側換氣,他就會看著別人的速度調節自己。而調節自己身體的反應,控制身體速度和發揮,這是每一個高水平的運動員都能都能做到的事情。當一名運動員覺得自己還有餘力,並且場面在自己掌控之中,自然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運動員很容易沉溺在比賽中的,當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我怎麼能更好」而不是「我比不好怎麼辦」就會大大的穩定狀態。
正常人其實都可以做到,因為只有這麼幾點:刻苦的鑽研、精心的準備、系統的思維、專註的精神。
不止局限於運動
你要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差別的,心理素質也是。人的差別是真實存在的。就像有的人手指脫臼了疼的摸不了東西(如易建聯),而有的人能拿總冠軍(如科比),這絕對不是意志力能解決的問題。
沒有系統性接觸過心理學,根據生活經驗來試著答一下。我認為,1,專業運動員的注意力控制能力應該是在某些項目上能夠遠高於普通人,但不一定體現在比賽中,比賽中很多的反應有可能是經過訓練後的本能反應。2,專業運動員在高壓下保持專註的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壓力訓練提高的。首先,我認為雖然不同運動項目下的運動員所接觸的壓力和專註力的需求等級不同,但是運動員都需要在一定時間內細緻的對一些事物的變化注入更多的感知,如籃球運動員需要隨時關注場上的情況和動向,還要思考接下來的動作。射擊運動員需要隨時關注姿勢的控制,力量的把握。但是他們需要處理和感知的這麼多信息可能並不一定是通過完全通過專註力來完成,因為思維是很難完全操控的,有時越是想控制思維,越容易被思維所控制,就容易走神。所以他們通過專業訓練來讓身體適應一些本能的感知活動,就可以不完全通過大腦來對信息進行處理,但這應該算是注意力控制的一種體現吧,所以我認為還是要強於普通人的。但並不一定是在各種項目上(我小時候打遊戲的專註程度也不一定比他們差),但他們掌握了一定訓練技巧的話還是可以說有一定優勢。其次,我認為在高壓下的專註也是通過不斷的高壓模擬訓練完成的。那我自己來說,高三的時候每個星期,每個月都要進行不同規模的模擬考試,就是為了讓學生在上高考考場是能夠儘可能減少壓力帶來的損失,我認為我們學校還是比較成功,我在高考時語文快交卷了才想起來這是高考,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可能也是全程專註的結果(可能和同班同學坐我旁邊也有關係)。但是到了大學,即使是一些比較重要的考試,也都很難做到不走神。所以我認為高壓下的專註力需要在一定壓力下的重複來提升。其實我認為儘可能的自信也是一種途徑,我在做自己擅長科目的考試時的專註力明顯高於不太會的學科。但是不斷的高壓下重複也是提升自信的一種途徑吧。半夜手機寫的,有點亂。
在運動場上是,在考場上就不一定了,練的多了就習慣了。